收藏 分销(赏)

儿科影像学医学知识宣讲讲义.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2300982 上传时间:2025-10-0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03MB 下载积分:14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影像学医学知识宣讲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儿科影像学医学知识宣讲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儿科影像学医学知识宣讲,作者:,张体江,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第十章,儿科影像诊断学,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第三节 头颈部,第四节 呼吸系统,第五节 循环系统,第六节 消化系统,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第八节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肠套叠,、,神经母细胞瘤,和,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像学表现,胚胎脑病,、,腺样体肥大,、,早产儿视网膜病,、,呼吸道异物,、,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十二指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和,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了解儿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1.X,线平片,儿童胸部、骨关节疾病,(一)普通,X,线检查,2.,透视检查,可疑支气管异物、胃肠道造影,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X,线检查,(二),X,线造影检查,1.,食管和胃肠道造影,儿童食管和胃肠道先天发育畸形,2.,静脉性尿路造影,儿童泌尿系统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一)二维超声检查,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超声检查,(二),M,型和,D,型超声检查,(三)其他超声检查方法,儿童心脏疾病及腹盆部疾病首选检查方法,也可用于胃肠道先天性发育畸形、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颅脑疾病检查,主要用于儿童心脏疾病,与二维超声联合评价心脏各房室形态、运动功能和血流状况,包括三维实时成像、声学造影检查(,用于了解病变的血流情况),,其中声学造影检查诊断价值类似甚至优于,CT,增强检查,CT,检查时常规先行平扫检查,对先天性畸形、外伤后出血等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一)平扫,CT,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CT,检查,(二)增强,CT,CT,平扫发现病变而不能定性时,需行增强,CT,检查;,由于婴幼儿期各脏器解剖对比差,腹部及头颈部病变平扫,CT,不利于病变检出,增强,CT,检查可为病变检出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因,CT,检查辐射剂量较大,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能情况下,尽量选用超声或,MRI,检查。必须采用,CT,检查时,扫描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剂量,注意辐射防护,(一)平扫检查,医学影像学(第,8,版),四、,MRI,检查,(二)对比增强检查,有助于儿科疾病尤为肿瘤性、炎症性等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于,MRI,检查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临床应用广泛,已成为儿童颅脑疾病、腹部肿块和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等疾病的首选检查技术。,(三)其它,MRI,检查方法,1.,普通平扫检查,常规包括,T,1,WI,和,T,2,WI,成像,2.,特殊平扫检查,脂肪抑制,T,1,WI,和,T,2,WI,、梯度回波、同反相位,T,1,WI,、水抑制,T,2,WI,和,SWI,,,可,根据病变性质选择不同扫描技术。,MRA,、,MR,水成像、,1,H-MRS,和,DWI,,,MR,水成像用于胆道及泌尿系统发育畸形,,1,H-MRS,用于颅内肿瘤诊断与鉴别,,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病变检出价值较大,医学影像学(第,8,版),五、检查前准备,儿童行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或,MRI,)检查时常需要,镇静,自然,睡眠最为,理想,药物,镇静一般适用于,6,个月至,4,岁患,儿,常用,镇静药物为,10%,水合氯,醛,口服,或保留,灌肠,剂量,0.5ml/kg,(总量,1,克),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新生儿窒息,引起,脑供血和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种全脑性,损伤,早产儿,HIE,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生发基质,出血、,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脑梗死,足月儿,HIE,的主要病理改变包括矢状旁区脑,损伤、,基底节和丘脑,损伤、,颅内出血及,脑梗死,(一)临床与病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二)影像学表现(,CT/MRI,),1.,早产儿,HIE,(,1,)生发基质出血:分为,4,级:,级为室管膜下血肿;,级为血肿破入脑室内,不伴有脑室扩张;,级为血肿破入脑室内,伴有脑室扩张;,级为脑室旁出血性脑梗死,(,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多个小囊状病灶,形成“瑞士奶酪”样表现,脑室周围白质减少和脑室扩张,(,3,)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生发基质出血,级,CT,MRI,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二)影像学表现,(,CT/MRI,),2.,足月儿,HIE,(,1,)矢状旁区脑损伤:表现为大脑镰旁脑皮质密度或信号异常,常对称,多见于顶枕叶,(,2,)基底节和(或)丘脑损伤,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和(或)丘脑对称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强度,(,3,)可有脑梗死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足月新生儿,HIE,基底节区损伤,MRI,平扫,T,1,WI,示双侧豆状核及丘脑区高、低混杂信号,因,MRI,检查无辐射损伤,已成为,HIE,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DWI,检查所需时间短,对,早期,新生儿脑损伤病变检出敏感,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胚胎脑病,胚胎脑病(,embryonic cerebropathy,)为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病因包括,T,,弓形虫(,toxoplasma),;,O,,其它病原体(,other agents),;,R,,,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s virus),,,归纳为,“,TORCH,”,感染,感染可导致,生发基质,坏死,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减少,血管炎等,可,继发室管膜下或皮层下白质内,营养不良性钙化。感染越早,脑损伤越重,可合并脑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癫痫、听力丧失和肌张力,异常,(一)临床与病理,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胚胎脑病,(二)影像学表现,1.,超声,新生儿期首选检查,表现为室管膜下和皮层下白质内钙化呈强回声、豆纹血管病变,2.CT,3.MRI,白质内局灶性长,T,1,、长,T,2,信号,(,1,)室管膜下和皮层下白质内多发斑点样钙化,,具有特征性,(,2,)中早期感染:小头畸形,白质体积减少,脑室扩张,脑发育畸形(,3,)后期感染可见局部白质密度减低,CT,平扫示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状钙化,头颈部,第三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为,鼻咽部,淋巴组织,生,后,6,12,个月开始,发育,,2,10,岁增殖旺盛,期,,10,岁后开始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为炎症刺激所致病理性增生,多见于儿童,常有慢性扁桃体炎,儿童,鼻咽腔,狭小,肥大腺,样体常堵塞后鼻孔和,咽鼓管咽口,常,并发鼻炎、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听力减退和,耳鸣,(一)临床与病理,一、腺样体肥大,(二)影像学表现,1.X,线,侧位平片表现为鼻咽顶壁与后壁软组织局限性增厚,表面光滑,相应气道狭窄,(,1,)平扫:鼻咽顶壁与后壁软组织对称性增厚,鼻咽腔狭窄,(,2,)增强:鼻咽部增厚的软组织呈均匀强化,2.CT,医学影像学(第,8,版),3.MRI,矢状位可清晰显示鼻咽顶后壁腺样体肥大程度及鼻咽腔狭窄程度,,肥大腺样体呈均匀等,T,1,、长,T,2,信号,腺样体肥大,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早产儿视网膜病,好发于胎龄,32,周,体重,1500g,、生后,10,天内长时间高浓度氧治疗的,早产儿,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高浓度,氧可引起视网膜,血管收缩,造成,视网膜,缺氧,致,血管生长因子高,表达,进而,新生血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牵,拉,引起,视网膜下渗出、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并,形成小眼,畸形,(一)临床与病理,二、早产儿视网膜病,(二)影像学表现,(,1,)眼球后方低密度的液体或高密度出血,(,2,)双眼发病,但双侧病变常不对称,(,3,)病变轻微者眼球大小正常,严重时眼球变小,1.CT,医学影像学(第,8,版),2.MRI,可清晰显示视网膜脱离和出血,,出血依据时间不同可呈低或高信号,亚急性出血,T,1,WI,、,T,2,WI,呈高信号,MRI,脂肪抑制,T,1,WI,示右侧视网膜脱离伴出血,玻璃体腔内见新月形均匀短,T,1,信号,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视网膜的神经元细胞或,神经节细胞,为神经外胚层肿瘤,儿童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岁,以前,病理特征为瘤细胞呈菊花团,状,,95%,病人瘤,细胞中可发现,钙质,临床表现为,“白瞳症”,(一)临床与病理,三、视网膜母细胞瘤,(二)影像学表现,1.,超声,玻璃体内肿块,常见强回声“钙斑”伴声影,,CDFI,有丰富血流信息,医学影像学(第,8,版),2.CT,眼球内不规则钙化性肿块是,诊断的重要直接征象,钙化呈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3.MRI,相对于玻璃体,肿块,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检查,有助于观察视神经及颅内侵犯,可对肿瘤进行分期,CT,示右侧眼球玻璃体内,肿块,可见,斑点状钙化,,T,1,WI,上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三、视网膜母细胞瘤,(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3,岁以内儿童,眼球内钙化性肿块,临床表现有,“,白瞳,”,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医学影像学(第,8,版),2.,鉴别诊断,(,1,)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 眼球小,钙化少见,,CT,示自晶状体至视神经方向条索状高密度,,MRI,相对于玻璃体,,T,2,WI,呈低信号带,增强扫描明显强化,(,2,),Coats,病(渗出性视网膜炎)病理基础为视网膜渗出,,,CT,表现为玻璃体后方新月形稍高密度,,MRI,表现为视网膜下积液,呼吸系统,第四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多,见于早产儿,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呼气,后不能有效地保持肺的残余,气,导致,进行性呼气性肺泡萎,陷,患,儿于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一)临床与病理,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二),X,线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双肺野透过度减低呈“,白肺”,心脏及膈肌边,缘不清,1.,典型肺部表现,(1),肺野透过度减低伴细颗粒样阴影,(2),支气管充气征 肺泡萎陷,肺野,透过,度减低,与正常充气支气管形成对比,2.,X,线表现分级,级:肺野透过度稍减低,肺内见细小颗粒阴影,级:肺野透过度进一步减低,肺内可见磨玻璃样影、细小颗粒影和支气管充气征,级:肺野透过度明显减低,支气管充气征广泛,心脏和横膈边缘模糊,级:两肺野密度增高,呈现“白肺”,心脏及横膈边缘不清,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呼吸道异物,为儿科常见急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13,岁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喘鸣、反复,肺炎,症状与异物阻塞部位、程度及病程有关,异物,引起的病理改变有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感染,等,(一)临床与病理,二、呼吸道异物,(二)影像学表现,1.X,线,医学影像学(第,8,版),CT,示右主支气管异物,右肺气肿,(,1,)不透,X,线异物:胸部,X,线平片可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2,)可透,X,线异物:间接征象气管异物:两肺气肿;支气管异物:右侧多见,吸气时患侧肺野透光度减低,如异物完全阻塞支气管时,则引起肺不张;肺段支气管异物:相应肺段之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2.CT,可直接显示气管、支气管腔内异物,循环系统,第五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胚胎发育,过程中肺静脉发育异常所,致,全,部,肺静脉开口均不与左心房,相通,而,引流入右,心,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造成,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扩张,左心房缩小,左心室发育不良,根据肺静脉的引流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心上型(最常见)、心内型、心下型和,混合型,(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1.X,线,医学影像学(第,8,版),(,1,)心上型: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扩张,心影增大,形成,特征性“雪人”征,(,2,)心内型:与房间隔缺损相似,(,3,)心下型:呈肺静脉高压的表现,2.,超声,首选检查方法,右心房扩大及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无肺静脉引流入左心房,四支肺静脉汇合成共同静脉直接开口于右心房,或通过引流静脉汇入右心房,3.CT/MRI,CTA,和,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肺静脉引流异常,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心上型),CTA,三维重建(,VR,)后面观示双侧肺静脉经垂直静脉,(,),引流至左无名静脉,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消化系统,第六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十二指肠闭锁,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见于早产儿,主要,症状,为呕吐,可,伴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食管或肛门直肠闭锁、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立位腹部片,(,1,)“双泡征”:即胃及十二指肠内各有一个气液平面,其余肠管内无气,(,2,),“,三泡征,”,:即除胃泡外,在十二指肠降段和水平段各有一气,-,液平面,(,3,),“,单泡征,”,:若闭锁十二指肠内潴留液体,仅胃泡含气,一、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立位腹部平片示胃及十二指肠充气扩,张,呈“双泡征”,余腹部肠管无气,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肠套叠,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管,是,婴幼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以,回肠结肠型套叠最常见,由于,肠系膜血管受压、肠管供血,障碍,导致,肠壁淤血、水肿、,坏死,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多见于,4,月至,2,岁,特发性多见(,95%,),少数可继发于胃肠道炎症、肿瘤等,(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1.X,线,(,1,)肠管内生理积气减少,,2448,小时,出现不全性肠梗阻表现,(,2,)空气灌肠:气体达套入部,可见肠管内类圆形软组织包块。连续注气,套入部阴影沿结肠向回盲部退缩,随后套入部变小、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如水沸腾状,说明肠套叠已复位,医学影像学(第,8,版),2.,超声,首选检查,横切面套叠部各层肠壁呈“同心圆”状表现,明暗相间。纵切面呈“套筒征”,二、肠套叠,空气灌肠检查示气体充盈直肠降结肠、,横结肠远端,至横结肠近端受阻,肠管,内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肠套叠,医学影像学(第,8,版),三、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希施斯普龙病,(,Hirschsprung,disease,),由于,直肠或结肠肠壁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所致的肠道,畸形,病变,肠管呈,痉挛状态,粪便,通过,障碍,近,端肠管,扩张,主要,症状为便秘、腹胀和,呕吐,根据痉挛段肠管的,长度,分为:,常见,型:多见,病变,位于直肠下段至中,上段,包括,部分乙状结肠;短段,型,局限,于直肠下段;长段,型,超过,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全结肠型,(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X,线,(,1,)腹部,X,线平片:低位不全性肠梗阻表现,(,2,)钡灌肠:本病确诊方法之一,病变段肠管持续痉挛狭窄,近端结肠扩张,移行段肠管呈漏斗状,医学影像学(第,8,版),先天性巨结肠(长段型),三、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痉挛狭窄(白)、横结肠扩张(红,),移行段呈漏斗状(空心),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第七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为,婴幼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13,岁,肿瘤,多,单发,但,也,可为,双侧,性,肿瘤,呈类,圆形,体积较大,出血,、坏死和囊变较,常见,镜,下见未分化肾胚,组织,由,胚芽、间叶、上皮三种成分,构成,腹部,肿块为常见临床,表现,(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1.,超声,肾脏巨大不均匀回声肿块,可显示下腔静脉内瘤栓,CT,增强扫描示右肾实性肿块,轻度均匀强化,边缘残存肾皮质呈线样强化,一、肾母细胞瘤,2.CT,和,MRI,(,1,)肾脏软组织肿块,常见坏死囊变、出血灶,(,2,)肿瘤早期局限于肾包膜内,晚期可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将残存肾实质推压向一侧,(,3,)可见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瘤栓,(,4,)肺转移较常见,右侧肾脏肾母细胞瘤,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神经母细胞瘤,由,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组成,凡有胚胎性交感神经细胞、节细胞的部位,均可发生肿瘤,仅次于,肾母细胞瘤的,儿童腹部恶性肿瘤,肿瘤早期,呈结节状,晚期形成,巨大,肿块,可有出血,、坏死和囊变,区,,瘤内钙化多见,肾上腺为最常发生的部位,其次是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腹部,肿块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CT/MRI,(,1,)肾上腺区较大的混杂密度或信号肿块,边界不清,(,2,)常包绕腹部大血管,可跨越中线,钙化发生率较高(达,80%,),常伴有瘤内出血或坏死,(,3,)可导致患侧肾脏缺血和积水,常伴淋巴结、骨转移,CT,平扫示左侧肾上腺区实性肿块,内见斑片状及小片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二、神经母细胞瘤,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骨关节与肌肉系统,第八节,医学影像学(第,8,版),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主要,原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食物,中维生素,D,缺乏,生长过速等,软骨基质钙化不足和骨样组织不能,钙化,大量,堆积骨骺和,干骺端,向,四周,膨大,骨质脱钙和原有的骨结构被,吸收,普遍性,骨质,软化,骨小梁,稀少、,粗糙,骨皮质,变,薄,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表现,为睡眠,不安,夜惊,及多汗等。,前囟,闭合延迟、串珠肋、鸡胸、“,O”,型腿,等,(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X,线,典型表现见于长骨干骺端,(,1,)活动期: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和变薄;干骺端宽大呈杯口状,其边缘呈毛刷状;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延迟;骺与干骺端的距离增宽;干骺端边缘出现骨赘;串珠肋;,O,型腿,/,X,型腿畸形,(,2,)恢复期: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干骺端杯口状凹陷和毛刷状减轻、消失;骨骺骨化中心增大;骺板恢复正常宽度;骨变形多长期存在,长骨干骺端宽大,中央部凹陷呈杯口状;干骺端呈毛刷状;腓骨弯曲;骨骺骨化中心出现延迟,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与股骨头失去正常对位,关系,导致,二者及周围软组织,发育不良,女性发病率,高,单,侧发病多,见,双,侧病变者多有家族,史,新生儿期表现为,腹股沟皮肤皱纹,不对称,两侧,肢体不等长。行走,后,出现,跛行、腰部生理前突加大、步态摇摆呈鸭,步,病理:髋臼发育不良,髋臼窝,内充填脂肪,纤维组织,圆,韧带迂曲,肥大,关节囊松弛,股骨头,骨骺小,等,(一)临床与病理,(二)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第,8,版),1.X,线,髋臼角增大,髋臼窝平浅宽大,股骨头骨骺细小或显示不清,,股骨头,向外上移位,股骨头是否位于髋臼窝是诊断本病的直接依据。观察髋臼和股骨头关系的,X,线测量方法,包括:,Perkin,方格 正常时股骨头位于内下象限,超出此区域为脱位或半,脱位,Shenton,线 股骨颈内缘与同侧闭孔上缘的连线,正常时为圆滑弧形,线,髋臼指数 两侧髋臼最深处,Y,形,软骨,中点作水平线与髋臼外上缘至髋臼最深处连线的夹角,大于,30,考虑,髋臼发育不良,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可直接显示股骨头与髋臼的解剖关系、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窝深度等,3.MRI,本病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股骨头移位情况与髋臼形态,医学影像学(第,8,版),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左侧发育性髂关节发育不良,左侧髋臼变浅变平,股骨头,骨骺细小向外上移位,位于,Perkin,方格外上象限,左侧,Shenton,线变形,虚线代表,Perkin,方格,黄空,心箭示左股骨头骨骺,粉红,色线代表,Shenton,线,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MRI,检查的,价值,尤其,是,DWI,的,作用,早产儿,、足月儿,HIE,的病理改变及,MRI,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分期、诊断(,眼球内钙化性肿块、,3,岁以下儿童、临床有,“,白瞳,”,),及鉴别,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线表现(肺内磨玻璃影或白肺、支气管充气征)、肠套叠超声及空气灌肠表现,(,“,同心圆,”,样或,“,套筒征,”,,空气,灌肠表现为套入部软组织,肿块,连续,注气可变小、消失,),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区混杂密度肿块伴钙化、可包绕血管)及营养性维生,D,缺乏性佝偻病的,X,表现(干骺端膨大呈杯口状、边缘呈毛刷,状,临时,钙化带不规则,),熟悉胚胎脑病、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巨结肠及肾母细胞瘤影像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