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1/30,#,场地环境调查与监测,2016,年,1,月 沈阳,内容提纲,场地,污染形势及相关政策,环保部场地修复相关技术导及指南,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场地环境监测技术,一、场地污染形势,耕地受农药、化肥污染的面积不断扩大。,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两千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中科院生态所,土壤污染以及地下水污染更具有隐蔽性,也更难治理,一、场地污染形势,工矿,场地污染问题,突出。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采矿区等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均在,30%,以上。,流域性和区域性土壤污染问题,突显。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识不,强,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一、场地污染形势,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逐步,积累的,污染演变成的污染事故频繁爆发,90%,污染最终都要归于,土壤,-,全国人大代表 吴青,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11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1,、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到,2015,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出台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保护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显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开展农用土壤和污染场地土壤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农村地区要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城市地区要根据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以规划调整为非工业用途的工业遗留遗弃污染场地土壤为监管重点。,重点领域与任务,农用,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与培训力度,2,、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被,污染场地再次进行开发利用的,应进行环境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继续开展土壤环境调查,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完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农产品产地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建设项目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与备案制度及污染土壤调查、评估和修复制度,明确治理、修复的责任主体和要求,。,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强化,土壤环境监管。深化土壤环境调查,对粮食、蔬菜基地等敏感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影响区进行重点调查。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试点。加强城市和工矿企业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开展污染场地再利用的环境风险评估,将场地环境风险评估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场地,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且不得用于住宅开发,对已有居民要实施搬迁,。,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以大中城市周边、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治污设施周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废弃物堆存场地等典型污染场地和受污染农田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对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4,、,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1163,号,“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将积极促进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专项的开展。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体系,形成若干解决不同地域农村土壤环境问题的成套技术,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基本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60%,的耕地和服务人口,50,万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有序推进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使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六大主要任务,1,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确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2,3,强化被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控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4,5,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6,加快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政策走向,土壤环境保护,立法,-,2012,年,1,月,土壤环境保护法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制订,、修改、完善农业用地土壤标准、工业用地土壤标准、商业用地土壤标准及居住用地土壤,标准(土壤风险,评估及治理修复的标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与要求,我国地下水污染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较差,-,极差,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浅层向深层渗透,城市向周边蔓延,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2009,年上报,环保部的环境污染事件共计,709,起,,,6,年内几乎上升了,3,倍,其中以,水污染,事件,居多,地下水污染,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数据来源:北师大水科院丁爱中教授研究),地下水问题日益突显,,地下水,污染事件频发,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框架,1,、总体谋划,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区域方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3,、摸清家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4,、指南规范,调查、监测、评估、修复,5,、科学研究,地下水领域公益科研项目,6,、地方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1,、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示范,。,完善,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农产品产地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2,、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加强重点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取缔渗井、渗坑等地下水污染源,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防范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危险废物、城镇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重点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的出台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史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地下水这一战略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正式、高层次的纳入国家层面的决策。,规划,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水污染防治体系,为我国地下水与地表水协同控制的水污染防治格局的建立,为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稳步实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1,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2,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3,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4,强化重点工业地下水污染防治,5,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6,加强土壤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控,7,有计划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8,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规划八项任务,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六类项目,序号,项 目 类,型,投,资(亿元),优 选,重 点,合 计,1,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27.0,0.0,27.0,2,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43.0,0.0,43.0,3,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3.4,196.3,199.7,4,典型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示范项目,10.2,49.7,59.9,5,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3.8,10.5,14.3,6,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1.4,1.3,2.7,合,计,88.8,257.8,346.6,规划,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2013,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了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编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是地下水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矛盾突出的地区,也是先行先试、从严从紧落实,规划,的地区。,方案,的迅速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该地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进行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方案是全面推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先行先试,。,综合考虑各单元地下水污染指标、地下水使用功能、防治需求等因素,,划定为治理单元、防控单元和一般保护单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单元区划图,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率先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单元,是指地下水污染严重,并已对地下水饮用水源构成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开展污染治理的单元;地下水污染,防控单元,是指地下水污染相对不够严重,地下水,饮用水源,存在一定风险的单元;地下水污染,一般保护单元,是指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比较安全的单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单元区划图,30,个,污染防治单元,治理单元:,8,个,防控单元:,16,个,一般保护单元:,6,个,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科学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方案目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二是着力保护饮用水水源,三是明确了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防治任务,四是提出了防治工作开展的保障措施,主要内容,2011,年,8,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扭住“双源”(,7,类污染源和饮用水源),兼顾区域(城市群、井灌区、岩溶区),试点示范(北京、山东、贵州、海南),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稳步推进,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环保部于,1014,年,7,月批准,发布,了,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即:,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五,项,标准旨在,为各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污染,场地,又称污染地块,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经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确认其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地块),。,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各地,化工、农药、冶炼、电镀等工业企业和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设施数量大、分布广,不少企业设施生产时间长、产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复杂、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所在场地积累了多种污染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毒性强、危害重的污染物,。,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退二进三”、土地整理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大批工业企业新建、停产、关闭或搬迁,。,在,农业、工业、居住等用地类型变更过程中,要有效预防新污染、整治老污染、控制环境风险,就必须科学、严谨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价工作,。,鉴于,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适用范围小、项目指标少,而,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的适用范围窄、暴露途径少、技术路线旧,对具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作用不足,环境保护部于,2006,年启动了场地环境管理配套标准制定工作,。,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自,五项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废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或污染防治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执行其环境质量标准。对于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的项目指标,可以根据五项标准确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控制值,作为具体场地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的目标参考值,。,鉴于,相关法律尚不健全,五项标准以技术性规定为主,未规定相关管理要求,;其监督、实施应依据,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相关原则和,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明确后依法进行,。,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污染场地,术语:,1,、适用范围,2,、污染场地术语,(,1,)场地基本概念术语,(,2,)污染场地与环境过程术语,(,3,)场地调查与监测术语,(,4,)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术语,(,5,)场地修复与管理术语,二、,国内相关法律和规范,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1,2,3,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根据污染场地全过程管理的原则,统筹考虑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介质,,指南,对场地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环境监理、验收及长期风险管理等所有环节,明确了各方责任,理顺了工作程序,提出了技术方法,细化了操作规范。该指南通过构建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全过程工作框架,详细阐述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及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流程、基本要求和技术方法,为从业单位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修复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后期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与环境保护部今年,2,月份发布的场地系列环保标准相比,,指南,对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及监测等方面细化补充了操作要求,并增加了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及后期管理的内容,。,污染场地调查,1,我国场地环境评价的,框架,和,技术标准体系,场地术语,规范场地环境调查、监测、评估、修复和管理等术语,场地调查是基础,本标准只规定了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没有规定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调查、,沉积物,污染调查及场地,建筑物,、,设备,、,固废污染,的调查,场地内,建构筑物和设备调查,和取样可以参考,杀虫剂类可持续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没有针对,土壤气,调查规范,以及更为细致的,社会,调查;,适用范围,针对性原则,:针对场地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浓度和空间分别调查;,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操作性:,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费用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基本原则,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场地基本情况,场地土地利用方式及使用权人变更情况,场地内主要生产活动及污染物源情况,场地内建筑物和设备设施情况,场地及周边地下水等环境状况和敏感目标,场地及周边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调查程序主要参考:,美国,(,ASTM E1527,ASTM E1528,ASTM E1903,),加拿大(,CSA Z768-01,),强调“,循序渐进,”,“,逐步判断,”,污染识别 初步采样 详细采样 特定参数调查,评估每阶段调查结果,评判是否进行下一阶段调查。,多阶段的采样方法是可有效降低场地调查成本和不确定性,。,场地调查工作流程和内容,第一阶段调查,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第二阶段调查,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和空间分布,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第三阶段调查,以采,补充采样,分析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参数。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资料收集,人员访谈,现场踏勘,第一阶段污染识别,人员访谈,识别主要污染物,可能的污染区域,初步建立场地概念模型,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文件、档案、影像资料等,反应场地污染,历史情况,。,核实资料,观测污染痕迹(,异常,),周边关系,,污染现状,。,针对前期疑问,补充信息,考证已有资料。,资料,收集,名称,内容,来源,1,场地利用变迁资料,场地开发及活动的航片或卫星图片,土地使用和规划资料,以及变迁过程中,建筑、设施、工艺流程和生产污染等变化,场地所有者、网络、图书馆,2,生产信息,原辅材料及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存储及使用清单、地上及地下储罐清单等,场地使用者,3,场地环境资料,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记录,、,危险废物堆放记录,,以及场地与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位置关系。,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公告、环境备案和批复,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审计报告、,地勘报告,等,环境监管部门、安监部门、场地使用者等,4,自然信息,地理位置图,、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图书馆、网络,5,社会信息,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区域所在地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以及地方疾病统计信息等,地区政府、网络、图书馆,现场踏勘,范围,:以场地内为主,并包括场地周边区域,其范围根据污染物可能迁移距离判断。,场地现状与历史情况,:,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使用、生产、贮存,三废处理与排放、泄露情况,场地使用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相邻场地现状与历史情况,: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物质使用、生产、,贮存,,三废处理与排放、泄露情况,场地使用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异常迹象;,周边区域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边区域目前或过去土地利用类型,周边现存或废弃的各类井,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化学品和废弃物存储和处置设施,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雨水排放和径流,道路和公共设施。,地质水文和地形,:场地及周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与地形;,踏勘重点,: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处置、存储;生产过程和设备,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与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痕迹;排水管或渠、污水池和废弃物堆场等;,敏感目标,: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踏勘方法:,气味辨识、快速仪器测定,图像和现场笔记记录;,安全防护:,防护服、口罩、安全帽等。,问题,1.,土地是否用于工业,2,以你的知识水平来看,土地或相邻的土地在过去是否用于工业?,3,土地或相邻土地是否建立过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广告印刷厂、干洗店、相片冲洗室、填埋场、废物处理、贮存、处置及回收厂?,4,以你的知识来看,土地或相邻土地是否建立过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广告印刷厂,干洗店,相片冲洗室,填埋场,废物处理,贮存,处置及回收厂?,5,以你的知识来看,在这块土地或工厂里,丢弃的汽车电池,工业电池,杀虫剂,涂料,其他化学物质是否在单个体积超过,19,升或总体积超过,190,升?,6,以你的知识来看,在这块土地或工厂里,是否有过工业容器或装过化学物质的麻布袋?,7,污泥是否来源于污染的土地或不知道来源,?,8,现在,以你的知识来看,在与废物处理或处置相关的土地上,是否有深坑,池塘,湖泊,?,9,以你的知识来看,这块土地是否曾经被污染过,?,现场访谈记录表(示例),现场踏勘重点信息核查表(示例),筛查整理,信息,构建概念,模型,场地概念模型,(,CSM,)是根据地质,水文地质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对场地的了解程度,对已知和怀疑存在污染物的一种功能性描述,对于场地调查具有指导意义。,直接排放机制:对,排放或疑似排放进行描述。例如,地下管槽渗漏。,次生污染源:,包括所有被原污染源潜在污染的环境介质,如表面土壤、深层土壤、地下水等。,污染物迁移机制:描述污染物在各,介质迁移转化。,环境暴露介质:,是指使污染受体接触到污染物的介质;,暴露方式:污染物与受体的,接触的方式(如摄入、吸入、皮肤接触)。,潜在受体。,列出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可能接触污染介质的受体。,第一阶段调查,多阶段采样,根据不同阶段采样目的,确定采样数目,结合识别污染热点区域,进行确认采样或重点采样,第二阶段调查,-,现场采样,初步采样,目的,是否污染,?,详细采样,了解污染的具体分别及污染程度,为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补充采样分析,具体确定污染范围,结束调查,有污染,风险管理程序,场地调查,风险评价,修复可行性研究 监理与修复验收与监管 总论,不断完善概念模型,无污染,现场采样计划制定,现有资料整合分析,判断潜在的污染区域和范围,采样点布设和定位,样品数量和位置,采集方法和工具,快速检测方法和工具,样品收集、保存和转运,安全和应急计划,样品分析方案,检测项确定,检测方法选择,检测机构确定,检测时限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不确定性分析,简单随机法,三角网格法,平行网格法,矩形网格法,分布随机法,布点方法,使用条件,判断,布点,法,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或污染源位置,依靠专业知识判断采样点位置。节省费用,可作为进一步采样布点的依据。适用于无扰动且污染特征明显的生产场地,。,简单随机法,将评价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数后,随机抽取采样网格号码。适用于评价区污染分布均匀时,如固废堆放处和废气污染源。,分区布点法,当评价区污染物分布差异比较大,可将评价区划分成各个相对均匀的分区,根据小区的面积或污染特点确定布点方法。该方法比系统法节省费用,可以取得污染分布情况。,系统布点法,将评价区域划分成统一的方形、矩形或三角形网格,在网格内或交叉处采样,网格间距一般在,15-40m,。一般适用于各类场地情况,特别是污染分布不明确或污染分布范围大得情况。可以获得污染分布。但其精度受到网格间距大小影响,一般费用较高。,基于场地暴露概念模型,辅以,XRFPIDFIDPGCPGCMS,快速检测,采样,布点,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采样布点,场地详细采样布点采用网格均匀布点或判断加密布点。网格布点主要用于污染分布广泛的场地,而判断布点主要用于局部污染的场地。,无法确定场地过去的生产活动及各类污染装置的位置,宜采用网格布点,网格布点可按详细采样阶段的简化布点来确定采样点数目。,场地环境评价导则(北京市),DB11/T 656-2009,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以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等过程的环境监测。,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的放射性及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适用范围,规范性,原则:,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行性:,在,满足各阶段监测要求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监测成本、技术应用水平,等因素,,保证监测工作切实可行及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标准只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针对性原则,:,针对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验收及回顾性评估等各阶段环境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开展,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场地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场地监测工作内容,监测计划制定,资料收集分析,监测区域,和,范围确定,采样点布设和定位,样品数量和位置,采集方法和工具,快速检测方法和工具,样品收集、保存和转运,安全和应急计划,前期调查初步,确定场地边界,检测项确定,检测方法选择,检测机构确定,检测时限要求,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不确定性分析,监测对象确定,样品分析方案,回顾性评价,监测范围,回顾性评价,监测范围,污染场地治理,监测范围,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残余废弃物,修复过程排放的物质,Triad,“三元法”,“更好,更快,更经济”,系统性规划,动态化工作战略,实时测量技术,优化场地工作,支持实时决策制定,更新调查和修复各个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便携式气相色谱,连接,PID,可更换和充电,电池组,注射器入口,LCD,载气填充口,自动进样口,手动进样操作键,连接,ECD,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便携式中红外光谱仪,便携式,XRF,仪,物探,-,钻探,-,便携式仪器组合调查,便携式,Y,能谱仪,便携式,PID,A Photovac 2020,型便携式,PID,检测器,B ppbRAE 3000 VOC,检测仪,C PGM-8000,型辉光放电离子化检测器,A,B,C,便携式,FID,A,B,C,A TVA-1000B,型有毒气体分析仪,B Photovac MicroFID,C 3010 MiniFID,便携式加热,THC,分析仪,激光诱导荧光(,LIF,)(,NAPL,),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DDT,氯代烃,Total BTEX/TPH,PAHs,PCP,PCB,钻探采样,探坑法,手工钻探法,钢索冲击钻探法,液压动力锤干式,旋转冲击钻探法,汽车钻,GEOPROBE,现场钻探记录,采样点周围环境现状,钻孔记录单,土壤岩性、颜色、气味、湿度、深度,快速仪器检测数值,割缝管,花 管,地下水采样设备与方法,通过试验,获得了本场地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地下水渗透系数、给水度和地下水捕护区域等参数,以及模型预测参数。,抽水试验,抽水,-,回灌试验,抽水井建井,土壤气采样设备与方法,土壤气通量,巢式井,组井,单井,土壤气,VOC,样品采集技术,钻 孔,土壤气探头,低流量采样泵,O,2,、,CO,2,、,CH,4,检测仪,PID,Tedlar,采样袋,土壤气监测井结构示意图,导气管,技术要求,:,建井与采样前洗井的时间间隔,48h;,洗井体积,=35,倍井管体积,;,洗井流速,200500 mL/min,,,P,25 kPa,监测,O,2,、,CO,2,、,CH,4,的浓度,监测,PID,读数,En Core,Sampler,Terra Core Sampler,EasyDraw Syringe,样品标签:取样地点及深度、取样时间,要求分析的项目名称以及其它地质描述。如样品经过化学处理,对应注明加入化学试剂的名称、浓度和数量。并同时在野薄上作好采样纪录。,重金属,:,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保存,180,天,;,汞,:,42,o,C,冷藏,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保存,28,天,;,六价铬,:,42,o,C,冷藏,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保存,48h;,氰化物,:,42,o,C,冷藏,玻璃或塑料容器,可保存,14,天,;,PCBs,:,42,o,C,冷藏,玻璃容器,,,使用带特氟龙垫子的瓶盖,,萃取前,14,天,萃取后,40,天,;,SVOCs,:,42,o,C,冷藏,玻璃容器,使用带特氟龙垫子的瓶盖,;,,,萃取前,14,天,萃取后,40,天,;,VOCs,:,42oC,冷藏,玻璃容器,使用带特氟龙垫子的瓶盖,从取样到检测分析可保存,2,天。,样品运输填写三联单,质量控制,样品运输流转单,样品流转单需要附在报告中,样品分析,特征污,染物,VOCs,SVOCs,氰化物,POPs,重金属,保守性原则,筛选分析(全分析),考虑污染物的转化(中间产物、副产物、无意产生,如二噁英),生物毒性测试等(非常规),分析检测项选择,样品分析方法和检测单位,(,1,),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暂采用美国,EPA,等其他分析方法。,(,2,)选择具有专业资格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汞,GB/T17136-1997,0.005mg/kg,USEPA 7473-1998,0.01mg/kg,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场地背景点设置,:要求污染场地一定距离的上风上水处设置土壤和地下水背景点;,样品保存要求和检测有效时限;,数据有效性分析:,对于异常值的分析,根据统计规律或验证采样;,六氯苯致癌风险分布,-,六六六致癌风险分布,场地调查,-,数值模拟,DDT,致癌风险分布,受采样数据的特征以及每种插值模型适用范围的影响,在土壤污染插值计算中,并没有某种特定适用的插值方法。,为了提高插值精度,减少由空间插值模型计算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具体的计算中,要进行多种插值计算方法的比较,通过精度评价,选择精度最高的一种。,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金插值,径向基函数插值,插值方法选择,场地调查不确定性,历史资料缺失,,,导致对潜在污染区域(生产车间、原废料存储场、污水处理和排放位置等)判断不准确,目标污染物判断不准确;,土壤异质性,,,采样点位置和采样深度设定不能较为真实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样品分析测试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测试机构选择导致数据准确性问题;,数值模拟导致的不确定性,:,数值模拟与污染场地实际情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不同模拟方法导致的差异性更大;,场地概念模型构建,导致的不确定性:场地概念模型构建若缺失某一环节,将导致调查的重大失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