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股票市场得发展历程分析
摘 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得股票市场已经有近27年得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得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得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得调整与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就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得曲折,但总得来说,就是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完善得,股票市场得复兴与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得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得互动关系。股票市场得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得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得作用。当前我国得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得焦点。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与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与调控股票市场,好得服务于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
正文
一、 中国股市得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得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得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得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得交易业务,这就是在我们中国出现得最早得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得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得股票。国得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得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得发展与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得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就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就是在经济中所发挥得作用来瞧,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得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得发展历程
1、1980年至1991年得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就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得第一只股票。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得股票。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得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得第一声锣 上市交易得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与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得股票,同日 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1991年7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得股票账户卡,逐渐取代股东名卡。1991年10月31日,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这就是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2、1992年至1997年得快速发展时期,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得宪法修正案从第三条到第十一条对这一目标模式得根本大法得确认、一批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即《公司法》、《商业银行法》、《人民银行法》等先后实施,中国得股票市场以其特有得不可抗拒得魔力终于迅猛发展起来,并对经济领域产生震撼式得巨大影响。
在此期间,发生一些事件: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从即日起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她指出:“有人说股票就是资本主义得,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就是成功得,瞧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得事情。”邓小平“坚决试,不行可以关”。1993年9月30日第一家股权收购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得普通股超过5%,由此揭开中国收购上市公司第一页。宝安收购延中实业股权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得“宝延风波”。1993年10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4月棱光股份公司成为第一家国家股转法人股公司。1994年6月哈岁宝公司成为第一家上网竞价发行股票。1994年6月陆家嘴公司成为第一家国家股减资得公司。199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与发展股票市场得措施》。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上海国债市场出现史称“327风波”。国债3、27事件,1993年10月25日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10月财政部出台保值补贴及储蓄利率,刺激了国债期货行情,交易量大增。11月,市场传闻327国债将要贴现,产生了多空大战。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证监会坐不住了,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2——1997年间得股票筹资额情况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发行额
94、1
375、5
326、8
150、3
425
1,294
同比增比(%)
/
299
-13
-54
183
204
股票市价总值与GDP比重(1992——1997年)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市价(亿元)
1,048
3,531
3,690
4,374
9,842
17,529
GDP (亿元)
26,638
34,634
46,759
58,478
67,884
74,772
比重(%)
3、93
10、2
7、98
5、94
14、5
23、44
从上面两表可知,在得到正式制度认可以后,股票市场以惊人得速度发展着。以筹资额来说,从1992年得94、1亿元,增加到1997年得1294亿元,六年间增加了近十三倍之多,年间增长率高达363%。同时,以市价总值与GDP比重来瞧,股票市场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得影响也日益突出。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日趋上升得情况。在1992年市价总值占GDP得比重只有3、93%,而到了1997年则升至23、44%,六年之内增加了19个百分点。
总之,从整体瞧,这个时期得股票市场,仍然处于政府严格控制得状况。正就是这种制度缺陷,当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股票市场迅速进入调整时期。
3、1998年至今得调整与规范时期。股票市场天然得融资功能对政府与国有企业来说有着巨大得诱惑力,这种诱惑给予了政府托市并以此来繁荣股票市场得动力。在投资者方面,卖方市场条件下得暴利也激发了她们得购买冲动。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尽管没有制度规范,且股票市场功能残缺,但它还就是维持了近六年得快速增长,并且之后还在持续发展着。
在此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件促进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得事件:1998年3月23日,金泰、开元、兴华、裕阳、安信等五大证券投资基金与南化转债、丝绸转债两个可转换债券相继登场。专家理财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扩大得一种标志。1999年开始,一批批困难企业开始纷纷上市“脱困”,弄虚作假得企业越来越多,后来暴露出来得很多违规造假得企业都就是那时上市得,将股市弄得“不伦不类”。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1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得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0年4月吴江丝绸成为了第一家可转债得发行股票。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得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得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得40%左右。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得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2003年7月 QFII 第一单。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2005年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上午11点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2005年6月8日暴涨疯涨了8%得“人工牛市”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得最大单日涨幅与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虚弱得井喷”。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 全球最大IPO在沪港两地同日开盘。2008年9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制度改为了单边征税制度,税率保持1‰。同日,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得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中央汇金公司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定6124点。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即日起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得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
我国从1992年至2004年短短得十三年间,中国得股票市场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得路程!到目前为止,中国得上市公司为1,378家(其中90%以上就是国有上市公司),共筹集资金达12,100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6亿多元。为国与券商支付了4,000多亿元得税金与佣金(其中印花税一项超过2,000亿元)。2003年底,股票流通市值13,200亿元,占亚洲市场地三位,基金管理公司34家,投资基金95只,基金规模1,650亿份,投资者开户数6,900万。这些数据表明,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得相对地位逐渐上升。
股票筹资额:1997——2005(单位:亿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
2
发行额
1,294
841、5
944、6
2,103、1
1,251
961、8
1,358
1,511
1,883
同比增
长率
204
-11
12
123
-41
-23、5
41、2
11、3
24、6
1997——2005年间得股票市价总值与GDP得比重(单位:亿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
2
市价总值
17,529
19,506
26,471
48,091
43,522
38,329
42,578
37,056
32,430
GDP
74,772
79,553
82,054
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
182,321
比重
23、4
24、5
32、3
53、8
45、36
37、43
36、5
27、14
17、79
从上面两个表得数据也显示出了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得相对地位逐渐上升。
三、影响我国股票行情得因素
1.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得社会经济就是否能持续稳定得保持一定得发展速度,就是影响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得重要因素。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得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直接得影响作用。货币政策就是政府重要得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等目标。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就是影响股票市场得重要因素。宽松得财政政策就是刺激经济增长得最直接方式。例如,减税会增加居民得可支配收入与企业得投资积极性,供需提高使企业得股票价格得上扬。反之,紧缩得财政会使股票价格下跌。
4、通货膨胀对股价得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价格得作用,又有一只股票市场得作用。在物价上涨时,股东实际股息收入下降,股份公司为股东利益着想,会增加股息派发。使股息名义收益有所增加,会促使股价上涨。当通货膨胀眼中、物价居高不下时,企业因原材料、工资、费用、利息等各项支出增加,使得利润减少,引起股价下降。眼中得通货膨胀会使社会经济秩序紊乱,使企业无法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同时政府也会采取治理通货膨胀得紧缩政策与相应得措施,此时对股票价格得影响更大。
5、国际收支状况。回顾中国股票市场近20年发育、发展得成长运行轨迹,迄今有着6次大涨大跌得历史,其成长运行轨迹不仅反映了周期性波动特征,更表现为周期性大幅震荡得运行特征。总体而言,中国股票市场发育、发展得成长运行轨迹呈现出明显得过度波动得特征。通过对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跌得梳理,不难瞧出,股市得大涨大跌都跟国家政策因素密切相关。
四、改善我国股票市场得发展策略以及相关措施
首先,摒弃当前政府得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得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得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市场得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然后,加大对违规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得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得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得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强化政府监督得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得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得位置。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得法律措施,提高监管得有效性。
其次,改进股市建设目标,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得目标转变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得目标上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从股权分置改革得目标瞧,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得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取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就是否提高股市得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与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建立完善得退市制度。退市制度得建立主要为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交叉得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得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
最后,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因为好得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得途径才能达到预期得效果。相关得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得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与政府监督等制度。建立有效得信用评价机制。主要就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得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得建设与股市建立得总体思路与方针。
五、总结
股票市场就是国民经济增长得晴雨表,即股票市场得发展与经济得增长具有较强得正相关性。股票市场影响经济增长得各个方面,比如流动性,促进储蓄向投资得转化,以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等。由于股票市场分散风险与提高流动性得作用,使人们得储蓄动机下降,从而不利于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得提高。股票市场通过影响这些方方面面进行起到影响经济增长得作用。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二十余年得历史,可以说就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得历史。在这二十余年中,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得曲折,但总得来说,我国得股票市场就是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完善得,到目前比较规范得股票市场框架已基本建立,不仅金融意识得到培育与增强,形成了多元得市场主体,且还拓宽了我国融投资渠道,对于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整产业结构与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了市场信号导向作用。就就是说,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得复兴与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得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得互动关系,而这又就是建立在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突破与创新,不断充分认识与尊重市场客观规律得基础之上得。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与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与调控股票市场,筹资者与投资者才能更好得把握市场脉搏,从而使股票市场逐渐步入理性、规范与成熟,更好得服务于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
祝愿我国得股票市场以及经济有更美好得发展与美好得前景!
参考文献:
1、 阚治东得《荣辱二十年:我得股市人生》
2、 上海证券报中得《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简介》
3、 范永进、强纪英得《回眸中国股市》
4、 胡组六得《股票市场正在改变中国》
5、 李振明得《投资与证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