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三中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形
B.氨分子常温下能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C.氨分子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氨水呈碱性,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2、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①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
B.用图②装置蒸干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
C.用图③装置分离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
D.用图④装置制取H2并检验H2的可燃性
3、2017年12月,华为宣布: 利用锂离子能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石墨烯电池,电池反应式为LixC6+Li1-xCoO2C6+LiCoO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若用隔膜可选用质子交换膜
B.石墨烯电池的优点是提高电池的储锂容量进而提高能量密度
C.充电时,LiCoO2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LiCoO2-xe-=Li1-xCoO2+xLi+
D.废旧的该电池进行“放电处理”让Li+从石墨烯中脱出而有利于回收
4、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氯化铵溶液可清除铜制品表面的锈渍,是因为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C.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5、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图所示),闭合K2、断开K1时,制氢并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氢时,X电极附近pH增大
B.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中总反应为Zn+2NiOOH+2H2O=Zn(OH)2+2Ni(OH)2
C.断开K2、闭合K1时,K+向Zn电极移动
D.制氢时,每转移0.1NA电子,溶液质量减轻0.1g
6、反应 A+B→C+Q(Q>0)分两步进行,①A+B→X+Q(Q<0)②X→C+Q(Q>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7、室温下,分别用0.1000mol•L-1的NaOH标准液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X、HY、和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酸的酸性强弱:HX>HY>HZ
B.等浓度、等体积的HY溶液和NaY溶液混合,混合液显酸性
C.用NaOH标准液滴定HZ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滴定HX的曲线中,当中和百分数为50%时,溶液中存在c(X-)<c(Na+)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学和医学界积极寻找能够治疗病毒的药物。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该有机物有4个手性碳原子,且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D.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和2molNaOH、7molH2反应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溶液可生成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净水消毒剂高铁酸钠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Fe(OH)3胶体
B.电子货币的使用和推广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
C.检查酒驾时,三氧化铬(橙红色)被酒精氧化成硫酸铬(绿色)
D.自行车镀锌辐条破损后仍能抗腐蚀,是利用了原电池反应原理
11、利用小粒径零价铁(ZVI)的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所示。H+,O2,NO3-等共存物的存在会影响水体修复效果,定义单位时间内ZVI释放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t,其中用于有效腐蚀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②③④均在正极发生
B.单位时间内,三氯乙烯脱去amolCl时ne=amol
C.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10H++8e-=NH4++3H2O
D.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粒径ZVI的投入量,可使nt增大
12、能使氢硫酸溶液的pH先升高后降低的物质是
A.Cl2 B.SO2 C.CuSO4 D.O2
13、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可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Fe+是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 B.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②的速率决定
C.升高温度,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D.当有14g N2生成时,转移1mol e-
14、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1mol莽草酸与Na反应最多生成4mol氢气
C.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5、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化合制取:3H2+N22NH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提高H2的转化率。应适当提高N2的浓度
B.达到平衡时,c(NH3)一定是c(H2)的三分之二
C.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D.达到平衡时,氨气分解速率是氮气消耗速率的两倍
16、下列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干冰 B.晶体硅 C.金刚石 D.碳化硅
17、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C.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D.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并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12gMgS与NaHS混合晶体中含有阳离子的数目为2NA
B.25℃时,1L0.1mol·L-1的Na3PO4溶液中Na+的数目为0.3NA
C.常温下,64gCu与足量的浓硫酸混合,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88g乙酸乙酯中含有的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A
19、R是合成某高分子材料的单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用NaHCO3溶液可检验R中是否含有羧基
C.R与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完全相同
D.R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4种
20、分子式为C4H8Br2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9种 B.10种 C.11种 D.12种
2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硅胶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也可以用作催化剂载体
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聚乙烯纤维吊绳,其商品名为“力纶”,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2、Ag+与 I-既能发生沉淀反应又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探究其反应,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现象如下:实验 1 中试管②出现浅黄色沉淀,试管③无蓝色出现;实验 2 中电流计指针发生明显偏转。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 1 中 Ag+与 I-沉淀反应速率更大
B.向实验 2 甲烧杯中滴入淀粉,溶液变蓝
C.实验 2 装置的正极反应式为 Ag++e- = Ag
D.实验 2 中 Ag+与 I-沉淀反应速率大于 0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新药——丁苯酞。有机物G是合成丁苯酞的中间产物,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E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合成丁苯酞的最后一步转化为:
,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不包括J),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参照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
24、(12分)M为一种医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为:
(1)A的名称____。
(2)C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
(3)F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____。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③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5)H与乙二醇可生成聚酯,请写出其反应方程式____
(6)写出化合物I与尿素(H2N - CO - NH2)以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7)参考题中信息,以1,3-丁二烯(CH2=CHCH= CH2)为原料,合成,写出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____。
25、(12分)三草酸合铁(III)酸钾K3[Fe
(C
2O4)3]•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1),为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110℃下可完全失去结晶水,230℃时分解。它还具有光敏性,光照下即发生分解,是制备活性铁催化剂的原料。某化学小组制备该晶体,并测定其中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①称取5g硫酸亚铁固体,放入到1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15mL馏水和5~6滴稀硫酸,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搅拌加热至沸。停止加热,静置,待析出固体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FeC2O4•2H2O;
②向草酸亚铁固体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10mL,40oC水浴加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20mL3%H2O2溶液,变为深棕色,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为Fe3+,若氧化不完全,再补加适量的H2O2溶液;
③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加入20mL饱和草酸溶液,沉淀立即溶解,溶液转为绿色。趁热抽滤,滤液转入100mL烧杯中,加入95%乙醇25mL,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置于暗处晾干即可。
(1)写出步骤①中,生成FeC2O4•2H2O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检验FeC2O4•2H2O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
(2)步骤②中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的操作为___。
(3)步骤③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而不是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是___。
Ⅱ.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0mol/LKMnO4溶液19.98mL。
(4)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
(5)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6)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6、(10分)碘化钠在医疗及食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用NaOH、单质碘和水合肼(N2H·H2O)为原料制备碘化钠。已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
有关反应原理为:CO(NH2)2(尿素)+NaClO+2NaOH→N2H4·H2O+NaCl+Na2CO3
①制取次氯酸钠和氧氧化钠混合液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若该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反应后测得三颈瓶内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②取适量A中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到定量的尿素溶液中制备水合肼,实验中滴加顺序不能颠倒,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化钠的制备
采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①“合成”过程中,反应温度不宜超过73℃,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IO3-,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其原因是____。
(3)测定产品中NaI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取1.33g样品并溶解,在533mL容量瓶中定容;
b.量取2.33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M溶液作指示剂:
c.用3.213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方程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重复实验多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4.33mL。
①M为____________(写名称)。
②该样品中NaI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27、(12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用量。实验室以2NO+Na2O2=2NaNO2为原理,利用下列装置制取NaNO2(夹持和加热仪器略)。
已知:①酸性KMnO4溶液可将NO及NO2-氧化为NO3-,MnO4-被还原为Mn2+。
②HNO2具有不稳定性:2HNO2=NO2↑+N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连接仪器接口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2)实验过程中C装置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O2充分反应后,测定NaNO2含量:称取反应后B中固体样品3.45g溶于蒸馏水,冷却后用0.50mol· L-1酸性KMnO4标准液滴定。重复三次,标准液平均用量为20.00mL。
①该测定实验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锥形瓶 b.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酸式滴定管 e.碱式滴定管 f.玻璃棒
②假定其他物质不与KMnO4反应,则固体样品中NaNO2的纯度为____%。
③实验得到NaNO2的含量明显偏低,分析样品中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填化学式)。为提高产品含量,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是在B装置之前加装盛有_____(填药品名称)的______(填仪器名称)。
(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的试剂:0.10mol·L-1NaNO2溶液、KMnO4溶液、0.10mol·L-1KI溶液、淀粉溶液、稀硝酸、稀硫酸)
28、(14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排放时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排放尾气中NO含量,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传感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如下发生反应:
①2CO(g)+O2(g)=2CO2(g) △H1 =-606.6 kJ·mol-1
②2NO(g)+O2(g)=2NO2(g) △H2= -114.1 kJ·mo l-1
则反应CO(g) +NO2(g) = CO2(g) +NO(g)的△H =__________kJ•mo l-1
(3)300K时,将等浓度的CO 和 NO2混合加入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 +NO2(g) = CO2(g) +NO(g), 测得 c(CO)浓度随时间t 的变化如表所示。
t/min
0
20
90
170
560
1600
13200
14000
∞
c(CO)/mol·L-1
0.100
0.075
0.055
0.047
0.034
0.025
0.013
0.013
0.013
①300K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α=_______%。平衡常数K=_______(保留1 位小数)。
②在300K下: 要提高CO转化率, 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测得:反应物浓度按任意比时,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均符合v正=k正c2(NO2)。其中:k正为正反应速率常数,是与平衡常数K类似的只受温度影响的常数。请推理出v逆的表达式:v逆=_____________ (用k正 、 K 与c(CO)、c(CO2 )、c(NO)表达)。
④根据v逆的表达式 ,一定温度下,当反应达平衡后, t1时刻增大CO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29、(10分)NaNO2是一种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液呈碱性,其外观与氯化钠相似,有咸味,俗称工业盐;是一 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漂白剂和食品添加剂。已知亚硝酸盐能被溴水氧化,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亚铁离子; 亚硝酸银是可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请完成以下填空:
(1)N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_______;用一个事实说明氮和氧非金属强弱_______。
(2)酸性条件下,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写出此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3)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工业上氧化卤水中的I-提取单质I2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在盐酸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至中性,则c(Cl-)_____c(HNO2)(填“<”、“>”或“=”)。
(5)设计一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实验方案。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析】
A.NH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3+(5-3×1)=4,属于sp3型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选项A错误;
B.氨氧化法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通过灼热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此时温度很高,选项B错误;
C.NH3中有N、H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选项C正确;
D.氨气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2、A
【解析】
A. 用图①装置进行石油的分馏,故A正确;
B. 用图②装置蒸干FeCl3溶液不能得到FeCl3固体,氯化铁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故B错误;
C. 乙酸和乙醇是互溶的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C错误;
D. 用图④装置制取H2,先要验纯,在点燃检验H2的可燃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A
【解析】
A、由电池反应,则需要锂离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所以该电池不可选用质子交换膜,选项A不正确;B、石墨烯超强电池,该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化学储能特性,从而提高能量密度,选项B正确;C、充电时,LiCoO2极是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LiCoO2-xe-=Li1-xCoO2+xLi+,选项C正确;D、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充电时锂离子加入石墨中,选项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根据电池反应式知,负极反应式为LixC6-xe-=C6+xLi+、正极反应式为Li1-xCoO2+xLi++xe-=LiCoO2,充电时,阴极、阳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根据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解答。
4、B
【解析】
A.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氨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可以用来除锈,故B正确;
C.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包装中的硅胶为干燥剂,但硅胶没有还原性、不能除去月饼包装袋中的氧气,可放入装有铁粉的透气袋,故C错误;
D.石英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5、B
【解析】
A.X电极为电解池阳极时,Ni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故X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X电极附近pH减小,故A错误;
B.断开K2、闭合K1时,构成原电池,供电时,X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为NiOOH,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装置中总反应为Zn+2NiOOH+2H2O=Zn(OH)2+2Ni(OH)2,故B正确;
C.断开K2、闭合K1时,构成原电池,X电极作正极,Zn作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K+向X电极移动,故C错误;
D.制氢时,为电解池,Pt电极上产生氢气,Pt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X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根据电极反应,每转移0.1NA电子,溶液质量基本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6、D
【解析】
由反应 A+B→C+Q (Q>0)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的能量;由①A+B→X+Q(Q<0)可知,该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之和;又因为②X→C+Q(Q>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之和大于C的能量,图象D符合,故选D。
7、D
【解析】
A.酸越弱,酸的电离程度越小,等浓度的酸的pH越大,由图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强弱:HX>HY>HZ,选项A正确;
B. 由图可知,NaOH标准液滴定HY溶液中和百分数达50%时得等浓度、等体积的HY溶液和NaY溶液混合,混合液显酸性,选项B正确;
C. 用NaOH标准液滴定HZ溶液时,完全中和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选项C正确;
D. 滴定HX的曲线中,当中和百分数为50%时,得到等浓度、等体积的HX溶液和NaX溶液混合,溶液呈酸性,根据电荷守恒c(X-)+ c(OH-)=c(Na+)+ c(H+),则存在c(X-)>c(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8、D
【解析】
A.该有机物种有醚键(—O—)、羟基(—OH)、酯基(—COO—)三种含氧官能团,A选项正确;
B.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式,与醇羟基相连的碳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且分子种含有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能遇FeCl3溶液显紫色,B选项正确;
C.醇羟基所在的C与其他两个C相连为甲基结构,不可能共平面,故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选项正确;
D.1mol酚羟基(—OH)能与1molNaOH发生反应,1mol酯基(—COO—)能与1molNaOH发生水解反应,1mol该有机物有1mol酚羟基(—OH)、1mol酯基(—COO—),则1mol该有机物可与2molNaOH发生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可以和6molH2发生加成反应,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9、C
【解析】
A、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得不到Li2O2,A错误;
B、SO2和BaCl2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B错误;
C、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因此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可生成次氯酸,C正确;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氨气可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D错误。
答案选C。
10、C
【解析】
A、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处于较高价态,因此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而高铁酸根离子水解产生的Fe(OH)3胶体又具有吸附水中杂质的作用,选项A正确;
B、电子货币的使用和推广,减少纸张的使用,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理念,选项B正确;
C、检查酒驾时,三氧化铬(橙红色)被酒精还原成硫酸铬(绿色),选项C错误;
D、自行车镀锌辐条破损后仍能抗腐蚀,是利用了原电池反应原理,锌为负极,保持辐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1、B
【解析】
A选项,由修复过程示意图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①②③④均为得电子的反应,所以应在正极发生,故A正确;
B选项,三氯乙烯C2HCl3中C原子化合价为+1价,乙烯中C原子化合价为-2价,1 mol C2HCl3转化为1 molC2H4时,得到6 mol电子,脱去3 mol氯原子,所以脱去a mol Cl时ne = 2a mol,故B错误;
C选项,由示意图及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如下转化NO3_ + 8e_ — NH4+,由于生成物中有NH4+所以只能用H+和H2O来配平该反应,而不能用H2O和OH_来配平,所以 ④的电极反应式为NO3_ + 10H+ + 8e_ = NH4+ + 3H2O,故C正确;
D选项,增大单位体积水体中小微粒ZVI的投入量,可以增大小微粒ZVI和正极的接触面积,加快ZVI释放电子的速率,可使nt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B
【解析】
A、H2S+4Cl2+4H2O=H2SO4+8HCl,氢硫酸属于弱酸、硫酸和HCl属于强酸,所以溶液酸性增强,则溶液的pH减小,选项A错误;
B、2H2S+SO2=3S↓+2H2O,该反应由酸性变为中性,所以pH增大,二氧化硫过量酸性增强pH降低,选项B正确;
C、H2S+CuSO4=CuS↓+H2SO4,氢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则溶液酸性增强,溶液的pH减小,选项C错误;
D、2H2S+O2=S↓+2H2O,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则溶液的pH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本题考查了氢硫酸的性质,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分析解答,会正确书写方程式,注意C是由弱酸制取强酸的反应,生成的硫化铜不溶于酸,为易错点。
13、B
【解析】
A.由图可知,Fe+先转化为FeO+,FeO+后续又转化为Fe+,反应前后Fe+未发生变化,因此Fe+是催化剂,FeO+是中间产物,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①的能垒高于反应②,因此反应①的速率较慢,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①的速率决定,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总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总反应方程式为:N2O+COCO2+N2,N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至0价,当有14g N2生成时,即生成0.5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14、B
【解析】
A.莽草酸分子中含-COOH、-OH、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选项A错误;
B.莽草酸分子中能与钠反应的官能团为羟基 和羧基,则1mol莽草酸与Na反应最多生成2mol氢气,选项B错误;
C.莽草酸分子中含有的羧基、羟基能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相同,选项C正确;
D.莽草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5、B
【解析】
A、增大N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选项A正确;
B、反应达到平衡时,c(NH3)不一定是c(H2)的三分之二,这与该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及转化率有关,选项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能提高生产效率,选项C正确;
D、氨气分解速率是氮气消耗速率的两倍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6、D
【解析】
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二氧化硅、SiC等。
【详解】
A.干冰为分子晶体,故A错误;
B.晶体硅是原子晶体,是单质,故B错误;
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是单质,故C错误;
D.碳化硅是原子晶体,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7、D
【解析】
A.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室温下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降温至0℃,不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A错误;
B. 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如BaSO4),在水中溶解度小于某些可溶性弱电解质(如醋酸),B错误;
C. 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g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不变,C错误;
D. 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虽然溶液变为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温度仍保持在40℃并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故选D。
18、C
【解析】
A.因为MgS与NaHS的摩尔质量都是56g.mol-1,所以112gMgS与NaHS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2mol,而MgS与NaHS混合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分别为Mg2+、Na+,故112gMgS与NaHS混合晶体中含有阳离子的数目为2NA,A正确;
B.Na3PO4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3PO4=3 Na++ PO43-,则1L 0.1mol·L-1的Na3P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3mol,故1L 0.1mol·L-1的Na3PO4溶液中Na+的数目为0.3NA,B正确;
C.常温下,Cu与浓硫酸不反应,C错误;
D.乙酸乙酯的结构式为,88g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是1mol,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两个非极性共价键,故88g乙酸乙酯中含有的非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2NA,D正确;
答案选C。
19、C
【解析】
A. 分子中含有醇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 该分子的羧基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 该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氨基、羟基、羧基;HOCH2COOH分子中所含官能团为羟基、羧基,故C错误;
D. R苯环上有四种环境的氢,故其一溴代物有4种,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0、A
【解析】
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C−C−C−C与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2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一”的方法分析:
① 骨架C−C−C−C上分别添加Br原子的种类有6种,
② 骨架上分别添加Br原子的种类有有3种,
所以满足分子式为C4H8Br2的有机物共有9种,
故选:A。
21、A
【解析】
A.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选项错误;
B.硅胶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和催化剂载体,B选项正确;
C.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冷藏存放的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C选项正确;
D.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22、D
【解析】
由题意可知Ag+与I-可发生沉淀反应Ag++ I-=AgI↓、氧化还原反应2Ag++2I-=2Ag+I2,二者相互竞争。
A.实验1中试管②出现浅黄色沉淀,试管③无蓝色出现,表明无I2生成或生成的I2没检出,说明Ag+与I-发生沉淀反应占优势,故A正确;
B.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发生明显偏转,则实验2的装置一定为原电池(无外加电源),表明Ag+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Ag+ +2I-=2Ag+ I2,淀粉遇碘变蓝,故B正确;
C.根据Ag+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Ag+ +2I-=2Ag+ I2,该原电池负极反应为2 I--2e-=I2,正极反应为Ag++e-=Ag,故C正确;
D.实验2中AgNO3、KI溶液分别在甲乙烧杯中,并未相互接触,故二者间不会发生沉淀即速率为0,故D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 2-甲基-1-丙烯(或异丁烯)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
【解析】(1)A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甲基溴苯,则A的结构简式是;E与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生成(CH3)3CMgBr,则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2,所以E的化学名称是2-甲基-1-丙烯。(2)C氧化生成D,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所以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D和(CH3)3CMgBr发生已知信息的反应,则G的结构简式为。反应中羟基和羧基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则该转化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4)有机物D的溴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J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即间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苯甲酸和甲酸苯酯。其核磁共振氢谱吸收峰最多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逆推法可知用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的合成路线为。
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高考有机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时先要对比原料的结构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官能团发生什么改变,碳原子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设计。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合成路线不同于反应过程,只需写出关键的物质及反应条件、使用的物质原料,然后进行逐步推断,从已知反应物到目标产物。
24、甲苯 醛基 取代反应 、 (也可写成完全脱水)
【解析】
(l)根据图示A的结构判断名称;
(2)根据图示C的结构判断含氧官能团名称;
(3)根据图示物质结构转化关系,F在氯化铁的作用下与一氯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G;
(4)D的结构为,①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②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③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说明醛基和酚羟基属于对位,根据以上条件书写D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5)H与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6)结合流程图中I和E的反应机理书写化合物I与尿素(H2N - CO - NH2)以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参考题中信息,以1,3-丁二烯(CH2=C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