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中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2.下图是我国第24~30届奥运奖牌数的回眸和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统计图,根据表和统计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金牌
(块)
银牌
(块)
铜牌
(块)
奖牌
总数
24
5
11
12
28
25
16
22
12
54
26
16
22
12
50
27
28
16
15
59
28
32
17
14
63
29
51
21
28
100
30
38
27
23
88
A.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奖牌总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B.折线统计图中的六条线段只是为了便于观察图象所反映的变化,不具有实际意义
C.第30届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相比,奥运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都有所下降
D.统计图中前六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奖牌总数的中位数是54.5
3.已知与之间的一组数据:
1
2
3
4
3.2
4.8
7.5
若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则的值为( )
A.1.5 B.2.5 C.3.5 D.4.5
4.已知复数满足,其中是虚数单位,则复数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
A. B. C. D.
5.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记为此棱锥所有棱的长度的集合,则( ).
A.,且 B.,且
C.,且 D.,且
6.已知函数的图像上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的图像上,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集合A,B=,则A∩B=
A. B. C. D.
8.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且的三边长,,成等差数列,则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9.已知等差数列中,则( )
A.10 B.16 C.20 D.24
10.设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为常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11.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对称轴与准线的交点为,为上任意一点,若,则( )
A.30° B.45° C.60° D.75°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复数z是纯虚数,则实数a=_____,|z|=_____.
14.已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复数的实部为____________.
15.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且.若任意,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6.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如图,在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底面是正三角形,,在底面的投影为,求到平面的距离.
18.(12分)已知函数.
(1)若函数,求的极值;
(2)证明:.
(参考数据: )
19.(12分)某贫困地区几个丘陵的外围有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型公路,以及铁路线上的一条应开凿的直线穿山隧道,为进一步改善山区的交通现状,计划修建一条连接两条公路和山区边界的直线型公路, 以所在的直线分别为轴,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所示, 山区边界曲线为,设公路与曲线相切于点,的横坐标为.
(1)当为何值时,公路的长度最短?求出最短长度;
(2)当公路的长度最短时,设公路交轴,轴分别为,两点,并测得四边形中,,,千米,千米,求应开凿的隧道的长度.
20.(12分)已知函数()在定义域内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且,若不等式恒成立.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21.(12分)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存在两个极值点,,证明:.
22.(10分)在四棱锥中,是等边三角形,点在棱上,平面平面.
(1)求证:平面平面;
(2)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
(3)设直线与平面相交于点,若,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解析】
根据排除,,利用极限思想进行排除即可.
【详解】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恒成立,排除,,
当时,,当,,排除,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的识别和判断,利用函数值的符号以及极限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2.B
【解析】
根据表格和折线统计图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A.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奖牌总数不是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9届最多,错误;
B.折线统计图中的六条线段只是为了便于观察图象所反映的变化,不表示某种意思,正确;
C.30届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相比,奥运金牌数、铜牌数有所下降,银牌数有所上升,错误;
D. 统计图中前六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奖牌总数按照顺序排列的中位数为,不正确;
故选:B
此题考查统计图,关键点读懂折线图,属于简单题目.
3.D
【解析】
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可求解得到代入回归方程,可得,再结合表格数据,即得解.
【详解】
利用表格中数据,可得
又,
.
解得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过样本中心点的性质,考查了学生概念理解,数据处理,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4.B
【解析】
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z, 复数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利用模长公式即得解.
【详解】
由题意知复数在复平面中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模长公式和几何意义,考查了学生概念理解,数学运算,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5.D
【解析】
首先把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根据三视图的长度,进一步求出个各棱长.
【详解】
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转换为几何体为:该几何体为四棱锥体,
如图所示:
所以:,
,.
故选:D.
.
本题考查三视图和几何体之间的转换,主要考查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
6.A
【解析】
可将问题转化,求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再分别讨论两函数的增减性,结合函数图像,分析临界点,进一步确定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可求得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为,
当时,,,当时,,则当时,,单减,当时,,单增;
当时,,,当,,当时,单减,当时,单增;
根据题意画出函数大致图像,如图:
当与()相切时,得,解得;
当与()相切时,满足,
解得,结合图像可知,即,
故选:A
本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函数交点问题,导数研究函数增减性,找准临界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7.A
【解析】
先解A、B集合,再取交集。
【详解】
,所以B集合与A集合的交集为,故选A
一般地,把不等式组放在数轴中得出解集。
8.C
【解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设出,,,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结合椭圆的定义,求得.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的关系式,化简后求得离心率.
【详解】
由已知,,成等差数列,设,,.
由于,据勾股定理有,即,化简得;
由椭圆定义知的周长为,有,所以,所以;
在直角中,由勾股定理,,∴离心率.
故选:C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离心率的求法,考查椭圆的定义,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9.C
【解析】
根据等差数列性质得到,再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已知等差数列中,
故答案选C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性质,是数列的常考题型.
10.D
【解析】
由可得,所以,由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结合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可知在上单调递增,注意到,再利用函数单调性即可解决.
【详解】
因为在上是奇函数.所以,解得,所以当时,
,且时,单调递增,所以
在上单调递增,因为,
故有,解得.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解不等式,考查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能力,是一道中档题.
11.A
【解析】
首先利用二倍角正切公式由,求出,再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
【详解】
解:∵,∴可解得或,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二倍角正切公式的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12.C
【解析】
如图所示:作垂直于准线交准线于,则,故,得到答案.
【详解】
如图所示:作垂直于准线交准线于,则,
在中,,故,即.
故选:.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中角度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能力.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1 1
【解析】
根据复数运算法则计算复数z,根据复数的概念和模长公式计算得解.
【详解】
复数z,
∵复数z是纯虚数,∴,解得a=1,
∴z=i,∴|z|=1,
故答案为:1,1.
此题考查复数的概念和模长计算,根据复数是纯虚数建立方程求解,计算模长,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
14.
【解析】
利用复数的概念与复数的除法运算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所以复数的实部为2.
故答案为:2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5.
【解析】
当时,,可得到,再用累乘法求出,再求出,根据定义求出,再借助单调性求解.
【详解】
解:当时,,则,,
当时,,
,
,
,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已知求,累乘法,主要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6.3
【解析】
作出可行域,可得当直线经过点时,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
【详解】
作出可行域(如下图阴影部分),联立,可求得点,
当直线经过点时,.
故答案为:3.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连接,连接、交于点,并连接,则点为的中点,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得出,,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出,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2)推导出平面,并计算出,由此可得出到平面的距离为,即可得解.
【详解】
(1)连接,连接、交于点,并连接,则点为的中点,
、分别为、的中点,则,同理可得,.
平面,平面,因此,平面;
(2)由于在底面的投影为,平面,
平面,,
为正三角形,且为的中点,,
,平面,且,
因此,到平面的距离为.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同时也考查了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8.(1)见解析;(1)见证明
【解析】
(1)求出函数的导数,解关于导函数的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求出函数的极值即可;
(1)问题转化为证ex﹣x1﹣xlnx﹣1>0,根据xlnx≤x(x﹣1),问题转化为只需证明当x>0时,ex﹣1x1+x﹣1>0恒成立,令k(x)=ex﹣1x1+x﹣1,(x≥0),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
【详解】
(1),,当,,
当,,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在取得极大值,极大值为,无极大值.
(1)要证f(x)+1<ex﹣x1.
即证ex﹣x1﹣xlnx﹣1>0,
先证明lnx≤x﹣1,取h(x)=lnx﹣x+1,则h′(x)=,
易知h(x)在(0,1)递增,在(1,+∞)递减,
故h(x)≤h(1)=0,即lnx≤x﹣1,当且仅当x=1时取“=”,
故xlnx≤x(x﹣1),ex﹣x1﹣xlnx≥ex﹣1x1+x﹣1,
故只需证明当x>0时,ex﹣1x1+x﹣1>0恒成立,
令k(x)=ex﹣1x1+x﹣1,(x≥0),则k′(x)=ex﹣4x+1,
令F(x)=k′(x),则F′(x)=ex﹣4,令F′(x)=0,解得:x=1ln1,
∵F′(x)递增,故x∈(0,1ln1]时,F′(x)≤0,F(x)递减,即k′(x)递减,
x∈(1ln1,+∞)时,F′(x)>0,F(x)递增,即k′(x)递增,
且k′(1ln1)=5﹣8ln1<0,k′(0)=1>0,k′(1)=e1﹣8+1>0,
由零点存在定理,可知∃x1∈(0,1ln1),∃x1∈(1ln1,1),使得k′(x1)=k′(x1)=0,
故0<x<x1或x>x1时,k′(x)>0,k(x)递增,当x1<x<x1时,k′(x)<0,k(x)递减,故k(x)的最小值是k(0)=0或k(x1),由k′(x1)=0,得=4x1﹣1,
k(x1)=﹣1+x1﹣1=﹣(x1﹣1)(1x1﹣1),∵x1∈(1ln1,1),∴k(x1)>0,
故x>0时,k(x)>0,原不等式成立.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问题,考查导数的应用以及不等式的证明,考查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9.(1)当时,公路的长度最短为千米;(2)(千米).
【解析】
(1)设切点的坐标为,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切线的方程为,根据两点间距离得出,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出单调性,从而得出极值和最值,即可得出结果;
(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出,利用正弦定理,求出,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长度.
【详解】
(1)由题可知,设点的坐标为,
又,
则直线的方程为,
由此得直线与坐标轴交点为:,
则,故,
设,则.
令,解得=10.
当时,是减函数;
当时,是增函数.
所以当时,函数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
所以, 此时.
故当时,公路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为千米.
(2) 在中,,,
所以,
所以,
根据正弦定理
,
,
,
,
又,
所以.
在中,,,
由勾股定理可得,
即,
解得,(千米).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解决实际的最值问题,涉及构造函数法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和极值,还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还考查解题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0.(1);(2).
【解析】
(1)求导得到有两个不相等实根,令,计算函数单调区间得到值域,得到答案.
(2),是方程的两根,故,化简得到,设函数,讨论范围,计算最值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可知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即:有两个不相等实根,令,
,,
,;,,
故在上单增,在上单减,∴.
又,时,;时,,
∴,即.
(2)由(1)知,,是方程的两根,
∴,则
因为在单减,∴,又,∴
即,两边取对数,并整理得:
对恒成立,
设,,
,
当时,对恒成立,
∴在上单增,故恒成立,符合题意;
当时,,时,
∴在上单减,,不符合题意.
综上,.
本题考查了根据极值点求参数,恒成立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1.(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1)求得的导函数,对分成两种情况,讨论的单调性.
(2)由(1)判断出的取值范围,根据韦达定理求得的关系式,利用差比较法,计算,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导数证得,由此证得,进而证得不等式成立.
【详解】
(1).
当时,,此时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由解得或,∵是增函数,∴此时在和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2)由(1)知.,,,
不妨设,∴,
,
令,
∴,
∴在上是减函数,,
∴,即.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区间,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
22.(1)证明见解析(2)(3)
【解析】
(1)取中点为,连接,由等边三角形性质可得,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根据平行直线的性质可得,进而求证;
(2)以为原点,过作的平行线,分别以,,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由点在棱上,可设,即可得到,再求得平面的法向量,进而利用数量积求解;
(3)设,,则,求得,,即可求得点的坐标,再由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进而求解.
【详解】
(1)证明:取中点为,连接,
因为是等边三角形,所以,
因为且相交于,所以平面,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在平面内,所以,
所以.
(2)以为原点,过作的平行线,分别以,,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因为在棱上,可设,
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因为,
所以,即,令,可得,即,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所以,
可知当时,取最大值.
(3)设,则有,得,
设,那么,所以,
所以.
因为,
,
所以.
又因为,所以,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可得,即
因为在平面内,所以,所以,
所以,即,
所以或者(舍),即.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空间向量法求线面成角,考查运算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