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治疗方法(下)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149413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3.09MB 下载积分:2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方法(下)课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治疗方法(下)课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固定,为了维持损伤整复后的良好位置,防止再移位,保证损伤在正确位置上愈合,必须予以固定。夹缚固定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适用于骨折、脱位、急性伤筋等。,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由内固定于内固定两大类。外固定有夹板、石膏、绷带、牵引、支架等;内固定有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针、三翼钉、钢丝等。,固定,良好的固定方法应具有以下标准:,能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对被固定肢体周围的软组织无损伤,保持损伤处正常血运,不影响正常的愈合。,能有效地固定骨折,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旋转、剪切和成角外力,使骨折端相对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伤肢关节约束小,有利于早期功能活动。,对骨折整复后的残留移位有矫正作用。,外固定,外固定的理想要求,能有效地稳定损伤局部,消除不利损伤修复的有害因素;(静),在保证固定作用可靠的前提下,允许患肢肌肉与关节有较大范围的活动度;(动),能根据患肢肿胀变化,及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以保证其固定效能;(可调整),外固定对肢体软组织及血运应基本无影响。(无伤害),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肌肉活动的纵压力。,2、肌肉的内在动力,肌肉收缩时的挤压作用。,3、上肢至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夹板固定,压力垫(固定垫),作用:,利用固定垫所产生的压力或杠杆力,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的良好的位置,并有轻度矫正残余移位的作用。,种类:,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抱骨垫、葫芦垫、横垫、合骨垫、分骨垫、大头垫、空心垫等。,使用方法:,一垫固定法、二垫固定法、三垫固定法,夹板固定,扎带,绑扎松紧度:扎带绑扎好后,以能不费力地拉动扎带,在夹板上面上下移动1cm为宜。,夹板固定的包扎方法有简单包扎法及续增包扎法。,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密切观察伤肢血运;,防止骨突皮肤受压;,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定期进行x线检查;,及时指导患者练功。,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后的操作步骤,根据固定部位选择夹板。并准备压垫、绷带、扎带等物品。,将压垫固定在夹板的相应位置。,整复骨折后,包扎绷带、敷外用药物。,放置夹板。,依次捆扎扎带。,小夹板固定的优点,(1)无创性固定:,对肢体组织无损伤,能用于老人、小儿以及不能承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四肢骨折的固定治疗。,(2)取材方便:,树皮、木板、竹片、胶合板、硬纸板、塑料夹板、铝板、等均可制成夹板应用。,(3)操作简单:,尤其是对于胫腓骨、肱骨、尺骨或桡骨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治疗,在广大基层医院及边远地区医院也均可很好地实施。,(4)不超关节固定时有利于骨折邻近关节的早期活动锻炼,可以避免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5)观察、调整方便:,一旦发现骨折对位或对线不良、指或趾端缺血等问题,可随时进行调整。,(6)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价格低廉:,医疗费用低,病人乐意接受。,小夹板固定的缺点,(1)小夹板固定属于间接固定,,不适用于斜形、螺旋形和粉碎性等不稳定性骨折。因为小夹板固定这些骨折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甚至发生骨折畸形愈合。,(2)小夹板的固定把持力有限,不适用于单独固定股骨骨折。,因大腿肌肉丰厚,即使小夹板包扎固定很紧,骨折端仍有可能在肌肉内发生移位。因此,股骨骨折需用小夹板固定时,可与骨牵引配合进行治疗。,(3)小夹板固定治疗的病人需经常复诊,由医师经常对小夹板进行调整,。这是因为随着肢体固定后肿胀逐渐减轻,小夹板容易发生松散而影响固定效果,甚至造成骨折移位。,(4),小夹板使用不当会出现一些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软组织压迫溃疡、骨筋膜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缺血性坏死。,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现场急救,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闭合性四肢骨折复位后的固定,(1)对上肢长骨及胫腓骨骨干稳定性骨折的固定效果较好。,(2)肱骨骨折宜用小夹板加外展支具固定,可防止骨不连或肩关节僵硬。,(3)胫骨或股骨不稳定骨折因肌肉的收缩力,易产生成角或缩短移位,可用小夹板配合牵引治疗。,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四肢开放性骨折,(1)早期不宜采用,因有伤口,局部加压不利于愈合。,(2)但创面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可考虑使用。,小夹板固定的适应证,畸形愈合后的四肢骨折,适合于手法折骨矫形后,复位满意且稳定者,小夹板固定的禁忌证,1)患肢严重肿胀,指或趾端苍白或紫红,表现有,血液循环障碍危象者。,(2)前臂或小腿肿胀明显,怀疑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尺桡骨或胫腓骨骨折,用小夹板固定易加重肢体肿胀,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3),创面较大的开放性骨折,,术后需经常换药,缠包小夹板十分不便,骨折端也容易发生移位。,(4)患肢伴有较,大面积皮肤擦伤,的四肢骨折。,(5)伴,大面积创面感染,、伤口需要换药的骨折。,(6)骨折伴有,神经损伤,,小夹板固定有可能加重神经损伤。,(7),不能住院治疗,而又不能经常来医院就诊检查的骨折病人,。因为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经常随患肢的肿胀减轻而变化,因此需经常检查其松紧度,防止因过松导致骨折再移位。,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利用熟石膏遇水可重新结晶而硬化的特性将其做成石膏绷带包绕在肢体上起固定作用,这种固定方法称为石膏固定。临床分为,石膏托、石膏夹板和管型石膏。,石膏固定,操作技术及步骤,体位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或特殊要求的体位进行固定。,放置衬垫,制作石膏条,石膏绷带的浸泡及去水,包扎石膏绷带,塑捏成形、修整及标记,包扎石膏绷带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1、一般由上而下顺序包缠,要将石膏卷贴着肢体向前滚动,使下圈绷带盖住上圈的13,并注意保持石膏绷带的平整。,2、在躯干及肢体的曲线明显,粗细不等之处,当需向上、下移动绷带时,要提起绷带的松弛部分拉回打折,使绷带贴合体表,不能采用翻转石膏卷的办法消除绷带的松弛部分否则可在石膏绷带的内层形成皱褶而压迫皮肤。,石膏固定,包扎石膏绷带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3、操作要迅速、敏捷、准确,两手相互配合,即一手缠绕绷带,另一手朝相反方向抹平,要使每层石膏之间紧密贴合不留空隙。,4、石膏的上、下边缘及关节部位要适当加厚,以增强其固定作用。整个石膏的厚度以不折裂为原则,一般为812层。,5、石膏干固前,不能变动患肢的体位,否则会使石膏折裂而失去固定作用,并可能在关节的屈侧产生内凸的皱褶压迫皮肤,影响血运。,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固定后注意事项,石膏固定完成后,要维持其体位直至完全干固,以防折裂。,抬高患肢,以利消肿。,患者应卧木板床,并须用软垫垫好石膏。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污染,变动体位时,应保护石膏,避免折裂或骨折错位。,寒冷季节应注意患肢外露部分保暖。炎热季节,对包扎大型石膏的病人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暑。,防止局部皮肤尤其是骨突部受压。,石膏固定期间,应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及石膏内肌肉收缩活动,并定期进行x线摄片检查。,必须固定于肢体关节的功能位。,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优点,(1)石膏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价格也不昂贵。,(2)石膏固定对组织无损伤,属于非侵袭性外固定。,(3)石膏塑形能力好。,(4)石膏干固迅速,510分钟即可硬化成形,便于固定和保护肢体。,(5)具有良好支撑作用。,(6)具有一定的矫形作用,利用楔形切开可矫正骨折残留成角畸形。,(7)管型石膏利用三点挤压塑形,可矫正骨折成角畸形并预防骨折再移位。,(8)石膏对x线有半通透性,石膏固定的肢体摄x线片仍可清晰观察到骨折对位和对线情况。,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缺点,(1)不便于随时调整。,(2)固定时间长时,可引起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3)开放性骨折或有感染创口的肢体用石膏固定,石膏被脓血污染易发生恶臭及加重损伤部位的感染,伤口换药也十分不便。,(4)石膏沉重,不便于患肢锻炼和行走。,(5)冬难驱寒,夏难透热,皮肤得不到清洁护理而易产生皮炎等。,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适应证,(1)骨科创伤急救,石膏在骨折等现场急救时可作临时固定,以控制患部活动,防止损伤加重。,(2)战伤处理,战场上对一些烧伤、软组织伤及骨折等,在作简便可靠的石膏固定后,可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损伤修复,有利于伤病员的搬送,减轻痛苦,预防损伤加重,为接受进一步治疗提供安全保证。,(3)闭合、稳定性骨折与脱位的固定,大多数的骨折、关节脱位在复位满意后都可选用石膏固定,维持骨折或关节脱位复位后的体位,有利于修复。,(4)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固定,可控制患部活动,降低关节内压,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使病变局限,预防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5)骨与关节结核的固定,石膏固定可预防病理性骨折、肢体畸形,有利于使病变局限,减轻疼痛,促进结核早期愈合。,石膏固定,(6)骨性或肌性畸形矫形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矫形位置,防止畸形复发。石膏加牵引治疗关节挛缩,加撑开器治疗膝内外翻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的固定还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畸形预防。,(7)肌健转位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肢体体位,保证转位肌腱的修复。,(8)神经、血管或肌腱吻合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肢体体位,保证组织修,复和愈合。,(9)关节成形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矫形位置保证组织修复和愈合。,(10)关节融合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关节位置,保证关节顺利融合。,(11)植骨术后的固定,石膏固定可维持术后植骨块对位,保证骨愈合。,(12)皮瓣移植后的固定,大块带蒂皮瓣、皮管的移植后,为保证其成活常需在取皮与植皮部位以石膏固定。固定无一定标准,原则上要求固定可靠不影响皮肤生长即可。,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禁忌证,(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石膏固定者,,应先抢救生命,稳定病情。,(2)创面或创口较大的开放性骨折,。如果选择石膏托固定,骨折有可能发生再移位;如果选择石膏夹托或石膏管型固定,则不便于伤口换药等相应处理。,(3)合并大块皮肤挫伤或缺损的骨折,。,(4)不稳定性骨折或脱位,,包括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及双重骨折等。,(5)陈旧性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因原来已有较长病程,如果继续石膏外固定,极有可能造成骨折邻近关节的僵硬和功能障碍。,(6)年老体弱的骨质疏松病人。,石膏外固定会加重病人的骨质疏松。,(7)肺心病、哮喘及支气管炎病人的胸椎骨折。,(8)孕妇胸腰椎骨折。,(9)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长时间石膏固定影响发育者,。,(10)伤口发生厌氧菌感染者。,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内有无衬垫可分为有衬垫石膏和无衬垫石膏。,有衬垫石膏,又称衬垫式石膏,即在石膏与皮肤之间加衬垫,将整个患肢自近而远用棉花垫或软布衬垫包好,然后再缠包石膏绷带,以保护骨骼隆起部位的组织不被受压。,无衬垫石膏,在石膏与大部分皮肤之间无棉花衬垫,仅在骨隆起部位放置衬垫,在肢体缠绕一层绷带后,将石膏绷带包绕其外。其特点是固定效果好压力均匀,石膏薄而质轻,不易滑动。,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石膏托:,适用于四肢稳定或不完全骨折、软组织损伤及肢体肿胀严重者。,操作方法:,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将l0-14层石膏条贴敷于肢体后侧或前方,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石膏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包扎,一旦发现肢体肿胀影响血运,容易剪拆。但当肢体肿胀减轻后,固定的稳定度和牢固度均减低。,另外,石膏托较薄或石膏质量欠佳时,容易在肢体关节部位出现折断情况。,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石膏夹托:,适用于四肢稳定骨折或,多段骨折、肢体肿胀严重者,操作方法:,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分别将两条10-14层石膏长条贴敷于肢体后侧和前方,前方石膏条稍短,后侧石膏条稍长,石膏条外面再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与石膏托相比,石膏夹托固定更为稳妥、牢固,大大增加了固定强度,即使肢体肿胀消退后,对石膏夹托固定稳定度的影响也不太大,必要时只需再加缠一层绷带即可;,与管型石膏相比,石膏夹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一旦发现肢体肿胀影响血运,容易剪拆。,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U形石膏:,与石膏夹托稍有不同的是肢体两侧石膏条相互连接,没有断开,适用于上臂、前臂、足和小腿的骨折、踝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挫伤等。,操作方法:,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将一条10-14层石膏长条贴敷于肢体两侧。若为肱骨近段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肩部;若为肱骨远段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肘关节的尺骨鹰嘴部,若为尺桡骨骨折,u形底部应跨过肘关节肱骨骨髁部;若为胫腓骨骨折或踝关节脱位、软组织挫伤,u形底部应跨过跟骨足底。石膏条外面再用绷带予以包扎固定。,石膏固定,石膏固定的类型,根据石膏包裹范围分类,管型石膏:,适用于四肢稳定骨折。,操作方法:,在患肢肢体表层放好内衬棉花并用绷带松松包缚后,尤其是骨骼隆起部位如内外髁、跟骨结节等部位应衬垫较厚的棉花,将68层石膏条贴敷于肢体后侧,用石膏绷带绕肢体逐层缠包,般约需68层,尤其关节部位应反复来回多包几层,以增加固定强度。,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根据石膏外形可分为头颈胸石膏、颈部石膏、躯干石膏、肩部石膏、上肢石膏、髋部石膏、下肢石膏等几大类。,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颈部石膏,主要有石膏领和可取式石膏围领等。,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颈部石膏,石膏领:又称石膏颈围。多用于第l一7颈椎椎体骨折、脱位、骨结核、骨肿瘤、落枕及颈部软组织损伤等,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之后。以及肌性斜颈术后及颈椎病的颈部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颈部石膏,可取式石膏围领:多用于颈椎病前路植骨融合术后的颈部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肩部石膏:主要有肩外展人字石膏和肩上举人字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肩部石膏,肩外展人字石膏:适用于肩部骨折、脱位和肱骨骨折。,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肩部石膏,肩上举人字石膏:多用于肩部骨折或脱位(包括肩锁关节骨折脱位、肩胛骨骨折等)、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大小结节撕脱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肱骨干近中13骨折复位后或内固定术后、肩袖损伤、肩袖缝合或修补术后的外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包括长臂管型石膏、长臂石膏夹托、长臂石膏托、前臂管型石膏、前臂石膏夹托、前臂石膏托、上肢外旋石膏、手指人字石膏、手指石膏等。,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长臂管型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前臂石膏管型,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上肢外旋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手指人字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上肢石膏,手指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髋部石膏,包括单侧髋人字石膏、双侧髋人字石膏、蛙式石膏和外展内旋长腿石膏等。,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髋部石膏,单侧髋人字石膏:适用于单侧股骨骨折、髋关节骨折及病变、股骨截骨术、髋关节融合术后等的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髋部石膏,双侧髋人字石膏:适用于一侧股骨骨折、对侧髋关节骨折及病变,以及双侧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股骨近端骨折等的外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髋部石膏,蛙式石膏:多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后的固定,每3个月更换一次石膏,小儿生长较快,以免石膏限制了小儿的生长。6个月后改用外展内旋长腿石膏,将髋关节逐渐由外展转为内收。,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髋部石膏,外展内旋长腿石膏,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下肢石膏,包括髋踝长腿石膏、长腿管型石膏、长腿石膏夹托、长腿石膏托、Kite石膏、小腿管型石膏、小腿石膏夹托、小腿石膏托和石膏靴等。,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下肢石膏,髋踝长腿石膏:多用于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内韧带重建术后、股骨远段或胫骨近段截骨矫形术后等的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下肢石膏,长腿管型石膏:多用于股骨远段骨折、膝关节损伤、胫骨近段骨折复位后,跟腱延长术后,股骨远段或胫骨近段截骨矫形术后,下肢血管和神经吻合术后等的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下肢石膏,Kite石膏:用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矫形。,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外形分类,下肢石膏,石膏靴:多用于小儿下肢骨折复位后、马蹄内翻足矫形术后的外固定。,石膏固定,根据石膏功能分类,分为固定石膏和矫形石膏,牵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重量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克服肌肉的收缩力,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或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牵引疗法有皮肤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等。,牵引疗法,牵引的目的和作用:,牵引可达到复位与固定的双重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治疗创伤、骨疾病及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等。,牵引用具,牵引用具主要包括牵引床、牵引架、牵引绳、牵引重量、牵引扩张板、靠背架、床脚垫、牵引弓、牵引针和进针器具等。,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皮肤牵引,利用粘贴于肢体皮肤的粘胶条(或乳胶海绵条)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皮肤,间接牵拉肌肉和骨骼,而达到患肢复位、固定与休息的目的。,牵引疗法,皮牵引操作方法,清洁伤肢皮肤,剃去汗毛,并涂上安息香酸酊以保护皮肤与增加胶布的粘着力。,裁制牵引胶布使其宽度为伤肢最细部位周径的l2;长度为骨折线以下肢体长度与扩张板长度的两倍之和。胶布的两端分成3等份,撕开10一30cm将适当尺寸的木制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然后在与木板中央孔相对处将胶布剪一小孔,并在孔内穿入一根牵引绳,于板之内侧面打结,防止牵引绳滑脱。,粘贴时应在助手的协助下、先于骨突部放置纱布衬垫保护然后将胶布平整粘贴于肢体的两侧。胶布的上端应超过骨折线23cm,并使扩张板与肢体末端保持510cm左右的距离,同时注意两端长度相称一致,以保证扩张板处于平直位置。,最后用绷带缠绕包扎,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切勿过紧以免影响患肢的血液循环。,牵引重量不超过5KG。时间一般为2-3周。,牵引疗法,牵引疗法,骨牵引,骨牵引系通过穿入骨骼内的骨圆针或牵引钳,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而起复位、固定与休息作用。,牵引疗法,骨牵引特点,可以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作用确实,适用范围广;,牵引期间检查患肢方便,配合夹板固定,便于患肢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骨折并发症;,无皮炎、皮肤水泡、压迫坏死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但骨牵引针经皮穿入骨内如消毒不严或护理不当,有引起针孔处感染之虞;穿针操作不当有损伤关节、神经、血管或劈裂骨质的危险;应用于儿童可能损伤骨骺。,牵引疗法,适应症:,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脱位。,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颈椎骨折与脱位。,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如掌骨、指(趾)骨骨折。,手术前准备,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关节挛缩畸形者。,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牵引疗法,禁忌症:,穿针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者;,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者。,牵引疗法,牵引疗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分头顶为左右两半,再以两侧外耳孔为标记,经头顶划一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使两臂的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该处即为颅骨钻孔部位;,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lkg。复位后其维持牵引重量一般为3-4kg。,牵引疗法,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一横指处,即为穿针部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标记穿针部位,;,或 自髌骨上缘引一横线,再由腓骨小头前缘向上引一垂线此两线的交叉点及穿针部位。,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618,维持量为3-5kg。,牵引疗法,穿针的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两横指),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量3-5kg。,牵引疗法,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为穿针部位;,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长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处。,牵引重量为3-5kg。,布托牵引,系利用厚布或皮革按局部体形制成相应的布托,托住患部,再用牵引绳连接布托和重量通过滑轮进行牵引。,枕颌布托牵引、骨盆悬吊牵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重量为35kg。,牵引疗法,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稍离开床面即可。,一牵引重量为3-5kg。,骨外固定器疗法,外固定器(externalfixator)又被称为经皮穿针骨外固定器,由不锈钢固定针(包括斯氏针、克氏针和各种螺纹针),金属、塑料或木质连接杆及固定螺栓和螺母组成,利用固定螺栓和螺母将穿入骨骼内的固定针固定在体外的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连接固定达到对骨折或关节脱位的复位和固定作用。,骨外固定器的种类众多。根据其几何构型,可大致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三边式)、半环式、全环式、针板结合式等几种。,牵引疗法,外固定器的原理,利用不锈钢固定针对骨骼的把持力,将体外连接杆的机械复位和坚强固定的力量传导至体内的骨骼,使其根据骨折或关节复位的需要进行移动和固定。,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外固定器的适应症,新鲜不稳定性骨折。,开放与感染骨折。,软组织损伤、肿胀严重的骨折。,长管骨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经手术治疗后亦可使用外固定器固定。,关节融合术、畸形矫正术后均可用外固定器加压固定。,下肢短缩需要延长者。,伴有多发性的开放性骨折或多发骨折应用外固定器固定,可方便搬动患者,减轻疼痛。有利于休克和严重并发症的救。,骨折合并脑损伤或其他原因造成意识障碍者。,牵引疗法,操作基本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手术应在手术室内进行。,熟悉穿针及邻近部位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针前要手法纠正骨折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并标定进针点及角度。,钢针的入出口处皮肤及软组织要切开o51cm以消除其张力避免钢针压迫皮肤及软组织。,穿针部位原则上应避开骨折血肿区及远离创面。,固定钢针应贯穿骨干横断面的中线。否则钢针偏离轴心将造成骨折断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和固定不稳固。此外,大多数固定器要求钢针与骨干垂直、与关节面平行。,牵引疗法,操作基本要求,穿入固定针时,只宜用手摇钻慢慢钻入,不能用锤击或高速动力钻,以免损伤骨及软组织。,针孔处应予酒精纱条保护,防止感染。,骨折复位 一般为手法器械一手法一器械:即手法纠正骨折主要移位后,穿针并将钢针与固定器连接,调整外固定器纠正残余移位,x线检查如骨折位置良好,则拧紧固定螺母,牢固固定。否则须再次用手法或固定器调整骨折位置。,对不稳定骨折或有骨缺损的骨折,应使用半环式、三角式等双平面穿针固定器,或采用针板式固定器。,牵引疗法,术后管理,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每天定期检查固定针有无松动,固定器有无变位及固定螺母是否松动、以保证固定器的固定效能确定可靠;,定期更换针孔处酒精纱条,保持针孔处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牵引疗法,术后管理,固定过程中,须多次调节固定器者,如肢体延长、关节融合加压固定等,须注意保持钢针与皮肤界面应处于无张力状态,否则应予切开松解,以免皮肤受压坏死;,及时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下肢骨折者,如全身情况允许且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应指导患者早日扶拐下地练习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关节活动时幅度宜大,但动作宜缓慢,快速屈伸关节易拉伤肌内;,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时,应及时拆除外固定器。,牵引疗法,内固定,内固定是在骨折复位后,用金属内固定物维持骨折复位的方法。临床有两种置入方法:,一种是切开复位后置入内固定物。,另一种是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或针拨复位后,闭合将钢针插入内固定。,适应症,(1)手法复位外固定或牵引未能达到骨折功能复位标准,影响肢体功能者。,(2)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含骨骺损伤)或骨折合并脱位,手法难以达到满意复位,日后肯定影响关节功能者。,(3)手法复位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而可能影响骨折愈合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肌腱、韧带完全断裂的复杂骨折,在探查或修复血管、神经、肌腱及韧带时同期施行内固定。,(5)骨折断端间嵌夹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膜等)手法难以解脱者。,(6)开放性骨折,在68小时之内就诊清创,如伤口污染较轻且清创彻底者,可同时行内固定。,(7)多发骨折和多段骨折。,(8)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造成功能障碍者。,(9)骨折不愈合,骨缺损在行植骨术的同时进行内固定。,适应症,禁忌症,(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创伤者,如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糖尿病、血友病等。,(2)患肢骨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物植入不能确定有效者。,(3)全身或患肢局部有活动性感染,如骨髓炎。,(4)患肢皮肤或软组织大块缺损未获修复者。,常用内固定方式及种类,(1)钢丝内固定,(2)螺丝钉(螺栓)内固定,(3)接骨板螺钉内固定,(4)骨圆针内固定,(5)髓内针内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