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2046024 上传时间:2025-09-02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59MB 下载积分:1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优质课金奖名师赛课获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第四节: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下),四、实用科学,五、西学东渐,六、李约瑟问题,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1/99,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差异;,2.重点掌握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创造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上重大意义;,3.着重认识中国封建时代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主要成就及其相对于古希腊科学特征;,4.深入了解“李约瑟悖论”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题重大现实意义。,2/99,四.实用科学,天文学,数学,中医药学,农学,3/99,1.天文学,皇家需要,农业社会需要。不以宇宙理论见长,而以积累观察为主。,皇家垄断天学,禁止民间私习。天学享受很高地位,不但敬授人时,而且揭示天行之道。,4/99,1.,天文学,1.1,准确、系统天象观察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国家之一。据文件记载,远在四千多年前,尧帝时就设有司天官。伴随社会进步,古代天文学得到快速发展。在天象观察方面,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就有天象文字记载,他们相继留下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日月五星记事以及各种星图、星表,内容丰富,年代连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统计。,月蚀,日蚀,日食,月食,5/99,最先发觉太阳黑子,世界上公认中国最早发觉和统计了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相关记载,有学者认为,甲骨文“日”字中一点()就是表示太阳黑子。当前公认世界上最早太阳黑子统计,是汉书五行志中“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述。据太阳物理教授考证,这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一次太阳黑子统计。比欧洲早了1500年。,6/99,彗星观察统计,中国对彗星观察和研究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彗星统计。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统计了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统计。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彗星,每76年出现一次,从鲁文公十四年开始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止,哈雷彗星出现过31次,每次出现,我国都有详细统计。,中國記載,7/99,新星和超新星记载,我国对新星和超新星出现早有记载。商代甲骨卜辞中就记载了大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出现于天蝎座星附近一颗新星。汉书天文志中记载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见于房。”这统计是公元前134年出现一颗新星,这颗新星是中外史书中都有记载第一颗新星,与其它国家记载比,我国记载不但写明了时间,还写明了方位,所以法国天文学家比奥在著新星汇编时把汉书记载列为首位。,自商代到十七世纪末,我国史书共记载了新星、超新星约90颗左右,其中大约有12颗属于超新星,这么丰富而系统历代新星暴发统计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金牛座蟹状星云被誉为“中国新星”公元1054年超新星遗址,该超新星暴发亮度超出500亿颗太阳,8/99,1.2 独特、优异历法体系,1)商代阴阳历,2)战国四分历,3)汉代太初历,4)唐大衍历,5)元代授时历,6)另外,宋代沈括十二气历、明末崇祯历,9/99,阴阳合历:日、气、朔三要素。公元前4世纪,已测出太阳年为365.25天。,元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教授郭守敬编成授时历,一年周期和现行公历相差无几,但比现行公历确实定早300年。,1.2 独特、优异历法体系,10/99,1.3 先进、精密天文仪器,浑仪、漏壶和圭表,1)浑仪:东汉张衡(38139)水运浑天仪、元代郭守敬(12311316)简仪,2)漏壶:汉丞相府漏壶、宋代漏壶,3)圭表:周礼-考工记和元史中相关记载,11/99,圭表,浑天仪,东汉漏壶,郭守敬,张衡,简仪,12/99,这台地震仪安放在阳,曾于138年测出千里之外陇西所发生一次地震,朝野上下,颇为震动。但因为当初朝堂上谶讳迷信劫力很盛,张衡一主要创造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候风地动仪也没有被保留下来。张衡地动仪比外国同类仪器早诞生近一千年。古波斯直到公元十一世纪才有类似地震仪器。近代地震仪在公元1880年才制成,它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同,但时间却晚了一千七百年。,13/99,地动仪,14/99,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左图为北京古观象台,当中位于中间是建于明正统七年浑天仪。,右图这种浑天仪于顺永建五年前创制,是早期浑天仪。,15/99,石刻星图(苏州),16/99,1.4 宇宙结构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浑天说,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宇宙理论,在中国古代论天学说中占统治地位。,张衡,浑天说,盖天说,17/99,宇宙结构学说,宇宙理论: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2)浑天说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3)宣夜说天了无质,日月众星,浮于虚空之中,18/99,2.数学,实用数学而非演绎数学;私人兴趣而非国家事业,所以没有自主而连续发展,算筹,19/99,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纵式筹码,横式筹码,20/99,记数规则,“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孙子算经),“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夏侯阳算经),比如:752836,用空位符号“口”表示零,后演变为“”。,21/99,意义,“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数,每个记号不但有绝正确值,而且有位置值,这种巧妙方法出自印度。这是一个深远而又主要思想,它今天看来如此简单,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真正伟绩。但恰恰是它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方便,才使我们算术在一切有用创造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代最伟大两位人物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天才思想关注时,我们更感到这成就伟大了。”,拉普拉斯,22/99,2.数学,西汉九章算术(1世纪)共讲述了246个问题解法,依据所要处理测量和计算问题分为九章即九大类,包括丈量农田、不一样等级谷物兑换、建筑结构计算、分配计算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基作,标志着中国以计算和处理实际问题见长实用数学体系形成,但在理论和演绎推理方面远不及欧氏几何学。,九章算术,23/99,刘徽,(魏晋时人),“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玩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24/99,极限方法,古法:径一周三,刘徽“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计算到192边形,求得3.1416,含有极限思想。,25/99,2.数学,1)南北朝祖冲之(429500)及其子祖暅计算了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面积,得出,3.1415926,3.1415927,求出准确到第七位有效数字圆周率,领先世界达千年之久。,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算经,26/99,2.数学,3)唐代出现珠算,4)宋元之际,古代世界数学高峰,5)秦九韶(12021261)数书九章(1247),6)李冶(11921279)测圆海镜(1248),7)杨辉(13世纪中后期)杨辉算法,速算法,8)朱世杰(13、14世纪之间)算学启蒙(1299)、四元玉鉴(1303),讨论了高次开方和高次方程组解法。,27/99,宋元数学四大家,1)秦九韶,“大衍求一术”,2)李冶,“天元术”,3)朱世杰,“四元术”,4)杨辉,高阶等差级数公式,这些成就领先于欧洲400至600年,秦九韶,四元术,天元术,杨辉三角,28/99,“方程术”三元一次联立方程组,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3x+2y+z=39,2x+3y+z=34,x+2y+3z=26,29/99,天、地、人、物:四元术,四元高次方程组,30/99,3.中医药学,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包含素问、灵枢两部分,18卷,162篇。主要叙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疗等基础理论,兼述针灸、经络、卫生保健,。,黄帝内经,31/99,3.中医药学,1),黄帝内经,以阴阳说和五行说为据,强调人体有机整体性,提出了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该书是中医现存最早理论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标志。,32/99,2)东汉末年张仲景(约150219)伤寒杂病论提出中医诊疗学中“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少明、太阴、少阴、厥阴)和“八纲原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辨证施治”标准为中医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伤寒杂病论,张仲景,33/99,医圣张仲景,(约150-219),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立法拟方用药,34/99,3)西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药品学专著,收录药品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神农本草经,35/99,4)中国古代医籍,中国古代医籍为古代世界各学科之冠,据统计有近8000种。,主要有:魏晋,王叔和,脉经和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晋代,葛洪,肘后方,,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36/99,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德垂训:“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不为利回,不为义疚。”,37/99,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春人,医生世家。14岁考取秀才,三次乡试未中,放弃科举,专心研究医药学。,1552年开始编写本草纲目,1578完稿。历时20余年,共52卷,190万字。集中国古代药学之大成,38/99,中国古代医籍,本草纲目,全书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2类,共收药品1892种,附方ll096个,另外还配有插图1160幅。所收药品有近四分之一为新增。,本草纲目所列部类还反应了我国古代对自然界万物分类思想,含有极高思想史价值。正如李时珍儿子李建元所说,该书“虽名医书,实该物理”。它不但是一部伟大药品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博物学、生物学和化学著作。,39/99,本草纲目于1596年在南京出版时,李时珍已经逝世,但他留下这部巨著对中国和世界科学事业都产生了主要影响。明万历年间传至日本,以后逐步传向欧洲,被译成德文、法文、英文、拉丁文、俄文等。达尔文物种起源就引用过本草纲目以说明动物人工选择问题。,明万历刊本明朝版本本草纲目图,40/99,4、农学,农业是中国社会基础,历代统治者天大要事就是稳定人心。,神农氏“斫(zhuo)木为耜(si),揉木为耒(lei)。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周易系辞下,41/99,4、农学,农业立国。政府官员重视农业实践和农业生产知识积累,中国农学重视天时、地利和人力综合利用,汜胜之书(公元元年左右,汉代),论及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域耕作经验,42/99,43/99,齐民要术是现今完整保留下来最古农书,作者是北魏贾思勰,大约写于公元533至544年间。全书10卷92篇,包括到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和农具使用、畜牧兽医和食物加工等各个方面,几乎是一部农学百科全书。,44/99,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全书10卷,92篇,,11万字。内容“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醯xi-醋,醢hai-酱,45/99,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完整农书,率先提出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合理经营思想,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产生了深远影响。,4、农学,齐民要术,46/99,王祯农书(元代),总结黄河流域旱田耕作和江南水田耕作经验。,47/99,徐光启和农政全书,48/99,明末出色科学家徐光启(15631633)出生于上海一个小地主家庭,从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对农业技术问题很感兴趣。他广泛阅览了大量农书,而且留心搜集、总结各种农作物种植经验。1579年,徐光启在北京考中举人,之后又考取进士。,徐光启主持编写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巨著。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和荒政12项。,徐光启因与外国传教土交往甚密受到政敌攻击,他来到天津,在海河边组织农民做种植水稻试验。晚年,他辞官回家,潜心编写农政全书,至死方初步编就。,49/99,5、物理学知识,5.1考工记,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一部科技著作,是手工技术规范聚集。全书阐述了手工技术中包含一些物理知识,其中主要是力学和热学方面。考工记轮人篇在叙述车轮制造时,以受力、运动和不一样接触地面影响等原因出发,研究轮子形状与运动快慢之间关系。另外,还分析了与弹道相关技术,而且最早作出了关于物体惯性叙述。考工记中叙述热学知识,指出了冶炼金属时加热后先呈暗红色,温度渐高,依次是呈橙色、黄色、白色、最终是青色。这是因为金属里含有碳、钠一类杂质,不一样物质有不一样汽化点,所以能够依据汽化物质颜色作为判断火候或温度高低标准,最终到达“炉火纯青”,就能够浇铸了。,50/99,5、物理学知识,5.2墨经,墨经是墨家学派著作,是私学教育教材。墨经中相关物理知识内容,主要是在力学和光学方面。,(1)力学,墨经中对时间和空间概念分别作了正确定义,对力概念提出了初步叙述,墨家还叙述了斜面上物体失去平衡道理,以及利用斜面来提升重物方法。,(2)光学,墨经从早为人们认识光直线传输原理出发,首先提出了影与光、物之间关系。墨经还介绍了平面镜成像,叙述了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规律。,51/99,5.3论衡,论衡是东汉王充所著。,(1)力学方面:,指出了人视觉在观察物体运动快慢时会造成错觉原因和怎样量度物体运动快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在外力作用下,若外力大小一定,则物体越重,要它开始运动,或使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越难。这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萌芽,还认识到内力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事实。,(2)声学方面:,王充认识到人发声是使空气振动而产生,并将声音在空气中传输用可见水波传输来作了比喻,实际上已指出了振动传输要经过媒质。,52/99,(3)热学方面:,王充不但用“气”来解释热现象,指出热传递与距离远近关系,而且对自然界中雨、露、霜、雪成因也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都是地面上水蒸发所致,所以实质上他已进入了物态与温度之间关系研究。,(4)电磁方面:,关于摩擦起电现象,西周末年已经有“玳瑁吸褡”记载。在论衡中,对这现象作了深入解释。王充用性质相同来解释上述相互吸引现象,和性质不一样来解释别类物体不能“感动”原因。对于“雷电”现象:认为是不一样气相互激发出来。可见,王充认识到雷电也是物质,也是自然界一个改变现象。,5.3论衡,53/99,梦溪笔谈是北宋中期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10311195)所著,这是中国科学史上一部主要著作,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科技史上座标”。这部举世闻名科学巨著包括物理领域内容包含磁学、光学和声学知识。,5.4梦溪笔谈,54/99,5.4梦溪笔谈,沈括,杭州钱塘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从小在母亲指导下读完家中藏书,后随父走南闯北。以后承袭父 职,历任主簿、县令,关心民生,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考中进士后,任太史令,并主持天文历法工作。他主动参加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屡次被贬。晚年隐居润州(今镇江),终老梦溪园。,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是沈括晚年科学巨著,因写于润州梦溪园而得名。以笔记体写成,共30卷。全书共十七目609条,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地质、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北宋时期科学技术成就,很多方面有精湛研究、独到看法。,55/99,5.4梦溪笔谈,(1)磁学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发觉磁石含有吸铁和指南性质。沈括对指南针使用作了各种试验。比如,他作了把指南针设法放在水面上(水浮法),碗边上(碗唇法),手指甲上和把指南针悬挂起来等试验,而且进行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特点,这能够说是世界上关于指南针最早试验统计。而且沈括在试验中已发觉了磁偏角。,56/99,(2)光学方面:梦溪笔谈中有许多光学方面观察和试验统计及其分析。如对日蚀、月蚀成因作了理论总结,并第一次用类比演示试验来验证月亮圆缺科学道理。该书中除了讲凹面镜成像和针孔成像道理,对光直线传输、光折射现象和虹形成进行研究和解释以外,还作过凹面镜成像试验,指出物在凹面镜焦点之内时得正像,在焦点和中心之间看不到像,而在中心之外时得倒像。还对我国一个古铜镜透光镜透光原理作了解释。,5.4梦溪笔谈,57/99,5.4梦溪笔谈,(3)声学方面: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乐律、古乐钟发声、古琴制作和传声、共鸣等声学知识,并记载了一个作者精心设计共振试验。除了上述把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乐器调、制以外,还用来科学地解释生活中与此相关种种现象。,58/99,草象新书是试验物理学家赵友钦(12791368)所著。他在书中深入地研究了光学现象,并做了小孔成像试验,指出了小孔成像规律。从试验知道,光经过小孔时,不论孔形状怎样,屏上得到光斑总是发光物像。当孔相当大时,则屏上得到光斑形状随孔形状而定,孔方则方,孔圆则圆。他对这个现象解释是“罅小则不足容日月之体,是以随日、月之形而圆,及其缺则皆缺。”“罅大而可容日、月之体也。”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孔大小相关。,5.5草象新书,59/99,5.6声学效应在乐律上利用十二平均律,近代乐器上用新律制十二平均律,是明代乐律理论家朱载堉(公元15361610)提出和创造。十二平均律提出,在我国物理学研究和音乐教学中,含有尤其主要意义,这就是从物理现象定性讨论进入定量数学计算。,60/99,6.其它成就,徐霞客(15861641),生于江苏江阴,22岁起游历江苏、浙江、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西、福建、陕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16省,北京、天津、上海3地,写成徐霞客游记,记载所到之处山川地貌、物产风情,61/99,6.其它成就,宋应星(1587?),江西奉新人,47岁开始编写天工开物,3年乃成,分上中下三部分共18卷,包含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制盐、制糖、陶瓷、冶炼、养蚕、纺织、染色、造纸等,是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62/99,五、西学东渐,意大利人利马窦(15521610),1583年来华,与徐光启合作译几何原本前6卷,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1659年来华,主持皇家天文历法工作,德国人汤若望(15911666),1662年来华,引入光学知识和望远镜制造原理和技术,传教士带来科学并未被中国化,只有有限高度选择引进,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自鸣钟、百分比规、地球仪、世界地图,63/99,利玛窦:学术传教,几何原本(1607年),“我在中国利用世界,中医药学,地图、钟表、地球仪和其它著作,教诲中国人,被他们视为世界上最伟大数学家;所以,我提议,假如能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能够那我们历法由我译为汉字,这件事对我并不难,这么我们会更取得中国人尊敬。”,利玛窦书信集,64/99,对待西学态度之一:“中西会通”,“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徐光启,65/99,对待西学态度之二:排斥抵制,“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杨光先,66/99,对待西学态度之三:“西学中源”,“万历之时,中土化洽,太西儒来,脟(pao)豆合图,其理顿显。胶常见者骇认为异,不知其皆圣人之已言也。”,(明)方以智,“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彼称为阿尔巴朱尔阿尔巴朱尔者,自东方之谓也。”,康熙与赵洪燮论数(1711年),67/99,五、西学东渐,“论者以古法今法(即西法)之不一样,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其各色条目虽有不一样,实无关于历原。”,康熙: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68/99,对待西学态度之四:“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1837-1909)劝学篇,(1898),“师夷之长而治夷”,69/99,“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自强”、“求富”,练新军、办工厂、修铁路、设学堂,出洋考查、派遣留学生,李鸿章,70/99,五、西学东渐,1872年至1875年,大清王朝政府为了“所以收久大之效”故直接到先进国家内部去追本求源。访选各省九岁到十五岁聪明幼童,每年三十名,四年共一百二十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十五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这批学童成为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生。,71/99,京师大学堂(1898)1905年废除科举制,72/99,科学,1915年“中国科学,社”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成立,同时创,办科学月刊,,至1951年停刊,出,版35卷。,73/99,“科学救国!”,“继兹以往,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唯科学乎!”,摘自发刊词,74/99,李约瑟(19001995),著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是大家熟悉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教授,以撰著多卷本中国科学与文明(汉字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长久以来,“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技史”代名词。,六、李约瑟问题,75/99,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高度研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国家。,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创造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170项。,76/99,他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一百多项重大创造和发觉,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主要物质技术基础。,甚至到清朝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依然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他说:“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科学知识水平。中国这些创造和发觉远远超出同时代欧洲,尤其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能够毫不费劲地加以证实)”。,77/99,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一个著名“李约瑟问题”,即为何人类近当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含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中国?,14世纪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几乎全部条件,但接下来几百年里,中国为何还是沿着一条自己原有老路,一直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78/99,换言之,15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个偌大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中国为何一直固守在农业社会,不能进化到工业社会?,为何这块土地上只产生“地主”,而不产生“资本家”?这其中更深沉原因又是什么呢?,79/99,“李约瑟问题”,“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Problem,或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 Thesis)等等,全部这些名目都译自于英文。其普通表述是:,80/99,为何当代科学,对大自然数学化假设,全部涵义是为了先进技术,它仅仅快速崛起于伽利略时代西方?,为何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在将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标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81/99,李约瑟第一个问题原文是:,Why did modern science,th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es about Nature,with all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take its meteoric rise only in the West at the time of Galileo?,82/99,李约瑟第二个问题原文是:,Why,between the first century B.C.and the fifteenth century A.D.,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occidental in applying human natur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needs?,83/99,李约瑟这么写道:,“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即,在科学技术史上中国文化地位。只有研究了中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才能了解为何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惊人发展,而在17世纪早期伽利略时代之后,当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能够说,完全没有发展呢。,84/99,“从广义说,我们能够说,在纪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芒灿烂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不过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85/99,“对于中国本身,我们要研究问题依然是:为何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而到18世纪后却阻止了科学发展呢?为何当代科学勃兴发生在欧洲而不发生在东亚文明中?在这个问题后面,牵涉到相关中国社会性质和发展一切问题。,86/99,“为何在文艺复兴以前,从纪元前200年到大约公元1400或1450年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比欧洲总是要进步得多?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官僚封建主义能够更加好地把科学(能够说,经常是一个客观上似乎并不存在理论科学)应用于人生事务上,在这方面比希腊帝国主义,或者中古世纪西方封建主义,要高明得多呢?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好解释;,87/99,“我们以前已经提出一些意见,说明为何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古希腊城邦概念是完全不存在。在西方,商人利益对于当代科学勃兴起重大作用;而在中国,商人利益是一贯受抑制。另外,还有思想意识方面原因。当代方式自然科学产生似乎需要有一个启发性自然淳朴原因,而这种原因恰恰是中国天赋智能中所缺乏。”,88/99,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为何落后原因,能够分解为三个问题:,第一,为何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不能在清代励精图治,到达更加快发展速度?,第二,为何欧洲新兴近代科学能以如此之快速度发展?,第三,为何中国不能在清朝也诞生一个类似近代科学?,89/99,假如中国科学技术能沿着自己轨迹以本身传统方式深入加速发展,那么即使西方同时在大踏步前进,中国也决不至于大幅度落后。可事实是,整个清代,中国传统科技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其发展速度比中国科技黄金时代宋代低得多。为何出现这种情况?,90/99,首先要从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内部找原因,其次应该注意清朝特定社会条件即科学技术发展外部条件。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前者含有决定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它极强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需要。因为它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动力。,91/9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希腊人所开创科学体系完全不一样。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发展开辟了无限空间。希腊人数学和自然哲课时隔一千多年后依然能推进欧洲科学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力量。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发展空间是很小。,92/99,另首先,因为中国科技直接服务于封建社会需要,封建社会结构本身就为它设定了一个发展极限。过了这个极限,除非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不幸是,中国封建社会太长,延续了两干多年,93/99,中国实用型科学技术体系实际上在宋元时期(10到14世纪)就到达了其高峰,也就是到达了它极限。今后,在封建社会结构约束下不再可能有太大突破与发展。明朝和清朝发展显著变慢就证实了这一点。,94/99,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探讨,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妨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深层次原因。,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专制统治妨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兴起。,4),从理论和实践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造成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95/99,七、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1.中国封建时代形成了实用科学技术体系,2.大一统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3.科学研究结果大多处于经验形态,理论知识相对不足,4.科学研究受大一统社会环境制约,96/99,思索题,1.中国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背景有何差异?,2.中华民族三大独创技术和四大创造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异同,4.怎样了解“李约瑟悖论”涵义,并思索探讨这一命题重大现实意义。,97/99,本节参考书目,1.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杜石然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年出版,3.坦普尔:中国:创造与发觉国度,陈养正等译,21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4.王玉仓科学技术史第一至十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李建珊科技文化起源与发展第二、三章(南开大学出版社),6.吴国盛:科学历程第911章,7.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五卷本,江晓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出版,98/99,更多资源,初三语文,初三英语,初三数学,初三物理,初三化学,初三政治,初三历史,初三地理,初三生物,99/9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