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ERP原理与应用》教学辅导(一).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73348 上传时间:2025-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原理与应用》教学辅导(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ERP原理与应用》教学辅导(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RP原理与应用》教学辅导(一) 辅导说明:本次教学辅导主要针对教材的第1章至第2章的内容,这几章内容分别就ERP系统发展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一章 ERP的理论发展 一、重点概念 1、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成本、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 2、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和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 二、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ü 体现对企业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支持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以往以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链、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ü 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并行工程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益生产”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二是敏捷制造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组织生产,并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 ü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 ERP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面向对象技术、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和分析式数据处理系统等技术之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辑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易于扩展为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ü ERP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密切相关。 为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外业务流程必须保持信息的敏捷通畅。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这个改革,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把供应链上的供需双方合作伙伴包罗时来,系统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BRP的应用已经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与需求市场和供应市场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重组的方向 ü 以物流和信息流为核心 在供应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外,还有容易为人们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就是说,供应链上有5种基本“流”在流动。ERP的核心由物流和信息流构成,两者将企业本身、客户、供货商三者串联在一起。工作流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的对象。 2. ERP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阶段 企业经营特点 问题提出 ERP的形成过程 理论基础 (Ⅰ) 20世纪40年代 降低库存成本 降低采购费用 如何确定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 订货点方法 (手工管理) 库存管理理论 (Ⅱ) 20世纪60年代 追求降低成本 手工订货发货 生产缺货频繁 如何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订货时间、订货品种、订货数量 时段式MRP 库存管理理论 主生产计划 BOM (Ⅲ) 20世纪70年代 计划偏离实际 手工完成本间作业计划 如何保证计划制定到有效实施的及时调整? 闭环式MRP 能力需求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 计划、实施、反馈与控制的循环 (Ⅳ) 20世纪80年代 追求竞争优势 各子系统间缺乏联系,甚至彼此矛盾 如何实现管理系统一体化? MPR-Ⅱ 决策技术 系统仿真技术 物流管理技术 系统集成技术 (Ⅴ) 20世纪90年代 追求技术、管理创新 追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 如何在企业及合作伙伴范围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ERP 事前控制 混合型生产 供应链技术 JIT和AM技术 ERP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特点 (1)订货点方法(Order Point Method)是一种使库存量满足安全库存的一种库存补充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当库存量伴随着物料的消耗减少到一定量时,就得下达加工订单或采购订单,以确保库存量保持在安全库存水平。 该方法中的“订货点”是指某时刻的“库存量”,即当库存中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订货提前期时的“库存量” (2)时段式MRP结构原理 时段式MRP是根据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来模拟未来库存状况和预计未来缺件的一组技术。它按时间段下达补充材料订单,对于交货期和需求日期不在同一时间段的情况,则在进行重排后再下达订单。它是一种按零件提前期组织生产或者采购的基本的计划技术,也是一种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有效方法。 MPR与OPM的区别 通过产品结构将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 将物料需求区别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对物料的库存状态数据引入了时间分段概念 MPR的理论思想 根据当时主生产计划MPS表上需要的物料种类、需要量的物料种类、需要量,以及库存量来决定订货和生产。由些可见,MRP是一种根据需求和预测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MPR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3)闭环MRP结构原理 时段MRP的不足之处 假定已经有了主生产计划,并且主生产计划是可行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已经考虑了生产能力是可能实现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生产设备和人力来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对于本条件,已经制定的主生产计划应该生产什么,属于MPR系统功能的管辖范围,而工厂生产能力有多大,能生产些什么,则属于制定主生产计划的范围,对此,MPR显得是无能为力的。 MPR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即认为有足够的供货能力和运输能力来保证完成物料的采购计划。对于本条件,某些物料由于实际市场紧俏,供货不足或运输工作紧张而无法按时、按量满足物料采购计划,因而致使MPR的输出将只是设想而无法付诸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70年代末提出了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 闭环MPR的基本思想 闭环MPR是以整体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主生产计划为系统流程的基础,考虑了能力需求计划,使物料需求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同时将车间现场管理和采购也全部纳入MRP,把财务子系统和生产管理子系统结合成一体,采用“计划-执行-反馈”的管理模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 (4)MRP-Ⅱ结构原理 闭环MRP的局限性:在其运行过程主要是物流的过程,而生产的运作过程,产品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出过程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通过程,这点是闭环MPR却无法反映出来。 MRP-Ⅱ的理论思想:以闭环MPR为核心,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化优化模式。它是对一个企业的所有资源编制计划并进行监控与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MRP-Ⅱ的特点 ü 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由粗到细逐渐逐层优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 ü 管理的系统性 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连接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从系统整体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他职能的关系。 ü 数据共享性 MRP-Ⅱ是一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及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的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 ü 动态应变性 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信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调整决策,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由于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ü 模拟预见性 MRP-Ⅱ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管理人员从忙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ü 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MRP-Ⅱ包含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一致,财务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于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料和经营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 (5)ERP结构原理 MRP-Ⅱ的局限性 由于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制造资源进行集成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集成管理,而MRP-Ⅱ是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的。 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跨国界、跨社会制度、跨文化的各国企业间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这已经超过MRP-Ⅱ的管理范围,是MRP-Ⅱ不能实现的 企业本身的规模扩大,要求多集团统一部署这也是MRP-Ⅱ不具备的功能。 ERP与MRP-Ⅱ的区别 ü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ü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ü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ü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ü 在财务系统方面 ü 在跨国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ü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第二章 ERP系统的框架及流程 一、重点概念 1、CRM: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用CRM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件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 2、电子商务:是指所有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问题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增加企业利润的的所有商业活动。 二、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ERP系统的主要功能。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1) 财务管理。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2) 物流管理。是ERP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物流是物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过程。物品在流动过程中,分别以不同物资形态体现在供应链的每个结点上。企业从供应商采购物料入库,以备生产所需;生产开始时将物料从仓库中领出,经过生产加工生产出产成品入库;最后将产成品出库销售给客户。由此可见,物流的流动贯穿购、销、存管理的每一方面。 (3) 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将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睡在动连接,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4) 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最近几年来开始受关注的结果之一,由于企业起来越来越关注,并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因此目前也是ERP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模块有: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管理、工时管理和差旅核算。 2.ERP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经营模式不同,业务流程也不尽相同。我们以“订单驱动”经营模式为主,将ERP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业务流程的方式进行组织,涵盖了销售、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模块,则进汇聚了“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ERP系统将这些部门管理及其“三流”紧密地集成在一起。 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