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消化系统(修改).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147916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51M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修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消化系统(修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概述,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消化腺:三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肝、胰。,上消化道,、,下消化道,的概念。,一、口腔,2.口腔各部的结构,(1)口唇,组成:皮肤,口轮匝肌,粘膜,上唇 下唇 口裂 唇红,(2)颊,组成:皮肤,颊肌,粘膜,腮腺导管开口部位: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腭帆:软腭后部向下倾斜的部分,腭垂:软腭游离缘中部向下的突起,腭舌弓:软腭两侧连于舌根外侧的粘膜皱襞,腭咽弓:软腭两侧连于咽侧壁的粘膜皱襞,咽峡isthmus of the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部。,(3)腭,腭构成口腔的顶,分隔鼻腔和口腔,硬腭:位于腭的前2/3,由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及表面覆盖粘膜构成,软腭:位于腭的后1/3,由肌肉和粘膜构成,1腭的分部,2软腭有关,的结构,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分,牙釉质:在牙冠部的牙本质外面覆盖的部分,牙骨质:在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包绕的部分,牙 髓:位于牙腔内,由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共同组成,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冠腔,牙颈: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缩细的部分,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内的部分,其内腔称牙根管,与牙冠腔相通,管末端细有根尖孔,(4)牙,牙的外形分部,牙组织,牙的分类 切 牙:牙冠扁平,一个牙根,尖 牙:牙冠呈锥形,一个牙根,恒牙 前磨牙:牙冠呈圆形,一般一个牙根,上 颌第一前磨牙可以两个牙根,磨牙:牙冠最大呈方形,上颌磨牙3个牙根,下颌磨牙两个牙根,乳牙:分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乳磨牙,(20个),(32个),右 上 颌 1 2 3 4 5 6 7 8,第 第 第 第 第 尖 侧 中 左 下 颌,三 二 一 二 一 切 切,磨 磨 磨 前 前 牙 牙 牙,牙 牙 牙 磨 磨,牙 牙,牙式,1)恒牙,5,左 上 颌,右 下 颌 乳 乳 乳 第 第,中 侧 尖 一 二,切 切 牙 乳 乳,牙 牙 磨 磨,牙 牙,2)乳牙,(5)舌,舌的形态,舌背:界沟,舌根,舌体,舌尖 舌腹: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丝状乳头:呈白色丝状,司一般感觉,菌状乳头:呈红色圆形,司味觉,叶状乳头:在舌侧缘后部,呈叶状,司味觉,轮廓乳头:在界沟前,7-11个,司味觉,舌的粘膜,2)舌扁桃体:在舌根背面的小结节,由淋巴组织组成,1)舌的乳头,舌的肌肉,1)舌内肌,上纵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2)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的肌肉,1)舌内肌,上纵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2)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的肌肉,1)舌内肌,上纵肌,下纵肌,舌横肌,舌垂直肌,2)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的神经支配,1)分布于舌的感觉神经,舌前2/3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的舌神经,舌前2/3的味觉:面神经的鼓索,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舌咽神经,2)分布于舌的运动神经,全部舌肌均由舌下神经支配,3,舌下腺,形态:扁长圆形,sublingual,gland,位置:在舌下襞深面,导管:大管与下颌下腺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管约10条,开口于舌下襞,2,下颌下腺,形态:呈卵圆形,ubmandibular,gland,位置:下颌下三角内,导管:开口于舌下阜,1,腮腺,形态:不规则三角形,分浅、深两部,parotid,gland,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开口处称腮腺管乳头,(6),唾液腺salivary gland,大唾液腺有三对,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二、咽,咽为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起于颅底,下方在第六颈椎下缘与食管相接,后壁与侧壁完整,前方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1.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1)鼻咽的主要结构,咽扁桃体,:是顶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组织,婴幼儿较发达。,咽鼓管咽口,:在侧壁,距下鼻甲后1cm处,向外通中耳鼓室。,咽鼓管圆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隆起。,咽鼓管扁桃体,:在咽鼓管咽口周围粘膜内的淋巴组织。,咽隐窝,:是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2),口咽的主要结构,舌会厌正中襞,,位于舌根后部与会厌相连的粘膜皱襞,舌会厌谷,:在舌会厌正中襞两侧的凹陷,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咽淋巴环,:由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共同围成,有防御机能,(3)喉咽的主要结构,梨状隐窝,:位于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是异物常嵌顿停留的部位。,2.咽的交通,鼻咽,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中耳鼓室。,口咽,经咽峡通口腔。,喉咽,经喉口通喉腔,向下通食管。,2.咽的交通,鼻咽,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咽口通中耳鼓室。,口咽,经咽峡通口腔。,喉咽,经喉口通喉腔,向下通食管。,三、食管,食管全长约25cm,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高度起于咽,下端在第11胸椎左侧续于胃的贲门。,颈部,胸部,腹部,第一个狭窄部:位于食管与咽交接处,距中切牙5cm,第二个狭窄部:位于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四、胃,两口:入口称,贲门,,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两缘:右上缘称,胃小弯,,凹向上,最低点有一切迹,称,角切迹,。,左下缘称,胃大弯,,呈弧形凸向左下。,两壁:前壁和后壁,。,1.形态,2.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胃的形态,贲门,胃及幽门的肌肉,3.胃的位置,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和幽门位置较固定,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4.胃的毗邻,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45条纵行皱襞。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粘膜下层:,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浆膜层:即脏腹膜。,5.胃壁的结构,6.胃的血管,(1)胃的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2)胃的静脉:胃左、胃右静脉注入门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和胃短静脉注入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注入肠系膜上静脉。,7.胃的神经,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来自腹腔丛,可抑制胃的蠕动,减少胃酸的分泌。,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前、后干,可促进胃的蠕动,增加胃酸的分泌。,五、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1.十二指肠,呈“C”形,(4部3曲),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大、小乳头,十二指肠悬肌,十二指肠冠状切,十二指肠大小乳头,十二指肠悬肌 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2.空、回肠,空肠,回肠,位 置,位于左上腹部,位于右下腹部,长 度,占全长的2/5,占全长的3/5,管 腔,较 粗,较 细,管 壁,较 厚,较 薄,环状襞,明 显,不明显,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动脉弓,少,1,2级弓,多,3,4级弓,动脉弓,三、大肠,1.组成,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2.大肠与小肠的区别,大肠(盲肠、结肠)具有三个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六、大肠,1.组成,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2.大肠与小肠的区别,大肠(盲肠、结肠)具有三个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3.盲肠,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口,回盲瓣 ileocecal valve,4.阑尾,(1)阑尾根部的位置:恒定于盲肠的后内侧,是三条结肠带集中处。,(2)阑尾与盲肠、回肠的关系,(3)阑尾的位置:一般位于右髂窝内。,(4)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阑尾的位置,5.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左曲,结肠右曲,6.直肠,rectum,位置:,位于盆腔后部,从第3骶椎平面下降至盆膈,长约10,14cm,。,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骶曲凸向后,会阴曲凸向前。,一个膨大:位于直肠下部,称直肠壶腹。,三条横襞:上、下两条位于直肠左壁;中间一条 大而明显,位置恒定,位于直肠右壁,距肛门7cm。,特征,矢状面上的两个,弯曲,直肠骶曲、会阴曲,三个直肠横襞,7.肛管 anal canal,齿状线,:,所有肛柱的下端与肛瓣边缘共同围成环形的锯齿状线。,肛柱,肛瓣,肛窦,肛梳,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齿状,线,白线,肛门外括约肌,分:皮下部,浅部,深部,肛门直肠环:,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浅部、深部以及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等共同围绕肛管,形成强大的肌环,称肛门直肠环,对肛管起括约作用。,齿状线以上,齿状线以下,上皮,复层立方上皮(粘膜,属内胚层),复层扁平上皮(皮肤,属外胚层),动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动脉,静脉,直肠上静脉丛 直肠上静脉,肝门静脉系,直肠下静脉,肛静脉 阴部内静脉,神经,内脏神经(痛觉不敏锐),躯体神经(痛觉敏锐),淋巴,肠系膜下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直肠下静脉丛,髂内静脉,七.肝脏,1.肝的形态,肝呈不规则的楔形。,两面,1)上面(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后部无腹膜覆盖部分称“裸区”。,2)下面(脏面):被“H”形沟分为4叶: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左纵沟:前方容纳肝圆韧带,后方容纳静脉韧带。,右纵沟:前方是胆囊窝,容纳胆囊;后方是腔静脉窝,容纳下腔静脉。,下缘:是肝膈面和脏面之间的分界线,后方和右侧圆钝,前方和左侧锐利,前方有胆囊切迹和肝圆韧带切迹。,第二肝门,裸区 bare area,2.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锁骨中线右侧平第5肋,左侧平第5肋间隙,在前正中线位于胸骨体与剑突结合处。,肝下界,:成人与肋弓一致,在剑突下约3cm,幼儿可低于肋弓,但不超出2cm,7岁以后与成人相等。,3.肝的分叶与分段,肝内存在四套管道形成两个系统,肝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Glisson系统),在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的分支较粗大且恒定,故以肝门静脉的分支为依据将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六段,八、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1.肝左、右管与肝总管,肝右管,肝左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位置:位于肝右叶下面胆囊窝内。,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分部 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2,胆囊gall bladder,胆囊三角(cystic triangle),: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3.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肝外胆道开口部位:,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Oddi 括约肌,胆汁的排出途径,九.胰,1.形态:,胰呈狭长的三棱形,横卧于腹后壁,约平第1腰椎。,2.分部:,胰头:,钩突,。,胰体:胰体与胰头之间狭窄部分称胰颈。,胰尾,(3)胰管与副胰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