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上必背内容复习资料
第1课《师恩难忘》:
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含辛茹苦 无微不至
第2课《陶校长的演讲》:
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的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德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第3课《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所见
松下问童子, 牧童骑黄牛,
言师采药去。(言:说) 歌声振林樾。(振:震荡)
只在此山中,(此:这) 意欲捕鸣蝉,(意欲:心想)
云深不知处。(处:地方) 忽然闭口立。(立:站立)
——唐·贾岛 ——清·袁枚
练习1 诵读与欣赏: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清·王士禛
与“风”有关的古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4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6课《变色龙》:
线索: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
第7课《金蝉脱壳》: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部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的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练习2 诵读与积累:
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猫哭耗子——假慈悲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白纸黑字——明摆着
瞎子点灯——白费蜡
聋子的耳朵——摆设
踩着石头过河——脚踏实地
第8课《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第9课《推敲》:
题《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唐·贾岛
《伊索寓言集》:
例举:课内——《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牧童和狼》
课外——《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伊索:古希腊奴隶,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编寓言故事的能手。
练习3 语文与生活: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第13课《在大海中永生》:
在大海中永生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
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利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作品:《母亲》、《童年》、《在人间》、《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