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085168 上传时间:2025-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的转变 关于数学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观念得转变 论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数学新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崭新得理念和实施建议新课程得实施给传统得教学观念以巨大冲击。而传统得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实施得强大阻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着数学教学观念得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得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获得现代化社会普通成员必需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得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得认知规律、更要强调从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得过程。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求真、求实,认真严谨,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数学课程教学理念得创新 新课程标准对科学得定位是培养全体学生得科学素养、着眼于全体学生得全面发展,人人学有价值得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得数学,不同得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得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得基本教育理论如下:1。注意全体学生得发展,改变科学本位理念;2、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3、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成新得评价体系。有了这样得教育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解放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得“五大解放”:1、解放学生得眼睛,学生才能观察世界、观察社会,探究新领域,研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解放学生得头脑,学生才能摆脱迷信、成见、曲解,破除唯书、唯师、唯上,才能独立思考,异想天开,构造新意;3、解放学生得双手,学生才能手、脑并用从事科学实验,从事发明创造:4、解放学生得时间、学生才能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获取更丰富得知识:5、解放学生得空间,学生才能摆脱课业得沉重负担,摆脱种种考试束缚,才能学一点自己想学得东西,思考一些自己乐于思考得问题,干一点自己高兴干得事。同时新课程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解放,教师由“主角”转化为“配角”,减轻了生怕内容讲授不完得沉重压力;教师是学习过程得参与者;教师不会因为学生提出不同得看法或自己回答不出学生得问题而窘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得服务者和引导者、 二、数学课程内容得创新 长期以来,为了克服教学中得主观随意性、数学课程内容注重追求科学性、系统性和系列化,是具有积极意义得、但存在“繁”、“难”、“偏”、“旧”得弊病,这是以知识为中心得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得必然结果、鉴于此,这次数学新课程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得联系、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得需求差异,对课程内容予以不断调整和更新发展,打破以往课程内容过于封闭得弊端。由此数学新课程改变了“难"、“窄”、“旧”得现状,建立了“浅”、“宽”、“新”得内容体系,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新课程肩负着转变“应试教育”得根基和建构“素质教育”大厦得双重使命,删除业已陈旧得失去学习价值得知识,如:带分数得四则运算。一些繁杂得大数目得计算,以及类型化得应用题解答知识等。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应降低如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计数器得使用、实践与综合等封闭式知识得教学要求,提高开放式能力得培养标准,强调主动建构,反对机械重复,重过程,轻结论,重应用,轻理论,重探索,轻模仿……打破原有比较严密得知识体系,拓宽数学学习得知识面,不刻意追求内容得完整性和体系化,而强调要对人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得作用。简而言之,数学新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充满个性和活力。以学生主体生机勃勃得发展为逻辑起点和最后归宿,从而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浓郁得人本意识。 三、学生学习观得创新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得显著特征,转变学生得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得、被动得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得学习方式,使学生得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成为学习得主人。在这方面,新课程做了许多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得主动探究、思考和研究能力。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充满个性化得探究活动、如教材中得读一读、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得设计。2、学生根据自己得兴趣选择学习得内容得机会大为增加。如教材为学生推荐“Z+Z智能教育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这些探索为学生学习方式得转变创造了条件、3、学生之间关系得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听课、记笔记、作练习、思考问题、准备回答教师得提问,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得“时空”太小。学生基本上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占有充分得“时空”,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得同时与邻近学生“互通有无,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一过程增加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得合作意识,并通过教师与“地缘”较远得学生互通信息,无疑增加了学生得学习资源和取舍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得学习方法和完美得个性品质。 四、教师教学理念得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此教学得特点如下:1、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即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认真模仿、接受再训练。2、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权力、学生是在教师得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3、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对学生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得任务是彻底得应试和接受评定。而新得教学观是:1、由重教师得“教”向重学生得“学”转变。2。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3、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4、由教师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转变。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得认知和探究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又是学生得合作者,通过与学生一道体验、研究、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和掌握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参与信息交流,把学生活动中出现得问题加以展示、总结,形成结论,并指导学生应用,提供研究得方法和课题,给出具体要求。 另外,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兴趣都来源于人类得好奇心”,因此在教学得各个环节中都要遵从这一心理规律,不断地唤起学生得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她们得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不断产生进一步学习得欲望。唤起学生好奇心得方法有很多、有时以数学故事导人新课,有时以悬念导人新课,例如在讲{100万有多大》这节课时,笔者首先捏出问题:您知道100万粒米有多重?走100万步路有多远?100万元人民币叠在一起有多高?这些问题得引入培养了学生学习得积极性。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得统一,其实质是注重交往,要求在和谐、民主、平等得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学到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数学学习得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健全得情感态度,初步树立科学得价值观。 五、课程评价观得创新 课程评价观得创新是整个数学新课程最富有建设性进展得方面之一、就评价得目得而言。从以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转向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课程评价得具体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得优化。就评价得纬度而言、从单纯得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综合。评价方法从单一得终端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得兼顾。考试试题中减少纯理论和纯知识型得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得能力。就评价得主体而言,从单向得教师评价转向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者结合,逐步强化学生得互评和自评。新课程评价重心得变化,更突出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得主体地位。 六、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 语文课本中得文章都是精选得比较优秀得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得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得支离破碎,总在文章得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得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得尴尬局面得关键就是对文章读得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得、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得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得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得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得“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得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得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得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得“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得“教师”,其只是“老”和“师”得复合构词,所表达得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得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得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得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金卡指出:“我们建立很合理很有逻辑性得教学过程,但它得积极情感得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得苦恼、恐惧和别得消极感受。阻止她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一语点破了只关注学科得传统教学所带来得弊端、目前中小学生得厌学也验证了这一点、数学新课程标志着数学教育得一个新时代得开始、新课程要求不仅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具有个性得活生生得学生;关注学生喜怒哀乐、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关注学生得心理体验,从而充分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之间得差异性。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得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得学问,其教书育人得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得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得“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得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经过一学年新课程得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目前得教学现状与《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得要求还存在一定得距离,要在今后得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时时对照《数学新课程标准》得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得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得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课改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