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19533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评估评价白皮书(2022 年)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 评估评价白皮书(2022 年)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苏州)有限公司 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2023 年 3 月 前 言 前 言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广泛连接人、机、物等各类生产要素,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换和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各制造大国竞相布局的新方向、新焦点。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党的

2、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长三角是全国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建设“数字长三角”是实现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长三角建设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为科学合理地评估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赛迪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制定了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形成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白皮书,旨在为长三角各城市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方法路径,为

3、企业战略布局提供参考。I 目 录 一、背景与意义目 录 一、背景与意义.1(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1 二、重要举措二、重要举措.2(一)上海市: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全面提升(一)上海市: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工赋上海工赋上海”能级能级.2(二)江苏省:全面构建平台体系,深度赋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二)江苏省:全面构建平台体系,深度赋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3(三)浙江省:大力推动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浙江省:大力推动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4(四)安徽省:坚持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省(四)安徽省:

4、坚持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省.5 三、评价体系三、评价体系.7(一)评估依据(一)评估依据.7(二)指标体系(二)指标体系.8 四、指数评价四、指数评价.9(一)总体情况(一)总体情况.9 1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一核引领、三极辐射、五强逐鹿一核引领、三极辐射、五强逐鹿”的总体格局的总体格局.9 2上海包揽多项冠军,苏浙皖城市各有亮点上海包揽多项冠军,苏浙皖城市各有亮点.11(二)技术基础(二)技术基础.12 1总体评估总体评估.12 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14 II 3典型案例:杭州市典型案例:杭州市.18(三)产业发展(三)产业发展.18 1总

5、体评估总体评估.18 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21 3典型案例:南京市典型案例:南京市.25(四)融合应用(四)融合应用.26 1总体评估总体评估.26 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27 3典型案例:苏州市典型案例:苏州市.30(五)生态环境(五)生态环境.31 1总体评估总体评估.31 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33 3典型案例:芜湖市典型案例:芜湖市.36 五、展望与建议五、展望与建议.37(一)发展展望(一)发展展望.37 1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态势将愈加凸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态势将愈加凸显.37 2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将向特色化专业化

6、发展.37 3长三角多场景多领域多行业应用将走深向实长三角多场景多领域多行业应用将走深向实.38 4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跨区域协同联动将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跨区域协同联动将进一步深化.38(二)发展建议(二)发展建议.39 1夯实技术基础,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能力夯实技术基础,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能力.39 2加快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40 3加强应用赋能,推广加强应用赋能,推广“平台平台+园区园区”发展模式发展模式.40 4推动要素集聚,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推动要素集聚,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体系.41 1 一、背景与意义一、背景与

7、意义(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工业经济由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新工业革命形成历史性交汇,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正在成为全球各制造大国重点发力方向。中国工业互联网已初步实现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伴随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推力。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将迈入并跑领跑的关键阶段。长三角地区经济

8、总量约占全国 1/4,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发展基础最坚实、要素最集聚的区域之一,肩负着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使命。长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助推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 客观严谨的评估评价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具有统筹布局、标杆借鉴意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好,工业技术和创新条件引领全国,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沃土。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特点和问题,有助于总结经验,探索工业互联网发 2 展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参考。同时,长三角地区 27 个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优劣势及产

9、业侧重各不相同,为全国不同发展水平的各类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模式样板,对我国全局统筹、因地制宜的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具有充分的借鉴意义。针对长三角内部 27 个中心城市来说,评估评价各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特点,有利于长三角各城市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地方经济高效赋能,对地方政府规划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重要举措二、重要举措(一)上海市: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工赋上海”能级(一)上海市:着力培育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工赋上海”能级 一是突出政策引导,全力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一是突出政策引导,全力推动产业生态构建。上海率先出台关于本

10、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 年)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等本地化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通过规划指引和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持续投入,调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投资,引导产业生态逐步构建。二是强化人才引培,多措并举搭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二是强化人才引培,多措并举搭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上海不断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系统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评价,以资金补贴等方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开展

11、人才培训,打造联合实训 3 与定向培养基地,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推进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三是推动开放合作,国际国内联动建立要素流动机制。三是推动开放合作,国际国内联动建立要素流动机制。上海积极鼓励国际交流,建立国际组织、产业联盟、知名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对话与协同合作机制。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交流,筹备成立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联合会,推动区域内工业互联网要素流通、设施融通、人才互通、机制畅通,加快建立区域产业联动新机制。(二)江苏省:全面构建平台体系,深度赋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二)江苏省:全面构建平台体系,深度赋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标

12、识解析体系。一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标识解析体系。江苏省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对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及托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节点对接和运营服务。发布多项政策文件鼓励重点城市和龙头企业建设二级节点,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基本实现“市市有节点,重点产业链和头部企业有节点”的布局。截至 2021 年底,江苏已上线二级节点 42 个,累计标识注册量 405 亿,解析 231 亿次,接入企业数 20672 家,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双过亿二级节点 31 家,各项指标居全国首位。二是全面推进平台建设,打造多层级多领

13、域平台体系。二是全面推进平台建设,打造多层级多领域平台体系。江苏省持续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支持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展,全省先后培育徐工汉云、苏州紫光云 UNIPower、朗坤苏畅、中天互联爱尚(ASUN)4 等多个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全省累计建成 109 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超过 35 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累计打造 5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和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鼓励省内重点产业园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鼓励和支持省内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协

14、作平台,赋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三是积极创建试点示范,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效应。三是积极创建试点示范,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效应。江苏省积极参与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试点示范项目,省内多个项目上榜国家级试点示范名单,形成重点城市多点并进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工信部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评选,江苏省苏州湾科技城工业互联网数智管理平台、无锡高新区“平台+园区”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示范园区等成功入选试点示范,为区域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树立了标杆。(三)浙江省:大力推动模式创新

15、,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浙江省:大力推动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坚持理念先行,率先构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是坚持理念先行,率先构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浙江省将工业互联网发展作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并超前布局工业互联网发展。2018 年6 月,浙江省提出在全国率先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 5 系和行业联盟,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联盟体系。2020年 12 月,浙江省在国内首先提出未来工厂建设路径和标准,并持续推进未来工厂试点示范建设,以此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二是加快制造模式创新,推进“产业大脑二是加快制造模式创新,推进

16、“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未来工厂”建设。浙江省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浙江省围绕优势产业开展细分领域的应用试点,加快推进产业大脑试点建设。通过建设一批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行业一大脑”的发展格局。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体系,分类分级开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场景应用,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三是统筹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化试点示范。三是统筹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化试点示范。杭州、嘉兴、金华等数字产业基础优越地区,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形成

17、一批以数字产业化为主要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宁波、湖州等制造业基础雄厚地区,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形成了一批以产业数字化为主要特色的应用示范基地。温州、绍兴、舟山、台州等地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有具有特色优势的示范基地。(四)安徽省:坚持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省(四)安徽省:坚持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强省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共识。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共识。安徽省 6 坚持规划引领,先后出台了 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18、年)等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专项行动等,打通了“以网络支撑为基础,平台赋能为重点,融合应用为路径,安全体系为保障,推动构建多链协同的产业生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实践逻辑。以激活企业动能为目的,分行业、分层次加强对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案例的宣传,以典型示范带动行业整体提升,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二是突出平台建设,构建特色化平台服务体系。二是突出平台建设,构建特色化平台服务体系。安徽省坚持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高效抓好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技术领域优势,引导平台持续迭代创新,形成综合“双跨”平台。以省内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围绕特定工业场景,

19、打造一批基于区块链、工业仿真、数字孪生、标识解析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区域性平台在“块状经济”产业集群落地,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规模化”数字化转型,逐步构建了以“双跨”平台为引领,行业级平台纵向连接,区域级平台横向覆盖,专业级平台各有侧重,企业级平台各具特色的综合平台体系。三是供需双向发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三是供需双向发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安徽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支持服务商提升能力,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向实。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通过开展工业互 7 联网线上诊断评估,用好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风险补偿

20、基金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三、评价体系三、评价体系(一)评估依据(一)评估依据 本白皮书构建了“3+2+1”评估评价体系,对长三角 27个中心城市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估评价。“3”即三项技术基础:一是网络基础能力,二是平台支撑能力,三是安全防护能力。“2”即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两个方面:产业发展是从供给侧出发,评估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包括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情况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等三大方面;融合应用是从需求侧出发,评估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水平,包括工业基础情况、区域示范效应以及企业应

21、用水平三大方面。“1”即生态环境:从政策环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人才环境等四个维度评价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和服务保障水平。8 图 3.1.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二)指标体系(二)指标体系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评估指数由技术基础、产业发展、融合应用、生态环境等 4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45 个三级指标组成,对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进行评价。9 表 3.2.1 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四、指数评价四、指数评价(一)总体情况(一)总体情况 1 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一核引领、三极辐射、五强逐鹿”的总体格局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发展呈

22、现“一核引领、三极辐射、五强逐鹿”的总体格局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大体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苏州、南京、杭州为发展极,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嘉序号序号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级指标15G基站数量2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情况3进入软件企业百强榜单数量4入选工业大数据企业TOP50数量5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累计数量62021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提升方向7网络安全企业数量8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9工业互联网产值占全市GDP比重10工业软件产业规模11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量12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13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

23、互联网平台数量14入选省级重点平台数量15工业互联网领域科研院所16工业互联网发明专利数量17中国科技创新城市排名18工业产值1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20规上工业企业数量21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数量22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23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24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数量25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量26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7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占比28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量29国家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数量30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数量31是否建立工业互联网相关科室或工作专班32是否有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或市场基金33是否有工业互联网相关上市企业34是否设立政府专项

24、财政资金35是否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宣传推广活动36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数量37国家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相关活动举办数量38省级工业互联网相关活动举办数量39是否有市级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会或联盟40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规模41是否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42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43设置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高校数量44对人才的吸引力指数45有无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技术基础技术基础网络基础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安全防护能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产业规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融合应用融合应用工业基础区域示范企业应用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政策环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人才环境10 兴等 5 个城市为重点的“一核引

25、领、三极辐射、五强逐鹿”总体格局。长三角地区 27 个中心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平均值为 25.53,其中 9 个城市指数在平均值之上。上海市以总指数 78.73 居长三角榜首,苏州、南京、杭州分别位列第二、三、四名,指数均在 50 以上且极为接近,共同组成第一梯队。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嘉兴五市综合指数在平均值以上,处于第二梯队。江苏北部地区、浙江南部地区以及安徽大部分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平均值以下,城市间分值差距较小,目前位于第三和第四梯队,向第二梯队城市迈进的潜力巨大。第一梯队 50-80 第二梯队 26-50 上海、苏州、南京、杭州 合肥、无锡、宁波、常州、嘉兴 第三梯队

26、 10-26 第四梯队 10 南通、芜湖、绍兴、台州、湖州、温州、扬州、泰州、镇江、盐城、金华 安庆、马鞍山、滁州、铜陵、宣城、舟山、池州 图 4.1.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梯队分布 11 图 4.1.2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2上海包揽多项冠军,苏浙皖城市各有亮点上海包揽多项冠军,苏浙皖城市各有亮点 从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评估评价的 45 个三级指标的前三甲来看,上海拥有 38 席,包揽多项冠军。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城市入围前三甲的指标数量依次为 40 个、37 个、20 个,江苏省表现最优。在技术基础指标、产业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方面,江苏省

27、优势最为明显。从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城市具体表现来看,上海各方面均表现优异,综合指数及四项分指数均居首位。江苏省综合指数平均值达30.61,整体发展水平位列三省第一。江苏省形成了以苏州、南京齐头并进,无锡、常州紧随其后的发展格局。浙江省以24.23 的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江苏省之后,全省形成了以杭州为龙头,宁波、嘉兴次之的发展格局。安徽省综合指数平均值为 14.62,与江苏省、浙江省存在较大差距。安徽省内仅合肥、芜湖综合指数在全省平均值以上,其中合肥遥遥领先,指数达 48.63,超出芜湖指数两倍以上。12 图 4.1.3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三省一市总体情况(二)技术基础(二)技术基础 1

28、总体评估总体评估 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指数平均值为 23.84,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位于第一梯队,技术基础指数分别为 78.97、73.43、63.20 和 60.17。合肥、无锡、宁波、常州等城市构成第二梯队,指数介于 24-60 之间。第三梯队包括南通、盐城、镇江、台州、嘉兴、湖州、绍兴、扬州、泰州、芜湖、温州等 11 个城市,指数在 10-24 之间。第四梯队由铜陵、池州、金华、安庆、马鞍山、舟山、宣城、滁州等 8 个城市构成,指数在 10 以下。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常州

29、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盐城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台州湖州温州金华舟山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滁州铜陵宣城池州30.61 24.23 14.62 13 第一梯队 60-80 第二梯队 24-60 上海、南京、苏州、杭州 合肥、无锡、宁波、常州 第三梯队 10-24 第四梯队 10 南通、盐城、镇江、台州、嘉兴、湖州、绍兴、扬州、泰州、芜湖、温州 铜陵、池州、金华、安庆、马鞍山、舟山、宣城、滁州 图 4.2.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指数梯队分布 图 4.2.2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指数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指数差异较大。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指数差异较大。上海工业互联网技术基础水平位居

30、长三角各城市之首,指数达到78.73,而部分城市指数不及 10,城市间差距明显。第一梯队的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在网络基础、平台支撑、安全防护等方面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基础。合肥、无锡、宁波、常州等四市紧随其后,指数在平均值以上,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小。南通、盐城、镇江等 11 市,指数在平均值到 10 之间,梯队23.84 14 内部分差较小。第四梯队 8 个城市中,铜陵、池州、金华的指数较为接近 10,跃升进入第三梯队的潜力大。其余 5 市较前三梯队的距离较大,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1)网络基础能力:新型网络设施加速部署,标识解析体系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能力:新型网络设施加

31、速部署,标识解析体系持续推进 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上海以 64.97 的网络基础能力指数领跑长三角,苏州 61.11 紧随其后,南京、无锡、镇江、宁波、南通、合肥、杭州、台州、常州、嘉兴、绍兴共同组成第二梯队。从三级指标看,5G 基站数量方面,上海以 74.6 的指数位居榜首,苏州 73.14 排名第二,宁波、镇江、合肥的指数超过 50,南京、无锡、南通、杭州、台州的指数介于 40-50 之间,反映出上述城市在组织开展 5G 网络建设、应用试点和产业培育工作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方面,上海凭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优势位列第一

32、,南京、苏州、无锡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杭州、宁波、嘉兴、合肥、铜陵、绍兴、芜湖等市紧随其后,标识注册量、解析量位居长三角城市前列。15 图 4.2.3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能力指数 图 4.2.4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能力 5G 基站指数 (2)平台支撑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有力,沪宁杭苏优势显著)平台支撑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有力,沪宁杭苏优势显著 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软件及大数据企业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杭州以 104.11 的平台支撑能力指数高居榜首,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合肥、宁波紧随其后。百强软件企业数量指标方

33、面,杭州排名第一,上海、南京、苏州获得了较高得分,无锡、合肥、宁波紧随其后。上述城市软件企业数量众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形成了有力支撑。工业大数据企业数量方面,上海以 105.63 的指数遥遥领先,苏州、杭州、南京以超过 70 的指数紧随其后,宁波、无锡、合肥、16 常州和盐城以 35-70 不等的指数构成第二梯队。上述城市培育了横跨不同行业的多家工业大数据企业,从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着手,通过搭建工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强化工业大数据应用。图 4.2.5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能力指数 图 4.2.6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企业指数 (3)安全防护能力:各地普遍高度重视,安全产业

34、生态基本形成)安全防护能力:各地普遍高度重视,安全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南京以 97.29 的指数位居安全防护能力指数第一名,17 上海以 84.42 位居第二,合肥、苏州、无锡紧随其后,湖州、杭州各有亮点。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累计数量方面,南京遥遥领先,在工信部发布的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中,南京共有三家企业入选,上海、无锡、苏州、湖州和合肥均有企业入选,该指数的排名靠前。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指数方面,南京、常州、池州、上海均有企业在工控安全防护、工业数据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名单,使得上述城市的该指数得分较高

35、。在网络安全企业数量方面,上海以 97.74 的指数高居榜首,杭州、合肥、南京、苏州的指数超过 50,上述城市网络安全企业数量较多,有助于夯实网络安全底座,为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图 4.2.7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指数 18 图 4.2.8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企业数量指数 3典型案例:杭州市典型案例:杭州市 杭州市以软实力筑牢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杭州市以软实力筑牢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一是加速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杭州是全国首批五个 5G 商用试点城市之一,IPv6 规模实验和推广进展顺利,拥有新华三、华为杭研所等研发机构,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

36、、边缘计算管理等终端产品应用技术领先全国。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引领效应凸显。阿里、网易等企业在算力支撑、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平台搭建及解决方案探索上发挥了突出的带动作用。三是重视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杭州拥有国内第一个工控安全实验室浙大工业控制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中控、阿里云、安恒、木链为代表的企业,在拟态防御、安全网关、工控安全基线核查、物联网安全分析等细分领域为工业互联网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障。(三)产业发展(三)产业发展 1总体评估总体评估 19 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数以 81.27 领先,其次依次为南京、杭州、苏州,指数在 50-80 之间,且三市之间指数极为接近,位于第

37、一梯队。合肥、无锡、宁波、常州等四市处于第二梯队,产业指数高于平均值 26.62。嘉兴、南通、芜湖、温州、绍兴、扬州、金华、台州、湖州、镇江、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地位于第三梯队,略低于长三角平均水平。安庆、滁州、舟山、铜陵、宣城、池州等地处于第四梯队,指数均低于 10,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提升空间巨大。第一梯队 50-85 第二梯队 27-50 上海、南京、杭州、苏州 合肥、无锡、宁波、常州 第三梯队 10-27 第四梯队 10 嘉兴、南通、芜湖、温州、绍兴、扬州、金华、台州、湖州、镇江、马鞍山、盐城、泰州 安庆、滁州、舟山、铜陵、宣城、池州 图 4.3.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

38、数梯队分布 20 图 4.3.2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评估评价指数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数两极分化明显,中游城市间竞争激烈。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数两极分化明显,中游城市间竞争激烈。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位居长三角各城市之首,指数达到 81.27,而部分城市指数不及 10,长三角城市间两极分化突出。从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指数的细分指标来看,除“工业互联网产值占全市 GDP 比重”指标以外的 9 个细分指标的标准差都达到了 20 以上,各城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科研院所数量、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量、工业互联网APP 优秀解决方案数量

39、等因素共同造成指数分化特征显著。第三梯队有 13 个城市,占长三角中心城市数量的近一半,且城市间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小,最高分与最低分间仅相差12.1,标准差为 6.02,整体呈齐头并进之势。21 图 4.3.3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细分指标标准差 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1)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与)产业规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与 GDP 相关性较高相关性较高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方面,上海以 77.29 领跑长三角地区,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紧随其后,指数在 40-60 之间。宁波、合肥、南通、湖州、常州等地指数在平均值以上,位列第二梯队。扬州、温州、盐城、嘉兴、泰州、镇江、

40、绍兴、台州、金华、芜湖等地位列第三梯队,其中,扬州是第三梯队的领先者,跃升进入第二梯队的潜力大。舟山、滁州、马鞍山、安庆、铜陵、宣城、池州等七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相对较低,位列第四梯队。从“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GDP 水平关系”图上看,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与城市 GDP 成正相关。据此推断,长三角城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随着各地国民经济增长而持续扩大。22 图 4.3.4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 图 4.3.5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指数-GDP 水平关系 (2)平台建设:区域建设优势各异,龙头引领效应显著)平台建设:区域建设优势各异,龙头引领效应显著 长

41、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平台建设平均指数为 26.18,其中8 个城市指数高于平均值。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成为“领头羊”,指数分别达到 82.53、76.79、70.28、65.71。合肥、无锡、宁波、常州等 4 市位列其后,指数在平均值以上,居于第二梯队。嘉兴、扬州、绍兴、芜湖等 11 个城市指数在 10-23 26.18 之间,位于第三梯队,城市间差距相对较小,竞争形势较为激烈。盐城、泰州、安庆、舟山、滁州、铜陵、宣城、池州等 8 市指数相对较低,均在 10 以下,处于第四梯队。图 4.3.6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数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数前五名依次为上海、苏州、杭州、

42、南京、合肥,上海以 82.53 的指数排名第一。从细分指标来看,前五名城市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各具特色。上海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指数、工业互联网 APP 优秀解决方案指数上表现优异,指数分别达到 96.12、112.23。苏州在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指数、入选省级重点平台指数方面成绩突出,指数分别为94.99、74.11。杭州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指数、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指数上名列前茅,南京在工业互联网 APP 优秀解决方案指数上优势明显。合肥虽然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五,但在入选省级重点平台指数方面表现优秀,排名仅次于苏州,指数达到

43、 24 71.55。图 4.3.7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指数前五名城市特色分布 (3)科技创新:产学研加速融合,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产学研加速融合,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指数方面,名列前茅的城市以科研院所较多的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南京、上海以 85.86、81.22 的指数领跑长三角地区,杭州、合肥、苏州、宁波等城市紧随其后,指数在 40-70 之间,均处在第一梯队。无锡、常州、南通、芜湖、温州指数在平均值以上,位居第二梯队。16 个城市指数在均值以下,其中嘉兴、绍兴、金华、台州、扬州、滁州、镇江、盐城等 8 个城市,处在第三梯队。泰州、湖州、马鞍山、安庆、铜

44、陵、舟山、宣城、池州等城市指数低于 10,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空间巨大。25 图 4.3.8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科技创新指数 3典型案例:南京市典型案例:南京市 南京市加快产业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南京市加快产业创新,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南京作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 年,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 7200 亿元,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8 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南京依托雄厚的软件产业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控制软件和工业智能软件,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多

45、措并举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聚焦汽车、电子、医药等领域,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结合企业实际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南京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支持“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和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6 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优势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紫金山实验室 6G 技术研究创全球太赫兹无线通信最高实时传输记录。南京在数字经济方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4 项、居全国第二,96 件产品

46、入围中国优秀软件产品,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四)融合应用(四)融合应用 1总体评估总体评估 长三角 27 个中心城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成效显著,指数平均值为 24.43,基于指数评估值可分为四个梯队。上海、苏州位列第一梯队,指数均在 60 以上。宁波、南京、杭州、合肥、无锡、嘉兴、湖州、常州等城市融合应用指数均高于平均值,位列第二梯队。台州、泰州、绍兴、镇江、南通等城市指数在 10-24 之间,融合应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位列第三梯队。金华、铜陵、马鞍山、舟山、池州等城市融合应用指数均低于 10,居第四梯队。第一梯队 60-90 第二梯队 24-60 上海、苏州 宁波、南京、杭州

47、、合肥、无锡、嘉兴、湖州、常州 第三梯队 10-24 第四梯队 10 台州、泰州、绍兴、南通、镇江、温州、滁州、宣城、安庆、芜湖、扬州、盐城 金华、铜陵、马鞍山、舟山、池州 图 4.4.1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数梯队分布 27 图 4.4.2 长三角城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数 长三角区域融合应用呈现多极引领的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融合应用呈现多极引领的发展格局。第一梯队呈现“一超多强”态势,上海市以 84.25 的指数高居长三角城市榜首,苏州、南京、宁波、杭州、无锡、合肥位列其后,同属第一梯队,但指数与上海差距较大,融合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梯队包括嘉兴、湖州、常州、泰州 4大城

48、市,嘉兴指数最高为 30.77,在融合应用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与第一梯队城市有较大差距。但嘉兴、常州等城市工业基础良好,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第三梯队城市指数均处于 10-24 之间,部分城市与第二梯队指数差距较小,多个城市间指数差值小于 1,赶超第二梯队城市趋势明显。第四梯队城市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未来还需着力夯实工业基础和挖掘特色场景,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蓄力。2分指标分析分指标分析(1)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完整健全,两化融合基础扎实)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完整健全,两化融合基础扎实 长三角区域工业基础扎实,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基础优势明显。上海和苏州工业基础指标

49、分数超过 60,与其他城市拉开较大差距。上海工业产值虽低 28 于苏州,但工业企业数量和质量高于苏州,整体工业基础指数以 62.78 的分值位居长三角榜首。苏州作为全国工业强市,2021 年工业总产值超过 4 万亿元,工业基础指数为 61.14,引领带动江苏省内多个城市工业发展。江苏省工业基础指数平均值为 35.87,发展水平为三省之首。浙江省紧随其后平均值为 35.05,在宁波、杭州、嘉兴三市的龙头带动下具备较强的工业基础。安徽省工业基础指数平均值为 17.82,相较其他两省一市,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图 4.4.3 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互联网工业基础指数情况 (2)区域示范:试点示范大力推进,

50、两超多强引领创新)区域示范:试点示范大力推进,两超多强引领创新 在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领域区域示范方面,长三角部分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相关领域的试点示范项目,打造具备创新引领效应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集群。上海和苏州区域示范指数均高于 80,遥遥领先其他城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领域各行业中的先进性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成效突出,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南京、宁波、29 无锡、常州、杭州、合肥、湖州等城市区域示范指数也均高于平均值 23.11。在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中频频上榜。温州、嘉兴、台州、南通等城市在申建国家级和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中潜力较大,持续发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