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海一中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科目 地理 课型 新课讲授
主备人 侯慧峰 审核人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的成因、分布和影响。
2、能分析一个地区的气象灾害。
【课前预习】
1、 自然灾害根据成因和特点可分为哪些类型?
2、 画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图,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3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哪两种类型?
4 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在哪里?主要是什么气候?这种气候的成因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5、列出本课时知识结构。
【学法指导】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同学们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列表比较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的成因、危害、主要分布及防御措施。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危害
分布
防御
2、阅读课本第12页,总结雨涝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生长的?
【课堂训练】
1.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形成的
B.我国的气象灾害中,受灾面积最广的是干旱
C.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
D.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
2.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 ( )
3.干旱发生的原因是( )
A.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
B.受寒潮影响的时间长
C.短期内气温骤降,并有大风
D.长时期处在低压的控制下
4.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
5.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分析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的地下径流量变化大
C.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6.读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 ,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称 。
(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 ,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 区域,C区域称为 区。
(3)该气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 。
(4)该气旋灾害主要是由 、 和 造成。
(5)对此类气象灾害的探测主要利用 。
7.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了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可怕的旱灾使一些地方的河流湖泊干涸。由于河口海水倒灌,非洲西部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盐碱地,飞扬的黄沙淹埋了沙漠边缘的田园和牧场。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烧毁了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1985年降水略有增多,蝗虫又铺天盖地地飞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
(2)干旱又引发了哪些自然灾害?试画一幅由干旱引发的灾害链示意图。
【课后疑问】
【学习小结】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