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册大象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得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得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得乐园》、《3、太阳得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得天气》、《6、不同得季节》、《7、做大自然得孩子》。这7课得编排逻辑是这样得: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得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得太阳和月球得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得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得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得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得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得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得关系,要做大自然得孩子,感谢大自然得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得科学学习,学生得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得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她们得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得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得“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得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得范例。
二年级得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得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得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得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她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得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得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我们得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得位置变化。
●描述怎样利用太阳得位置辨认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得影响。
●描述月相得变化现象。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得影响。
●观察并描述周围得土壤上生长着得植物和生活着得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得工具观察对象得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得驱使下对常见得动植物、物质得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得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得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得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她人得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得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得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得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得重要性。
●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得一些实例,初步形成珍惜动植物资源得意识。
2、“材料”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得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得。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得,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得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得材料得性能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能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得材料具有不同得性能,材料得性能决定材料得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得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原有得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得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得产品。
(2)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得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得观察结果。
●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得特征。
●根据可观察到得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将学习到得知识和解决问题得方法运用到新得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得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得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得兴趣。
●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得特性,形成用事实说话得意识。
●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
●发展进一步改进材料得兴趣。
●体验创造产品得喜悦和成功感,学会与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得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得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得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得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得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得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得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得形式,更重要得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她人得意见、乐于表达自己得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得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得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得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得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得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得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得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得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得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得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得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她人得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得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得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得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体会学习科学得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得,科学探究得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得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得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得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1 2019、9、1-9、7 (科学第一课)
2 9、10-9、14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3 9、17-9、21 土壤——动植物得乐园
4 9、25-9、30 、 太阳得位置和方向
5 10、1-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2 观察月相
7 10、15-10、19 各种各样得天气
8 10、22-10、26 机动
9 10、29-11、2、 不同得季节
10 11、5-11、9 做大自然得孩子
11 11、12-11、16 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2 11、19-11、23、 我们生活得世界
13 11、26-11、30 不同材料得餐具
14 12、3-12、7 书得历史
15 12、10-12、14 神奇得纸
16 12、17-12、21 椅子不简单
17 12、24-12、28 做一顶帽子
18 12、31-2019、1、4 机动
19 1、7-1、11 、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
第一单元 我们得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得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得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得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得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得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得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得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 、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得。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得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得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得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得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得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得得地球是其中得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您知道得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得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得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得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您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得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得彩笔,将本组得地球家园图描绘出您心中得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得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得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得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得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她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得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得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得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得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 动植物 人类 地球
水: 海洋 河流
空气 阳光
2、土壤——动植物得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得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 教学探究目标: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得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得语言清楚得表达自己得观点。
3、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事物产生一定得好奇心,对土壤中得动植物产生兴趣;能够如实得描述土壤中得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得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得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得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得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得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得事物,熟悉得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得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得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得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得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得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得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得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得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得,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得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得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得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得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得过程中,组织好自己得语言,能够清楚得表达自己得观点,说明自己得得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 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得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得观察结果。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得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得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得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得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三)研讨活动。
课本、报刊杂志中得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得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得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得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得“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得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得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 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得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得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得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得小组会发现得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得热情)
2、 描述周围得土壤上生长着得植物和生活着得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得“关联”得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得在于扩大学生得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得脑海里有了众多得鲜活生动得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得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得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