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8别了-我爱的中国.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023630 上传时间:2025-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别了-我爱的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8别了-我爱的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设计”备课方案(使用样稿) 真如文英中心小学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 二 学期 谢珍绯 教师设计 修改__________ 课 题 18、别了,我爱的中国 学 习 目 标 1、 能在阅读中自觉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读准字音,积累“湿润、沿途、悬挂、满盈盈、呈献、放弃、驱逐、毁灭” 8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的含义,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体会作者当时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以及渴望早日报效祖国的强烈思想感情。 重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时 1 预习 1、查阅关于作者郑振铎的相关资料。 2、了解中国20年代的时代背景。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学习方法 学习材料及工具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郑振铎和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1927年,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4月12日,国民党政府发动政变,进行大屠杀,无数共产党被捕,被杀,本文作者——郑振铎,这个爱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参与了抗议游行,并发表了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引起很大反响,国民党政府对此恼羞成怒,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郑振铎毅然出国。 2、出示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 作者离开祖国之际,写下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指名读 齐读课题 有感情地再次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湿润 悬挂 跳跃 暂别 驱逐 毁灭 誓言 血和汗 (2)质疑 3、过渡:“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共出现了3次,每一次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边学课文,边体会。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小节 1、作者想不想离开祖国?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我不忍心离中国而去,更不忍心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而去。 “我”为什么不忍心离开中国而去,指名读第1小节 再练告别的时候,“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 “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 (1)老师在句中特别标出了“渐渐地”,谁能再读一读? (2)船渐渐地离岸了,可作者不忍离去,因为码头上有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作者希望船开得慢点,再慢点,让我们带着这份依依不舍,再读一读。 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 (1)做动作读一读。 (2)“说着‘再见,再见!’”这能看见吗?作者此时却看见了,这是为什么? (3)作者从亲友的动作中,神情中,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者舍不得离开他们哪! 3、交流,体会“听到的”语句: 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镜面上,镜面模糊了。 能用成语来描写这个情景吗?(潸然泪下、泪流满面……) 4、 朗读“看到的,听到的”句子,思考“我”感动的是什么? 5、 小结:作者不忍离开亲友,亲友也不忍离开他呀,可是为了他的安危,亲友们催着他离开,作者体会到了亲友对他的关爱,感动万分! 6、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二)学习2—4小节 1、男女分别读第2、3小节,思考:这两小节写的都是启航后,作者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吗? 2、作者这样对比着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讨论,并从中体会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与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无限留恋之情。板书:一草一木无限留恋 ③此时,文中又一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想想这句话在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④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四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分别的时刻,“我”是多么不忍离去啊!此时,船离祖国渐渐地远了,“我”思绪万千,“我”感到自己的离去是不负责任的,自己是一个罪人。同学们,你认为“我”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罪人?为什么?(联系第六自然段,理解上述问题:首先抓装终将”、“暂别”等词语,以及离国的目的去体会“我”不是罪人。其次,要讲清“更好的战斗的武器”不是指飞机大炮,而是指革命斗争的理论与经验。)既然“我”不是不负责任的,不是罪人,“我”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3、小结:祖国是如此美丽,可却被帝国主义的侵占,作者为祖国的前途而担忧。 (三)学习第5—9小节 1、出示“作者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 (1)看看课文下的解释条,想想“大时代”指什么?(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 (2)作者应做的工作是什么?(积极参与革命工作;从事文学创作,宣传革命思想……) 2、作者对自己的离开充满自责,他是不是不负责任的人?默读课文思考。 3、交流(抓文中语句体会) (1)作者的决心——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 (2)作者远行的目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武器。 (3)作者的誓言——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4、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思考:这里为什么用“!”(“!”凝聚了作者的决心,誓言;凝聚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凝聚了作者对祖国的担忧和热爱) 学生交流 学生读句子 再读读课文。 能抓住文章的主线“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进行教学,每次朗读都表达着作者不同的心境,朗读的水到渠成达到文章的一景。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句子,比较下面带点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 (“呈现”意思是“显出;露出。”“呈献”文中指“奉献”。) 师生共读 板书设 计 18 别了,我爱的中国 对亲朋好友的眷恋 郑振铎 对祖国前途的担忧 对放弃工作的自责 决心 目的 誓言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1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和亲人离别的情景。 *3、选做一题。 (1)搜集怀乡离别的诗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唐 李益 春天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