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夏天的早晨,我从长2(________)的床上起来,吃了一个重约80(________)的馒头。吃完早饭,我来到水果店,买了一个重约4(________)的西瓜。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__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
3.用一根线正好能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这根线长(______)厘米。
4.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________),是(________)厘米。
5.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最好用(________)作单位,量它的质量,最好用(________)作单位。
6.计算48-18÷3时,应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
7.下题的括号里最小能填几?
(_________)÷(_________)=50…… 7
8.张阿姨制作了39个面包,每盒装5个,全部装完至少需要(________)个盒子。
9.比59多29的数是(____),782比298多(_____)。
10.站在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长方体的(____)个面。
11.明明打算从头开始三天看完一本98页的书,他第一天看了25页,第二天看了39页.第三天要从第_____页看起,需要看_____页才能看完.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2000年和1600年,都是闰年。(___________)
13.0×124+13的结果是137。(________)
14.把一瓶果汁分成3份,每份是这瓶果汁的.(______)
15.因为9>6,所以. (_____)
16.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_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若要使□2×3的积是三位数,则□里最小应填( ).
A.2 B.3 C.4 D.5
1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4米,一面靠墙用篱笆围起来,篱笆至少要( )米。
A.24 B.12 C.20 D.16
19.图( )的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
A. B. C.
20.两位数乘两位数,积至少是( )。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四位数
21.下图中,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比,( ).
A.相等 B.甲长 C.乙长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直接写得数.
57﹣25= 47+36= 55﹣30= 82﹣46=
53+37= 85﹣32= 26+33= 43﹣27=
95﹣51= 25+27= 41+59= 100﹣25=
23.脱式计算.
(1)248÷8×9
(2)(575-146)÷3
(3)465-144÷4
24.直接写出答案。
70×4= 24×3= 88÷4= 560÷7=
135+245= 214–0= 300÷5= 12×5=
五、操作题
25.下面的早餐可以怎么搭配?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连一连。
26.送小动物回家,连一连.
六、解决问题
27.算一算,每本日记本多少元?
28.妈妈带了20元钱,打算买一本6.7元的本子和一支13.5元的笔,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29.用两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提示:有两种拼法)
30.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
(1)汽车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先整理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时间
路程
(2)剩下的路程要在3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1.7名老师带58名同学开展野营训练,每顶帐篷可以住5人。他们要准备多少顶这样的帐篷?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米 克 千克
【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家里的床的长度都是以米为单位;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例如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例如1个贰分硬币大约是1克,由此填空。
【详解】夏天的早晨,我从长2(米)的床上起来,吃了一个重约80(克)的馒头。吃完早饭,我来到水果店,买了一个重约4(千克)的西瓜。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了解长度和质量单位并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是解题的关键。
2、899 1099
【分析】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据此求出两数之差与两数之和即可。
【详解】999-100=899,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899;
100+999=1099,它们的和是1099。
【点睛】
此题考查千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计算,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最小三位数与最大三位数是解题关键。
3、28
【分析】长方形周长=(长+宽)×2,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计算线的长度即可。
【详解】(8+6)×2
=14×2
=28(厘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要熟练掌握。
4、 3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将彩带平均分成10份,一份占它的。彩带长1分米,即10厘米。则彩带的长1厘米。3份占它的,长3厘米。
【详解】1分米=10厘米。把1分米长的一条彩带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它的,是3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5、毫米 克
【分析】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来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单位;称物品的质量用质量单位来计量,称一般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依此答题即可。
【详解】量一个硬币的厚度,最好用毫米作单位,量它的质量,最好用克作单位。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联系生活,符合实际。
6、除 减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先算加减,再算乘除;
【详解】计算48-18÷3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点睛】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407 8
【详解】略
8、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制作面包总数是39个,每盒装5个,求39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解答,全部装完需要几个盒子,有余数则商加一。
【详解】39÷5=7(个)……4(个)
7+1=8(个)
【点睛】
本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关键掌握求全部装完有余数则商应加1。
9、88 484
【详解】略
10、3
【详解】略
11、65 1
【分析】先把前两天看的页数相加,求出已经看了多少页,用已经看的页数加1就是第三天要从第几页看起,再用总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就是第三天要看的页数.
【详解】25+39+1
=64+1
=65(页);
98﹣(25+39)
=98﹣64
=1(页);
故答案为65,1.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详解】略
13、×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计算0×124+13,再进行判断。
【详解】0×124+13
=0+13
=13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0在整数乘法计算中的特性:0乘任何数都得0。
14、×
【详解】略
15、×
【详解】略
16、×
【详解】略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C
【详解】略
18、D
【分析】一面靠墙,要使篱笆长最短,则将长方形的长边靠墙,这时,篱笆长=长+宽×2。
【详解】8+4×2
=8+8
=16(米)
故答案为:D。
【点睛】
明确要使篱笆长最短,则将长方形的长边靠墙,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C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
【详解】A.分成3份,但不是平均分,取1份,不能用表示;
B.分成3份,但不是平均分,取1份,不能用表示;;
C.平均分成3份,取1份,用表示;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决本题主要依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要注意必须是平均分。
20、B
【分析】本题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最小的两位数是10。10×10=100,积最小是100,是三位数。
【详解】由分析可知,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积是100,是三位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本题可以用假设法进行求解。
21、A
【详解】略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32;83;25;36
90;53;59;16;
44;52;100;75
【详解】略
23、(1)279 (2)143 (3)429
【分析】(1)观察算式可知,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解答;
(2)观察算式可知,算式中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3)观察算式可知,算式中有减法和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据此顺序解答.
【详解】(1)248÷8×9
=31×9
=279
(2)(575-146)÷3
=429÷3
=143
(3)465-144÷4
=465-36
=429
24、280;72;22;80;
380;214;60;60
【详解】略
五、操作题
25、见详解
【分析】果汁可以搭配汉堡、蛋糕、饼干;牛奶可以搭配汉堡、蛋糕、饼干,据此解答。
【详解】搭配方式如下:
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点睛】
此题考查了搭配相关应用,注意搭配时按一定的顺序,防止有漏掉的情况。
26、
【详解】略
六、解决问题
27、6元
【详解】(50-8)÷7
=42÷7
=6(元)
28、不够,差0.2元.
【解析】6.7+13.5=20.2(元) 20.2>20
答:不够.
20.2-20=0.2(元)
答:还差0.2元.
29、第一种:20cm 第二种:28cm
【详解】略
30、(1)
时间
路程
2小时
162千米
4小时
?
324千米
(2)84千米
【分析】(1)先用路程162千米除以2小时,得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再乘以4小时,等于4小时行驶的路程。
时间
路程
2小时
162千米
4小时
?
(2)用甲城到乙城的总路程减去汽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求得剩下的路程,再除以3等于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详解】(1)
时间
路程
2小时
162千米
4小时
?
162÷2×4
=81×4
=324(千米)
答:汽车4小时行驶324千米。
(2)(576-324)÷3
=252÷3
=84(千米)
答:剩下的路程要在3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行驶84千米。
【点睛】
熟练掌握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13顶
【详解】(58+7) ÷5=13(顶)
答:要 准备13顶帐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