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9520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8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1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 合 发 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ICS 11.020 CCS C 04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208.12024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 1 部分:技术体系框架 Intelligent hospit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Part 1:Technical system framework 2024-03-26 发布 2024-07-26 实施 DB42/T 2208.12024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

2、.2 4 缩略语.2 5 建设目标.3 6 智能医院总体框架.3 7 智能医疗建筑.10 8 智能服务.12 9 智慧医疗.14 10 医院信息管理.15 11 信息安全体系.16 参考文献.20 条文说明.23 DB42/T 2208.1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2/T 2208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的第1部分。DB42/T 2208已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技术体系框架;第 5 部分:评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

3、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烈云、周迎、郑琪、骆汉宾、王伟、黄艳红、唐洲平、李霆、刘晖、白晓霞、南在国、周丹、周诚、孟浦、李晨爽、王灵灵、朱颖秋、金颖、罗继军、贾宇超、杨晓亮、崔建刚、王硕志、宋思佳、裴雷、刘青、王子若、赵晨旭、兰益群、徐沙贝、余地华、汪隽、孙同盼、金晖、张颂民、欧阳明勇、姚莘、武超、李国忠、倪朋刚、毛佩玲。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电话:027-68873088,邮箱:。对本

4、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科技大学,联系电话:027-87557124,邮箱:ying_。DB42/T 2208.12024 V 引言 针对目前智慧医疗建设现状,着眼未来全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面向患者、医护人员、管理者的智能化需求,主要针对综合医院的患者服务、临床业务、医院管理等工作,覆盖智能医院和建设要求和主要业务,从软硬件建设、安全保障、新兴技术应用等方面规范了智能医院的技术体系框架和功能要求,以智能医疗建筑为基础实现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及医院信息管理。在建设智能医院过程中还应采用绿色低碳的建造技术,合理利用新兴的智能技术,便于智能医院的建设和使用。地方标准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5、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由五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技术体系框架。明确智能医院总体定义,确定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提出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技术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医院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管理和评价。第 2 部分:设计。从建筑平台层、感知执行层、网络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及安全等层面方对智能医院的设计提出要求。第 3 部分:施工及验收。根据智能医院设计规范,明确智能医院的施工及验收要求。第 4 部分:运维。本文件从智能医院建成后运行维护管理角度,明确医院智能化运维要求。第 5 部分:评价。本文件从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

6、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这四个方面,基于医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评价确定智能医院等级。本文件主要是从智能医院的总体建设和管理出发,形成智能医院的技术体系框架,对智能医院的功能做出要求和指导,对其他系列文件具有指导性作用。DB42/T 2208.12024 1 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标准 第 1 部分:技术体系框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框架的总体目标、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体系。本文件适用于构建智能医院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医院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

7、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T 2026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7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8448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35428 医院负

8、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 GB/T 37729 信息技术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技术要求 GB/T 39725 信息安全技术 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39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524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06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 50849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39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 51058 精神专

9、科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T 51153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 GB/T 51369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 GB 5502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DB42/T 2208.12024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智能医院 intelligent hospital 面向患者、医护、管理者的需求,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互联、物联、感知、智能的医疗、管理、服务环境,构建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等为一体的平台,具有对使用者及建筑物相关信息进行感知、传输、推理和决策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相关人员提供健康、安全、高效、节能的医疗建筑与环

10、境。智能医疗建筑 intelligent medical building 将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通过硬件架构,搭建智能医疗建筑系统,形成高效互通的智能建筑。智能医疗建筑系统是具有自动运行及管理能力的弱电系统,将末端信号检测设备、中间信息汇聚设备及机房端数据管理设备通过信息传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在建筑物实体上所行成的系统。依据医院建筑功能需求和医疗流程,智能医疗建筑能够高效管理机电设备,简化就医流程,使诊疗、物流及办公更高效,场所更安全。智能服务 intelligent service 针对患者实际就医需求,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患者提供覆

11、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闭环化、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构建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服务。智慧医疗 smart healthcare 基于信息化平台、HIS 系统的整体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整合医院各医疗系统的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化协同的诊疗办公环境,从而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医院信息管理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综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医院运维管理平台及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医院设备设施和能源消耗实时监控、业务故障智能定位,实现医疗护理管理、

12、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耗材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的精细化,确保医院业务稳定运行,故障快速恢复,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维效率,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L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EMR:电子病历管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RIS:放射科信息系(Radiology I

13、nformation System)DB42/T 2208.12024 3 CIS:临床信息系统(Clinic Information System)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IP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OA: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APP:手机软件(Application)MAC:网络物理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

14、tocol)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5 建设目标 智能设备部署于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医院管理的关键节点,基础设施能够支撑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智慧化,实现智能医疗建筑。信息系统全面覆盖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医院管理和运维的全过程,面向患者实现智能服务,面向医护人员实现智慧医疗,面向医院运维管理者实现医院信息管理。安全体系可有效保障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的运行。以智能医疗建筑为载体,以患者为中心,构建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医院。智能医院应以总体框架为基础进行建设,满足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和医院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智能医院应设计

15、集成控制平台,对医院各系统进行高效互通的集中调控。智能医院应设计平急结合转换系统,建立分级分层分流重大救治体系。6 智能医院总体框架 基本要求 6.1.1 智能医院应面向患者、医护、管理者等用户对象,在设计、施工及验收、运维、评价的全过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信号传输技术、BIM 技术、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在建设时应预留各信息技术的接口达到互联互通的要求,实现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的总体建设目标。6.1.2 智能医院总体框架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如图 1 所示。智能医院各系统指向关系如图

16、 2 所示。DB42/T 2208.12024 4 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数据推送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应用服务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安服务支撑平台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接口服务统一接口RESETFUL接口.ESB企业服务总线管理标准接口个性化接口信息应用层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应用终端接入访问.浏览器Web浏览器手机或平板移动端用户.管理者患者医护人员智能医院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信息基础设施楼宇

17、管理基础设施安全技术防范基础设施泛在智能网络连接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新型算力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网信安全设施 图1 智能医院总体框架 DB42/T 2208.12024 5 智智能能医医院院智智能能医医疗疗建建筑筑智智能能服服务务智智慧慧医医疗疗医医院院信信息息管管理理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机房工程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接入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公共服务系统专业业务系统.信息接入机房智能化总控室.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18、远程医疗系统.婴儿防盗系统医用气体报警系统毒麻品管理系统.楼宇监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 图2 智能医院各系统指向关系 6.1.3 智能医院应根据医院的建设规模、重要性等条件进行相应技术配置。本文件的建筑智能化主要针对综合医院进行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其他类型医院应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系统配置。DB42/T 2208.12024 6 6.1.4 综合医院应根据需求配置智能化系统,除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GB 50314 中的相关规定。6.1.5 特殊医疗机构包括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其他专科类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等,符合下列规定:a)应满足各自的基本建筑要求,并考虑特殊智能化需求

19、;b)传染病医院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GB 50849 中的相关规定;c)精神专科医院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 GB 51058 中的相关规定;d)儿童医院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建标 174中的相关规定;e)妇幼保健院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建标 189中的相关规定。6.1.6 疗养机构应根据管理水平和发展规划设置智能化系统,并宜设置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基础设施层 6.2.1 基本要求 基础设施层包括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服务器等,提供异构通信网络、广泛的物联感知和大数据汇集存储,为智能医院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对于重要医疗

20、设施信息网络提供无线网络外还应搭建有线网络。6.2.2 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 医院智能化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楼宇管理基础设施、安全技术防范基础设施、泛在智能网络连接设施、物联网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新型算力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网信安全设施等。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考虑各地区实际经济水平和实施能力,分级分区进行建设,智能医院物联网总体架构如图3。应用层医疗业务系统网络管理平台层网络回传层智能床卡呼吸机物联网终端层婴儿手环医废垃圾桶输液检测资产标签Wi-Fi蓝牙RFID感知接入层边缘数据采集网关物联融合AP基础网络设备接入交换机安全管理物联管理汇聚交换机核心交换机物联医疗系统HISEMR智慧ICU资

21、产管理 图3 医疗物联网总体架构 6.2.3 服务器 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资源服务器等。智能医院宜采用私有云计算服务模式。DB42/T 2208.12024 7 支撑平台层 6.3.1 基本要求 支撑平台层应为智能医院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库、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统一接口、虚拟化资源、存储数据及业务数据库等功能单元。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应符合GB/T 39725的规定。6.3.2 数据库 数据库是智能医院大数据汇集存储系统,包括管理数据库、用户数据库、媒体数据库等。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及保密性。6.3.3 数

22、据交换 数据交换单元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汇聚与分类、数据抽取与数据推送等功能模块。数据交换等功能应具备严格的权限设置,为保证便利性,权限设置应保证灵活性。6.3.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模块。智能医院应采用各种技术提供数据处理准确、快速、完整性的操作手段。6.3.5 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单元包括数据安全服务、数据报表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功能模块。智能医院应具备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的功能,宜提供数据报表。6.3.6 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单元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菜单管理和接口服务等功能模块。6.3.7 统一接口 统一接口单元是智能医院实现安全性、

23、开放性、可管理性和可移植性的中间件,如RESETFUL 接口、ESB企业服务总线管理、标准接口等。前端应用平台系统通过统一接口获取数据,按照不同的数据结构类型设置接口,与外部系统联接获取数据并向各前端应用系统提供各种数据格式包,将外部系统有效地隔离在业务系统之外。智能医院应满足智能医院互联互通的要求,互联互通接口协议宜采用modbus、TCP/IP、485等通用协议类型,并预留20%的端口用于未来扩容、升级等需求变化。6.3.8 虚拟化资源 虚拟化资源包括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智能医院宜利用VMware等相关技术,搭建医院虚拟化服务平台,整合医院物理服务器资源,对网络系统、存储系统、备

24、份系统、系统管理与监控进行虚拟化设计,配置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如虚拟化软件、统一集中存储系统,实现服务器虚拟化;构建完整的桌面环境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配置,实现桌面虚拟化。6.3.9 存储资源 DB42/T 2208.12024 8 智能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架构和介质在境内进行数据存储,并采取备份、加密等措施加强数据的存储安全。涉及到云上存储数据时,应当评估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数据存储周期不应超出数据使用规则确定的保存期限。加强存储过程中访问控制安全、数据副本安全、数据归档安全管控。6.3.10 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应面向操作服务于智能医院的业务产品和开发。信息应用层 6.4.1 基本要求

25、 信息应用层为患者、医护、管理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医疗、管理环境。包括智能医疗建筑、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信息应用层应向各对象提供各项基础服务并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应用。6.4.2 智能医疗建筑 智能医疗建筑以医疗建筑为载体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以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提高智慧医疗、优化运维管理程序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6.4.3 智能服务 智能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向患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以优化患者就医体验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6.4.4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以提供信息化协同的

26、诊疗办公环境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6.4.5 医院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以运维管理平台和医院信息管理平台为中心,实现运维动态可视化,以提高医院运维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及效率为目标进行功能要求、系统配置、应用场景设置。应用终端 6.5.1 基本要求 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口,以各种浏览器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移动终端应包括医护手持端、用户移动端、医疗自助救护端等。应用终端应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应用终端的配置应符合GB/T 37729的规定。6.5.2 用户 用户指医护人员、患者、管理者等用

27、户群体。6.5.3 接入访问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页浏览器或移动终端系统接入访问以获取资源和服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DB42/T 2208.12024 9 6.6.1 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体系是贯穿智能医院总体框架多个层面的安全保障系统。智能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应符合GB/T 22239的要求,设计技术应符合GB/T 25070的要求,定级应符合GB/T 22240的要求,测评应符合GB/T 28448的要求,数据安全应符合GB/T 39725的要求。6.6.2 安全通用要求 智能医院系统的安全通用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和安

28、全管理中心,管理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和安全运维管理。6.6.3 安全扩展要求 智能医院应满足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移动互联扩展要求、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具体应符合GB/T 22239的规定。6.6.4 安全等级要求 6.6.4.1 智能医院应按照定级、备案、测评、安全建设整改、监督检查的流程进行医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6.6.4.2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HIS、LIS、PACS、EMR、RIS、核心数据库及数据中心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第三级;b)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信息系统、区

29、域心电诊断信息系统、区域临床检验诊断信息系统等医院重要应用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第三级;c)承载公民个人信息的系统、承载核心业务信息的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发生双向数据交换或业务协同的系统、承载医院重要信息的系统、国家法律法规需要落实敏感信息保护的系统、与其他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运行维护的发生双向数据交换或业务协同的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应不低于第三级。6.6.5 数据安全管理 6.6.5.1 智能医院应建立数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的有效平衡。6.6.5.2 智能医院应每年对数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在确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的重要程度以及遭到破坏后的

30、危害程度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6.6.5.3 智能医院应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交换、销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工作,符合下列规定:a)业务数据的存储设备应部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b)医疗机构业务数据的存储设备应具备访问控制、备份与恢复基本功能,对 5 年以上数据及远程医疗数据等进行冷备;c)针对医院内的重要数据,应采用本地备份、异地灾备的技术保障数据的完整性;d)在数据分类分级的基础上,明确对不同级别数据的加密传输的要求,在传输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接口安全,防止数据被窃取;e)严格规定不同人员权限,完善数据使用过程中的申请及批准流程管理;f)针对存储在智能医院内的人脸识别信息,应保障

31、用户隐私,采取物理或逻辑隔离方式进行保护;DB42/T 2208.12024 10 g)应建立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提高风险发现的时效性。7 智能医疗建筑 功能要求 7.1.1 智能医疗建筑应在传统智能建筑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就医、医护诊疗和医院管理和运维的便捷性,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智能医疗建筑建设及验收应符合GB 50339、GB 50606、GB 50346、GB 50849、GB 51039、GB/T 51153 和建标 110 的规定。7.1.2 智能医疗建筑系统建设应以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提高智慧医疗水平为目标,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

32、移动互联网等技术。7.1.3 智能医院的建筑空间设计宜采用多元化的模块式建筑。系统架构 7.2.1 总体架构 智能医疗建筑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其中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应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智能医疗建筑总体架构如图4所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建筑设备管理设备监控能效监管环境监测医疗气体监测物流传输监控.信息化应用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公共安全响应火灾自动报警入侵报警视频监控停车场管理安全防范.智能化集成信息集成集成信息应用.应用终端智能医疗建筑总体架构.信息安全体系 图4 智能

33、医疗建筑总体架构 7.2.2 信息应用层 7.2.2.1 信息应用层是通过智能医疗建筑系统实现建筑设备智能管理、信息设施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集成和公共安全响应。7.2.2.2 智能医疗建筑系统应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应符合 GB 50314、GB 55024 的规定。7.2.2.3 信息设施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50312 的规定,会议系统的技术要

34、求应符合 GB 50524 的规定,强弱电线缆的设置应符合 GB 50016、GB/T 19666 的规定。DB42/T 2208.12024 11 7.2.2.4 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公共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信息设施运行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通用业务系统、专业业务系统。其中通用业务系统主要为基本业务办公系统;专业业务系统包含智能服务、智慧医疗、医院信息管理等系统,具体如表 1 所示。表1 专业业务系统 系统分项 具体系统 专业业务系统 服务应用 远程医疗系统 智能手环应用系统 机器人应用系统 门诊挂号系统 院内导航系统 健康宣教服务系统 智能输液系统 自助服务查询系统

35、 门诊和住院费用管理系统 医疗应用 医疗业务信息系统 病房探视系统 视频示教系统 候诊呼叫信号系统 护理呼应信号系统 远程会诊系统 HIS PACS CIS LIS RIS 病理信息管理系统 AI 影像生成系统 EMR 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系统 智能采血一体化系统 DB42/T 2208.12024 12 表1 专业业务系统(续)系统分项 具体系统 血透中心管理系统 手术信息麻醉系统 消毒供应追溯系统 智能影像阅片中心系统 行为管理系统 数字化医院统一视频服务平台 医院物联网系统 床旁交互系统 护士工作站系统 医生工作站系统 手术室对讲系统 移动护理系统 移动查房系统 护理白板系统 智能床垫生命体

36、征采集系统 医护安全系统 患者安全系统 管理应用 智能物流系统 医院后勤智能化平台 院长指挥舱系统 资产设备定位系统 无线冷链管理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 医院门户系统 医保接口系统 区域卫生信息接口系统 7.2.2.5 智能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集成信息应用系统。7.2.2.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医疗气体监测计量系统、物流传输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系统。7.2.2.7 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应符合 GB 50348、GB 55029 的规定

37、。其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包括楼宇监控系统,婴儿防盗系统,梯控系统,医用气体报警系统,毒麻品管理系统等。7.2.2.8 机房工程包括信息接入机房、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机房、智能化总控室、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用户电话交换机房、信息网络机房、应急响应中心、可视化后勤运维管理机房、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机房安全系统、机房综合管理系统。8 智能服务 DB42/T 2208.12024 13 功能要求 8.1.1 智能服务应实现为患者提供智能化的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

38、服务、全程服务、基础与安全等功能。8.1.2 诊前服务应实现诊疗预约、转诊服务、急救衔接等功能。8.1.3 诊中服务应实现信息推送、标识与导航、患者便利保障服务等功能。8.1.4 诊后服务应实现患者反馈、患者管理、药品调剂与配送、家庭服务、基层医师指导、慢病随访管理、居家远程监测等功能。8.1.5 全程服务实现费用支付、智能导医、健康宣教、远程医疗、关怀服务、无障碍绿色通道等功能。8.1.6 基础与安全应实现患者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监督等功能。8.1.7 智能医院宜采用机器人技术引入导诊机器人、示教机器人等,宜结合信息技术建立全流程服务流线。8.1.8 智能医院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移动互联

39、网等信息化手段加速医疗服务模式迭代创新,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服务。8.1.9 智能医院宜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婴儿防盗、输液监控、病人腕带识别、医护定位呼叫、病人定位呼叫、家庭紧急呼救、移动病人定位等服务功能。系统架构 8.2.1 总体架构 智能服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患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能服务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其中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应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智能服务总体架构如图5所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智能服务总体架构信息安全体系智能全程服务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服务与监督.服

40、务在线化 预约挂号 远程医疗 在线支付 处方流转 报告查询 保险理赔.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续方患者随访二次诊疗.图5 智能服务总体架构 8.2.2 信息应用层 8.2.2.1 信息应用层是通过云平台、个性化智能门户、智能交换终端、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全程服务、服务在线化及互联网医院等信息化应用。8.2.2.2 智能全程服务包括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全程服务及服务与监督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智能卡应用DB42/T 2208.12024 14 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候诊呼叫信号系统、护理呼应

41、信号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机器人应用系统、门诊挂号系统、院内导航系统、健康宣教服务系统、智能输液系统等。8.2.2.3 服务在线化包括预约挂号、远程医疗、在线支付、处方流传、报告查询及保险理赔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护理呼应信号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中心、远程医疗系统、信息接入系统、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智能手环应用系统、自助服务查询系统、门诊和住院费用管理系统等。8.2.2.4 互联网医院包括在线复诊/续方、患者随访及二次诊疗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响应中心、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应急响应中心、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智能手环应

42、用系统等。9 智慧医疗 功能要求 9.1.1 智能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化协同的诊疗办公环境,宜以万兆光纤交换网络为核心,实现门诊救治、病房医护、电子病历基础、医疗保障的信息化。9.1.2 门诊救治信息化应实现在线预约与申请处理、移动通信技术院前急救等功能。9.1.3 病房医护信息化应实现患者状态监测、病房信息处理、患者管理与评估等功能。9.1.4 电子病历基础信息化应实现病历质量控制、病历数据存储、电子认证与签名、基础设施与安全管控、系统灾难恢复体系等功能。9.1.5 医疗保障信息化应实现智能医生办公、数字化手术室、远程会诊等功能。9.1.6 智能医院应采用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AI 等技

43、术建设数字化手术室,宜实现手术示教、术中病历调阅、术中影像调度、病人体征分析、数字化手术档案等功能。9.1.7 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完成后,应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平台为核心,开展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情况、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应开展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9.1.8 智慧医疗网络系统应采用无源光网络的网络建设。系统架构 9.2.1 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医护人员提供信息化的诊疗环境。智慧医疗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其中基

44、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应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智慧医疗总体架构如图6所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HIS 门诊管理 急诊管理 医技管理 自助服务 住院管理 运维管理 医疗管理 药品管理.AI影像辅助诊断影像阅片AI影像生成病理模型数据库辅助诊断预测模型.智能化电子病历 门诊电子病历 病案管理 住院医生电子病历 临床决策 临床护理电子病历 科研检索 临床路径管理.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智慧医疗总体架构信息安全体系 DB42/T 2208.12024 15 图6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9.2.2 信息应用层 9.2.2.1 信息应用层是通过人工智能交互、虚拟现实、机器学习、

45、多维协同服务、动态数据呈现与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 HIS、智能化电子病历、AI 影像辅助诊断、医疗大数据等医疗信息化场景应用。9.2.2.2 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HIS 包括门诊管理、急诊管理、医技管理、自助服务、住院管理、运维管理、医疗管理、药品管理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病理信息管理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视频示教系统、CIS、智能药品管理系统、手术室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医院物联网系统、智能采血一体化系统、血透中心管理系统、手术信息麻醉系统、消毒供应追溯系统、120 调度指挥系统、床旁交互系统、护士工作站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远程会诊系统、手术室对讲系统

46、、移动护理系统、移动查房系统、护理白板系统、智能床垫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医护安全系统、患者安全系统、数字化医院统一视频服务平台等。9.2.2.3 智能化电子病历内容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病案管理、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临床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临床决策、科研检索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 EMR、病房探视系统、CIS、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等。9.2.2.4 AI 影像辅助诊断包括影像阅片、AI 影像生成、病理模型数据库、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 AI 影像生成系统、辅助诊断预测模型系统、病历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影像阅片中心系统、行为管理系统等。9.2.2.5 医疗大数据包括医院医疗大数据、疾病

47、监测大数据、互联网及社交媒体数据、生物大数据等。各项应用的实现需要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业务信息系统、CIS、LIS、RIS、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等。10 医院信息管理 功能要求 10.1.1 智能医院应面向医院管理者实现医院信息管理,包括智能数据处理、设施设备管理、运营管理、运行保障管理、基础与安全的智能化以及医疗护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药品耗材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管理的智能化。10.1.2 智能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保密系统、临床数据整合、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医院数据信息集成平台。10.1.3 设施设备管理应包括购置管理、使用运维管理、质量管理、效益分析。10.1.

48、4 运营管理应包括成本控制、绩效核算管理、医疗服务分析评价。10.1.5 运行保障管理应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楼宇管控、信息系统保障管理。10.1.6 基础与安全应包括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管理。10.1.7 医疗护理管理应实现医疗和护理质控管理、医疗准入管理、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不良事件管理、和谐医患关系等功能。10.1.8 人力资源管理应实现人力资源规划、人事管理、人员考核与薪酬管理等功能。10.1.9 财务资产管理应实现医疗收入管理、财务会计、预算管理、资产账务管理等功能。10.1.10 药品耗材管理应实现药品耗材遴选与购置、库存管理、消毒与循环物品管理、监测与使用

49、评价等功能。10.1.11 教学科研管理应实现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功能。10.1.12 办公管理应实现协同办公管理、档案管理等功能。DB42/T 2208.12024 16 10.1.13 智能医院宜采用机器人技术引入物流机器人、消杀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后勤机器人等,宜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全流程运维管理流线。10.1.14 智能医院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BIM 等信息技术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宜实现 BIM 三维动态可视化、后勤运维管理、能源管理、综合监测、智能物流管理等功能。10.1.15 智能医院宜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资产定位、药品物流管理、被服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消毒供应等高效保诊的管理功能;宜采

50、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物理环境设施配置“院长指挥舱”指挥室,实现院内空间、管理可视化;宜采用大数据及其他信息技术加强智能医院临床信息与教学科研的衔接。系统架构 10.2.1 平台要求 医院信息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管理人员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医院信息管理总体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等。其中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终端和信息安全体系应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医院信息管理总体架构如图7所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信息应用层应用终端医院信息管理总体架构信息安全体系设施设备运维智能数据处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后勤管理楼宇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医疗护理管理财务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