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3高考历史语言之“环境史学”.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204840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高考历史语言之“环境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3高考历史语言之“环境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23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环境史学”一、“环境史学”的概念分析生态史(亦称环境史)研究旨在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人与自然不断变动着的相互关系,揭示自然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以及人对自然变动的影响,从整体上探索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共同演化过程。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认为:环境史的兴起,伴随着历史研究者的两个思想转向:一是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在思想上重视自然世界的历史变化,尊重自然环境的历史作用,在行动上把自然事物和现象列入实证考察的对象;二是超越简单因果律和机械决定论,致力于揭示文化(文明)与自然双向作用的复杂关系。环境史学认为:历史不是由人类单独创造的,众

2、多自然事物和现象亦参与其中,这预示着:一种新的历史观察方向和解释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因此,我们主张一种“生命中心论”,既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同时也关注其他物种和整个环境的生命。王军在生态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恶化,生态环境问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该从以卜几个角度思考:第一,用生态史观解读生态环境变化,从人与自然互动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第二,同时结合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解读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第三,站在整体史观的角度,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二、高考命题分析1(

3、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2(2012海南高考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3(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

4、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4(2016海南单科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5(2016山东淄博一模30)表1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

5、泰器等1876年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2010年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23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环境史学”【答案解析】1【答案】A【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环境污染导致人口死亡率提高)【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

6、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2【答案】A【考点】第二次工业命革命【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3【答案】A【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甲

7、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活,“受禾”“求年”“有足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A。4【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农业模式【解析】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看出作者的目的是反对粗放式的滥种,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A项正确;作者反对扩大种植面积的目的是要求把每一块土地精耕细作,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故B项错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恰好适合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与“抵制农业的进步”不符,故C项错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5【答案】C【考点】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解析】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这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项错误;从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