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重点名校全国新初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2196957 上传时间:2025-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重点名校全国新初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重点名校全国新初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重点名校全国新初三下学期开学大联考试题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摩擦生热”现象中的“热”指的是“热量” C.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 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平底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压力FA、FB的关系是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3.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家中的桌子高度约 80mm B.物理课本长度约 30dm C.一只小兔的质量约为 20kg D.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50dm3 4.在图中,静止小磁针N极指向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差不变 6.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黄光 B.橙光 C.紫光 D.蓝光 7.热敏电阻的阻值是随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要想设计一个通过电表示数反映热敏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要求温度升高时电表示数减小,以下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西部物体比东部物体的重力势能大 B.如图房顶的避雷针应选择绝缘性好的陶瓷,以防止被雷电击中 C.如图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是为了减慢蒸发 D.如图变色龙在树丛中应反射多种颜色的光,以便和树丛区分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 B.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电子 D.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 ) A.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变小 C.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变大 D.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变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灯L1、L1分别标有“6V6W”和“6V3W”字样。设灯丝的电阻不变,当开关S与a接触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0消耗的电功率为P1;当S与b接触时,R0消耗的电功率为P1.P1:P1=9:4,则灯L1的电阻为_____Ω,S分别与a、b接触时,电路的总功率之比为_____,电源电压为_____V,S与b接触时,通电1min电阻R0产生的热量为_____J。 12.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部的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过程;太阳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3.有的动物的生存能力十分独特,也蕴含着深刻的物理道理.壁虎是攀爬高手,即使在竖直的平板玻璃上也不会掉下来.原来壁虎的脚上都有吸盘,在玻璃板上时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利用_______将它压在玻璃板上;蝙蝠尽管视觉很差,却可以在黑夜中飞来飞去,他是利用______导航的;蛇在地上蠕动,是通过肌肉收缩贮存_________势能,在舒张的时候转化为它前进的_________能. 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后,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验图线。 (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一段时间后,发现初温均为的水和色拉油的温度分别升至和,色拉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 15.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________(选填“外”或“内”)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17.如图所示,0为轻质杠杆AC的支点,在B处挂一小球,小球的重力30N,AO=OB=BC,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F=______________ N.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8.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19.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灯、开关和插座接入家庭电路中. 20.小新在实验室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 常温常压下一些矿石的密度 物质 密度/(kg/m3) 石灰岩 (2.3~3.0)×103 花岗岩 (2.6~2.8)×103 黄铜矿 (4.1~4.3)×103 黄铁矿 (4.9~5.2)×103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才能使横梁水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矿石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该矿石的质量为_____g;用量筒、细线、水测矿石体积,测量结果如图丙、丁所示,该矿石的体积为_____cm3。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矿石密度,查密度表可知此矿石可能是_____。 21.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静止状态,他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左/右)侧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同学用如图乙装置通过多次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右端下沉);取下A点下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拉杠杆,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沿如图丙所示方向拉杠杆,使杠杆仍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则F2_____F1(选填:“>”“=”或“<”). 22.小明同学探究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同时又探究了“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你认为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____组器材(选填“甲”、“乙”). (2)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还需要用到其它测量工具.你认为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其它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选填“甲”、“乙”)组实验是通过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动能的表达式为Ek=mv2,其中m为质量,h为物体距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如图所示,距沙坑高h=7m处,以v0=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前的瞬间,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求: (1)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 (2)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离抛出点的高度H; 24.一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重为8N,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其在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5m,拉力F做的功为20 J.(ρ水=1.0×103 kg/m3,g=10N/kg) 求: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将该正方体投入足够深的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正确; B、“摩擦生热”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因此,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故B错误; C、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可能小,故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 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吸气冲程、排气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故D正确。 2、C 【解析】 由图可知,容器底面积S甲<S乙,∵V=Sh,液面相平、h相同,∴V甲<V乙,m甲>m乙,由ρ=得到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根据p=ρgh得到pA>pB;故AB错误 对于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G=mg,且m甲>m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故C正确,D错误。 3、D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家中桌子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只小兔子的质量在2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V==0.05m3=50dm3左右,故D符合实际. 4、D 【解析】 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A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螺线管B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螺线管C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螺线管D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然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ABC中小磁针N极指向是错误的,D中小磁针N极指向是正确的。 5、D 【解析】 A.电路中,R1与R2并联,并联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A2测通过R2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R2变大,根据欧姆定律,通过R2的电流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故A错误; B.电流表A1测总电流,因R1的电压始终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通过R1的电流不变,而通过R2的电流变小,根据并联电路特点,总电流变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 C.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故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选项错误; D.因为通过R1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A1与电流表A2的示数之差即为通过R1的电流保持不变,D选项正确. 6、D 【解析】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ABC错误D正确. 7、D 【解析】 A.由电路图可知,热敏电阻与R0并联,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干路电流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热敏电阻与R0并联,电流表测热敏电阻的电流,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由可知,通过热敏电阻的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已知热敏电阻与R0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 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已知热敏电阻与R0串联,电压表测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电压表示数变小,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 8、C 【解析】 A.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有关系,西部物体所处的位置比东部物体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不一定高,另一个因素质量也确定不了,所以是无法确定重力势能大小的,故A错误; B.装在房子顶部的避雷针,避雷针是导体,能将闪电的电流导入大地,以防止雷击,故B错误; C.沙漠中缺水,叶子大了,蒸发会快,只有生物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子退化成针刺状就可以减慢水分蒸发,适应缺水的环境,故C正确; D.树丛是绿色的,变色龙在树丛中应反射绿色的光,以便和树丛颜色相同而保护自己,故D错误。 9、D 【解析】 根据分子动理论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当物体的温度降到0℃时,物体中所有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A错误;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枣糕”的原子模型,故B错误;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故C错误; 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故D正确。 10、C 【解析】 A.由电路图可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闭合,滑片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因电压表V2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比值变小,故A错误; B.因电压表V1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比值等于R1的阻值,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B错误; C.由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故C正确; D.因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由U2=U﹣U1可知:即电压表V2读数会变小,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63:13.614.4 【解析】 由P=UI=可得,灯L1的电阻:R1===6Ω; 灯L1的电阻:R1===11Ω; 当S与a接触时,R0与L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路中的电流I1=0.3A, 当S与b接触时,R0与L1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设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1; 由题知,两种情况下R0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1=9:4, 由P=UI=I1R可得,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之比:===, 所以,I1=I1=×0.3A=0.1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1(R1+R0)=I1(R1+R0), 即0.3A×(6Ω+R0)=0.1A×(11Ω+R0),解得:R0=6Ω, 电源的电压:U=I1(R1+R0)=0.3A×(6Ω+6Ω)=3.6V; (3)S分别与a、b接触时,电路的总功率之比: P总1:P总1=UI1:UI1=I1:I1=0.3A:0.1A=3:1; (4)S与b接触时,通电1min电阻R0产生的热量: Q0=I11R0t=(0.1A)1×6Ω×60s=14.4J。 12、核聚变 可再生 【解析】 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太阳内部每时每刻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因此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13、大气压 超声波 弹性 动 【解析】 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排出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可以紧紧地压在玻璃上而不会掉下来;蝙蝠依靠发出的超声波再反弹过来而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来判断物体,所以它们可以在夜晚飞行;蛇在地上蠕动,肌肉收缩,发生弹性形变,贮存弹性势能,在舒张的时候,恢复原状,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蛇前进. 14、质量相同 升高温度相同 【解析】 (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加热一段时间,根据转换法,吸热相同; 水升高的温度为:35﹣15=20; 色拉油升高的温度为:57﹣15=42; 根据, 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故色拉油的比热容: 。 15、内 放出 【解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汽车内人很多,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所以小水珠在玻璃的内侧,此过程放出热量. 16、2.2 【解析】 由图知:在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3”后1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1×0.2N=3.2N.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 17、15 【解析】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1如图所示: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得: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8、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砖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先过O′点垂直玻璃砖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 19、 【解析】 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1)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2)三孔插座的接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故答案为 20、左 84 20 黄铜矿 【解析】 (1)图甲中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才能使横梁水平平衡。 (2)图乙中天平的示数为50g+20g+10g+4g=84g, 利用图丙、丁所示,测出矿石的体积V=80cm3﹣60cm3=20cm3; (3)此矿石的密度ρ===4.2×103kg/m3,查表可知,此矿石可能是黄铜矿。 21、右 不可靠 左端下沉 向上 > 【解析】 (1)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平衡; (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 (1)杠杆左端下沉,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他的结论不可靠;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且动力和阻力垂直作用在杠杆上,此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在杠杆上,“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成立;当动力和阻力不垂直作用在杠杆上,动力臂和阻力臂小于支点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不成立; (3)若A. 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3G×3L=9GL,右侧2G×4L=8GL,因为9GL>8GL杠杆不能平衡,左侧下沉; (4)取下A点下方所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拉,由于支点在一侧,因此向下拉杠杆,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右拉,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在水平位时平衡时,拉力变大,所以,F2>F1. 22、乙 天平 乙 【解析】 (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用不同的燃料,因此选乙组器材. (2)观察甲、乙两图,物质的质量都必须相等,因此还要用天平称量质量,即要用到相同的器材是天平; (3)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反映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所以乙组是通过水温升高的度数或水温的变化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35J 25J 5m 【解析】 (1)由题知,物体质量和被抛出时的高度和速度,物体的重力势能:Ep=mgh=0.5kg10N/kg7m=35J;动能EK1=mv2=0.5kg(10m/s)2═25J;(2)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前的瞬间,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故E′p=EpEk,0.5kg10N/kg(H7m)=35J25J,解得:H=5m。 点睛:(1)由重力势能和动能公式计算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EP和动能EK1;(2)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分析解答。 24、(1) (2)4N (3)8N 【解析】 (1)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G=8N,则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F/S=8N/(0.1m)2=800Pa; (2)由W=Fs可得,拉力:F=W/s=20J/5m=4N,因为正方体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所以,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4N; (3)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物=1.0×103kg/m3×10N/kg×(0.1m)3=10N,比较可知F浮>G,所以,正方体投入足够深的水中后将上浮,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F浮′=G=8N.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