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99123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1)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

3、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

4、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l基本特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意义: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马克思主

5、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2. 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应有的贡献?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我们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

6、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三、对策与措施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3.积极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4.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环境

7、,积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5.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7.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四、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成

8、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1)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2)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

9、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3)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

10、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3.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4.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时代和社会的形式和要求。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二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三是市场经济的现实,四是科技的快速发展。这些形势都对研究生同学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当代研究生将是创新大军中的主力,肩负着光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面对知识经济,要求研究生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

11、养,因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面对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研究生就业也要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和检验,也要服从优胜劣汰的法则,这就要求各位增强竞争意识,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竞争能力;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能力,因为科技发展越快,知识的更新越快,新的知识不断出现,已有的知识大量被淘汰,这种形势下,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形式和要求,学习是首要任务,成为创新人才是应有的成长目标。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应该自我发挥,主动专研,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学习状态上,我们应该围绕学过的内容思考

12、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乐于提问;在学习层次上,要继承,但更要发展、创新。在当代,创新能力如何已成为一个民族的优劣,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人的强弱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创新是21世纪人才的本质特征。如何成为创新人才?一是创新意识的激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在创新方面,我们要唤起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起自己的内在动力。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潜力,时时处处进行创新活动。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

13、非逻辑思维等等。总之,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总的来说,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要向唯一挑战、向完美挑战、要同时具有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要向概念挑战,向“毋庸置疑”挑战,要具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要学会缺点逆用法,要懂得类比法,要激发团队创造力。同时,我们要落实贯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贡献。3. 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答: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14、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用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其三,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科学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人类本身。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科学必须产生出高于那个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科学精神,从而不仅缔造了科学本身,而且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系列先进的行为规范,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4. 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必考)答:(1)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

15、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2)技术的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技术手段必须依靠自然过程,因此技术具有自然性。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因此技术具有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技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改造自然的资料和手段,包含物质因素,而且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实践的知识体系,包含精神因素。中立性和价值性任何技术都既具

16、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主体性和客体性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跃迁性和累积性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技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累积性。5. 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答: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人类过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而且利用程度远远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得很多生物失去了它们最适宜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仍是不协调的。如上文所说,大量物种的数量正在锐减,可见人类还是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

17、境。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不仅指自然生态、还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自然持续性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受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社会持续性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

18、机制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两个方面。代际公平强调在发展问题上要足够公正的对待后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代内公平强调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别的国家的发展为代价,特别要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着眼的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发展,而是全人类的发展。(4)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

19、,使其不会耗竭;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6. 论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答: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界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

20、科学等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无机有机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存活;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

21、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它强调人类是整个生态自然界系统中的一部分,从而纠正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所出现的偏激观念和行为,端正了人类及其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有助于揭示人与其它生物生态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事实,从而论证了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正当性。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理论基础。针对马克思主

22、义生态自然观的学习,让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刻的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进化,对我们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因为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其目的是为了生命的存活;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7.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答: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为目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23、和新服务的活动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原始创新、集合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种6分什么是创新型国家4分是把一般微观性的创新活动上升到国家宏观层面把一个国家内的各种创新活动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我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8分1、政府在国家创新中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增长模式整合北京、上海等地研发能力使之成为先进的制造中心生产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2、使企业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平台让它们扮演好信息守门人、创新倡导者、创新构思者技术难题解决者、项目管理者这五种角色。3、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4、紧跟

24、世界“绿色浪潮”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上花大力气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8.为什么说科技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答:(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已经提出现代化的任务。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洞察世界历史的重大转变,指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2)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指出,新时代的特点是:穷国与富国的差别不仅在于资本,而且在于知识。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政策,以缩小它们与富国之间的知识差距。(3)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应用于分析新的世界形势,提出

25、“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4)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地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9. 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答: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科学

26、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10.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

27、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

28、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

29、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11. 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12.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的是依靠社会中的许许多多元素的自我突破而得到发展,而探索某一元素的突破就是科学的任务与指南针,技术就是这种思维的载体与实现的途径,即科学是某一种认识论,技术是方法论,二者互为线索,共同前进;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要消亡的,科技是人类加快旧事物消亡的一种手段,从而使人们尽快从中获利,享受新事物带来的“福音”。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强,政治、经济、文

30、化、军事等所有领域都渗透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然而,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再好的药也会有副作用,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承载体,科技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另一方面,某一科技本身从宏观上来说是造福人类的,但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接踵而来,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挖掘出巨大的核能,但原子弹却使长崎至今草木无存,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被坏人使用就是妖刀。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每个新的科技都意味着该领域的前进,意

31、味着人类对自然地认识更深了一层,势必推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新旧生产关系的更替。正如书中所叙述: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的“科学精神”自成一派,在

32、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构建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更受到了人们主观条件如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是的,通过科技,人们对自然地认识和改造更加方便了,但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科技带来的危害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剧增。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在加强。塑料袋的使用、化学污染、土地匮乏、能源危机、战争危机等时时刻刻的在惊醒着我们。塑料袋的频繁使用让我们进入到了白色污染的年代,但我们欲罢不能,这就是科技的魔力;化学产品的随处出现让我们无处可藏,我们只能坐以待毙?这就是科技的“

33、魅力”;不稳定、难降解的高科技让地球感冒发烧,我们却欲盖弥彰,这就是科技的咒语;原子弹、核能武器让我们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超能力,我们依然在制造着层出不穷的核事故,这就是科技!除此之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是频频上演。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一,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取长避短,充分发挥价值;第二,从整体上把握,充分认识科技的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第三,科技能够奉献社会,而社会也会反作用于科技,因此正确认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使科技与社会共同进步;第四,充分发挥人

34、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也就是从根源处做起,提高自身。总之,谨遵可持续发展战略,勇当地球卫士!13. 谈谈你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看法。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

35、。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4. 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答: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

36、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