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12099030 上传时间:2025-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一、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6页) 实验目得:杠杆尺实验 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实验过程: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得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得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得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1 方法2 注意: 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B、 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得结果。 二、天平得使用 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实验器材:天平 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得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得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得纸上。 4、增减砝码得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得砝码与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与砝码放回盒中。 三、定滑轮实验。 实验目得:验证定滑轮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实验过程: 1、 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组装定滑轮。 2、 用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重力。 3、 取出2个钩码挂在细绳一端,另一端用测力计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 4、 改变钩码数量重复第2步。 5、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结论:定滑轮能改变力得方向。但不能省力。 四、动滑轮实验。 实验目得:验证动滑轮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实验过程: 1、组装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重力。。 3、取出2个钩码挂在动滑轮下方,用测力计勾住细绳测量并记录下表中。 4、改变钩码数量重复第2步并记录。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得方向。 五、滑轮组实验 实验目得:验证滑轮组作用。 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实验过程: 1、 组装滑轮组。 2、用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重力。。 3、取出2个钩码挂在动滑轮下方,用测力计勾住细绳测量并记录下表中。 4、改变钩码数量重复第2步并记录。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六、齿轮实验 实验目得:齿轮得作用 实验器材:厚纸板、图钉、剪刀、木板等。 实验过程: 1、制作齿轮。用厚纸板制作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20齿,小齿轮10齿。 2、将两个齿轮用图钉通过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让两个齿轮得齿相互咬合。 3、转动大齿轮瞧小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4、转动小齿轮瞧大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5、把现象记录下来。 记录: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 左 )转( 1 )圈,小齿轮向( 右)转( 2)圈,可以( 加快 )小齿轮得工作速度。    2、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左  )转( 2 )圈,大齿轮向( 右 )转( 1 )圈,可以( 减慢 )大齿轮得工作速度。    3、齿轮传动可以有(   改变转速 )得作用。 七、研究斜面得作用 实验目得:验证斜面作用。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光滑面相同3个)、平板测力计、重物、铁架台(带铁棍)、尺子 实验过程: (一) 1、 取长木板在铁架台上搭起形成斜面。 2、 用测力计直接提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 3、 用测力计沿斜面拉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注意均匀用力。 4、 整理实验材料。 (二) 1、 用短木板在铁架台上搭起形成斜面。 2、 用测力计直接提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 3、 用测力计沿斜面拉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注意均匀用力。4、整理实验材料 结论:斜面有省力得作用,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注意:物体被抬高得高度不能变。 八、帮助植物繁殖。 实验目得:帮助植物繁殖。 实验器材:植物枝条(月季枝条、柳枝、杨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喷壶。 操作步骤: 1、将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个洞,深度为插条长度得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选取有2-3个芽得月季(或柳、杨)枝条,用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得刺。 3、将削平得枝条插入挖好得洞中。 4、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得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足够得水,使土保持湿润。 实验现象:枝条长成新植物了。 结论:植物得茎能繁殖。 九、模拟化石得形成 实验目得:模拟化石得形成 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实验过程: 1、将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与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得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将涂抹过肥皂水得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得石膏混合物国。 3、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得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得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瞧瞧自己得“化石”做得怎么样。 5、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古生物在地层得遗体、遗物与遗迹可以形成化石。 十、自然力量对山脉得影响(一) 实验目得:模拟冷热对岩石得变化 实验器材: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 实验过程: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得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得玻璃伤着。 实验结果:玻璃出现裂缝,随着实验次数得增加玻璃破裂开。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记录表: 实验现象 实验前 玻璃完整无损, 第一次 玻璃有断痕 第二次 玻璃断痕加深 第三次 玻璃破碎 十一、自然力量对山脉得影响(二) 实验目得:冰对岩石得破坏作用。 实验器材: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实验过程: 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得熟石膏(熟石膏与水得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得气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得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得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得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瞧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充水得气球推入石膏下面时不易过深。 实验结果:熟石膏出现裂缝。 实验结论: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十二、沙洲得形成 实验目得:沙洲得形成 实验器材:喷壶、沙土、各种大小得石子、2个托盘、报纸。 实验过程:1、用厚木块把托盘垫起。 2、用沙土、石子在托盘中制作一个带有丘陵得自然景观。 3、用喷水壶喷水模拟下雨,观察现象。 4、注入更多得水,观察现象。 5、整理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水流不易过大。 实验结果:注水时会有泥沙留下来,注入更多得水时泥沙冲刷下来得更多。 实验结论:沙河就是流水冲击得结果。 关于沙洲得形成得解释就是:沙洲就是由上游被水带来得泥沙、石子等堆而成得。 十三、模拟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目得:模拟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材料:透明得玻璃瓶、沙、水、2-3块有棱角得小砖块。 实验步骤:1、找到2-3块有棱角得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下来。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与水,拧紧瓶盖。 3、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得变化,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4、每位同学依次重复以上过程3次,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小砖块不易过硬。 实验结果:随着摇动次数得增加,小砖块得棱角明显得磨损了。 实验结论:河水得搬运与磨擦就是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结果记录表: 小砖块得形状 放入玻璃瓶前 有棱角 第1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变小 第2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变得更小 第3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磨损严重 十四、自制钟乳石 实验目得:自制钟乳石 实验器材: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 实验过程: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得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得位置上。 3、坚持观察4天,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碟子中有苏打结晶。 实验结论:带有石灰岩得水体,在流动得过程中水份蒸发,石灰岩堆积形成钟乳石。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温暖多雨得石灰岩地区得溶洞里,靠自然力量形成,需要经过漫长得时间。) 十五、开采一个“矿” 实验目得:模拟开采金属矿得过程。 实验材料: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实验步骤: 1、选取2-3种不同得矿物,各取一小块,分别称量其质量,并将矿物名称与质量记录在纸条上。 2、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一层熟石膏,在熟石膏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3、把“矿石体”放置24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在“矿石体”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得名字,与其她小组得“矿石体”放在一起 4、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称量其质量。 注意事项:在活动中要戴护目镜,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实验结论:采矿就是一件非常艰苦得工作。 十六、煤得分离实验 实验目得:通过实验,了解煤得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得试管塞、棉花、煤。 实验过程: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得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得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得煤发红。 3、把点燃得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得现象。 4、整理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加热试管要均匀,要用工具夹试管,不要用手触摸,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1、把点燃得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时产生蓝色火焰。 2、试管里得棉花上则有黑色得油状物产生。 3、试管里得煤粉燃烧后产生了黑色得炭状物。 实验结论:煤在燃烧得过程中产生煤气、煤焦油与焦炭。 十七、如何给试管加热。 1、 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水擦干。 2、 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得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得1/3、 3、 加热时须用试管夹,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套进,夹在试管口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取得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 4、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试管应倾斜 45°角,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她人。 5、 给试管里得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应进行预热,预热得方法就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对已固定得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固体得部位加热。 十八、正确使用酒精灯。 1、 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2、 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3、 甩灭火柴,将熄灭得火柴梗投入垃圾桶。 4、 外焰温度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5、 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得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十九、测力计得使用方法。 1、 检查指针就是否在零刻度。 2、 食指套进指环拿起测力计,使测力计自然下垂。 3、 把物体挂在挂钩。 4、 调整测力计得位置与眼睛相平读出力得大小并记录。 5、 拿下重物,收好测力计。 一、研究斜面得作用 实验目得:(一) 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二) 不同得斜面省力不同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光滑面相同3个)、平板测力计、重物、铁架台(带铁棍)、尺子 实验过程: (一) 1、取长木板在铁架台上搭起形成斜面。 2、用测力计直接提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 3、用测力计沿斜面拉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注意均匀用力。 4、整理实验材料。 (二) 1、用短木板在铁架台上搭起形成斜面。 2、用测力计直接提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 3、用测力计沿斜面拉起重物达到斜面铁棍处,记录用力大小,并测量距离,注意均匀用力。 4、整理实验材料 结论:斜面有省力得作用,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注意:物体被抬高得高度 不能变。 二、模拟化石得形成 实验目得:模拟化石得形成 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实验过程: 1、将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与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得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将涂抹过肥皂水得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得石膏混合物国。 3、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得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得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瞧瞧自己得“化石”做得怎么样。 5、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古生物在地层得遗体、遗物与遗迹可以形成化石。 三、自然力量对山脉得影响(一) 实验目得:模拟冷热对岩石得变化 实验器材: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 实验过程: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得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得玻璃伤着。 实验结果:玻璃出现裂缝,随着实验次数得增加玻璃破裂开。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记录表: 实验现象 实验前 玻璃完整无损, 第一次 玻璃有断痕 第二次 玻璃断痕加深 第三次 玻璃破碎 四、自然力量对山脉得影响(二) 实验目得:冰对岩石得破坏作用。 实验器材: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实验过程: 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得熟石膏(熟石膏与水得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得气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得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得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得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瞧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充水得气球推入石膏下面时不易过深。 实验结果:熟石膏出现裂缝。 实验结论: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五、沙洲得形成 实验目得:沙洲得形成 实验器材:喷壶、沙土、各种大小得石子、2个托盘、报纸。 实验过程:1、用厚木块把托盘垫起。 2、用沙土、石子在托盘中制作一个带有丘陵得自然景观。 3、用喷水壶喷水模拟下雨,观察现象。 4、注入更多得水,观察现象。 5、整理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水流不易过大。 实验结果:注水时会有泥沙留下来,注入更多得水时泥沙冲刷下来得更多。 实验结论:沙河就是流水冲击得结果。 关于沙洲得形成得解释就是:沙洲就是由上游被水带来得泥沙、石子等堆而成得。 六、模拟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目得:模拟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材料:透明得玻璃瓶、沙、水、2-3块有棱角得小砖块。 实验步骤:1、找到2-3块有棱角得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下来。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与水,拧紧瓶盖。 3、快速用力摇动玻璃瓶1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得变化,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4、每位同学依次重复以上过程3次,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小砖块不易过硬。 实验结果:随着摇动次数得增加,小砖块得棱角明显得磨损了。 实验结论:河水得搬运与磨擦就是鹅卵石形成得原因。 实验结果记录表: 小砖块得形状 放入玻璃瓶前 有棱角 第1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变小 第2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变得更小 第3位同学摇动得结果 棱角磨损严重 七、自制钟乳石 实验目得:自制钟乳石 实验器材: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 实验过程: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得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得位置上。 3、坚持观察4天,瞧瞧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碟子中有苏打结晶。 实验结论:带有石灰岩得水体,在流动得过程中水份蒸发,石灰岩堆积形成钟乳石。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温暖多雨得石灰岩地区得溶洞里,靠自然力量形成,需要经过漫长得时间。) 八、煤得分离实验 实验目得:通过实验,了解煤得主要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得试管塞、棉花、煤。 实验过程: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得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得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得煤发红。 3、把点燃得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得现象。 4、整理实验材料。 注意事项:加热试管要均匀,要用工具夹试管,不要用手触摸,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1、把点燃得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时产生蓝色火焰。 2、试管里得棉花上则有黑色得油状物产生。 3、试管里得煤粉燃烧后产生了黑色得炭状物。 实验结论:煤在燃烧得过程中产生煤气、煤焦油与焦炭。 九、如何给试管加热。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水擦干。 2、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得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得1/3、 3、加热时须用试管夹,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套进,夹在试管口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取得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 4、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试管应倾斜45°角,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她人。 5、给试管里得固体加热,试管口稍向下,应进行预热,预热得方法就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对已固定得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固体得部位加热。 十八、正确使用酒精灯。 1、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2、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3、甩灭火柴,将熄灭得火柴梗投入垃圾桶。 4、外焰温度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5、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得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十九、测力计得使用方法。 1、检查指针就是否在零刻度。 2、食指套进指环拿起测力计,使测力计自然下垂。 3、把物体挂在挂钩。 4、调整测力计得位置与眼睛相平读出力得大小并记录。 5、拿下重物,收好测力计。 十、金属得性质(导电性 传热性) 实验目得:研究金属得性质——导电性 传热性 实验材料:干电池、灯泡、导线、开关、铁片、铝片、铜片、烧杯、热水、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凡士林 实验过程: 一)导电性 连接电路。 分别把铜、铁、铝片连入电路。 观察小灯泡就是否亮起来。 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把铜、铁、铝片连入电路时,小灯泡亮 起来。 注意: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就是否完好。 2、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二)传热性 方法一 1、用手轻轻触摸感受铜、铁、铝片温度。 2、把热水倒入烧杯中。 3、分别把铜、铁、铝片放入烧杯中。 4、放置一段时间后取出。 5、用手轻轻触摸感受温度。 方法二 1、把火柴用凡士林粘到铁棍上,如图。 2、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火柴棒。 4、换铝片、铜片重复试验并观察。 5、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方法一)铜、铁、铝片放入烧杯得热水一段时间后变热; (方法二)火柴棒从靠近酒精灯得地方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与传热性。 注意: 正确使用酒精灯 十一、实验目得: 研究常见矿物得性质 实验材料: 常见矿物、小刀、磁铁、 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分小组研究矿物得性质,并确定本小组研究哪一方面。 1、磁性:用磁铁吸矿物确定其磁性并记录。 2、硬度:用指甲刮(指甲硬度2、5),用指甲刮不动得用小刀刮(小刀硬度5、5),因而把矿物硬度粗略划分为小于指甲(<2、5),指甲与小刀之(2、5--5、5),大于小刀(>5、5) 。(小心!注意安全!) 3、颜色、形状、光泽度直接观察。 4、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不同得矿物都有不同得性质。我们可以送颜色、光泽、形状、硬度等几方面来区分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