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202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填空题。 (20 分)
1.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从北京到广州大约2313(__________)
一张床长约20(__________)
橡皮擦长约4(__________)
货车重约5(__________)
2.8个小朋友站成一队做操,每2个小朋友之间的距离为1米,这一队长(____)米。
3.一个长方形的水池,周长18米,宽4米,这个水池的长是(______)米。
4.,要使商中间是0,□可以填_______,要使商末尾是0,□可以填_______。
5.小丽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2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小丽第二天读了(________)页,第五天读了(________)页。
6.每个正方形里面都有_____组平行线,正方形对边互相_____.
7.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________);这辆货车最多载货物5(________);
我的三角尺厚约2(________);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约60(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或“=”。
321-76(________)321-67 250×3(________)205×3
400千克+600千克(________)1吨 180秒(________)4分-60秒
(________) (________)
9.一只枕套长7分米、宽4分米,如果在它的四周镶上花边,那么至少需要(________)分米的花边。
10.一个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2厘米,周长(________)厘米,至少需要(________)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如图,下边两个图形的周长( )。
A.一样长 B.①号长 C.②号长
12.最少( )个小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体。
A.4 B.6 C.8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千米 B.一根萝卜长约3米
C.1分钟大约做10道口算题 D.一头大象重4千克
14.0时也叫( ).
A.中午12时 B.夜里12时 C.凌晨1时
15.下图中,从上面看形状是的有( )。
A. B. C. D.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有两个小数a和b都小于1,它们的积一定小于a也小于b.(_____)
17.因为24÷6=4,所以24是倍数,6和4都是因数(_____).
18.用8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______)
19.分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1,秒针走了1圈。(______)
20.125×8的积的末尾共有2个0。________
四、 计算题。 (28 分)
21.口算。
22.用竖式计算,带*的需要验算。
*639÷4= 240×3= 78×6= *655÷5=
五、 作图题。 (8 分)
23.把相等的连起来。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超市的收银员下班前查账时,发现现金比账面多了153元.她知道实际收钱不会错,只能是记账时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那么记错的那笔账实际收到的现金是多少元?
25.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停车场有15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3倍,小汽车开走8辆就和大客车同样多。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
26.工程队修铁路,第一次修了全长的,第二次修了全长的,两次共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27.星期天小明全家一起去郊游,他在超市买4瓶矿泉水,花去36元,妈妈觉得不够用便让小明又去买回同样的矿泉水2瓶,请问:小明共花去多少钱?
28.乐乐看一本《名侦探柯南》的书,已经看了这本书的。
(1)已看的比没看的多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如果这本书有63页,乐乐已经看了多少页?
29.某小学开展读书节活动,学校图书室新采购245本故事书和137本漫画书,现在图书室共有书998本,学校图书室原来有图书多少本?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
1、千米 分米 厘米 吨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应用“千米”做单位;计量一张床的长度应用“分米”做单位;计量橡皮擦的长度应用“厘米”做单位;计量货车的重量应用“吨”做单位;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从北京到广州大约2313(千米)
一张床长约20(分米)
橡皮擦长约4(厘米)
货车重约5(吨)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各计量单位的实际应用,解答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其数据的大小进行判断。
2、7
【详解】略
3、5
【详解】略
4、0或1或2 0或3或6或9
【分析】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列出竖式后再进一步进行解答。
【详解】列竖式:
要使商中间为0,则,故□可填0或1或2;
要使商末尾为0,则□为3的倍数,故□可填0或3或6或9。
【点睛】
考查了商中间有0或者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5、25 40
【分析】小丽第一天读了2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第二天读了20+5;第三天读了20+5+5;第四天读了20+5+5+5;第五天读了20+5+5+5+5;由此可答。
【详解】第一天读:20 页;
第二天读:20+5=25(页);
第三天读:25+5=30(页);
第四天读:30+5=35(页);
第五天读:35+5=40(页);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弄清楚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是本题的关键。
6、两 平行
【详解】依据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可知:正方形有两组平行线,即对边互相平行;据此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两,平行.
7、分 吨 毫米 千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可知计量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用“分”做单位;计量这辆货车最多载货物的重量用“吨”做单位;计量我的三角尺厚度用“毫米”做单位;计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做单位;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这辆货车最多载货物5吨;
我的三角尺厚约2毫米;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约60千米。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8、< > = = < <
【分析】(1)整数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变大。整数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变大。
(2)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60,据此解答。
(3)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大的分数大。1可以看作任何一个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0除外)。
【详解】321-76<321-67
250×3>205×3
400千克+600千克=1000千克=1吨
4分-60秒=240秒-60秒=180秒
<
<,=,则<
【点睛】
不同单位的数比较大小时,要先换算成同一单位的数,再进行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数小的分数小。
9、22
【分析】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长方形枕套的周长,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答。
【详解】(7+4)×2
=11×2
=22(分米)
则至少需要22分米的花边。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0、16 3 24
【分析】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计算即可求出周长是多少厘米;求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的特征可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那就要使长=宽,所以最小的边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使宽变为6厘米,即需要6÷2=3(个);再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即可。
【详解】长方形周长:(6+2)×2
=8×2
=16(厘米)
至少需要:6÷2=3(个)
正方形周长:6×4=24(厘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图形的拼组,关键判断拼成图形的形状。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A
【分析】图①是长为3,宽为4的长方形;图②每个角的两个线段平移后,也是一个长是3,宽是4的长方形,再算出周长,比较即可。
【详解】图①周长:
(3+4)×2
=7×2
=14
图②周长:
(3+4)×2
=7×2
=14
14=14
所以两个周长一样长。
故答案为:A
【点睛】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根据周长的定义来求。
12、C
【分析】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最小的大正方体,则这个大正方体的一条棱长为2个小正方形边长,需要2×2×2=8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最小的大正方体。
【详解】最少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体。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最小的大正方体的每条棱长为2个小正方形边长,每一面有4个小正方形。
13、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以及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一根萝卜大约长3分米。1分钟大约能做10道口算题。一头大象大约中4吨。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说法正确的是1分钟大约做10道口算题。
故答案为:C。
【点睛】
解决本题时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4、B
【详解】略
15、A
【详解】略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F
【解析】0除外的两个小于1的小数相乘,即两个因数都小于1(0除外),则它们的积一定小于a也小于b;而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时,积也是0,说明积等于其中的一个因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F.
17、×
【详解】因为24÷6=4,所以24是6和4的倍数,6和4是24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故答案为:×.
18、√
【详解】因为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说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后的图形,无论怎样拼都是由8个1平方分米的图形,围成的封闭图形.还是8个1平方分米,即:8×1=8(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
19、×
【分析】钟面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12大格,60个小格,秒针走过1个小格就是1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也就是60秒。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分针从数字12到数字1,走了5个小格,秒针走5圈。
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钟面秒针和分针的关系,了解钟面格子数和分针、秒针的运动关系即可。
20、×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求出125×8的结果,进而数出积的末尾0的个数即可。
【详解】125×8=1000
所以125×8的积的末尾有3个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算式的结果,进而确定积末尾0的个数即可。
四、 计算题。 (28 分)
21、1200;4000;1000;317
880;124;390;4……1
210;1000;1;
5;3;300;10;10
【详解】略
22、159……3;720;468;131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验算除法:可以用商×除数=被除数或被除数÷商=除数进行验算;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从多位数的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详解】*639÷4=159……3 240×3=720
验算:
78×6=468 *655÷5=131
验算:
五、 作图题。 (8 分)
23、见详解
【分析】因为1分米=100毫米、1千克=1000克、1千米=1000米,所以50分米=5000毫米、8分米=800毫米、3000克=3千克、7千米=7000米;然后把相等的两个量用线连起来即可解答。
【详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17元
【详解】解:设这笔支出款实际是x元,则看错的数为10x元,
10x﹣x=153
9x=153
x=153÷9
x=17
答:记错的那笔账实际收到的现金是17元.
25、问题①:大客车有多少辆?45辆;
问题②:小汽车有多少辆?53辆
【分析】根据题文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有多少辆?再根据已知的数量关系求解。
【详解】(1)大客车有多少辆?
15×3=45(辆)
答:大客车有45辆。
(2)小汽车有多少辆?
45+8=53(辆)
答:小汽车有53辆。(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合适的问题并解答,关键是明白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6、;
【分析】用第一次修全长的加上第二次修了全长的,即可求出两次一共修全长的几分之几。再用1减去两次一共修全长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详解】+=
1-=
答:次共修了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
【点睛】
同分母分数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7、54元
【详解】36÷4×2+36
=9×2+36
=18+36
=54(元)
答:小明共花去54元钱.
28、(1)
(2)36页
【分析】(1)用已经看了书的几分之几减去没看的即可解答;
(2)把这本书63页平均分成7份,看了的占其中的4份,据此列式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1)-(1-)
=-
=
答:已看的比没看的多占这本书的。
(2)63÷7×4
=9×4
=36(页)
答:乐乐已经看了36少页。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及加减法计算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9、本
【分析】现有图书本数减新采购的图书本数就是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详解】998-245-137
=753-137
=616(本)
答:学校图书室原来有图书616本。
【点睛】
熟悉万以内的减法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