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甘肃省定西安定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某对夫妇先后生育了两个男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丈夫所产生的精子都含有Y染色体
B.妻子所产生的卵细胞都含有两个X染色体
C.生男孩是因为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D.若这对夫妇生第三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是100%
2、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从生态学上看,它说明的是(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的影响
3、猪肉绦虫和蛔虫都是寄生虫,但分属无脊椎动物的两个类群。下列选项中属于它们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殖器官发达 B.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C.身体呈两侧对称 D.体表有角质层
4、下列属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使用共享单车 B.网捕鸟类 C.使用电子贺卡 D.垃圾分类处理
5、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
A.一层细胞 B.两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6、我们日常所说的“血缘关系”,其中的“血”,实际上是指( )
A.血液 B.血浆 C.血细胞 D.遗传物质
7、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慢食品腐败的速度,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低温环境中( )
A.细菌休眠不繁殖 B.细菌繁殖速度减慢
C.细菌不分解有机物 D.细菌繁殖速度过快
8、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9、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叶片把主叶脉剪断,然后将植物凡在阳光下照射,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原因是B区缺( )
A.二氧化碳 B.光 C.叶绿素 D.水
10、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以上都对
11、某班的同学正在上体育课,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 )。
A.太阳能、糖类 B.糖类、脂肪
C.脂肪、太阳能 D.糖类、太阳能
12、如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线粒体 D.细胞核
13、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淀粉在②中不能分解成麦芽糖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14、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物质浓度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Y表示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则C可能是肾静脉
B.如果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C一定不是左心房
C.如果Y表示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则C一定不是右心室
D.如果Y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则AB段可能是小肠
15、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座
16、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一一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一一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17、从一个细胞到婴儿的出生,母亲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
A.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B.受精卵→胚泡→胎儿→胚胎
C.卵细胞→胚胎→胚泡→胎儿 D.受精卵→胎儿→胚胎→胚泡
18、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了饲养家蚕来编织丝绸,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sāo)丝。请问: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哪一发育阶段的家蚕( )
A.幼虫 B.受精卵 C.蛹 D.成虫
19、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叶绿体、线粒体
C.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渗透性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中心
D.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0、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鸟类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两栖类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C.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
D.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1、某同学同时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两张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了一滴_____和____,由于没有编号,导致两种材料刚好放反了。此时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_____(更大或更小或不变);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_____(更大或更小或不变),主要原因是_____。
22、食用香蕉美味,但不能正常形成种子,人们只能采用扦插栽培以满足市场。人工栽培的香蕉基因单一,一旦病菌侵袭,往往全军覆没。1950年,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几乎摧毁了全球香蕉种植业。研究人员从马六甲小果野蕉的植株内,提取出对该病菌有天然抵抗力的基因,并将其植入人工栽培的香蕉品种。实验发现,新的香蕉品种对枯萎病感染率均显著降低。资料中提到引起香蕉枯萎病的病原体是_____。扦插属于一种_____生殖,以此方式繁殖出的后代抗病能力_____(填“强”/“弱”)。资料中,研究人员培育香蕉新品种采用的是_____技术。利用野生香蕉的抗病基因可增强人工栽培香蕉的抗病性,提示我们保护_____多样性十分重要。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22对与人体性别无关叫常染色体,决定人体性别有关的一对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两种,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44+XY,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2+X或22+Y。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只产生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22+X。生男生于取决于X卵细胞与哪一种精子类型结合,如果与X精子结合形成XX受精卵,是女孩;如果与Y精子结合形成XY受精卵,是男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生男生女的概率是1:1。
【详解】
丈夫所产的精子含有X精子和Y精子两种类型,选项A不正确;妻子所产生的卵细胞含有一个X染色体,选项B不正确;生男孩是因为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X卵细胞结合形成XY受精卵,是男孩,选项C正确;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各50%,选项D不正确。故选C。
2、B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粮食→雀,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草→兔→狐,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与非生物无关,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CD都中提到了非生物,都是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A
【解析】
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选A
生物的基本常识,动物的分类
【名师点睛】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B
【解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已威胁到生物圈,如人类的乱砍乱伐等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护植被刻不容缓,治理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详解】
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网捕鸟类,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B符合题意;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C不符合题意;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5、B
【解析】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详解】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故选:B。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细胞构成。
6、D
【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是遗传物质(基因).因此人们常说的“血缘关系i”中的“血”,实际上把它当作遗传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的概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7、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作答.
解: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冰箱中温度不适宜,低温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使得细菌的数量少,不足以使食品腐败掉.
故选B
考点:食品的腐败原因.
8、B
【解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9、D
【解析】
试题分析:叶脉中存在着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截断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叶片,叶片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找出题目隐含的知识,才能正确解题。
10、B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由上可知,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充当生产者。
故选C。
11、D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因此,男同学跑1500米时所需的主要能源是糖类;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其他生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得能量,可见自然界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
此题考查了糖类对人体的作用,注意掌握。
12、A
【解析】
(1)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和保护作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
细胞膜除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外,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A正确。
理解掌握细胞膜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3、A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符合题意;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被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胃不消化淀粉,B不符合题意;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C不符合题意;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不符合题意。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14、A
【解析】
(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流经的器官不同,血液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成分流经某器官时,含量增加了。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详解】
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减少,血液流经除肾脏外的组织器官时尿素含量增加,经过体循环尿素含量增加的静脉血最后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因此如果Y表示血液中尿素的浓度,则C可能是上腔静脉,A错误;经过体循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静脉血最后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因此如果Y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C可能是右心房、右心室,一定不是左心房,B正确;经过肺循环氧气含量增加的动脉血最后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因此如果Y表示血液中氧气的浓度,则C可能是左心房、左心室,一定不是右心室,C正确;吸收葡萄糖的器官是小肠,因此如果Y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则AB段可能是小肠,D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用眼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在对光和观察时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在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6、B
【解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惟有葵花向日倾”,这句话描述了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的特点,说明了生物向日葵能对外界刺激光做出反应,B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C正确;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D正确。
理解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7、A
【解析】
新生命的开始是受精卵的形成,发育的过程是受精卵形成后,分裂形成胚泡,通过不断地分化,形成胚胎,在到胎儿。
18、C
【解析】
(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蝴蝶、蜜蜂、家蚕。
(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如蟋蟀、蝗虫等。
【详解】
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家蚕是幼虫期,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好像是“死”了,其实没死,蛹过一段时间就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蛹”阶段的家蚕。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家蚕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19、C
【解析】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B正确;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渗透性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但不是生命活动的中心,C错误;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20、C
【解析】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而不是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的阻力;鸟类体温恒定,有喙无齿,A错误。
B、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C正确。
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但是也有一些没有鳞片的鱼,如黄鳝、鲶鱼等,D错误。
故选C。
21、生理盐水 清水 更大 不变 细胞壁
【解析】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
【详解】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两张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了一滴生理盐水和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滴加的是清水,则口腔上皮细胞就会吸水而膨胀、破裂,影响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植物细胞最外面具有细胞壁,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固定的形状,且大小一致。因此,某同学同时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两张载玻片中央分别滴了一滴生理盐水和清水,由于没有编号,导致两种材料刚好放反了。此时用显微镜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更大,没有细胞壁结构;此时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正常情况下的细胞大小相比应不变,主要原因是它有细胞壁。
本题考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2、尖孢镰刀菌 无性 弱 转基因 基因(或生物)
【解析】
)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
(1)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因此引起香蕉枯萎病的病原体是尖孢镰刀菌。
(2)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保持亲本的特性,此方式繁殖出的后代抗病能力弱。
(3)转基因生物具有转入的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转基因生物的获得,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是基因,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研究人员从马六甲小果野蕉的植株内,提取出对该病菌有天然抵抗力的基因,并将其植入人工栽培的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4)利用野生香蕉的抗病基因可增强人工栽培香蕉的抗病性,说明野生香蕉体内含有抗病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基因多样性。
理解掌握转基因技术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