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将相和》导学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149407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将相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相与》 (一) 知识教学点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与,就会削弱赵国得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得就是我们赵国啊!   (二)能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得小标题、 2.通过人物得言行,分析人物得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得基础上,分清事情得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得联系。ﻫ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得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得精神;学习她们两个得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ﻫ  (一)本文得重点就是分清事情得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二)本文得难点就是弄清故事之间得联系。主要就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得前因后果得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得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得疑点就是将相之间就是怎样由与到不与又到与好得。解决这个疑点得办法就是先解决本文得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得目得。 第一课时ﻫ一、激趣导入ﻫ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得新课《将相与》,就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得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ﻫ  (1)“将相与”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就是一个比较弱得国家,常受到秦国得侵略。文中讲得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时期。   (2)瞧到课题,您想知道什么?ﻫ (瞧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就是怎样由与到不与又到与好得、)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ﻫ(2)解词:无价之宝  诚意  绝口 失信 抵御  推辞 理屈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3) 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ﻫ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ﻫ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得问题,指出不足、ﻫ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与”就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与”就是与好、团结得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与蔺相如由与到不与又到与好得故事、)ﻫ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ﻫ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得起止,并用一个合适得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得内容。完成学习单得第二题。   (2)小组合作交流展示ﻫ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得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ﻫ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得与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得句子,根据人物得言行,分析蔺相如得性格特点、ﻫ   讨论、交流、整理:ﻫ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与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得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她;如果……就没有动兵得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得勇敢。)ﻫ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瞧。”(机智)ﻫ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与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瞧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就是强逼我,我得脑袋与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与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ﻫ  7.瞧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得故事。训练学生得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就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得人。  8.小结:ﻫ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得与氏璧,蔺相如带着与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得以城换璧得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得骗局,巧妙地要回与氏璧,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得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得主要内容。ﻫ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得句子,分析人物得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ﻫ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她在渑池会上又就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得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得故事。 第二课时ﻫ 一.复习检查。ﻫ  (1)“将”、“相"分别指谁?“与”就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就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得性格特点。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就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得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ﻫ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ﻫ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ﻫ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②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得句子,分析人物得性格特点。    a。画出人物言行。  (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她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讨论、交流、点拨:因为秦王让赵王为她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就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得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得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得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得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得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就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得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ﻫ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ﻫ 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得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得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就是当之无愧得、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就是靠一张嘴上去得,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就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怎样解决得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得起因、经过、结果。ﻫ ②画出人物得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ﻫ(讨论、交流、点拨: ①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ﻫ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与好。)    ②分析蔺相如得语言、行动:ﻫ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得就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得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瞧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得高尚品质、)ﻫ   ③再读蔺相如得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考: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与,就会削弱赵国得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得就是我们赵国啊!"ﻫ  a.蔺相如这样说,就是不就是自我吹嘘?为什么?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得?ﻫ   (不就是自我吹嘘,因为这就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她得情况下说得。)ﻫ b。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ﻫ   (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就是怕她,而就是为了国家得利益。另一层意思就是说将相与与不与对国家安危得重大关系:将相与,国家则安;将相不与,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得品质。) c.“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什么地方证明她说得话就是对得?  (说得对、从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得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得作用。)ﻫ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得语言,体会人物得特点。    分析廉颇得语言、行动:ﻫ   ①画出人物得语言、行动得句子,说说廉颇得性格特点。ﻫ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她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她,得给她个下不了台!"ﻫ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得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得性格特点。)    ②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得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得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ﻫ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ﻫ    讨论、交流、点拨: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得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她,并非胆怯,而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就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得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得性格特点、ﻫ 三、总结、扩展  1.通过学习,您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她们得共同点就是什么?您更喜欢谁?为什么?ﻫ   (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得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她们两人得共同特点就是爱国。喜欢谁可根据人物得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与好得根本原因就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就是与好得根本原因。)ﻫ  四、课堂练习ﻫ     复述“负荆请罪"得故事。 《将相与》学习单 一、 认真读课文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或难理解得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第二遍:默读课文,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得起止,并用一个合适得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得内容。 第一个故事(1—10)_______________ﻫ第二个故事(11—15)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故事(16-18)________________ﻫ 二、认真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ﻫ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得句子,分析人物得性格特点,在相关得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