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蝶山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已经被列为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教科研第三期重点课题,项目批准编号为2008-01-29。今天在振兴小学进行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蝶山区各中小学的课程改革实验也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了。这六年来,我区小学一直使用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有别于传统的人教版教材,淡化了部分重点知识,知识要求的层次也降低了,但知识面却很广,实际应用要求更高了。在2008年7月,梧州市对第一届使用苏教版实验新教材的小学毕业生进行了质量检测,发现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正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是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阐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明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地位。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随着历次课程改革的进行,尤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探究并培养学生形成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也成为当下研究的关注点。从国际的视野来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了二十多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生动活泼的、思考性的现实的解决问题活动正在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对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与提炼,对当前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众多说法进行梳理。
国内同类实验研究大多在一所学校选择实验班级进行实验,选择实验对象的面不广,对不同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实验成果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而本课题将在蝶山区5所市区小学、两个乡镇中心校同时开展此课题的研究,这样获得的实验经验上升为理论时,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大面积推广。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解决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白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景问题,发展提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数学地思维”,以形成量化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指导蝶山区各学校的数学科教育教学工作。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义的研究。
2.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
3.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研究”的对策。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在我区选择工厂路小学、振兴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一实验小学、逸夫小学、龙湖镇中心小学和夏郢中心小学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的课改实验,并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学校实验前后教师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培训、调研考核、客观评价等形式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研究获得的实验经验上升为理论,具有普遍性,便于大面积推广。
五、课题的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课题主持人梁红云同志为蝶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黄芊同志为蝶山区教研室主任,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卢凤娟、陈智慧、黄卉等同志曾参加过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水平。
2.组织保证:成立以梁红云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网络,努力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
3.时间保证:主持人梁红云同志在蝶山区教研室,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其他成员绝大多数均为学校分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或一线实验教师正在从事《苏教版实验教材》研究和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
4.经费保证:蝶山区教研室、工厂路小学、振兴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一实验小学、逸夫小学、龙湖镇中心小学和夏郢中心小学均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六、实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
1.论证、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建立实验组织,确定实验研究班级;培训实验班教师,研究教材,学习有关理论。
2.调查、了解、分析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学校实验前后教师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
(二)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10年6月)
1.根据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实现初步研究目标。
2.在这一阶段中,每学期组织三次与实验研究相关的研究课活动,举办一次评优课活动。
3.对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中“解决问题”这部分作详细的分析。
4.组织实验学校的老师围绕研究内容写读书笔记、撰写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交流和培训活动;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推广实验成果,汇编研究各种资料。
七、课题组的研究计划、指导方式、组员分工、管理要求等(略)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