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4-2025学年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生物试题试卷(1)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2238951 上传时间:2025-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4.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4-2025学年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生物试题试卷(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4-2025学年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生物试题试卷(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4-2025学年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生物试题试卷(1)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延长贮存时间,主要原因 A.防止了水分散失 B.减弱了呼吸作用 C.减少了果皮损伤 D.保持了适宜的温度 2、美丽花朵,令人心旷神怡。其中一朵花中最重要的,能帮助植物完成生殖的结构是( ) A.花蕊 B.花瓣 C.花柄 D.花萼 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D.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4、将狂犬病病狗击毙,同时给接触人员注射狂犬病疫苗。以上措施分别属于(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图表示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当把目镜改为15×时,细胞数目应变为( )。 A.9个 B.7个 C.5个 D.3个 6、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残废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  ) A.一种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7、冬眠对动物的益处是 A.避免被捕食 B.减少对食物的需要 C.积蓄能量 D.促进生长发育 8、人体内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发生在(    )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内 B.身体各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内 C.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D.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 9、(2014•普宁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0、人能卷舌(A)对不能卷舌(a)为显性,现有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试问,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能卷舌的几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1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甲图转为乙图,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1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两部分构成 B.“吃”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反射 C.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导致患呆小症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 13、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下列对抗生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是由青霉分泌产生的 B.抗生素使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强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 D.抗生素能杀灭所有细菌和病毒 14、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 ) A.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跳快 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D.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1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16、下列古诗词描绘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7、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 18、左心室的壁与右心室的壁厚是与下列哪项相适应(   ) A.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 B.主动脉比肺动脉口小 C.右心室比左心室大 D.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长 19、长期居住在威海的人不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是因为威海(    ) A.没有该传染病的传染源 B.出产的海产品中含碘丰富 C.环境保护好,空气质量优良 D.经济发达,居民的营养可以得到保障 20、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其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 B.子房壁、珠被、受精卵 C.子房、胚珠、受精卵 D.子房、珠被、受精卵 21、在“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枫叶放置在暗处一昼夜,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色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以下各题。 (1)将枫叶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作用。 (3)该实验将叶片放在酒精中的目的是_______。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叶片中____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照条件下制造了_____。 2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洱海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有鱼类8科20属33种,其中土著鱼17种,8种为洱海特有种,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大理鲤、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属,共61种,包括沉水植物19种,浮叶植物7种,漂浮及悬浮植物6种,挺水植物11种,其它18种.洱海藻类有195种. 资料二:狮群通常由1只雄狮及5~37只雌狮组成,所以几乎所有的捕猎工作都是由雌狮完成的.雌狮是强有力的捕食者.狮子以各种草食类动物为食,斑马、长颈鹿等都是它们的捕食对象.当它们捕到猎物后,雄狮将是第一个享用者,等它吃饱后,雌狮和幼狮才会围上去. 资料一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鱼(弓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你还知道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资料二中描写了狮子的________ 行为和________ 行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水果保鲜除了保持水分外,主要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以降低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来达到保鲜的目的。 【详解】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来保鲜水果的方法主要有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的含量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降低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来达到保鲜的目的。完好无损的新鲜水果常用保鲜袋包裹后,除了保持水分外,主要是通过降低氧气含量使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就达到了保鲜的目的。所以新鲜水果用保鲜袋包裹,可延长贮藏时间,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B符合题意。 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上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和考试的重点。 2、A 【解析】植物要想结出果实与种子首先必须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为:传粉与受精。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雄蕊和雌蕊)。 3、B 【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2)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已分化的细胞有的还能进行分裂和生长如分生组织细胞,而不是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错误。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C正确。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B 【解析】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种。人在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将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击毙并就地焚毁属于控制传染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释实际问题。 5、C 【解析】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少,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把目镜改为15×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即横、竖各9÷3=3(个),结合图中特点有一个细胞是重合的,因此一共看到了5个细胞。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之间的关系。 6、A 【解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利于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A 7、B 【解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减少食物的需要,故冬眠是变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 8、A 【解析】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详解】 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发生在肺循环过程中的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内。血液在体循环中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A正确;身体各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内,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错误;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血液不变化,C错误;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血液不变化,D错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 9、C 【解析】 试题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的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促进水循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10、C 【解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 不能卷舌为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出了不能卷舌的女儿,说明这对夫妇控制能否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不能卷舌的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而这对基因由夫妇双方各提供一个,如图所示: 由该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可知,这对夫妇生出能卷舌孩子的几率是75%。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做出遗传图解对解答该题很有帮助。 11、D 【解析】 由低倍镜改为高倍镜观察有如下步骤:①移动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详解】 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甲图转为乙图,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②→③。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高倍镜的使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D 【解析】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错误;“吃”梅止渴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都有,而不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反射,B错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C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D正确。 13、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安全用药的常识。 14、D 【解析】 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详解】 A、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心脏占身体体重的比重较大,心跳频率快,保证了充足的氧气供应,使有机物快速分解,释放大量的能量,A正确; B、鸟的食量非常大,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B正确; C、鸟类的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C正确; D、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但与提供能量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15、D 【解析】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详解】 A、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这就是免疫监视。B正确;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故C正确。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D错误。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知识。 16、B 【解析】 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详解】 菊、梅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AC错误;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B正确;苔属于苔藓植物,草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 考查了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础知识。 17、B 【解析】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从尿液的形成到尿液的排出的器官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18、D 【解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输送血液的距离就长。 【详解】 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此功能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对做好该题的关键。 19、B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威海出产的海产品中含碘丰富,因此,长期居住在威海的人不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0、B 【解析】 试题分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的关系。花粉中含有花药,花粉和花丝组成雄蕊。雌蕊经过传粉和受精后,雌蕊的柱头、花柱、花萼、花冠等相继凋谢,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胚珠由珠被、受精卵、受精极核组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这样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麻屋子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红账子由珠被发育来的;白胖子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2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或有机物)耗尽 对照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未遮光 淀粉 【解析】 试题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或有机物)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对照作用,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脱色后绿色的部分变成黄白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4)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未遮光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点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22、物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等)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社会 觅食 【解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资材料一中的数据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或物种)多样性。我们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等),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2)资料二中描写雄狮、雌狮和幼狮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说明了狮子是一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狮子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觅食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