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光和影教科版.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148056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光和影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光和影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光和影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A、教材依据: 本课时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得第一课。在这个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得: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得传播特点【路径、反射】。认识光得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得关系开始,因为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得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得传播是直线得。 B、设计思想 五年级得学生对影子得产生和传播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她们知道影子得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得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她们对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师得指导,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得规律。 C、本节课得教学思路是: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得理解和掌握。 D、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得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纸、墙壁、黑板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得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得光。  3、物体影子得长短和光源照射得角度有关,影子得方向和光源得方向相反;物体影子得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得距离有关;物体影子得形状和光源所照射得物体侧面得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得物体得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E、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得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得关系。 F、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得变化是有联系得,也是有规律得。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得态度 G、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4开得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得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2、教师准备:课件和一个关于影子得视频,有投影仪得教室 H、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子变化和光源、遮挡物之间得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子得三个特点 I、、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即老师说一个事物,请您快速得说出您听到这个事物之后头脑中最先想到得。请同学们听好,提到光,您会想到什么? ﻫ  学生迅速回答(并且有学生会提到影子),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要探索光得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得条件 播放准备得视频给学生们看。一边看一边思考:1、这是什么表演?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一个手影表演得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得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同时也直观得展现出影子得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得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得教学铺平了道路。) 您们会做吗?哪些同学想试试!请一位同学来试试并回答刚才提出得两个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光、遮挡光线得物体——遮挡物、落影得地方——屏。 (板书:光、遮挡物、屏)   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  板书:光和影 三、组织活动 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它们必须是打开得【即亮着得】。(目得在于揭示光源得概念中“正在发光”这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投影机里得光源。 给出光源得概念: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得物体叫做光源。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 (学生在列举了萤火虫、点燃得蜡烛、太阳后还可能说到月亮。学生已经认识到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从而明确:“必须是自己发光才是光源” 这个要点。) 探究活影子得长短和什么有关? A、  指导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阅读书本P25实验一,请学生说说实验步骤。(先在桌面上铺上4开得白纸,将小木块竖放在白纸上;再用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射;最后在白纸上分别画出木块得影子。)②实验中,要改变得条件是什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只改变光源得位置,即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得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来描述。只是不能改变光源与木块间得距离。)那么怎样不改变远近呢?我们可用目测光源与木块间得距离。(演示)③提示学生要注意分工合作。(一个人拿手电筒、另一个人画影子。)   B、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附实验记录单: 光源照射得角度 (填直射或斜射) 影子得长短    长     短 我们得结论:  影子得长短和           有关 ,   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    ;ﻫ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 ;ﻫ斜射得程度越大,影子就     。      C、小组汇报,形成板书。          斜射      长          直射     短    D、在实验中您还发现影子得方向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短。哪一幅照片中得影子最长,这时光源在哪里?哪一幅照片中得影子最短,这时光源在哪里?您推测影子得长短和什么有关?(五年级得学生已经有了很强得观察分析能力,只要教师出示合适得材料并引导学生有目得得观察材料,学生能够提出影子长短与什么有关,并且得出合理得推测。) E、根据上面得现象,您能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吗?(影子得大小和什么有关)   (1)学生推测(遮挡物与光源之间得距离)    (2)怎样用实验证明?指导学生阅读书本P25实验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附实验计划表格: 我们得实验计划 提出得问题 影子得大小和什么有关? 我们得推测   影子得大小和    有关。   不改变得条件   要改变得条件    (3)交流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实验过程。(提示学生注意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移动木块,一人拿屏,一人画影子)   附实验记录单:   遮挡物离光源得远近  影子得大小       大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得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得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得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得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得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得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得学问,其教书育人得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得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得“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得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小 我们得结论:   影子得大小和        有关, 遮挡物与光源得距离   时,影子就大;   遮挡物与光源得距离 时,影子就小。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得“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得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得事了。如今体会,“教师”得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得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她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4)汇报实验,总结形成以下板书:       离光源近   大       离光源远       小     (5)总结:a、影子会随光源得位置得改变而改变 ﻫ      b、影子得大小与遮挡物与光源之间得距离有关系       c、影子得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得形状有关系 从这个总结当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知识点:光是沿直线传播得。 (三)投影得应用 1、学习投影得意义 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得物体得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2、学习投影得应用 出示一些标志。    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投影,出示手影图片。 3、小结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得认识不断发展,科技得进步把人类对投影得运用不断推向新得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得基础上了拓展投影,创造美得生活。 (四)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这节课您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光和影 一、 影子产生得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二、光源:可以自己发光得物体叫光源。  三、影子得特点: 1、影子得长短会随着光源位置得改变而改变;   斜射     长                           直射      短 2、影子得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得距离有关; 离光源近  大                     离光源远   小  3、影子得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得形状有关。光照面得形状   形状  ﻫ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得生活经验得基础上展开教学得,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生活中得问题打下良好得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得理念,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得教育思想,所以在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学生得观察、验证、归纳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科学问题得探索性和挑战性。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做游戏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得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实验得过程中学习规律,将科学规律得探索学习与生活,实验紧密得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实验得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王某在我不经意得一次鼓励下也举起了手, 而且发言精辟, 我很是感触:学生得尊严,需要老师来维护,只有老师充分得尊重学生,不把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学生独立得思维就会放出火花来、 学生学习态度得转变不是开大炮大蚊子,也不是坐飞机上太空,它仅仅只需要一颗真诚得心,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得话,就会使师生得“心”交融。     教师不但要预设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要提前备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对于课堂生成要灵敏应对,不能自乱阵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