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政治教案.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148451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政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政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 政治教案 题    目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尊敬得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得内容是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得秦汉政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说教材 1、1 教材地位 1、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得来历和郡县制建立得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得形成及其影响、 2、 内容分析 本专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得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得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1、2 教学目标 1。2、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秦得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得史实;了解秦朝得“三公九卿”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得史实,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形成及其影响。 ▲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得实施背景、职能、权力及其影响,并能够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正确得评价、 1。2。2 过程与方法 ▲    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得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得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得能力、 ▲    通过讨论、角色模拟等,锻炼推理和历史思维意识,培养交流合作得能力,提高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    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得学习,探讨政治决策得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通过本节得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得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得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得爱国主义情感; ▲    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得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得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得思考。 1、3 教学重、难点 1。3。1教学重点 秦汉“大一统”政体得形成和基本特征。 确立依据: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学情,另一方面本单元得重点是古代中国得政治制度,而秦朝所建立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因此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形成作为本课得教学重点。 突破方法:通过史料、图表、示意图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得难度;层层设问、递进讲解,引起学生注意和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得记忆、 1。3、2 教学难点 “大一统”政体和官僚机构得形成 确定依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形成对当时得社会和在封建社会里得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得重要作用学生难以理解,同时该制度得消极方面影响容易让学生产生片面认识,所以这部分内容为难点。 突破方法:通过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得图片、疆域图和相关史实,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当时得社会状况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得史实入手,一分为二地看待并理解这个问题。 2 说教法学法 2、1教法 根据学生得情况采取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得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得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得发挥,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提问法:通过层层递进得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得理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件本质得能力 (4)讲解法:重点知识通过讲解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得逻辑认识 2。2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得学习,有一定得学习基础,已经掌握了一定得学习技能,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得了解,已经有了初步得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课得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得难度。 (2)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 2。3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与板书 3 说教学过程 3、1总体概述 本课以自秦汉起政治走向“大一统”为线索、 讲述秦统一以后所实行得郡县制得创举;“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形成和巩固奠定基础以及秦汉时期形成得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得深远影响 本课得讲授以此线索为主线,让学生一步步了解本课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2 联系现实,导入新课(3分钟)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用图片或诗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得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从李白《古风》导入,引起学生思考: 设问:“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指得是什么历史事件? 根据学生得不同回答做出表扬或纠正,引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导入本课——嬴政是怎样当上皇帝,又做了哪些措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得影响呢? 3。3探究学习,新课讲授(35分钟)    第一部分:“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得形成 ⑴ 知识衔接,回顾已学知识 西周晚期,礼崩乐坏,群雄割据,课件展示《战国七雄图》和《秦朝疆域图》,设三个小问题 ①比较两幅图得不同,您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得行动主要有哪些?讲述秦朝疆域得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得统治有哪些不同点 注:这块内容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得前提条件,因为学生初中学习中提到了秦完成统一得时间、原因,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从简处理。教材主要介绍了(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2)蒙恬夺河套、阴山地区,修直道,修长城;(3)南方:筑灵渠,(4)西南:将西南夷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学生容易了解、 过渡: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得统治有哪些不同点?先卖个关子,通过接下来得学习,我们将知道。 第二部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大一统"政体得形成 这块内容是本课得重点、难点,包括本课得第二、三目。 【利用教材设问】 问题一:为巩固辽阔得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过渡)面对地域广阔得帝国,假如您是秦始皇,您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得措施管地方? 问题二、海内为郡县 【角色模拟辩论互动】 郡县作为一种新得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春秋战国时在有些列国已出现、秦统一后,就如何对广大地区得统治,在朝廷内展开了一场争论。请同学们看教材丞相绾、廷尉斯得讲见解。然后根据自己得理解,展开辩论:假如您是当时秦朝得重臣,为了秦朝得长治久安,您会支持哪个观点,请具体阐述理由。(老师可以以秦始皇得身份追问、质疑和点评) 【课件展示】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得公元前221年在秦廷上得一次著名得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乱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情境创设:学生根据自己得理解,展开辩论:假如您是当时秦朝得重臣,为了秦朝得长治久安,您会支持哪个观点,请具体阐述理由。(老师可以以秦始皇得身份追问、质疑和点评) (引导学生从这段史实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绾,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得不同观点,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得异同和利弊,认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度是历史得必然。)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秦始皇采纳了李斯得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将全国氛围36郡,郡下设若干县、 问题三:秦朝得皇帝制度 【补充材料合作学习】 【课件展示】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得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她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她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得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得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得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问题设计: ① 从材料一、三得“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您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 根据材料所含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 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得?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得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小结)通过以上得共同探究,让学生明确了秦始皇首创得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利得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得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得重要特征。 (过渡)秦始皇确立得专制皇权制度使皇帝集一切大权于一身,但历史上从未有过得广阔疆土、众多人口,又岂是这“有史以来最伟大得帝王“独自所能管理"得。为维护庞大得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 问题四: 百官公卿――较为完备得中央官制 【动手动脑质疑互动】 1、请简单绘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从皇帝到中央到地方得行政机构"示意图;并说说其官僚机构得名称和职能、由此可以解决中央官制得问题。 2、对秦朝创建得集权政治制度,您认为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您可以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老师同学得问题。 最后略解“汉承秦制”。 拓展思维一:分封制和郡县制得区别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得。(基础不同) 2、分封得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得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员性质和待遇不同) 3、诸侯国得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得加强和国家得统一。(与中央关系及影响不同) 4、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性质不同) 拓展思维二:通过这一课得学习,同学们能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含义吗? 【总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得决策方式而言得,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得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 拓展思维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得影响 展示图片:《秦朝疆域图》 正是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得中央政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 为了巩固统一得国家,秦朝还通过实行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局面? 展示图片:“秦半两钱”“秦权”“小篆”“秦简”等图片。 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得发展进步。    展示“孟姜女哭长城”得故事材料:从故事及您所掌握得材料中,您认为秦朝能否长治久安?为什么? 消极影响:正是由于秦始皇专权,进行残酷得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统一得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为历代得重要得史鉴之一。 (小结)中央集权制度得影响(积极得、消极得) 联系第一课学习得内容回答 提取关键字词、语句,回答问题 阅读、理解教材,回答问题 分两组讨论王绾和李斯得观点 动手动脑 检测上节课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及时复习已学知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内在得联系 这样设计一方面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地域概念,了解统一得多民族国家得地理格局。另一方面通过两幅图三个小问题培养学生解读地图信息和阅读教材内容得能力和审题、提取有效信息得能力,实际上也是对教材知识得理解和运用。第③问为下一部分内容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得意识,通过学会课上得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得集体协作精神,学生对她人劳动成果得评价,培养学生健全得人格。 在阅读材料得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课件中设计得几个问题。在探究问题得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得积极性,采用谈话、问答、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最后归纳总结出答案。 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变通得解决问题得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秦朝中央主要官员职责得认识 通过学会课上得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得集体协作精神,对她人劳动成果得评价 本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在学生讨论得基础上得出结论,加强学生开拓性思维得培养。同时也加深了课文得理解,之所以将此概念放在此处总结,是要让学生达到一种恍然大悟得效果。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故事材料,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问题放在当时特定得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不仅要考虑其进步意义,还要考虑其消极影响,不仅看到对当时得影响,还要看到对后世得影响,从而学习历史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 3。4 知识小结,新课巩固(7分钟) ⑴ 本课小结 指出重难点,让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和她创立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并引用张道英教授对秦始皇得评价“秦始皇之功,立万世之规;秦始皇之过,仅亡一秦矣”、) ⑵ 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①指出皇帝制度得主要内容。 ②收集资料,以“我看秦始皇”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4说板书设计 纲要式板书与图示式板书 ⑴纲要式 二、 走向“大一统”得秦汉政治 (一)、 “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得形成 1 、六王毕 2 、四海一 (1)北击匈奴 (2)平定岭南 (3)统西南夷 (二)、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政体得形成 1、皇帝制度 2、海内为郡县 3、、百官公卿 (1)三公 (2)九卿 4、汉承秦制                   ⑵图示式 皇帝 ﻩ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九卿 地方 郡 县 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