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讲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对政府决策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政治市场上的参与者,依据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公共选择,,又称,集体选择,。公共选择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一)产生与发展,1.,产生阶段:,邓肯,.,布莱克,2.,形成阶段:,布坎南(,J,ames M.Buchanan,,,1919,),,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3.,影响扩大阶段,4.,迅速发展阶段,(二)基本特征,将政治过程看做是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时“货币”,选举制度可以等同于“市场制度”。,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私人选择,公共选择,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选择所遵循的原则不同,选择结果的指向不同,竞争性质不同,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在个人与政府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上,存在许多不可能性:,习惯或宗教法典,独裁,集中计划,投票,市场,公共选择理论,的权威观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丹尼斯,缪勒,的定义:,“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公共选择理论,的权威观点:,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他们合著的流行教科书,经济学,中的定义是:,“这一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综合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改善,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二、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直接民主制,是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直接民主制是,最为原始的集体决策制度,,也是最能反映全民意愿的制度。,一致同意规则(一致性规则)(,UNANIMITY RULE,),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一种表决方式。,每一个参与者都对将要达成的集体决策享有否决权。只有在一致同意的前提下,集体行动(公共选择)才能进行。,一般说来,“同意”包括不反对,/,弃权。,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1,)帕累托改善的选择,(,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3,)避免“搭便车”行为,(,4,)交易成本高,“,近似一致同意”,多数同意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多数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至少有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或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才能实施。,集体行动,多数人同意,可以是,1,2,以上同意,也可以是,2,3,以上或其他比例同意就可以通过。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最优多数规则,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1,)部分人利益受损,(,2,)“多数人专政”现象,(,3,)少数人不热心参与,(,4,)相对容易作出决策,(,5,)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6,)无法表达个人选择的偏好程度,(,7,)可能存在投票交易,18,世纪,80,年代,法国,思想家,孔多赛,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论”:,三个人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1:ACB,(甲偏好,A,胜于,C,,又偏好,C,胜于,B,),2:BCA,(甲偏好,B,胜于,C,,又偏好,C,胜于,A,),3:CAB,(甲偏好,C,胜于,A,,又偏好,A,胜于,B,),投票悖论,投票悖论,三个人,1,、,2,和,3,,就,A,、,B,和,C,三种方案进行两两投票。,投票悖论与投票均衡,投票悖论,三个人对三种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1:ABC,2:BCA,3:CAB,投票悖论,投票悖论,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阿罗不可能定理说明,:,依靠,简单多数,的,投票原则,,要在各种个人偏好中选择出一个共同一致的顺序,是,不可能,的,。,一,个,合理的公共产品决定,只能来自于一个可以胜任的,公共权利机关,,要想借助于投票过程来达到协调一致的集体选择结果,一般是,不可能,的。,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单峰定理,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如果要求在两项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结果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几个。这取决于投票者的偏好类型,即是,单峰偏好,还是,多峰偏好,。,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单峰偏好,是指投票者最偏好某一方案,对其它方案的偏好不如该方案。,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那么投票悖论就不会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单峰定理。,单峰定理,单峰定理,1.,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对某方案的偏好程度低于对周边方案的偏好程度。,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中位投票人定理,只要所有投票者都存在单峰偏好,按简单多数规则必定能得出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好是中位投票人的第一偏好,也就是说,中位投票人所偏好的方案会被顺利通过,这就是中位投票人定理。,如果每个投票者都有最偏好的方案,这些方案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投票人数又为奇数,那么必定有一个方案处于所有方案正中间,把这个方案视为第一偏好的人,也即对所有方案持中间立场的人就是中位投票人。,图,4.3,中位投票人定理,空间竞争模型(金融中心、商业街的形成),三、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一)选民(投票人),P-,该项目获胜的概率,R-,收益,C-,投票成本,投票交易(,logrolling,)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项目,投票人,1,投票人,2,投票人,3,净总福利,医院,200,110,105,15,大桥,40,150,120,10,隧道,270,140,400,10,投票交易导致社会福利的上升,项目,投票人,1,投票人,2,投票人,3,净总福利,医院,200,50,55,95,大桥,40,150,30,80,隧道,120,60,400,220,(一)选民,选民的政治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政治行为中的单个主体。,选民是否参加投票,取决于三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一是其参加投票的效益和成本;,二是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三是利益集团的压力。,(一)选民,(二)政治家,让投票人(选民)投票选出代表,再由代表代为决策,这些代表就是政治家;,政治家指的是一种职业;,政治家的收益有:,得到一般权利和特权,可以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货币回报等。,(二)政治家,布雷顿(,Breton,,,1974,)提出了一个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公式,这个函数的变量包括:再次当选(或当选)的概率、个人的金钱收入、个人的权势、自己的历史形象、对崇高的个人理想的追求、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看法以及政治家特有的其他东西。布雷顿模型是:,Up,是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是当选和再次当选的主观概率,am,是其他变量,政治家收益:,是指得到一般权利和特权,可以为他人提供服务,获得货币回报等。,(二)政治家,案例讨论,请用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通过城市交通建设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决策对于实现公共部门三大职能的促进作用?,要求:,1.,分小组课后查阅资料研讨(课后完成);,2.,课堂分组,PPT,汇报(每组不超过,5,分钟);,3.,教师点评总结(课堂融会贯通);,4.,成绩计为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三)官僚(公共雇员),官员;官吏,(,government officials;politician,),“,官僚,”,(,bureaucrat,)与,“,官僚主义,”,一词常联系在一起。,官僚,是指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领导作风。,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官僚制,官僚制,有下列特征,:,1.,等级严格,2.,非人格化,3.,延续性,4.,专业化,(三)官僚(公共雇员),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官僚行为增长论,,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官僚是指负责执行通过政治制度做出的集体选择的代理人集团,或更明确的说是指负责提供服务的政府部门。,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尼斯克南,认为,机构规模越大,官僚们的权利越大,因此官僚机构的目标是机构规模的最大化。,这导致,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使财政支出规模超出了,公共品,最优,产出水平,所需的支出水平。,由于,官僚机构,通常拥有提供,公共品的垄断权,,例如,环境保护、国防、社会保险等都是由专门机构提供的。,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独家掌握着特殊信息,这是他们能够让政治家们相信他们确定的产出水平的谁谁受益比较高,从而实现,预算规模最大化,的产出。,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具有不同利益的选民,选举产生公共机构,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利益集团,官僚集团,公共政策的供给,投票,投票,政治过程,官僚是经济人,官僚追求的利益既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包括非直接经济方面的利益。,“榕树型”扩张,无产权约束;,高度垄断;,考核指标模糊;,监督困难。,(四)利益集团,是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不同收入来源的人可以形成利益集团,如以资本为收入来源的人所形成的资本家集团(资产阶级),而以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则形成无产阶级;,(四)利益集团,以收入规模大小,:穷人集团、中产阶级集团和富人集团;,以就业部门为标准划分,:纺织业集团、汽车业集团、飞机制造业集团等;,以地区划分,:东部集团、中部集团和西部集团;,以人口和个人特点为标准,:老年人集团、中年人集团、年轻人集团。,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的利益集团理论非常有名。,奥尔森从集团与集体利益入手,提出这样的问题:,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不一定都有进一步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专栏,1,:,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的决策受利益集团的影响很深。这种影响不仅局限在人事任免上。,调查显示: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包括:贿赂、个人关系网络、游说,这些方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影响的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财政税收、政策法规的制定。,专栏,2,:,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1979,年,12,月,27,日,,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美国卡特政府决定对苏联采取措施,让苏联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其中一项措施是实行,部分粮食禁运,专栏,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陆学艺任组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于,2001,年年底,提出了中国,“,十大阶层,”,(利益集团)的划分。,学历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收入还是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经过数十位社会学学者历时,3,年调查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已公开出版。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了,“,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基层管理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的社会结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次划分社会阶层主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地位、特征和数量做了界定。同时,这十大阶层又分属于,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专家分析指出,社会阶层表象上反映的是一个群体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背后实际是一个群体,受教育程度,等综合素质的反映,与,教育,和,学历,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五)其他人员,新闻记者,专家,法官,寻租,(rent-seeking),租金(,rent,),又称经济租金。,寻租,(rent-seeking),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促进政府帮助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租金)的活动。,现代意义上的寻租,,一般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达到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目的。,狭义的寻租活动,,总是和行政审批以及官员拍板等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失灵(,market failure,),是导致寻租的一个重要原因,反之则反是。,寻租,(rent-seeking),寻租的特点:,(,1,)间接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2,)直接浪费了经济资源;,(,3,)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4,)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为对付寻租活动,需要时间和精力反击。,寻租,(rent-seeking),寻租理论的案例(一):,1.,厂商说服政府或想办法公关,政府听信并授予该厂商特权获得垄断,将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拒之门外,2.,寻租现象所衍生的腐败、教育资源配置扭曲等问题,寻租理论的案例(二):,城市出租车行业管制(布坎南举例):,寻租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牌照管制带来的第一个层次的寻租活动;,二是争取这个职位形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寻租活动;,三是争夺执照费形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形成了第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课堂深度解读:,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失灵,(,1,)供给决策中表现的问题,(,2,)内在性与预算扩张,(,3,)管理机构的效率问题,(,4,)寻租现象所衍生的问题,1,、三组广场雕塑为何被搬迁?,某市为了提高城市品位在政府大院前耗资,2000,多万元修改,A,广场,又在大院后门耗资,1,亿元修建,B,广场。市民很快发现了这两座广场设计上的弊病。,A,广场正对市政府大门的是三组雕塑,它们把市政府的大门遮得严严实实。人们进、出市政府,清晨武警战士升国旗,都要绕道而行。,1,、三组广场雕塑为何被搬迁?,B,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下沉式音乐喷泉。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市政府每周都在,B,广场举办一次大型文艺演出,结果总有一些人被挤到音乐喷泉池中。,目前,该市,A,广场上那三组大雕塑已被迁移到,C,公园,,B,广场下沉式音乐喷泉已用钢板和角铁垫平了,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照常每周举行。,1,、三组广场雕塑为何被搬迁?,思考题,:,搬迁雕塑和垫平喷泉肯定花了不少钱,当初策划这两座广场的有关官员是否有决策失误的责任呢?,2.,公共工程为何成为,“,豆腐渣工程,”,?,近年来,我国公共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事故频频曝光,例如九江大堤、昆禄公路、北京西客站、綦江虹桥案等等。据统计,被查处的贿赂案中,涉及建筑业的高达,88.6%,。,最高人民检察院一位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市场是一个,“,权钱交易的市场,”,。,2.,公共工程为何成为,“,豆腐渣工程,”,?,思考题:,为什么公共工程领域中的寻租活动如此猖獗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