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感谢您,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歌,是一幅幅漂亮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诗,只要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第1页,5 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页,篙,棹,媪,剥,(zho),(棹竿),(bo),(剥开),(go),(竹篙),(o),(翁媪),第3页,篙,棹,媪,剥,(棹竿),(剥开),(竹篙),(翁媪),第4页,牧蓑遮,醉媚锄剥,第5页,第6页,吕岩,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以后,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终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第7页,草铺横野六七里,,第8页,笛弄晚风三四声。,第9页,归来饱饭黄昏后,,第10页,不脱,蓑衣卧月明。,第11页,诵读古诗,读出诗歌节奏,。,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第12页,草铺横野六七里,,笛 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 卧月明。,牧 童,唐吕岩,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外衣。,用来遮风挡雨。,弄,蓑衣,第13页,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句了解,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悠扬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明月。,第14页,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从诗中哪个词能够体会到绿草繁茂?你以为牧童生活是什么样?,第15页,齐读全诗,想一想诗句中描写了牧童放牧归来后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牧童?从哪看出来?,可爱、调皮、疲惫。,一个“弄”,一个“卧”。,第16页,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但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一个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一个向往。,体会诗意,第17页,感悟诗情,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语言描述出来。,(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观赏月夜美景。),第18页,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第19页,舟过安仁,第20页,诗人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出色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兴四大家”之一。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善写田园诗。,第21页,诗歌朗诵,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第22页,一叶渔船两小童,,第23页,收篙停棹坐船中。,第24页,怪生无雨都张伞,,第25页,不是遮头是使风。,第26页,一叶渔船两小童,,收 停 坐船中。,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宋杨万里,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篙:撑船用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安仁,篙,棹,怪生,第27页,词句解析,“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第28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表现出两个孩子调皮、可爱和天真。,第29页,舟过安仁是,代诗人,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是作者,,后两句描写是作者,。我们还学过他写,。,宋,杨万里,所见,所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第30页,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第31页,词和词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个配乐歌唱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第32页,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第33页,“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词,都能够伴乐歌唱,词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原来是一个音乐歌曲,以后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著名作品。,第34页,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第35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第36页,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第37页,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第38页,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第39页,字词理解,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茅檐:,茅屋屋檐。,吴音:,吴地方言。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翁媪:,老翁、老妇。,亡赖:,同“无赖”,“亡”读w,这里指顽皮、调皮。,第40页,看文中图,你感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诗句理解,第41页,轻声读这句,感想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老夫妇满脸通,红,大约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诗句理解,第42页,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诗句理解,第43页,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诗句理解,你以为在这句话中,那个字使用最妙?并说说理由。,第44页,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么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儿子,心情怎么样?,作者偶然看到了白发翁媪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么画面之中。你呢?,第45页,第4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