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谈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尹海涛 副教授
年 级 2008级
专 业 物理学
2012 年 3 月
课题来源:指导教师推荐。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知识渊博、具有真才实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使学生由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发展;由应付考试变为发展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多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科学家对个体创造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1. 1936年10月15日,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过,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社会需要创造力。
2.1991年,斯腾伯格(Sternberg)等综合各家意见,在《人类发展》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创造力是智力过程、知识、认知风格、个性、动机、环境六因素结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3.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中,国家教委在答复中国发明协会《关于协商促进建立教育系统创造学委员会的函》中指出:“培养创造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4.陶利平在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一文,指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发展趋势: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近年中高考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
2.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素养;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4.大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1.理论分析方法: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论综合分析与推导。
2.文献调查法:查阅有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作研究指导之用。
研究过程中主要问题:
1.如何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氛围。
2.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素养有哪些。
3.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的区别。
研究过程中主要问题解决办法:
查阅大量文献以及著作等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12-02-25到2012-02-28 准备工作
2012-03-03到2012-03-09 课题设计
2012-03-10到2012-05-05 调研及撰写
2012-05-05到2012-05-25 指导教师审阅到正式提交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计算机
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学栋教授
哈尔滨理工大学 郑威教授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
___________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院(系)审查意见:
____________院(系)主任 (签字)
年 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