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077964 上传时间:2025-09-08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5.24MB 下载积分:2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北京医院放射科 李威,影像学检查注意点,发病部位:不同骨肿瘤有一定的好发部位,病变数目:原发肿瘤多单发,转移瘤和骨髓瘤常多发,骨质改变:骨质破坏,良性:膨胀性,压迫性骨质破坏,恶性:侵润性骨破坏,包括虫蚀样和穿透样骨破坏,骨膜增生:良性,骨皮质增厚,恶性:日光样,垂直样,葱皮样骨膜反应等,骨膜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良性骨肿瘤周边无软组织肿胀,恶性骨肿瘤侵入周边软组织,形成肿块,骨与软组织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发病率:良性骨肿瘤多于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最多见,原发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最多见,年龄:原发恶性骨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老年人多是转移瘤,骨破坏类型,地图样骨破坏,虫蚀样骨破坏,穿透样骨破坏,病变大小、形态、边缘,大小,:,恶性骨肿瘤发现时较大,良性小,形态,:,恶性骨肿瘤多沿纵轴生长,边缘,:,恶性骨肿瘤生长快,边缘模糊,;,良性生长慢,边界清楚,合并周边硬化,肿瘤基质表现特点,软骨类肿瘤,:,常见钙化,成骨组织肿瘤,:,产生肿瘤骨,纤维组织肿瘤,:,不完全性骨化,可均匀性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如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膜异常改变,良性肿瘤,:,骨膜反应生长慢、骨化、骨皮质膨胀、肥厚,“葱皮样”骨膜反应,:,尤文氏肉瘤,“日光样”骨膜反应,:,成骨肉瘤,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特征改变,有时可见于化脓性骨髓炎,肿瘤在横断面的位置,中心性,:,内生性软骨瘤、单发性骨囊肿,偏心性,:,巨细胞瘤、骨肉瘤,皮质,:,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样骨瘤,骨干旁,:,骨软骨瘤、皮质旁软骨瘤、骨干旁骨肉瘤,肿瘤在长轴上的位置,骨骺端,:,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干骺端,:,骨软骨瘤、单纯性骨囊肿、骨肉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干,:,尤文氏肉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单纯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性软骨瘤、骨母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恶性骨肿瘤,X,线特点,骨质破坏,:,虫蚀样、地图样骨破坏,恶性骨膜反应,:,葱皮样、日光样、无定型状,肿瘤沿纵轴生长,宽移行带,:,指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之间的界限,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点,窄,:,指边界清楚,可用铅笔勾出,宽,:,边界模糊,不能用铅笔勾出,恶性骨肿瘤,年龄,40,岁,软骨肉瘤,转移瘤,骨髓瘤,骨干旁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肉瘤,是最常见原发性骨肿瘤,年龄,40,出现骨或软组织肿块,合并不定形骨 膜反应、钙化,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二者表现似,溶骨性骨破坏,少有骨膜反应,发病年龄段广,骨髓瘤,年龄,40,穿透性骨破坏,可单发或多发,骨质疏松,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年龄:,30,岁,嗜酸性肉芽肿,软骨母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单发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巨细胞瘤,出现骨膜反应,:,除外以下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性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硬化改变可见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样骨瘤,巨大骨岛,一些溶骨性病变愈合后可出现硬化改变,溶骨性骨破坏,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无骨膜反应,好发于骨盆、股骨近端、肋骨、颅骨,Mclone-Albright,三连征,:,骨质改变,合并性早熟、色素沉着,内生性软骨瘤,多有钙化、无痛感,溶骨性骨破坏,嗜酸性肉芽肿,年龄,:30,岁,边缘可清楚或模糊,可单发或多发,巨细胞瘤,位于骨骺端,紧邻关节面,境界清楚,无硬化边,偏心性,非骨化性纤维瘤,年龄,30,岁,无症状,肿瘤位于皮质内,骨母细胞瘤,好发于脊柱的附件,可呈泡沫状,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结核,动脉瘤样骨囊肿,膨胀性生长,年龄,30,单发性骨囊肿,位于骨干中央,年龄,30,好发于股骨,肱骨近端,软骨母细胞瘤,年龄,30,病变位于骨骺端,内有钙化,棕色瘤,(,甲旁亢,),髓腔内出现溶骨破坏,指骨骨膜下骨吸收,治疗后病变消失、硬化,必须结合临床其它证据,感染,可发生在骨的任何部位、任何年龄,又,称外,生,骨疣,仅发生在软骨化骨的骨骼,病理:,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纤维包膜三部分组成,(一),骨软骨瘤,(一),骨软骨瘤,临床:,儿童少年多见;好发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即膝关节附近的干骺端,也可发生在骨盆,肩胛骨等。表现有,局部肿块,较大者可有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局部畸形等,多发性者多有家族遗传性,恶变,:,突然增大,单发,恶变,窄基底,影像学表现,表现为骨性突起,其皮质与正常骨皮质相连,背离关节方向生长,,基底部可带蒂或宽基底,软骨帽可见钙化。位于扁骨或不规则骨者多形态不规则。,多发性者形态多不规则,干骺端可增粗变宽,骨骼关节变形等。,恶变:,软骨帽钙化溶解减少或消失,瘤体出现骨质破坏,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一),骨软骨瘤,病理:,来源于骨内不成骨的间充质组织。病理学上分三级:,级良性、,II,级为过渡类型、,III,级为恶性,第五节,良性骨肿瘤,(二),骨巨细胞瘤,临床,:,年龄:,20-40,岁多见,性别:,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表现:,无特征性,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可有局部皮肤发热、静脉曲张,部位:,好发于胫骨近端、股骨远端、及桡骨远端,(二),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溶骨性横向偏心生长、边界清、无硬化边,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位于长骨骨端,直达关节面下是其典型特点,病灶内可见骨嵴,呈皂泡样表现,无骨膜反应,病理骨折除外,(二)骨巨细胞瘤,病理:,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无成骨活动,故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年龄,:,8-20,岁,部位:,长骨的一侧皮质区,临床:,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成年后可自行消失,(三),非骨化性纤维瘤,(三),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多发生于四肢长骨骨干,位于皮质,呈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的膨胀性骨皮质破坏区,可多个病灶相连呈串珠样,病变的长轴与骨干平行,病理,大体,:,呈分叶状,有一层纤维包膜。骨皮质膨胀、变薄;以短管状骨最为常见,镜下:,主要为透明软骨,其次为软骨退化形成胶状囊肿和软骨钙化或骨化。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内生软骨瘤和外生软骨瘤,(四)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内生性:,常见于短管状骨,中心性膨胀生长,椭圆 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边缘正齐,有硬化边,内部可见钙化,骨皮质膨胀变薄,外生,性:,少见,表现为骨干皮质旁由外向内的压迹或缺损,边缘硬化,内部可见钙化点,(四),软骨瘤,病理,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形成,肿瘤由,瘤巢和周围骨质硬化区两部分组成。,临床:,疼痛,典型,为,夜间疼痛明显,水杨酸类药物缓解,(五),骨样骨瘤,影像学表现:,位于长骨的皮质,多见于股骨、胫骨,骨干,,也可见于不规则骨如脊柱的椎弓根、距骨等。表现为小于,1,5cm,的瘤巢透亮区及周围明显的骨质硬化,可见巢内钙化,(五),骨样骨瘤,第六节 恶,性骨肿瘤,骨转移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髓瘤,脊索瘤,尤文肉瘤,恶性骨肿瘤,X,线特点,骨质破坏,:,虫蚀样、穿透性骨破坏,恶性骨膜反应,:,葱皮样、日光样、无定型状,肿瘤沿纵轴生长,宽移行带,:,指病变与正常骨组织之间的界限,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点,窄,:,指边界清楚,可用铅笔勾出,宽,:,边界模糊,不能用铅笔勾出,恶性骨肿瘤,年龄,40,岁,软骨肉瘤,转移瘤,骨髓瘤,骨干旁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任何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骨内,癌多见,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疼痛为转移瘤的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碱性磷酸酶可明显,(一),骨转移瘤,影像学表现,溶骨型,:,多表现为斑片状或融合大片状骨质破坏区,常并发病理骨折;在脊柱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密度减低,椎体可塌陷但椎间隙保持正常,椎弓根常出现破坏,成骨型,:,多来源于前列腺癌,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骨密度增高,混合型,:,较少见,溶骨性破坏和成骨性破坏并存,(一),骨转移瘤,(二),骨肉瘤,是最常见原发性骨肿瘤,年龄,20%,(四),骨髓瘤,早期皮质未受侵犯或病灶过小可表现正常,弥漫性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多骨、多发骨破坏区,边界锐利呈穿凿状,无硬化边,多累及中轴骨红骨髓分布区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常见软组织肿块和病理骨折,脊柱骨质破坏一般椎弓根不受累,鉴别:,转移瘤,多无明显骨质疏松原发灶椎弓根受累,(四)骨髓瘤,影像学表现,是与胚胎发育有关的肿瘤,术后易复发,在分类中被列为恶性肿瘤,在骨内呈膨胀性结节状生长,边界清楚,部位:,多见于脊柱两端,即颅底和骶椎。,年龄,:,中老年,症状:,疼痛压迫症状,X,线:,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有残留骨质或钙化,(五)脊索瘤,第七节,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囊肿,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理,:,正常骨被纤维组织或纤维骨样组织取代,临床,:,多无症状;,Albright,综合症,.,:,合并,性早熟,色素沉着,X,线,:,长骨、颅骨多见,依病灶骨化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密度,主要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区、磨玻璃样改变、广泛骨质,硬化、骨干增粗膨胀改变等,(一),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理:,单发性椭圆形囊腔,内含浆液。皮质变薄,部位:,易发于长骨,肱骨上端最多见,临床:,常无症状,,多,因病理性骨折才发现,X,线:,长骨干骺端或骨干的中央椭圆形透亮区;,囊肿长轴和骨干平行,边缘光整,常有硬化边,骨皮质变薄,易合并病理骨折,(二),骨囊肿,病理:,系以骨骼病变为主或局限于骨的含有大量嗜酸性细胞的肉芽肿,临床:,好发于儿童、青年,为组织细胞症,X,中的最轻型,一般无全身症状,多为单发,发病部位以颅骨最多、股骨次之,以及脊柱、肋骨骨盆等,(三)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表现,1,颅骨:最常累及额、顶骨,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骨破坏区,边缘锐利,多发破坏可融合成大片状,“,地图样,”,骨质缺损。,2,长骨:溶骨性骨破坏,边缘清楚,骨皮质变薄,3,椎体:侵犯单个或多个椎体,溶骨性骨破坏,椎体压缩成薄板状,椎间隙正常,可有软组织肿胀,(三)骨嗜酸性肉芽肿,病理:,是一种充血性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状膨胀破坏;内含新鲜或陈旧血液,间隔由骨小梁和纤维组织构成,临床:,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外伤史,症状以局部疼痛和肿块为主,可合并病理性骨折。部分动脉瘤样骨囊肿可闻及杂音。,(四),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长骨和脊柱常见,长骨病变常位于干骺端,呈偏心性吹气球样膨胀样改变,可突入周围软组织,病灶边缘可钙化或骨化,脊柱病变呈特征性的膨胀性改变,累及椎体后部或整个椎体。,CT,和,MR,:,能显示特征性的,液,液,平面。,(四),动脉瘤样骨囊肿,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