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金澍 14502131
摘要: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一直居于世界各国前列。2002年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大。关于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利用外资的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一直是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收支、经济增长、进出口(T)
导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尤其是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影响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的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从而影响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因此,如果发展中国家能成功利用外资便可以逐渐克服储蓄、外汇和技术的约束,增加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也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东道国迅速进入全球分工体系,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促进出口增长,以换取本国发展所需的外汇;二是提升东道国的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三是提升进口商品结构,由消费型进口转变为生产型进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资已逐渐成为发展经济和推动中外经贸交流的重要手段。表1的数据显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逐年提升,直至2002年的第一名。由此,本文将从我国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情况 单位:亿美元
位次
2000
2001
2002
国家和地区
FDI
国家和地区
FDI
国家和地区
FDI
1
美国
3009
美国
1244
中国
527
2
比利时-卢森堡
2456
英国
538
法国
482
3
德国
1951
法国
526
德国
381
4
英国
1166
比利时-卢森堡
510
美国
301
5
加拿大
666
荷兰
505
荷兰
292
6
中国香港
619
中国
469
英国
250
7
荷兰
525
德国
318
加拿大
214
8
法国
429
加拿大
275
西班牙
212
9
中国
407
墨西哥
247
巴西
192
10
西班牙
373
中国香港
228
爱尔兰
190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数据
正文: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状况
中国从1979年开始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截止2002年底,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280.91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9.23亿美元,从1983年--2002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1.9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为23.77%,远远高于中国这一阶段的GDP的年均增长率。从两个指标的环比增长率来看: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长率的波动性较大,如合同利用外资额增长率最高时达到了385.3%,最低竟为-47.4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年增长率最高为152.13%,最低的为-11.31%。1992年是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转折点,当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大幅度上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也随之上升。与1991年相比,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上升了385.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上升了152.13%。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在1994年开始下降,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则继续上升。从1984年到199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处于增长之中,1999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2000年以后两指标都呈稳健增长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第一年的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52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表2 1995-2002国际收支帐户主要项目收支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往来项目差额
货物
服务
投资收益
经常转移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净误差和遗漏
1995
16.18
386.74
180.5
-60.86
-117.7
14.34
388.5
7.9
40.34
-178.11
1996
72.42
399.67
195.4
-19.8
-124.4
21.29
380.7
17.44
1.53
-155.58
1997
297.17
229.58
462.2
-57.2
-160.8
51.4
416.81
68
-255
-169.52
1998
293.23
63.21
466.13
-49.25
-165.4
42.78
411.12
-37.32
-436.6
-165.76
1999
156.67
76.42
362.06
-75.09
-176
49.43
369.73
-112.33
-180.76
-148.04
2000
205.19
192.22
344.73
-56
-141.9
63.11
374.83
-39.9
-315.34
-118.93
2001
174.05
347.75
340.17
-59.31
-186.2
84.92
373.6
-194.06
168.79
-48.55
2002
354.22
322.9
441.67
-67.84
-146.69
129.84
467.89
-103.42
-41.07
77.94
2003
458.75
527.26
446.52
-85.73
-80.01
176.34
472.29
114.27
-58.82
184.22
总额
2027.88
2545.75
3239.38
-531.08
-1299.1
633.45
3655.47
-279.42
-1076.93
-722.33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1表示的是1995年至2003年我国国际收支帐户中各个项目的收支状况。图1表示的则是1995年至2003年我国国际收支帐户中各个项目差额之和。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直接投资账户的顺差之和是最高的,达到了3655.47亿美元,是资本金融账户余额的2545.75亿美元的1.44倍。实际上,从1995年以来在资本金融账户中的各个项目中,直接投资也是唯一一个累计余额呈顺差的账户,其他的包括证券投资账户和其他投资账户余额都是逆差,分别为-279.42亿美元和-1076.93亿美元。因此,从资本金融账户余额来看,直接投资对金融账户能保持顺差起到了决定性也是唯一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
三、 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 FDI与经济运行态势
从图2可以看出,1992年到1994年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高速增长;1994年到1998年增长速度显著放缓,199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0年我国初步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明显回升迹象。与此同时,可以看到,FDI与GDP的增长态势基本相似:经济形势较好时,FDI增长迅速,如1992-1994年;经济形势恶化时,FDI的增长速度也相应的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如1997-2000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以前,我国FDI增长的绝对额基本上是上升的;1994年以后,我国FDI的增长速度和增长绝对额显著放缓。如 1993-1994年FDI 增加了62.52亿美元,而1994-1995年仅增加了37.45亿美元,增长绝对额放缓了近一倍。
说明:FDI以左方纵坐标衡量, GDP以右方纵坐标衡量。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
从1990年至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2.28%上升到2001年27.98%。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6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4.57%。
表3 1990年-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度
全国工业总产值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
比重(%)
1990
19701.04
448.95
2.28
1991
23135.56
1223.32
5.29
1992
29149.25
2065.59
7.09
1993
40513.68
3704.35
9.14
1994
76867.25
8649.39
11.25
1995
91963.28
13154.16
14.30
1996
99595.55
15077.53
15.14
1997
56149.70
10427.00
18.57
1998
58195.23
14162.00
24.34
1999
63775.24
17696.00
27.75
2000
73965.23
23145.59
31.29
2001
94751.78
26515.68
27.98
2002
110776.48
32459.28
29.30
(二)实际使用外资额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
1992年——2002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从1992年的7.51%上升到2002年的10.51%。
表4 1992年—2002年实际使用外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实际使用外资额
比重(%)
1992
1465.22
110.08
7.51
1993
2268.71
275.15
12.13
1994
1977.34
337.67
17.08
1995
2397.23
375.21
15.65
1996
2763.22
417.26
15.10
1997
3059.97
452.57
14.79
1998
3437.29
454.63
13.23
1999
3608.00
403.19
11.17
2000
3944.26
407.15
10.32
2001
4458.11
468.78
10.52
2002
5046.27
516.25
10.23
(三)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的税收对我国工商税收的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为主的涉外税收(98%以上为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含关税和土地税)成为我国工商税收的主要来源。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的税收占我国工商税收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25%上升到2000年的17.5%。2001年,达到2883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的2217亿元,增长了30.4%,占全国税收的19.01%。
表5 1992年—2002年涉外税收(不含关税和土地税)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度
全国工商税收总额
全国工商税收总额年增长率(%)
涉外税收总额
涉外税收总额年增长率(%)
涉外税收总额占全国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
1992
2876.10
122.26
4.25
1993
3970.52
38.05
226.56
85.31
5.71
1994
4728.74
19.10
402.64
77.72
8.51
1995
5515.51
16.64
604.46
50.12
10.96
1996
6436.02
16.69
764.06
26.40
11.87
1997
7548.00
17.28
993.00
29.96
13.16
1998
8551.74
13.30
1230.00
23.87
14.38
1999
10311.89
20.58
1648.86
34.05
15.99
2000
12665.00
22.82
2217.00
34.46
17.50
2001
15165.00
19.74
2883.00
30.04
19.01
2002
17854.29
17.73
3792.30
31.54
21.24
四、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运行轨迹
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都同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二者从一开始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图3所示的二者关系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FDI与T的运行轨迹基本上是平行的: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贸易均从零起步,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发展轨迹。
说明:FDI以左方纵坐标表示, T以右方纵坐标表示
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贡献
从1992年-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持续上升,从1992年的26.43%上升到2002年50.01%;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4.66%,高于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年均增长率(13.75%)21个百分点,从两者的年增长率可以看出:除了1997年、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年增长率略低于全国进出口总值年增长率,其他年份都高于全国进出口总值年增长率。
表6 全国进出口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比较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度
全国进出口总值
全国进出口总值年增长率(%)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年增长率(%)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
1992
1655.25
437.47
26.43
1993
1957.03
18.23
670.70
53.31
34.27
1994
2366.21
20.91
876.47
30.68
37.04
1995
2808.48
18.69
1098.19
25.30
39.10
1996
2899.04
3.22
1371.10
24.85
47.29
1997
3250.60
12.13
1526.20
11.31
46.95
1998
3239.23
-0.35
1576.20
3.28
48.66
1999
3606.49
11.34
1831.33
16.19
50.78
2000
4743.08
31.52
2367.14
29.26
49.91
2001
5097.08
7.46
2590.98
9.46
50.83
2002
5674.23
11.32
2837.64
9.52
50.01
五、 FDI/GDP、FDI/T综合分析
表7以及图3反映出FDI与我国GDP、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在1992—1994年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而FDI/GDP、FDI/T几乎呈直线上升;1994—1998年FDI/T的值在14%上下小范围波动,1998—2003年FDI/T的值急剧下降,而FDI/GDP的值从1994年起就开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就有所下降,对我国进出口的贡献量从1994年开始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下降趋势。
总而言之,从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基本态势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态势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轨迹基本相似,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贡献;但是在作FDI/GDP、FDI/T分析中我们也发现,从1994年开始,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开始下降,对进出口的贡献从1994年开始也停滞不前,并在1998年呈急剧下降趋势。
表7 我国FDI与经济增长、进出口概况
年份
FDI (亿美元)
GDP(亿美元)
T(亿美元)
FDI/GDP(%)
FDI/T(%)
1992
110.07
4835.69
1655.3
2.28
6.65
1993
275.15
6013.62
1957
4.58
14.06
1994
337.67
5428.45
2366.2
6.22
14.27
1995
375.21
6989.03
2808.6
5.37
13.36
1996
417.25
8153.87
2898.8
5.12
14.39
1997
452.57
8978.41
3251.6
5.04
13.92
1998
454.63
9577.18
3239.3
4.75
14.03
1999
403.19
9911.97
3606.93
4.07
11.18
2000
407.72
10797.58
4743.08
3.78
8.60
2001
468.46
11590.46
5096.4
4.04
9.19
2002
527.43
12372.25
6208.6
4.26
8.50
2003
535.05
14110.52
8512.3
3.79
6.29
说明:FDI/T以左方纵坐标表示,FDI/GDP以右方纵坐标表示
结语:
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 在保持一定的引资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外商投资方向,努力实现利用外资的三个转变
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二是从过去注意引进加工工业向引进高新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地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转变。鼓励外商把资金投向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教育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及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利用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
2. 积极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方式
采用收购、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吸收外资。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中国投资,积极探索外资参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重组部分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及其管理方法,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盘活中国的存量资产,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 确立外资的合理来源结构
目前我国外资主要来源于亚洲的香港地区、日本;欧盟的几个国家及美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欧洲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拓宽欧洲的外资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