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2155446 上传时间:2025-09-18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55K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xjtu,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环境微生物,概述,一 概念,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二 对象:住院病人、医护人员、门诊病人、陪护人员、探视人员。,三、,医院感染情况,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有,140,万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我国医院感染事故也屡见报道,感染的病原多种,以各种途径传播。,四、,医院感染案例,案例,1,1991,年,11,月,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流行,,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在对感染原因的调查中发现,该院卫生设施条件差,产科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在对产房、婴儿室的,56,件物品进行细菌检测时,发现其中的,26,件物品,包括婴儿被褥、尿布、奶瓶等都培养有鼠伤寒沙门菌生长。,案例,2,1992,年,9,月,某市医院发生志贺痢疾杆菌,C,群,13,型暴发流行,,26,名新生儿感染,,10,名新生儿死亡。感染源系志贺氏痢疾杆菌携带者的产妇,通过接触传染给其婴儿。因该院新生儿室无配奶间,配奶、换尿布、打包操作均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台上进行,通过污染的牛奶在新生儿之间传播。,案例,3,1993,年,9,月,10,月期间,沈阳市某妇婴保健院共接生了,244,名婴儿,其中,49,名于出生后,3,18,天先后出现发烧、拒乳、黄疸及心、肝、肾多脏器受损症状,并有,15,名重症患儿死于,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此次暴发感染源系两名已携带柯萨奇,B,族病毒的产妇,其所产两名婴儿被感染,后在婴儿室内引起了交叉感染。,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案例,4,1999,年,上海某医院多个病区约一周内先后有,10,名患者、护士和医生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和皮损,诊断为疥疮(疥螨)。,案例,5,2001,年,上海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发生,18,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液感染。,案例,6,1998,年深圳市某医院集体感染事件暴发流行,系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使用的戊二醛浓度偏低,造成术后切口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案例,7,2009,年,3,月,天津市某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案例,8,2008,年,12,月,2009,年,1,月间,在山西某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7,名患者中有,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调查表明,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对反复用血液透析器消毒处理方法不规范,存在交叉感染的安全隐患。,案例,9,2008,年,8,月,9,月,发生在西安交大某医院的新生儿集体感染事件,死亡的,8,名患儿都是早产儿或体重不足,2.5kg,的低体重儿。对部分医务人员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污染且这些病原菌为多重耐药性菌株。,五、医院感染微生物的类别变化,1,在青霉素和磺胺药问世前,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数是由,A,型链球菌引起。,2 19401950,年间青霉素、磺胺药使用后,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 20,世纪,70,年代临床开始使用头孢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上升,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4,随着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药物的研制生产、介入性诊疗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等的使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革兰氏阳性球菌又一次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微生物。,5,在,1990,年一,1996,年间,,3,种主要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人、溶血、头、华纳葡萄球菌)、肠球菌约占院内感染的,34,,四种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约占院内感染的,32,。,一 医院环境的生境特征,1.,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也就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是最大的医源性感染源。,2.,医院病人多为易感人群,现代社会和医学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1,)器官移植学的重大突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特殊病原体和新的病原体的感染仍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仍在迅速的传播,(,3,)肿瘤、血液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病人不断增加(放、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下降,,95%,有菌血症),(,4,)社会趋向老龄化(,2011,13.26%,),3.,侵入性诊治措施(插管、穿刺、透析)的应用,感染机会增多,4.,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不合理应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株在流行,5.,激素的应用,6.,消毒灭菌措施效果不达标,灭菌不彻底、不合格,7.,医院内病原种类多、密度大、构成复杂,二 医院内感染病原体特点,1.,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原因:抗菌药物滥用、侵袭性诊疗。,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2.,耐药菌株多见,,呈交叉或多重耐药或泛耐药,原因:耐药基因突变、质粒转移,交叉耐药,多重耐药,泛耐药,医院内常见耐药菌株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痢疾志贺菌和绿脓杆菌等;,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病毒株:,HBV,、,HIV,、流感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3.,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呈上升 趋势,原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分离率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黄杆菌属等;白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霉菌、卡氏肺孢子菌等。,4.,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原因:,对消毒剂的选择压力,三,医院感染的来源,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多为内源性即从自身获得的感染,少数为外源性感染。,1.,病原从自身获得:微生物来自病人自身,也称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常常是人体固有的正常菌群。,侵袭性操作、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药物、创伤等。,2,病原从他人获得:微生物感染来源于医院病人、医务人员。病人间、病人与医务人员间通过接触而感染,其中经手传播的作用很大。,高危科室医护人员、儿童,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和,MRSA,的患者或携带者。,3,病原从医院环境获得:由于接触污染的环境而获得感染,称环境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空气、水、医疗用具、仪器设备等。,四 医院内感染的感染途径,医院感染途径多数是通过接触感染,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引起,(一)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手术伤口感染,胃肠道感染。,(二)不同感染部位的传播途径,1.,肺部感染,(,1,)病人口咽部微生物吸入,(,2,)含细菌气溶胶的吸入,(,3,)其它部位感染的血源性播散,2.,尿路感染 多为,G,-,,以内源性的肠道杆菌和外源性的洋葱假单胞菌多见,细菌主要经导尿管等器械进入(导尿管消毒不彻底,皮肤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手不清洁、导尿管留置时间长)。,3.,手术伤口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绿脓杆菌,多通过医务人员手、敷料、消毒液、医疗器械、空气感染。,4.,胃肠道感染 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菌、轮状病毒等。,5.,血管内感染 包括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和由输液剂引起的感染。,静脉插管:金黄色葡萄球菌,输液剂:,G,-,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及沙雷菌属,,HIV,HBV,HCV,五 医院内感染的诊断原则,1.,对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性疾病,自入院的第,1,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潜伏期不明确者,一般认为入院后,48h,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病人出院后发生的感染,认定与住院有直接关系者。,3.,慢性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急性发作,若发现新的病原体,为医院感染。,六 医院内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一,),、细菌,1.,葡萄球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的感染疾病有疖、痈、脓包病、烧伤感染、咽炎、扁桃体炎、肺炎、骨髓炎、败血症等。,MRSA:,在医院婴儿室、重症监护病房及烧伤病房等常引起严重感染,且为多重耐药,.,(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这类葡萄球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疾病有菌血症、败血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等。,与侵袭性操作相关,新生儿,ICU,及免疫力低下患者人群易于感染的病原,2,克雷伯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也是人和动物肠道及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ICU,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肺炎、尿道感染、菌血症等。易感因素为糖尿病、肿瘤患者、抗生素应用、全身麻醉、年老体弱、婴幼儿。,3.,大肠埃希菌:,普通大肠杆菌在有些情况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尿道系统院内感染中,大肠杆菌占第一位。,可引起尿路感染、腹泻、菌血症等。,4.,沙雷菌属,来源于肠道,可引起尿路感染、肺炎、创伤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5.,绿脓杆菌:,在医院环境广泛存在,尤其是潮湿的环境。医疗用器械如雾化器、氧气湿化瓶、墙式氧气吸人器连接口也经常会污染该菌,甚至蒸馏水、季铵盐类、洗必泰等消毒液中也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在正常人肠道、呼吸道均可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常引起烧伤感染、肺炎、尿路感染、伤口感染、败血症等。,分布潮湿环境、抵抗力强、致病力强,生物被膜感染上升,且广泛耐药。,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6.,不动杆菌属,寄居于人皮肤、黏膜、鼻咽腔、胃肠道、泌尿道,可引起肺炎、伤口感染、败血症等。,鲍曼不动杆菌(发病率,耐药率上升,有资料报道从,1999,年,-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新型,-,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从,10.0%,上升为,47.9%,。,7.,嗜麦芽寡养(窄食)单胞菌,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引起肺部感染。,8.,结核杆菌,9.,非典型分枝杆菌,龟型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肺部慢性感染,外伤感染、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是术后易继发感染。),鸟复合分枝杆菌(,MAC,),:,肺部慢性感染,偶发分枝杆菌(为复合菌群,可导致人的局部感染和肺部病变,对常规抗结核药物均耐受),耻垢分枝杆菌,:,术后伤口感染,10.,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动物和人的肠道,常引起伤寒,鼠伤寒沙门氏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尤其是婴儿室和儿科病房更为多见,甚至造成该菌的院内感染暴发流行。,11.,溶血性链球菌:,A,群链球菌,12.,厌氧菌:,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产气荚膜梭菌,抵抗力下降下引起感染:,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全身性疾病,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感染,女性盆腔手术、胃肠手术或外伤,(,二,),、病毒,1.HAV,粪,口途径,食物和饮水,2.HBV,输血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3.HCV,输血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4.,轮状病毒,粪,口途径,,6,岁,2,岁的婴幼儿,多发,5,.,柯萨奇病毒,粪,口途径,新生儿,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性传播、输血传播、母婴传播,7.,鼻病毒、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等。,(,三,),、真菌,白色念珠菌(外阴炎、阴道炎):,国内外报道,白色念珠菌尿发生率可高达,50%,。,霉菌,:,以肺部曲霉菌病最为多见。毛霉感染多继发于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卡氏肺胞菌:,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患者易感,可致肺部感染,耐药。,新型隐球菌:,肺炎、脓肿等。,(,四,),、原虫,卡氏肺囊虫,七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及卫生学意义,1.,空气,医院特有的致病菌,:,细菌类,病毒类,真菌类,主要分布于候诊室、门诊厅、病房、手术室等。,2.,手:门把手、电话筒、自来水龙头、化验单,3.,医疗用品及环境,(,1,)医疗器械,(,2,)医药用品,(,3,)手术环境:手术室空气污染、手术者手的污染、手术器械、敷料的污染,4.,周围环境:日常生活用品,如门把手、地板、电话柄、床单、被褥、坐便器、水龙头开关等,5.,水和食品,八、,医院环境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一,),医院环境微生物常规监测,医院环境消毒灭菌及其效果评价,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手),各类医疗用品消毒、灭菌后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检测,(一)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测,1,空气,(,1,)医院空气微生物采样,自然沉降法或气流撞击法,(,2,)医院空气微生物评价标准,菌落总数为,700-1800cfu/m,3,,则存在空气污染的可能。手术室内要求菌落总数,35cfu/m,3,。,2.,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的检测,物体表面受污染不均匀,血液、脓汁、污物直接沾染到物体表面,则受污染严重。因此,一件物体需采集数份标本,才能真实地反映污染情况。,物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涂抹法,对桌、椅、地、墙、门、金属、玻璃等物体表面,用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于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棉拭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l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对于有凹面或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方法采样,采样后将每个采样管振荡约,l min,,,10,倍递次稀释,对每个稀释度分别取,l ml,转入灭菌平皿内(,2,个平行样),以平板计数法计数。,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257,页),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计算公式:,3,医务人员手细菌污染的检测:,检测方法:采样时,用浸湿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左、右手的每个掌侧面来回涂抹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然后将棉拭子放入,l0ml,无菌生理盐水管内,摇匀后作,10,倍递次稀释。每个稀释度分别取,1ml,放入灭菌平皿内(平行作两块平板),用普通营养琼脂倾注培养。,4,医疗用品:涂抹法,被采面积,100cm,2,者,取,100cm,2,5,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测定使用的消毒液要加相应的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消毒液的残效作用。,(二)医院感染微生物检测,1.,常见医院感染部位的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采集方法:,对感染病例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时采集标本,已用抗菌药物者需停药,24-72,小时后采样;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宜置于肉汤培养基中送检;采集足够量的标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判定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运送培养基不合适,如厌氧的按需氧标本运送;运送时间过长;标本容器标志不清,未贴或贴错标签;有明显被污染的标本,拭子上标本已干;与标本不符合,如痰标本主要是唾液成分;标本使用了固定剂或防腐剂;标本量不够。,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病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定性指标:耐药,(R),、中度敏感,(I),和敏感,(S);,定量指标:,MIC MBC,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定性(纸片琼脂扩散法,即,Kirby-Bauer,法),纯化菌落:在血平板、麦康凯等分离纯化出单个菌落,菌液制备:挑取数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将菌液浓度调整至,0.5,麦氏单位(,5.010,7,5.010,8,cfu/ml,);,涂布,MH,(,Mueller-Hinton agar plate,)平板:用棉签沾取稀释好的菌液均匀涂布,3,次,平板內缘再涂抹一次,即涂满平板;,贴含药纸片:用无镊子将药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纸片中心间,24mm,,距内缘,15mm,;,培养,18,24h,,根据抑菌圈直径作出敏感、耐药、中介。,定量(,MIC,、,MBC,),手工或仪器分析,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红色菌落,血平板主要培养链球菌等需氧菌,以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为例,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2.,医院感染暴发时的微生物学检验,样本采集种类,临床样本,环境样本(手、空气、物体表面),病原体分离鉴定,病原体同源性检测,病原体分型方法,表型分型法(血清学、噬菌体等分型),分子分型法(质粒图谱分析方法),临床分离株及质控株,质粒提取过程(具体见实验六部分),质粒提取物电泳,质粒酶切电泳图谱分析,例,2 1996,年在解放军某医院外科病区,从,6,名患者的血液、大静脉插管、腹腔引流液中分离出,14,株绿脓假单胞菌,血清型分型皆属同型。用单引物,PCR,指纹图谱分型方法,指纹图谱完全相同,判定此次医院感染由绿脓假单胞菌引起。,婴儿室肠道致病菌监测流程,采样时间:一月一次,采样面积,100cm,2,涂抹采样:将涂抹后拭子置于乳糖胆盐采样管中。,增菌培养:乳糖胆盐采样管,37,,培养,18,24h,。,转种:浑浊的接种,SS,或伊红美蓝平板,结果判定: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血液透析水和透析液染菌量监测流程,样本采集:透析用水在进入透析机位置收集;透析液在进入透析器位置收集。,样本接种、培养、菌落计数方法同上。,标准:菌落总数,2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二)医院环境微生物卫生标准,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标准:,2,致病性微生物限定标准:,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3,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3.,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1,;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九医院污水消毒处理,(一)医院污水消毒前的预处理,机械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加氯消毒,病区厕所按每床位每日投放含有效氯的漂白粉,kg,,分次投放。,(二)医院污水的消毒,加氯消毒,()液氯消毒法,经一级处理的污水,加氯,mg/L,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加氯,mg/L,()次氯酸钠消毒法,()漂白粉,其他方法:臭氧、二氧化氯,(三)医院污水的排放标准,十,医院感染的预防,医院感染预防主要有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措施,(,一,),管理,(198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有组织的医院范围监控机构;一位有能力的流行病学专家;每,250,张床位有一个执业医师负责医院内感染控制;重视抗感染研究。,监控机构有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微生物学专家、流行病学家参加,临床科室要有感染管理小组,组成一个决策一执行一反馈一效果评估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定期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如病房菌种分离情况、抗菌药物耐药性统计表、不同抗菌药物对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统计、医院重点科室环境监测等。,(,二,),技术方面,要有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如一切医疗用品要可靠消毒灭菌防止再污染。医务人员要做好洗手和手消毒。对医院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检测,),,研究新的消毒灭菌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