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维修车辆技术要求与检验标准(50t及以下产品)
检验类别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及合格判定标准
结构件矫正
吊臂
允许矫正或更换头尾部或其他吊臂上附件。
允许对吊臂筒体局部变形进行矫正,矫正后压型圆角达设计要求,局部榔头凹凸深度不超过0.5mm,平面度不超过2mm/m。
允许对吊臂局部进行火校,但火校温度最高不超过600℃,纵向连续长度不超过1m,总长度不超过2m;横向连续长度不超过筒体周长的1/5,总长度不超过筒体周长的1/4.
允许对筒体上纵向裂纹进行补焊,但裂纹长度不超过30mm,裂纹位置必须开透坡口,焊接后焊缝质量达C级技术要求。
转台
允许对转台焊缝裂纹或板材裂纹进行补焊,补焊位置必须开透坡口,焊接后焊缝质量达C级技术要求。
允许对转台局部或整体变形进行矫正,矫正后主臂销孔与变幅销孔位置度、大法兰与小法兰位置度、主副卷扬法兰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局部无明显变形。
前车架
允许对前车架变形进行校正,校正后前桥中心线、发动机支架等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允许对前车架纵梁及其他支架进行火校,纵梁火校最高温度不超过600℃。
允许对前车架纵梁上裂纹进行焊补,焊补裂纹必须焊透,焊缝质量达C级技术要求,横向裂纹焊补后必须采用钢板加强。
车架箱体、固定支腿与活动支腿
焊缝位置裂纹要求对原焊缝消除干净(碳弧气刨或修磨)重新焊补,板材裂纹焊补必须焊透,焊缝质量达C级技术要求,并进行加强。
局部变形允许采用冷校或火校,火校最高温度不超过600℃,并根据结构情况进行加强。
上车工作机构性能检查
液压阀压力
检查并调定各液压阀压力:各液压阀出厂时已调整好,整车调试中不需要调整。如液压系统工作异常,各液压阀进行调整到达设计要求。以下是25T各液压阀压力值(参考):
(1)主、副卷扬下降溢流阀均调节到8MPa~10MPa。
(2)主溢流阀调节到(22-25)MPa。
(3)变幅向下溢流阀均调节到7MPa~10MPa。
(4)伸缩伸出溢流阀均调节到13MPa~15MPa、回缩溢流阀均调节到13MPa~15MPa。
(5)下部阀溢流阀调节到18MPa~21MPa,安全阀调定为(5-8)MPa。
(6)控制油源溢流阀调节到3MPa~3.5MPa。
活动支腿
基本臂
变幅机构
回转机构
伸缩机构
卷扬机构
1、起重机支腿水平油缸和垂直油缸以高速在全程范围内进行支腿收放动作,观察支腿机构能否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正常动作,试验重复2次。
2、在最小工作幅度和最大工作幅度范围内分别以额定变幅速度和较慢变幅速度进行重复2次的变幅起臂、落臂动作。
合格标准:变幅启动、停止平稳,变幅过程无抖动。
3、在最小工作幅度和最大工作幅度工况下,以额定回转速度左右各回转两圈。
合格标准:回转启动、制动、运行平稳,就位可靠,无异响、无抖动。
4、对于钢丝绳同步伸缩吊臂,在65°仰角,在吊臂伸缩全范围内连续两个循环伸缩动作。
合格标准:伸臂、缩臂绳排张紧度合适;各节臂头部缩臂限位可靠;伸缩过程没有剧烈抖动(伸缩平稳性合格判定见附表3《钢丝绳同步伸缩吊臂伸缩平稳性合格判定标准》)。
5、 在全伸臂最小工作幅度下,主、副卷扬以额定速度进行一个循环的全范围起升和下降;并测试评价慢就位速度的平稳性。
合格标准:升降平稳,无异响,无溜钩现象。
电脑调试
高度限位
卷扬过放
1、吊臂长度(卷线盒)吊臂仰角检测。
合格标准:主臂全缩,电脑的长度显示值与起重机特性表上主臂最小长度值相符;主臂全伸,电脑长度显示值与起重机特性表上主臂最大长度值相符;主臂全缩,吊臂变幅从0°~最大角度,电脑的角度显示连续变化并与最大角度相符。
2、 检测高度限位器动作响应。
合格标准:按下强制开关,当主钩起升碰到高度限位器后,操纵室电气控制箱内声光报警,主吊钩上升动作被切断,此时手柄、主吊钩起升、吊臂落臂、吊臂伸出等方向无动作。
3、卷扬过放控制系统检测。
合格标准:主臂全伸,置于侧方或后方作业区,仰角80°时,放吊钩到主卷扬上只剩下三圈钢丝绳时,动作被切断,操纵室内电气声光报警,吊钩下降无动作。
动载试验
密封性试验
按起重特性表的1.1倍起重量进行中长臂动载试验:
1、重物起升到离地面200mm左右──起臂到最小工作幅度后再落臂到原位──在作业区范围内全程左右回转──起升到最大高度(中间停顿一次),下降到地面,循环15次。
合格标准:启动、制动、运行平稳,无明显冲击与抖动,无异响,无溜钩,就位可靠;结构无永久变形与裂纹;吊臂全伸目测无明显不直;卷扬钢丝绳不打绞、不乱绳;电脑显示综合相对误差不超过±5%。
2、待油温升高到60℃以上检查密封性。
内泄合格标准:以动载工况回转到支腿最大压力位置停车熄火,测量支腿垂直油缸、变幅油缸初始伸出量及重物初始离地高度,试验持续15min,检查变幅油缸、支腿垂直油缸回缩量应不大于2mm,重物下沉量不大于15mm(如第一次试验结果活塞杆回缩量大于2mm时,可再重复试验2次,取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油缸的回缩量)。
外泄合格标准:动载试验结束后15min内,检查发动机、燃油箱、液压油箱、油泵、油马达、液压油缸、液压阀、管接头、油堵等连接部位不得滴油。
a) 固定结合面部位,手摸无油膜,相对运动部位目测无油渍为不渗。
b) 渗出的油渍面积不超过100cm2或15min不滴一滴油,视为不滴油。
底盘行驶性能
行驶试验
1、检查发动机是否能正常启动,运转是否稳定,排气有无黑烟、蓝烟,运行有无异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2、在二、三级公路上进行不少于20 km的跑车试验。
3、跑车试验时,检查发动机、变速箱、桥、转向器、离合器、制动系统和整机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并对轮胎紧固状况、各机构行程和自由间隙、灯光和仪表等进行检查和调整。行驶完毕应对各总成再进行一次检查,各机构工作正常则该项试验合格。
4、行驶制动性能及下车制动系统密封性能要求
a) 在平整、干燥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以30km/h的速度行驶,使用脚制动系统,其制动距离不得大于10m。
b) 检查底盘制动系统不得漏气。气压为600kPa时,在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in后,气压下降值应小于或等于10kPa。
整车外观
整车油漆涂装
整车油漆无显见的裂纹、剥落、针孔、脏污、鼓泡、麻点、颗粒、流挂、溅落、桔皮状、褪色等缺陷,无漏涂或多涂现象,不同色块相接处整齐清晰,不允许有显见的串色,同侧不允许有显见的色差。按公司整车油漆质量检查打分,150分以上即为合格。
备注:整车进行了油漆则按以上标准检查,未进行整车油漆则按与用户协议检查。
非油漆涂装面防锈防护
整车金属裸露面无锈蚀,防锈防护可靠。
整车清洁
两室、吊臂、转台、管路、走台板、围板等上车零部件上无油污、灰尘,车架、桥、传动轴、轮胎等下车零部件上无明显油污。
整车管路/线束布置/固定
各种管路和线束要外观整齐、美观,固定可靠。
整车结构件/覆盖件
整车结构件、覆盖件无显见的碰撞、变形、开裂,工具箱、机棚门锁完好,覆盖件关闭时间隙均匀无共振现象。
整车零部件安装/紧固
整车零部件安装、紧固可靠,紧固件预紧力矩达到设计要求,液压管路、气路管接头预紧力矩达到设计要求。
整车油液
液压油
液压油加注至180~200之间。
润滑油/齿轮油
发动机润滑油、变速箱齿轮油、驱动桥齿轮油、回转减速机齿轮油、卷扬减速机齿轮油加注至规定液位
冷却液/离合器制动液
发动机冷却液、离合器制动液要达到2/3以上。
空调
两室冷暖空调
把空调或暖风机开机运行十分钟后,检查出风口与环境温度,其温差值要求大于5℃。
其他
驾驶室门锁
开关自如,无卡滞、无损坏、钥匙齐全。
移窗玻璃/摇窗玻璃/门
开闭推拉正常,无卡滞、松动。
驾驶室反光镜
调节灵活,完好无损。
驾驶室座椅
可调节,主驾驶座椅充气功能正常。
驾驶室雨刮器
雨挂器与驾驶室玻璃间隙合适,能刮掉玻璃上的水。喷水位置正确,电机无异响。
灯具
灯亮,不能进水,完好无损。
仪表盘/控制开关
仪表盘完整,各种控制开关动作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