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年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zh****1 文档编号:11987777 上传时间:2025-08-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年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年安徽省六安二中、霍邱一中、金寨一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为纯合子,I-1、II-6和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80% C.通过比较III-10与Ⅰ-3或Ⅱ-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 D.II-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4 2.正常人的血浆通常维持在pH为1.35~1.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 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 C.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体外 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 3.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B.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 D.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 4.下图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5.下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图甲中的草指某一种草,假定该生态系统只有图示这一简单的食物链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B.能量W1=A1+B1+C1+D1 C.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均以热能散失 D.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兔的遗体和粪便 6.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和ATP参与基因表达 B.ATP参与酶的合成 C.酶参与ATP的合成 D.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和储存的最适条件相同 7.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是单链RNA病毒,主要侵染人体肺泡细胞,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COVID-19侵染过程与肺炎双球菌侵染小鼠肺泡过程相似 B.COVID-19和R型肺炎双球菌侵染人体肺泡都导致人患肺炎 C.COVID-19疫苗难研发是因为其结构内单链RNA易发生变异 D.COVID-19和与疯牛病病毒组成成分相似 8.(10分)正常情况下,到达大脑左右半球的信息会很快通过胼胝体(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由两个半球共享,临床上可通过切断胼胝体来治疗某些脑部疾病。将某患者脑中胼胝体切断后,患者大脑左右半球的视觉功能正常,患者能说出出现在右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左半球)的名称,但不能说出出现在左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右半球)的名称(手术前能够说出)。下列有关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 B.视觉中枢仅位于左半球 C.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联系 D.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差异 二、非选择题 9.(10分)乙肝病毒为双链 DNA 病毒,其侵染人体肝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催化过程①和过程③主要的酶分别是________。 (2)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③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若 RNA 片段中有3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C 共有 120 个,则由过程③形成的 DNA 片段中 G 和 T 的数目之 和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过程②中 1 个 RNA 分子可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 或 者翻译后一条肽链被酶切成多条肽链。 (4)治疗乙肝时,通过药物抑制过程③比抑制过程②的副作用小,这是因为_______。 10.(14分)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在各个层次中普遍存在,请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细胞代谢所产生、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它们不会轻易的排到细胞外,但也不会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是因为细胞存在一种________机制(如图所示)。 (2)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因是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已被破坏。科学研究表明:HIV能识别T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进而入侵T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用CD4修饰后,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而被称为HIV的“陷阱细胞”,可用来清除HIV,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某条河流污染后引发水华现象,现对其进行修复,甲提出引进水葫芦与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乙认为可投放捕食藻类的杂食性鱼类非洲鲫鱼,来降低藻类的密度。你认为甲乙两位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已知某果蝇的翅型有正常翅、斑翅、残翅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残翅雄果蝇和纯合的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正常翅,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斑翅:残翅:正常翅=3:4:9,且斑翅全为雄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等位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的正常翅果蝇基因型有_______种。F2的正常翅果蝇中雌性与雄性比值为________。 (3)若F2残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 (4)若F2斑翅果蝇与纯合的残翅果蝇杂交,后代中残翅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12.鸟类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和喙长由两对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黄羽长喙雄鸟与黄羽短喙雌鸟交配,结果子代雌雄鸟均有黄羽和白羽,短喙全为雄鸟,长喙全为雌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鸟羽色和喙长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鸟羽色和喙长的基因_____(填“是”或“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色基因用A/a表示,喙长基因用B/b表示,则亲代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子代黄羽短喙雄鸟基因型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3)若子代白羽短喙雌鸟与黄羽长喙雄鸟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出现的概率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 【详解】 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I-3为纯合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1的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根据题意分析,患者的发病率为4%,则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0%,则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80%,但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80%,B错误; Ⅱ-5是III-10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与Ⅱ-5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错误; 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Ⅱ-8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Aa的概率是(2×20%×80%):(2×20%×80%+80%×80%)=1/3,因此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1/3×1/4=1/24,D正确。 故选D 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1)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有无同时正常的双亲生患病的后代,或同时患病的双亲生正常的孩子; ②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最可能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 ②“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X隐”(女病男必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显”(男病女必病); ③“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男性全为患者)。 2、C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故正常人血液中pH通常在1.35~1.45之间;通过呼吸系统把CO2不断排出,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详解】 A、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与在血浆中缓冲物质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故此的过程不属于细胞代谢,A正确; B、血浆中过多CO2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属于反射,B正确; C、体内多余的HCO3–是顺浓度梯度借助载体跨膜运输,故多余HCO3–通过肾脏以协助扩散方式排出体外,C错误; D、血浆pH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3.分析题图:题图是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图,分析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水解酶的催化下从肽链一端的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形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 【详解】 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正确; 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正确; 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正确。 故选B。 4、C 【解析】 设A、a基因控制该病,可根据每个选项中的假设,确认患者或者隐性个体的基因型,依据该个体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进行演绎法确认个体的基因型。据此答题: 【详解】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aa,会提供a给Ⅱ3,且Ⅱ3表现患病,有显性基因,因此Ⅱ3为Aa,故A项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会父病女必病,而系谱图中Ⅱ3的女儿必须患病,但实际上Ⅲ2却没有患病,因此该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者Ⅰ2、Ⅱ2、Ⅱ3、Ⅲ1均为aa,Ⅲ2表现正常,即有显性基因,又因为Ⅱ3为aa,必然会给Ⅲ2一个隐性基因a,因此Ⅲ2为杂合子,故C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2的基因型为XaXa,必会提供Xa给Ⅱ1,而Ⅱ2是正常的,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XAXa,是杂合子,故D项错误。 5、B 【解析】 图甲分析:①表示草流向兔子的能量,②表示兔子流向狐狸的能量,③表示兔子的粪便量,④表示兔子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⑤表示兔子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图乙分析:W1为兔的同化量,A1为兔子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1为兔子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为兔子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B1为未利用的能量。 【详解】 A、图甲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不能作为同化量用于传递效率的计算,A错误; B、图乙中能量W1为兔的同化量,等于A1+B1+C1+D1(其中B1为未被利用的能量),B正确; C、兔如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一摩尔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其中的1161kJ(约40%)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1709kJ(约60%)以热能散失,C错误; D、兔排出来的粪便不属于兔自身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 1、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 2、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 P~ P~ 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详解】 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参与,A正确;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 D、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一般较温和,酶一般在低温下储存,D错误; 故选D。 联系ATP和酶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 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当细菌进入人或动物体后,由于自身免疫的存在,都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消灭。但是由于S型细菌有荚膜,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因为有荚膜的保护,就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COVID-19是病毒,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存活,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最后将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寻找新的寄主。 【详解】 A、COVID-19是病毒,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才能存活,肺炎双球菌是细菌,能独立存活,且其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使其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因此它们的侵染过程不同,A错误; B、R 型肺炎双球菌无致病力,不会使人患肺炎,B错误; C、单链 RNA不稳定,易发生变异,C正确; D、COVID-19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的成分为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大脑皮层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等中枢。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 ACD、将某患者脑中胼胝体切断后,患者能说出出现在右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左半球)的名称,但不能说出出现在左侧视野中的物体(视觉投射到右半球)的名称(手术前能够说出),说明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大脑左右半球功能不同,且存在联系,ACD正确; B、将患者脑中连接两半球的胼胝体切断后,左右半球的视觉功能正常,说明左右半球都存在视觉中枢,B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9、核糖核苷酸 RNA 聚合酶、逆转录酶 A—T 300 —个 RNA 分子上有多个起始密码子 过程③是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的特有过程,而过程②在人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 也存在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逆转录。 【详解】 (1)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催化①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③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2)过程②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C-G、G-C,过程③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U-A、C-G、G-C,所以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 若RNA片段中有300个碱基,由过程③形成的DNA片段中碱基600个,由于A=T,G=C,所以G和T的数目之和为600×50%=300。 (3)过程②表示翻译,1个RNA分子可翻译出多种蛋白质,原因是翻译后一条肽链被酶切成多条肽链或者一个RNA分子上有多个起始密码子。 (4)治疗乙肝时,通过药物抑制③逆转录比抑制②翻译的副作用小,因为③逆转录是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的特有过程,而②在人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也存在。 本题以乙肝病毒为素材,考查转录、翻译和逆转录的过程,难点是分析出(4)的原理,考生要熟练的掌握中心法则。 10、选择透过性 反馈调节 监控和清除 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无法为HIV的繁殖提供酶、场所等条件,最后会随红细胞的凋亡被免疫系统清除 都不可行,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 【解析】 1、从图中看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物变成了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增加抑制了该反应的进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详解】 (1)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不会轻易排出细胞;从图中看出,代谢产物的增加对酶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2)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由于该功能被破坏,所以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进入该细胞陷阱后将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 (3)甲同学的方案是引进水葫芦,乙同学的方案是引入非洲鲫鱼,这两种方案都不可行,因为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 本题以稳态为中心,考查了负反馈调节、艾滋病、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知识,需要考生理解负反馈调节机制,识记免疫失调的种类进行答题。 11、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6 2:1 全为残翅 1/3 【解析】 由题意可知,果蝇的翅型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根据子二代中斑翅:残翅:正常翅=3:4:9,可以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子二代中斑翅均为雄性,即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故可以确定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1)F2代斑翅全为雄性,说明有性状与性别相联系,有基因在X染色体上。F1代自由交配产生的F2代至少有16种配子的组合方式(9+3+4),即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2)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B、b,则亲本为aaXbY,AAXBXB. F1代为AaXBXb,AaXBY,F1代自由交配后F2代为A_XB_(正常):A_XbY(斑翅):aa__(残翅)=9:3:4。很明显两对等位基因全部显性时显示为正常翅,而当A显性而b为隐性时为斑翅,而当a为隐性时显示残翅,这可能是因为B基因控制合成的产物要以A基因控制合成的产物为原料。而A与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翅,但若A不存在,B基因不能表达而表现为残翅。因此,A基因有AA,Aa;B基因有XBXB,XBXb,XBY,故有2×3=6种基因型;F2的正常翅果蝇中显然雌性与雄性比值为2:1 (3)F2残翅果蝇均为aa,故自由交配后代都是残翅。 (4)F2斑翅有AAXbY:AaXbY=1:2两种基因型,与纯合残翅雌果蝇aaXBXBaaXbXb交配,后代残翅aa所占的比例为1/3。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雌雄的表现型判断是否一致,确定基因的位置,再推出亲本和后代相关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进行相关的计算。 12、黄羽、短喙 是 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喙长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AaZbZb×AaZBW 0 1/3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位置的判断,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1)就羽色而言,亲本均为黄羽,子代有黄羽和白羽,且雌雄均有,说明黄羽是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就喙长而言,子代雄鸟全为短喙,雌鸟全为长喙,说明控制喙长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子代雌鸟表现型只与父本一致,雄鸟表现型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故短喙是显性性状。 (2)由于子代有黄羽和白羽,则亲本羽色基因型均为Aa。由于短喙是显性性状,长喙是隐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是ZbZb和ZBW,则亲本基因型是AaZbZb×AaZBW,子代黄羽短喙雄鸟基因型为AAZBZb或AaZBZb,全为杂合子。 (3)子代白羽短喙雌鸟基因型为aaZBW,黄羽长喙雄鸟基因型为1/3AAZbZb、2/3AaZbZb,交配后代黄羽短喙雄鸟(A_ZBZ--)出现的概率是2/3×1/2=1/3。 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