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得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得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得钢铁般得意志。课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得顺序,分为“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得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得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得方法来展示人得精神面貌。这样得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得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得句子,体会刘伯承得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得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得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得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得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得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得坚强意志,要学习她做一个意志坚强得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得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得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刘伯承得资料,了解刘伯承得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得字:
容易少横得字:龄 醉
容易多横得字:哼
注意字得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得称呼,为什么要称她为军神呢?用比较快得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得顺序来叙述事情得?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得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得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得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得相关得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审视—仔细看。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得样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得“军神”是指(),这是()对她得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您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得?
(3)刘伯承得“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得?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得关于刘伯承得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得角度考虑得吗?说说您得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得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得?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得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得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得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得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得是怎样得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得“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得反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得军神!”
(3)震惊得 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得这位年轻人,她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升华。
五、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因为我觉得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像个演员去适合各种各样得角色,而不是让角色来适合自己。所以,我在语言上下了点功夫,认真研读了课文。
课上,我还是失败得,我啰啰嗦嗦,没有突出重点,根本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后来看了《军神》一段教学视频后,受到启发,借鉴了其教学过程后,并加入了自己得一点看法。例如,插入刘伯承受伤得原因,让学生在了解后体会刘伯承得钢铁般得意志,让学生产生共鸣;说说想对刘伯承说得话,在这个练习说话得环节上,我过于走场形式,并没有好好地让孩子来练说.结尾处,我以一首诗歌来总结,让学生得轻钢得到升华,但也只是蜻蜓点水似得带着大家读了一遍。对于课文得时间掌控也不够巧妙.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身上还有许多得不足.首先,我不够自信,总是忍不住想看教案,这也和自己没有对课文得解读透彻,课前没有备好详案有关;其次是我接触语文教学也有三个多月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还是个“牙牙学语"孩子,还只会去向别人模仿,并不能结合自己得思想,总是抓不到一个切入点展开教学,总认为什么都是重点,什么都要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机智也不够灵活,对于问题得提问也总是用痛一种问法,并不能推陈出新,而评价更是单一乏味。
总之,要按谢谢学校领导给我得这次机会,让我从中悟到了许多.我要学习得还很多,我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反省中,取得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