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910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3301∕T 0260-2018 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杭州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3.220.40A 01DB3301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DB 3301/T 02602018中国大运河 (杭州段) 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2018 - 11 - 20 发布2018 - 12 -20 实施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301/T02602018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监测对象、内容及流程.25.1监测对象.25.2监测内容.25.3监测流程.36监测准备.37监测实施.47.1日常监测.47.2专项监测.47.3应急监测.48监测结果.48.1数据处理.58.2数据利用.58.3预警处置.69管理要求.69.

2、1机构.69.2人员.69.3监测数据归档.6附录 A(规范性附录)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内容.8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巡查记录表.13参考文献.17DB3301/T0260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浙江省长三角标准技术研究院、杭州标典测绘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红文、吴海霞、钟峻、罗曼慧、翁燕、邓铭庭、吕伟。DB3301/T 026020

3、181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对象、内容及流程,监测准备,监测实施,监测结果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28990古建筑木构件内部腐朽与弹性模量应力波无损检测规程CJJ 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WW/T 0048近现代历史建筑

4、结构安全性评估导则LY/T 2146古建筑木构件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及腐朽分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日常监测通过人员日常巡查、测量等方式,对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对有关数据的整理、分析。3.2专项监测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采集信息及样本,并以检验、分析等方式研究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状况及影响因素的一种活动。3.3反应性监测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秘书处(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它部门和咨询机构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的有关受到威胁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报告的行为。3.4应急监测针对可能威胁中国大运河

5、 (杭州段) 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突发异常情况或危险因素采取的一系列监测活动。3.5遗产区DB3301/T 026020182为遗产划定的, 包括所有有形的能够直接体现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的区域, 以及通过研究可能加深这种理解的区域。3.6缓冲区为了有效保护遗产而划定的遗产区周围的区域,其使用和开发受到相关法规的限制。4基本要求4.1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要求协同开展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监测工作。4.2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场地条件、监测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4.3提交的监测数据应真实、完整、及时。4.4监测仪器仪表和工具应齐全、

6、完好,并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使用期内。4.5采用专项设备实施监测时,应避免对遗产本体安全及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6反应性监测应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规定。5监测对象、内容及流程5.1监测对象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对象应覆盖遗产区和缓冲区,包括:a)大运河河道: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杭州段;b)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存: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c)大运河附属遗存:富义仓;d)大运河相关遗产:桥西历史文化街区;e)其他依法补充列入的遗产要素。5.2监测内容5.2.1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内容应包括遗产本体真实性、完整性保存状况,

7、遗产区和缓冲区内的自然、人为变化、周边地区开发对遗产本体的影响、游客承载量等。5.2.2基础信息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1。5.2.3总体格局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2。5.2.4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河道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3。5.2.5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水工设施遗存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4,本规范未规定的监测内容可参照 CJJ 99 执行。5.2.6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附属遗存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5。5.2.7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相关遗产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6。5.2.8影响因素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A.7。5.2.9保护管理监测内容见附录 A 表

8、A.8。5.3监测流程监测工作流程见图1。DB3301/T 026020183图 1监测工作流程6监测准备6.1监测工作前应开展需求研究。需求研究包括项目概况、现状评估、监测需求和其他要求研究的内容。6.2应在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监测工作内容,包括监测对象、方法和周期等。7监测实施7.1日常监测7.1.1日常监测应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依职责协同开展。DB3301/T 0260201847.1.2日常监测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现状保存状况确定。根据工作需要宜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7.1.3日常监测中应当场记录、拍照(摄像),并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做好记录。记录表参见附录 B。7.2专

9、项监测7.2.1一般要求7.2.1.1日常监测不能满足监测工作需求时,应开展专项监测。7.2.1.2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专业力量和科技手段不足,但又具有实施必要性的监测内容,应通过委托专业单位开展专项监测。7.2.1.3专项监测可包括结构监测、风化监测、水害监测、环境监测、微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及其他重要病害的监测。7.2.1.4古建筑结构监测可按 WW/T 0048、GB/T 28990、 LY/T 2146 等标准的规定执行。7.2.2方案编制应对本体/载体病害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勘察和研究分析,并宜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报告规范文本(

10、试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等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制定专项监测方案。专项监测方案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概况:年代、价值、位置、结构等;监测对象现状调查研究;监测内容、方法和周期;与监测有关的其他情况和资料。7.2.3方案评审和实施7.2.3.1监测方案应由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7.2.3.2专项监测的机构应编制定期专项监测报告。内容应注重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应提出针对遗产保护的合理建议。7.3应急监测7.3.1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应急监测:出现突发状况;群众来信来访及其他渠道的反馈;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可能严重威胁遗产本体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异常情况。

11、7.3.2应急监测应由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提出,并与相关管理部门协调开展。必要时可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指导。7.3.3当 7.3.1 条中出现的情况对大运河遗产的影响结束或趋于稳定时,应急监测可转为日常监测。8监测结果8.1数据处理8.1.1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对监测数据的采集、积累后,应对数据进行汇总、校验、统计和分析。DB3301/T 0260201858.1.2监测数据的统计应采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等方式表现。8.1.3统计的数据应能表现遗产现状的基本情况,并应能为年度报告、定期评估报告以及日常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8.2数据利用8.2.1数据交换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与相关管理部

12、门互通监测数据与信息,监测研究结果共享。8.2.2数据上传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在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后, 按时、 按要求通过遗产监测预警平台报送监测数据。8.2.3监测报告8.2.3.1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每半年一次的定期评估报告和每年一次的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地级年度监测报告,上报省、市级文物行政部门。8.2.3.2定期评估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申遗承诺履行情况;人员培训情况;基础信息完善程度;遗产总体格局变化;遗产使用功能变化;遗产要素形式材料变化;病害变化;环境因素负面影响的控制情况;新建项目建设控制情况;土地利用变化;游客负面影响

13、;日常管理情况;安全事故;考古发掘;保护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保护管理规划执行情况。8.2.3.3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地级年度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a)综述;b)基本信息概述;c)分项报告:1)保护管理机构情况;2)遗产本体保护情况;3)遗产影响因素情况;4)保护管理体系情况。d)监测工作自评估。DB3301/T 0260201868.3预警处置8.3.1预警信息等级8.3.1.1预警信息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一级预警信息:不及时处理会使遗产本体遭受严重损害的预警信息;b)二级预警信息:不及时处理会使遗产本体遭受损害或严重威胁的预警信息;c)三级预警信息:不及时处理会使遗产本

14、体遭受威胁的预警信息。8.3.1.2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及时确定预警信息等级,并根据预警处置方案要求进行预警处置。必要时可邀请专家进行评估。8.3.2处置8.3.2.1预警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一级预警信息发生时,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上报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b)二级预警信息发生时, 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上报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并在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c)三级预警信息发生时,大运河遗产保

15、护机构应进行协调,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8.3.2.2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进行跟踪核查,并应形成预警处置报告。8.3.2.3预警处置过程中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8.3.2.4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对外开放的遗产点段的相关管理单位,应制定针对游客量超载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9管理要求9.1机构应根据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要求设立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大运河遗产综合保护部门所属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大运河遗产保护

16、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特点及遗产保护的实际需求,制定监测管理制度,明确监测工作的目标、内容与每项监测工作的程序、要求以及相应的责任主体和职责。9.2人员监测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遗产保护管理、 监测相关的学科背景或工作经验, 并应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世界文化遗产培训。9.3监测数据归档大运河遗产保护机构应按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监测数据规范(试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基础数据规范(试行)、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监测报告体例(试行)和GB/T 18894等法规、规范的要求定期对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整理、归档。DB3301/T 026020187AA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国大运河

17、(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内容表A.1至A.8给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内容表 A.1基础信息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基础信息遗产总图建立监测数据时录入, 发生变化时更新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遗产要素分布图使用功能基准图遗产要素单体或局部测绘基准图和标准性图像注:1监测上报周期为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监测预警平台数据上报周期,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按监测方案周期开展(下同);注:2表中“”为需要监测项目,“”表示不需要监测项目(下同)。表 A.2总体格局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总体格局

18、遗产总图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遗产要素分布图每年表 A.3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河道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河床与驳岸河床每两月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驳岸每两月水体与功能水位每月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部门水体功能每年水质等级每月城市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航运量每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航道等级每年河道病害河道病害分布图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河道病害监测记录每年河岸地带 (遗产区以内)保存状况每两月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违规情况每两月DB3301/T 026020188表 A.3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河道监测内容

19、(续)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河岸地带 (遗产区以内)绿化情况每两月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环境卫生情况每两月注:1杭州塘、上塘河、中河、龙山河、浙东运河杭州段均应按照本表开展监测工作。2 杭州塘:南起下城区京杭大运河与东河交叉处坝子桥,北至余杭区运河镇与嘉兴市桐乡市大麻镇交界处;3上塘河:南起施家桥,北至余杭区临平街道贺家堰村与海宁市许村镇施家堰村交界处;4中河:南起上城区凤山水城门,北至上塘河坝子桥;5龙山河;南起上城区闸口,北至上城区凤山水城门,连接中河;6浙东运河杭州段:西起滨江区西兴街道西陵社区官河路永兴闸遗址,东至萧山区衙前镇明华村官塘河

20、三号桥。表 A.4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水工设施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水工设施本体结构稳定性变化情况每两月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材料变化情况每两月功能变化情况每两月水工设施病害分布图每年水工设施病害监测记录每年注:拱宸桥、广济桥、凤山水城门遗址、西兴过塘行码头均应按照本表开展监测工作。表 A.5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附属遗存(富义仓)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整体格局保存状况每两月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古建群本体重点建筑物、构筑物单体结构稳定性变化每两月重点建筑物、构筑物单体材料变化每两月重

21、点建筑物、构筑物单体功能变化每两月附属遗产每季度遗产区(除考古遗址本体外)违规情况每两月绿化情况每两月环境卫生情况每两月病害病害分布图每年DB3301/T 026020189表A.5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附属遗存(富义仓)监测内容(续)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病害病害检测记录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使用功能使用功能变化记录图每年使用功能变化记录每年表 A.6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相关遗产(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整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格局变化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遗产区传统人口

22、与商业每年遗产区(除重点建筑物、构筑物外)违规情况每两月绿化变化情况每两月环境卫生情况每两月重点建筑物、构筑物单体结构稳定性变化情况每两月材料变化情况每两月功能变化情况每两月历史文化街区病害历史文化街区病害分布图每年历史文化街区病害监测记录每年历史文化街区使用功能历史文化街区使用功能变化记录图每年历史文化街区使用功能变化记录每年表 A.7影响因素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自然环境气象情况每年气象、环保部门水文地质每年水行政主管部门自然灾害每年水行政主管部门、气象部门DB3301/T 0260201810表 A.7影响因素监测内容(续)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

23、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情况每年国土资源部门缓冲区社会环境年度监测记录每年统计部门遗产区社会环境年度监测记录每年统计部门遗产所在地社会环境年度监测记录每年统计部门表 A.8保护管理监测内容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管理与保障申遗承诺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承诺事项进展每年保护管理机构每年监测机构每年专项保护管理法规、 规章每年保护管理相关培训记录每年本年度保护管理经费每年保护控制要求每年新建项目每月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记录每年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记录每年现行规划执行情况每年综合评价每年旅游游客量每年游客管理月度记录每月旅

24、游效益年度记录每年保护性干预考古发掘每年日常巡查异常记录每月保养与维护工程记录每月安防消防安全事故记录每年现有安消防系统硬件设施信息每年安防消防措施每年DB3301/T 0260201811表 A.8保护管理监测内容(续)监测要素监测内容监测上报周期数据来源监测类型日常监测专项监测展示与利用保护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记录每年遗产综合保护部门(遗产保护机构)主要服务设施每年宣传教育活动每年DB3301/T 0260201812BB附录B(资料性附录)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巡查记录表表B.1至表B.4给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的水工设施、河道、附属遗产和相关遗产、遗产及附属设施巡查记录表。表

25、 B.1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水工设施巡查记录表遗产点名称:照片编号:天气:巡查内容类型指标评价说明遗产本体主体结构裂缝不均匀沉降错位立面倾斜(歪闪)表面材料脱落材料变化功能变化护栏缺失护栏松动桥面台阶缺失表面植被生长桥面排水设施保护附属设施现有防撞墩(柱)数量、外观现有安全警示设施现有保护围护设施现有安防设施其他可能影响遗产本体安全的事件巡查时间:巡查人员:DB3301/T 0260201813表 B.2中国大运河(杭州段)河道巡查记录表遗产点名称:区间(点)名称:天气:概略坐标:照片编号:巡查内容类型指标评价说明河床与驳岸新建工程河床局部裸露河道局部断流驳岸(河岸)坍塌驳岸(河岸)其他失稳驳

26、岸(河岸)位置变化驳岸砌筑材料变化侵占河道养殖网箱河岸地带(保护范围)新建工程地表形态沿河绿化堆放货物集中垃圾采砂取土水体状况集中漂浮垃圾集中漂浮水生植物集中水面油污水体黑臭异味污水排放其他可能影响遗产本体安全的事件巡查时间:巡查人员:DB3301/T 0260201814表 B.3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附属遗存和相关遗产巡查记录表遗产点名称:照片编号:天气:巡查内容类型指标评价说明整体格局工程建设原有建筑物总体数量原有建筑物相对位置原有建筑物外立面形制风貌主要街巷的总体走向主要街巷的表面铺装主要绿化的布置重点建(构)筑物整体朝向整体风貌主体结构裂缝不均匀沉降错位外立面倾斜(歪闪)表面材料脱落材

27、料变化功能变化遗产区 (除遗产本体外)新建工程沿河绿化集中垃圾堆放病害病害情况保护 附属 设施集中垃圾堆放现有安全警示设施现有保护围护设施现有消防设施现有安防设施其他可能影响遗产本体安全的事件巡查时间:巡查人员:DB3301/T 0260201815表 B.4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及附属设施巡查记录表遗产点名称:照片编号:天气:巡查内容类型指标评价说明遗产点本体主体结构裂缝不均匀沉降错位立面倾斜(歪闪)表面材料脱落遗产段本体游步道塌陷、松动石板破损护栏缺失、松动驳坎塌陷、空洞保护附属设施遗产界桩缺失桥下空间雕塑缺失绿化植被生长休闲椅、果壳箱缺失路灯、景观灯缺损4A 标牌缺损其他可能影响遗产本体安全的事件巡查时间:巡查人员:DB3301/T 0260201816参考文献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4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 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立项报告规范文本(试行) 6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基础数据规范(试行) 7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监测数据规范(试行) 8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监测报告体例(试行)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