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细胞血型课件.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141181 上传时间:2025-09-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70.04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血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红细胞血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红细胞血型,第一节,概述,血型(,blood group,):,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的个体性状之一,是血液的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红细胞血型,: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由遗传所决定的个体差异,广义的血型概念,:指包括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及组织细胞上,由遗传所控制的个体性状,一、红细胞血型抗原,血型抗原分类,1,从来源上分,2,从抗原特异性结构基础上分,血型基因产物,糖基转移酶,、,糖蛋白,类似的血型抗原还可存在于某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三红细胞血型抗体,天然抗体、免疫抗体,寒冷抗体、温暖抗体,IgM抗体、IgG抗体,四红细胞血型检测,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并集聚成团块。,红细胞凝集反应,红细胞与对应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一)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致敏,: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细胞结构无改变,无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凝集,:抗原抗体结合物继续反应,细胞黏着并凝结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为不可逆反应,第二节,ABO,血型,1900年由Landsteiner发现,特点:个体血清中含有与自身红细胞ABO抗原相对应的“天然”抗体,恒定地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为“规则抗体”,利用抗A和抗B血清可以测定未知血液的ABO血型,一,ABO,抗原的结构,ABO,血型抗原的类型,酯溶性糖酯类,水溶性糖蛋白,膜糖蛋白,ABO,血型抗原的基础物质,H,物质和血型前身物质,血型前身物质,由单糖顺序连接形成糖链,,根据其非还原末端核心结构中糖的种类和二糖之间的糖苷键连接方式,可分为6种类型(,IVI,型)。,不同类型的血型前身物质存在于人体不同部位,用于不同产物的合成。红细胞膜上为,II,型结构。,Gal-GlcNAc-Gal-GalNAc,H,物质,Gal-GlcNAc-Gal-GalNAc,FUC,A,抗原,GalNAc,Gal-GlcNAc-Gal-GalNAc,FUC,B,抗原,Gal,Gal-GlcNAc-Gal-GalNAc,FUC,O,(,H,抗原),Gal-GlcNAc-Gal-GalNAc,FUC,ABO,抗原不是基因的直接产物,基因的直接产物是,糖基转移酶,,通过催化不同糖链的生成而产生,ABO,抗原,二等位基因结构与,ABO,血型表型,ABO,基因位于人类第,9,号染色体(,9,q34,),,有,7,个外显子,编码产生糖基转移酶。,ABO,基因长度约,1060,bp,,,编码,353,个氨基酸。,A,和,B,基因的,cDNA,有,7,个碱基差异,造成第,176,、,235,、,266,、,268,位置上,4,个氨基酸的不同。是,A,和,B,基因产物特异性不同的分子基础。,O,基因由于258位碱基,G,缺失和第349位碱基缺失导致框架密码位移,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合成,无酶活性短肽,。,Bernstein,三复等位基因学说,ABO,基因座主要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O,A,、,B,对,O,为显性,,O,为隐性,表型与基因型关系,A,(,AA,,,AO,);,B,(,BB,,,BO,);,AB,(,AB,);,O,(,OO,),ABO,基因型可通过表型的家系调查推定,也可通过,DNA,分,技术直接检测。,ABO,血型的亚型与变异型,最常见的,A,亚型,A1,与,A2,亚型,异常的,ABO,血型,CIS AB,型,获得性,B,抗原 过路人抗原型、脱乙酰酶型,三群体遗传学,表现型频率:,中国汉族绝大多数地区为,B,O,A,AB,四分型方法,血清学方法正试验、反试验,玻片法,试管法,DNA,分型方法,PCR-SSP,PCR-RFLP,第三节,H,抗原与分泌型,H,抗原是,ABO,抗原的前身物质。,由,2-L-,岩藻糖转移酶(,2-FUT,),催化,L-,岩藻糖(,2-FUC,),转移至血型前身物质上形成,除了孟买型红细胞,Oh,外,,所有人红细胞表面都有,H,抗原,一,H,抗原与分泌型抗原的性质,概念,:在唾液和其他体液中可检出,ABH,血型物质者,称为,分泌型,。否则为非分泌型,除红细胞上有,H,抗原外,在大约,80%,的人唾液中用中和试验检出,H,抗原,为分泌型,另外,20%,的唾液,H,抗原中和试验为阴性,是非分泌型,分泌型人唾液中与,H,抗原同时存在的还有,A,和,B,抗原,其体内其他分泌液排泄液中都存在,ABH,抗原,ABH,物质存在于血清,精液,唾液,泪液,消化液,尿液等体液中,不同分泌液中血型物质的分泌量有明显差别,以唾液、精液为最多,其他含量较少,分泌液:,Gal,1-3,GlcNAcGalGalNAc,红细胞:,Gal,1-4,GlcNAcGalGalNAc,*化学成分相同,但结构有微小差异,*红细胞上的,ABH,物质属脂蛋白,醇溶性,不溶于水;而分泌液与体液中的,ABH,物质为水溶性糖蛋白,人以,I,型结构为主,二基因结构与命名,分泌型表达是由双结构基因控制的,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两个紧密连锁的,FUT1(H),和,FUT2(Se),基因座,各自编码表达一种,2-,岩藻糖转移酶,FUT1,基因座编码3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岩藻糖转移酶,FUT2,基因座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岩藻糖转移酶,只作用于分泌腺细胞,红细胞上的,H,抗原为,II,型糖链,分泌型人唾液腺细胞有,Se,和,H,基因,因此唾液中同时表达,I,型和,II,型,H,抗原;非分泌型为,se,隐性基因,唾液中不表达,H,抗原,三、,H,抗原缺失型孟买型(,Oh,),概念,:是红细胞上和唾液中全无,A,、,B,与,H,抗原的,O,型变异型,不能与抗,-,A,、,抗,-,B,与抗,-,H,发生凝集反应,血清中含有抗,-,A,、-,B,与抗-,H,抗体,,可分别凝集,A,、,B,、,O,型红细胞,两种类型,:,(1),FUT1,和,FUT2,基因是,hh,和,sese,纯合子,没有岩藻糖 转移酶合成。也无,H,物质合成。即使有正常的,ABO,基因,也无,A,、,B,、,H,物质。,(2)具有正常,H,和,Se,基因,分泌液中也有正常的岩藻糖转移酶,但没有,H,物质生成。认为是岩藻糖转移酶在催化,H,物质合成过程中由于缺乏某种条件所致,四,Se,和,nS,的检查,中和试验,(凝集抑制试验,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AI,),检测,唾液,和,精液,中的,HAB,物质,来区分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胎儿检测羊水,新生儿检测唾液即可区分,第五节,MNSs,血型系统,第二个被发现的红细胞血型,抗体是免疫获得,分别命名为抗,M,、抗,N,出生时已发育完好,只存在于红细胞上,肾上皮,口腔黏膜上皮,毛发中有,MN,抗原,人以外的动物,仅在黑猩猩和某些低级猴类证明有,M,型物质,,N,型物质仅见于类人猿。其他动物均未能发现。对人兽血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人血清中通常无抗,M,抗,N,抗体存在,但偶尔可遇到,S,抗原与,MN,抗原呈紧密连锁关系,一、,MNSs,血型抗原的结构,MN,和,Ss,血型抗原决定簇分别由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和血型糖蛋白,B(glycophorin B,GPB),携带,是人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红细胞膜的构成成分。无水溶性形式,用唾液酸酶或蛋白酶处理,可丧失,M,与,N,的抗原活性,抗原性质,一般性质,:,A,),MN,抗原发生早,胚胎期可证明。,Ss,出生后可证明。,B,),MN,抗原十分稳定,耐高温,高压和反复冻融。,剂量效应,:纯合子较杂合子表现出更强的抗原性。这种现象称之为剂量效应。,类,N,特异性,:抗,N,抗体可被,M,型红细胞吸收,由于,M,型红细胞上存在类似于,N,的受体。,分型方法,MN,血型判定:,凝集反应,玻片法和试管法,Ss,型判定:,抗人球蛋白法,(,Coombs,法),血痕的,MN,型判定:,吸收试验,,解离试验,第六节,Rh,血型系统,1940,年,,landersteiner,与,wiener,用恒河猴,RBC,免疫家兔得到一种抗体,发现抗血清不仅能与猴子,RBC,发生反应,还与纽约,85%,白人的,RBC,发生反应。,因为这类抗原存在于所有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红细胞上,故命名为,RH,因子。将凡能与这种抗,RH,血清起反应的,85%,白人称之为,RH,阳性,,不能起反应的,15%,白人称之为,RH,阴性,。,一,RH,抗原结构,RH,蛋白,(,RHD,分子,、,RHCcEe,分子,),RH,相关糖蛋白与,RH,抗原性无关,RH,蛋白为含有,12,个跨膜区多肽,,N,末端和,C,末端均位于细胞质,,6,个亲水性多肽环位于细胞外,二等位基因结构与命名,RH,基因由紧密连锁且高度同源的,RHD,和,RHCE,基因组成,RHCE,基因:由,10,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17,个氨基酸多肽。根据氨基酸序列不同,有,Ce,,,CE,,,cE,,,ce,四种抗原,RHD,基因:也有10个外显子,编码一条417个氨基酸残疾的多肽,RHD,座位有两种表现型,D(+),D()。RHCE,座位有4种表型,所以共有8种单倍型,RH,抗原多态性的分子学基础,RHD,基因编码,D,抗原,,RHCE,基因编码,C,,,c,,,E,,,e,抗原,Cc,抗原的产生是由于,RHCE,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了6个碱基替代,而使4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以致产生,C,或,c,抗原,Ee,产生与,RHCE,基因第五外显子上一个碱基替代有关,从而使位于第4个细胞外多肽环上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表现为,E,或,e,特异性,RHD(+),人具有,RHD,基因,,RHD(),人缺乏,RHD,基因,变异型,D,u,型,D,u,与,D,只有量的差别,无质的差异。可与某些抗,D,血清发生弱反应,与另一些血清不发生反应,RH,缺失型,(,D,型),红细胞上无,CcEe,抗原,血清中有抗,C,,,抗,c,,,抗,E,,,抗,e,抗体。为稀有变异型,多见于近亲婚配,Rhnull,型,(,RH,无效型,,RH-,):,RBC,不与任何抗,RH,血清反应,本质是基因表达受抑制。,Xr,基因纯合子阻断,RH,抗原合成。家系调查子女仍有正常的,RH,基因遗传,检查法,胶体介质法,原理:水溶性胶体介质可提高水的介电常数,增加,RBC,表面极性,降低,电位,使,RBC,间斥力减弱,距离靠近,在不完全抗体作用下,发生凝集,木瓜酶法,(酶法),原理:蛋白水解酶使,RBC,膜上唾液酸及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游离,细胞表面电荷减少,细胞膨胀,血型受体露出细胞表面,与不完全抗体作用发生凝集反应。有木瓜酶,菠萝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抗人球蛋白法,(,Coobms,法),原理:不完全抗体不能使,RBC,发生凝集,但可使,RBC,上的相应抗原致敏。不完全抗体是球蛋白,本身也是一种抗原。当加入抗人球蛋白抗体后,即可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使,RBC,凝集。,直接凝集反应,第七节,其他红细胞血型系统,P,血型,Duffy,血型,Lutheran,血型,Kell,血型,Kidd,血型,Diego,血型,Xg,血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