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表格).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1990018 上传时间:2025-08-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2.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表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表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第 课时 课 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加强高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能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自主学习的技能。 教学难点 加强高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能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投影 教 学 过 程 ( 第 1 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有感情读郭沫若诗《地球,我的母亲》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2、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时播放资料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说明的道理。(导语:让我们走进地球,一边听、一边观察和思考作者在介绍地球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理清脉络: 1、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并提出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一重要道理的?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通读反馈、教师引导小结。 (1)、美丽渺小 (2)、资源有限 (3)、不易移居 (4)、保护地球 四、精读感悟: A、研读第一部分:美丽渺小 1、学生自由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怎样介绍地球美丽与渺小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一边读一边写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字、词、句学习写作方法、谈体会、懂道理。适机结合重点语句加强朗读指导,学习说明方法。结合资料扩展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B、研读第二部分:资源有限 1、学生默读这部分,结合自己的体会写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字、词、句学习写作方法、谈体会、懂道理。加强朗读指导。学习说明方法。结合资料扩展内容进行表达训练。) 五、扩展总结: 1、总结学习方法、写作方法。 2、运用说明事物的方法表达说明身边的事物。 (师生评议) 六、板书设计: 美丽渺小 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有限 不易移居 保护 总第 课时 课 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安排学生收集地球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乘坐 “神舟号”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到了太空,请睁开眼,你们看到了什么?用一名话来夸夸它。 2、同学们上节课初学了课文,在文中的宇航员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生答,一起读这句话)(课件出示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2、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3、宇航员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又说“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呢?”如果地球破碎了,人类将何去何从呢?(板书:可爱、易碎)(生答:别无去处)(出示课件:如果地球破碎了,人类将别无去处)现在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来展开学习。请看自学提示: 二、自主读书,自由研讨。 1.自主确立研究问题,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就你感兴趣的问题,静心研读,边读边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谈体会,对于不懂的地方,可问同学或老师。(课件出示以上要求) (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同学们刚才的学习非常投入。现在,我们大家就一起探究,我们先来领略一下地球的可爱。 片段A:“地球可爱”篇 1、说说看,你从哪里读出了“地球的可爱”? 2、根据学生的交流相应出示课件,品读重点句。 A生交流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美) (1)为什么可爱?(生自由谈,应结合晶莹、纹痕交错、纱衣,生答不好就引导) (2)你再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好吗?一定要读美哟! 我建议女同学来给大家美美的读这句话?男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是什么样的画面?一定要读美哟!(生读后出示课件)请睁开眼,和你想象的一样美吗?(出示课件:美丽的地球外形图) (3)请睁开眼看大屏幕,跟你想象的一样吗? (哇!地球太美了!屏幕出现,生也油然而出) B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地球的可爱?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学生从比喻的角度谈喜欢的原因) (2)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是地球赋予万物以生命,是地球养育了万物生灵。) 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你们班谁读书读得最好!(生推荐)你给我建议怎么读这句话?(生谈建议)我赞同你的建议!来,你给同学们读一下!(生读)确实是朗读高手!(手势,)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来!全班同学带着你对地球的赞美和热爱一起读!。 C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地球的可爱? ①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就象一叶扁舟。 ②半径6300千米(小而可爱,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有理由就行。)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D、继续交流,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生思考状) (1)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把握内容。请快速地浏览下面的内容,看一看,除了外观上的美,还有没有描写地球可爱的地方。 (2)地球无私地向我们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找到书上的句子一起读一下。(生读: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地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它的无私和慷慨上) 无私、慷慨在这句话里该怎样理解?(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无私”,这就叫做“慷慨”!) (3)除了矿产资源,地球还向我们提供哪些自然资源呢? (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 (4)这些资源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中,谁会这么无私,这么慷慨?只有(母亲!)只有母亲才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她的儿女们呀!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母亲表达吗? (生自由表达: 地球,我们的母亲,我们感谢你! 地球,你真是太可爱了!太伟大了! 地球母亲,正是因为了您的哺育,我们才能生活得如此幸福……) (6)我听到了你们对地球母亲的感激崇拜之情,听到了你们从心底发出来的赞叹! (7)让我们再回到这一句话,(点击课件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让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们,再次深情地赞美一下自己的母亲吧! (生饱含激情地齐声赞美。) 片段B:“地球易碎”篇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它慷慨,无私地为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我们是应该好好的爱护她。然而,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的呢?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生交流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人类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2)继续交流,还能从哪儿体会出地球的容易破碎? (3)生交流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生态灾难。 (4)请同学们看到课文中的这段话。(课件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来”是什么意思?(原先,先前) 原先是什么样的?那么现在呢?(可再生的资源已经遭到破坏。) 这一系列生态灾难是怎么造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同学争先恐后,自由回答: a.我查阅了资料,看到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大家随意破坏,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b.大家还记得,三年级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c.我还知道大气被污染后形成的酸雨现象。……) (5)看来,同学们课前的搜集了许多资料,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 (播放生态灾难图片,生观看) 同学们,看着日渐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在的母亲,伤痕累累的母亲,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能说的具体一点儿吗?为什么? (6)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一下这段话,注意体会括号里关联词语。看看它们好在哪儿?(生读,生评,谈好处) (7)我听出了你的焦急和担忧,是啊,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片段C:“别无去处”篇 1、如果地球被毁灭,人类将别无去处。请用你们在课文中找到的句子来证实它。 ①、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2)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我做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别无去处? 建造移民基地也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生结合说明方法,用书上的话有理由地谈就行) 三、学习最后一段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板书:只有一个)那么我们这些地球的儿女们又该怎么做? (生: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生:我们应该擦去地球母亲的眼泪……) 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板书:精心保护),因为我们——(生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只有这样才能造福子孙后代!(板书:造福后代) 四、读写结合,升华感情。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些话想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写完后交流) 五、总结全文 只有一个地球,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又是那么的容易破碎,我们必须精心的保护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生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师: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所以要精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珍爱生命,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六、作业(任选一题)。 1、设计一条“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广告语。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3、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七、尾声:下课了,老师还要送一幅画给同学们作礼物(出示),希望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付诸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地球,你好吗》音乐响起,学生在乐声中静静的走出教室) 八、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易碎 精 造 心 福 保 后 护 代 (画双手) 总第 课时 课 题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材分析 《鹿和狼的故事 》是小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文章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和鹿的故事。第二部分讲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第三部分讲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现实相悖,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本单元课文训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己学懂文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 第 1 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哪一天我们将狼赶尽杀绝时又会猛然发现: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吗?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齐读。 【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习题1的自学效果。(投影出示:①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②四字词的积累。)    3、检查习题2的自学效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4、请同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5、学生就思想内容质疑,将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质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 ①老师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用描绘性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②老师出示几幅充满生机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 ③在想象、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的自然。 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说话:美丽的鹿在嬉戏,生活在天堂里。) ②(播放凌乱的枪声及凄厉的叫声。)同学们,当我们睁开眼睛,25年过去了,凯巴伯森林已变成这番模样(出示图片),   ③指导朗读课文中描述森林的句子。 【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采用悟读、想象、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文字后面蕴含的思想内容,】 ④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出示画面)! 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出示罗斯福的资料)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出示问题: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4、学生分组学习。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5、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①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②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③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 ④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1、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罗斯福所愿意的,现在他想听听大家的建议。鹿、狼还有明白真相的你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出示课件:鹿 、狼 、我 对罗斯福说……) 【读书,是接纳,是吸取,更是思考和创新,在接纳吸取中拓展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高度,向思维开放。】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出道理,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个道理是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出来的)。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 (1)、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 (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响亮地读给大家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看法,以本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读书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     (出示美国政府 “引狼入室”计划。) 2、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3、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 【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短文《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作为课内教学的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4、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拓展思维。】 九、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                不能违背生物界发展规律 总第 课时 课 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投影仪,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 学 过 程 ( 第 1 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评:通过填空,突出“神圣”这一题眼,中心十分明确。]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学生理解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对课文的理解深浅不一。预设理解的要点便于把握教学的“度”,使教学尽可能地面向全体。] 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总第 课时 课 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1.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 第 2 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评:拓展训练将课堂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的资料用到课堂上来。这一训练需要学生模仿课文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将语言诗化,因此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总第 课时 课 题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 学 过 程 ( 第 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总第 课时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2.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 学 过 程 ( 第 1 课时) 一、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二、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三、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 总第 课时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2、要引导学生明确建议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必须说清的问题。正确书写建议书的格式。 教学重点 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教学难点 要引导学生明确建议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和必须说清的问题。正确书写建议书的格式。 教学准备 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教 学 过 程 ( 第 1、2 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