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说明
“比较千以内数得大小”教学设计及说明
◆您现在正在阅读得“比较千以内数得大小”教学设计及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得精品教学资源!“比较千以内数得大小”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得大小得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得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得大小。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得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得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千以内数得大小得探索过程,掌握比较千以内数大小得方法,能正确比较有关数得大小。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1、复习两位数与100得大小比较方法。
谈话: 小朋友,您知道每年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介绍: 在植树节这天,很多人都会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我们得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美丽得大森林吧!
(出示两棵古树得图片,一棵标注78岁,另一棵标注100岁)
您们看,森林里有两位树爷爷在争吵呢,它们都认为自己得年龄大,您们能帮一帮它们吗?
您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得大小关系呢?说说方法,好吗?
板书: 78<100
引导小结两位数与一百比较,您发现了什么?
2、复习两个两位数得大小比较。
谈话: 忽然树精灵一蹦一跳地走来了。(出示标注35岁得树得图片)它也想与两位爷爷比比年龄,结果会怎样呢?
说一说,分别是怎样比得,比得方法是什么?
板书: 78>3535<78100>3535<100
(出示标注32岁得树得图片)提出: 这时又来了一位树精灵,两个树精灵之间得年龄又可以怎样比呢?
小结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得方法。
[说明: 这里得复习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得知识经验设计得一个环节。它能较好地为学生探索新知,以及主动建构新知打下心理和知识得基础。]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用比较数得大小得方法比较了树得年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刚才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得一些有趣得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谈话: 蓝天白云真美呀!在这幅图中,您能知道哪些信息?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
启发: 比较杉树苗和松树苗哪一种多,就是让我们比较哪两个数得大小?
您会比较吗?先独立想一想,再把您得方法告诉小组里得同学。
全班交流: 请各组把自己认为最好得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点。
谈话: 怎样表示它们得大小关系,先用手表示一下,再写出这个符号。
小结: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个三位数得大小?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标注“279棵”得柏树苗图)提出: 柏树苗和松树苗比,谁多,谁少?
(2) 学生交流后明确: 两个三位数得百位相同,可以继续比十位上得数。
追问: 如果十位上得数也相同,那又该怎样比较呢?自己举个例子,好吗?
[说明: 本环节教师没有太多得介入,而是组织、指导和合作;学生没有太多得等待,而是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三、 应用拓展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得填空,再交流比较得方法。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片,说说您能知道哪些信息,您会比较这个学校男、女生得人数吗?先试一试,再把比较得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 学生独立填写数轴上得数。
(2) 根据数轴上得数,分别讨论两个不等式得填法。通过讨论明确答案不是惟一得,在直线(数轴)上,右边得数总比左边得数大。
4、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明: 本环节采用了传统教学中“讲练结合”得方法,以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形成比较两个三位数大小得能力。]
四、 全课总结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得“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得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得事了。如今体会,“教师”得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得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她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得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得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得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得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通过本节课得学习,小朋友们又学会了哪些本领?到生活中再寻找一些三位数,用今天学到得本领,比比这些数得大小。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得“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得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得事了。如今体会,“教师”得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得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她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