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国近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一、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a.,突变型(沿江沿海)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城市,帝国主义独占,青岛,大连,哈尔滨,帝国主义共占,天津,上海,汉口,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南通,郑州,b,渐变型,原来封建城市受帝国主义入侵或者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局部变化,如北京,成都,西安等,二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总的来说,两种情况:,1,:离开旧城,形成新的城市或独立的工人镇,2,: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1,:因开发新矿山形成的市镇:一些城镇除了采矿还新建了其它类型的企业,因而发展成较大的综合性工业城镇。如唐山、大同矿业城镇多位于铁路沿线与铁路附近,或距铁路干线较远而另设支线,也有个别未建有铁路线城镇多着重于工厂和生产设备的建设,工人住宅、工业企业自发形成,工人大多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城镇平面极不规则,往往沿道路带形伸展这些城镇没有统一或长远规划,城镇建设混乱,2,:在大城市外围独立设厂并形成工人居住地区,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厂,1,:形成工厂集中的工业区:多出现在工业集中的大城市中,如沈阳,2,:分散在市内建设:最普遍。在市区内分散设厂的方法,减少了市内集中的劳动客流。如上海,3,:在旧城城郊分散设厂,如无锡,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有下列几种不同情况,1,: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多出现在铁路的重要站点或枢纽上,这些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也多不合理,2,:现在城郊就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及分割或包围市区有的城市,在修建铁路时,市区范围不大,铁路尽量接近城市,但未考虑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铁路建成后,市区进一步扩大,形成铁路分割,穿越城市的不合理状况,3,:由于人为原因,铁路修建的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4,:铁路插入旧城区内,5,:铁路在城郊通过,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使靠近车站部分的地区繁荣起来在以上五种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共同的问题是:铁路通过市区部分,由于噪声,烟尘,安全等干扰,对居住或其他设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铁路附近不宜建造生活用房的地带,往往形成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铁路车站,大多是客货混和,很少有单独的货栈,更少有专业货栈,大部分城市没有编组场,有些大城市采用伸入城市内部的尽端式车站,接近城市中心,方便旅客,但由于尽端式通过能力小,客运发展受很大限制,三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港口码头对城市的影响:两类,一类是地理位置好,,港湾条件好,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在这里建立现代化港口,发展成为城市,另一类在历史上是港口城市,大多在入海河道旁,这些港口原来就有一定基础,近代增修可以停泊大型船只的码头一般缺乏足够的仓库用地,与铁路也缺乏联系,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一些中小城市中,公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公路的修建对城市的发展及布局有较大影响。,飞机场对城市的影响:民用航空很不发达,还未能起对外交通的作用,四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范围小,经营管理差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由于多为私营,缺乏统一管理,因此相互矛盾,混乱。,五近代城市建筑面貌,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城市分为以下类型,1,: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市,多采用其本国的,当时的建筑形式,建筑面貌与风格比较统一。由于这些城市也变换过占据者,因此,也可以在城市中看到不同国家占据时期的不同建筑面貌,2,: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3,: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少部分地区的建筑则是外国形式,或建筑的局部采用外国形式,4,: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城市内主要的商业大街,都经过改造,多数采用了不中不西的繁琐装饰的店面,5,:城市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如内地的许多中小城市,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与规划,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城市建设受到关注,旧中国留下的大多数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市政设施和公共福利事业很差,全国城市化很低,发展也不平衡,只在一些大城市进行了改建,如北京的龙须沟,天津的墙子河等,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我国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春天,是全面开展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阶段,(,1,)集中力量进行重点项目重点城市建设,决定不在沿海地区发展建设,把重点项目按排在过去缺乏工业的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包头,西安,洛阳,太原,石家庄,成都等八大城市,.,(,2,)成立了城市规划主管机构、设计院(,1954,年,10,月,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的高潮,作为,中规院前身的建工部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设计院在北京成立,。,1982,年,7,月,在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在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置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最早:,1909,年美国哈佛大学、,1910,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目前全世界,800,多所大学设该专业,我国,30,多所),(,4,)完成,150,多个城市规划(采用的大多是苏联模式),19581967,年,.“,二五”、“三五”大起大落阶段,,19581959,年全国进入所谓的,大跃进,时期,这个时期的全民办钢铁,全民办工业的做法,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污染四起的情况,甚至一直影响至今,.,19601962,年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在,1960,年全国计划会议上宣布三年不进行城市规划,形成不谈规划工作的错误看法,一直有许多城市都成为无规划的混乱建设状况,.,1966-1976,年十年内乱,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遭受破坏最严重时期,1977,年以来:,(,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城市规划的第二个春天,从此步入健康轨道,(,2,),1989,年,12,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我国城乡聚落的现状与形态划分,(,400,万以上为超级城市,,1000,万以上为巨型城市),现代城市发展走向,-,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将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较高的,环境质量,,具备健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较高的,生活质量,,包括提供良好的住房、优美齐全的居住环境及服务设施。,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管理现代化,由人治走向法治。,其城市特征是,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活动社会化、城市生产智能化、城市规划综合化、城市管理信息化。,-,优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追求,城市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缔造宜人环境,且为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体。人们不仅需要良好的住房、便捷的交通、快速的信息和齐全的设施,同时需要优美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环境质量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及其重要的标志。优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本质性追求。,-,个性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选择,由于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象条件、历史人文、民族传统、生活习惯和审美观点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个性特色的城市。个性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选择,,21,世纪的城市,不仅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环境的竞争、文化的竞争,独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在城市之林中一定会得天独厚。,-,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法则,可持促发展成为世界上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成为每一城市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成市发展的生命法则。,-,进一步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进一步开放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抢进的脚步声中必然会取得更大的胜利和发展,尽快赶上世界城市发展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