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SCO UNIX 讲座
第一讲UNIX简介
UNIX向来是强劲的操作系统,屹立多年不倒,但是,对一般使用个人电脑的用户来说,确是比较陌生,有见及此,编辑部选择了在个人电上也可运行自如,毋须庞大的Mainframe或甚麽大机器的SCO UNIX,介绍给大家,让各位对另一广阔无限的作业领域探首一下,也许玩起Internet时,会有另一番天地,别错过这一连十二期的「UNIX自学篇」了。
这里是主要的Unix版本:
AT&T: AT&T(已不再继续,但却是蓝本);
SunOS, Solaris(另有x86版): SUN;
\AIX: IBM;
HP-UX: HP;
Digital UNIX (True64 UNIX): DEC > Compaq;
OpenServer, UnixWare: SCO > Caildera;
Irix: SGI
NCR: NCR
FreeBSD: 好种版本呢,免费的。
Linux: 版本那个多啊,大的有:Red Hat, Turbo, OpnenLinux(Caldera),SuSE等
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UNIX只是那些功能强劲的庞然大机方会使用的作业系统,谁不知道在个人电脑上,一样可以使用,只不过所使用的是特别为个人电脑设计的PC UNIX,SCO UNIX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对於惯用DOS或视窗环境的朋友来说,UNIX的第一重关卡就是那些「敏感标号」(Sensitive Case),字母的大小写俱有不同的意思,Ls、IS、LS或Is这些指令全不相同,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它对大小写可是绝对敏感的。
怎样去寻求帮助
一定要经常去man,大部分东西,包括shell的语法都可以man 出来,如果你想把man 的输出放到文件中慢慢欣赏,就这样:
man command | col -b > filename
有的时候机器会莫名其妙的man不出来,”cannot connect to sco http”,这时应进行scohttp start,即可。
SCO Unix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在PC或PC Server这一类的机器,IDE硬盘上安装ScoUnix较为简单,Sco Unix 5.04需要软盘启动,Sco Unix 5.05可以从光盘直接启动(当然也可以选择从软盘启动安装),在Boot: 提示符下直接按回车就行,部分使用SCSI硬盘的服务器安装时照此办理也没有什么问题,能够装下去的,但大多数是必须要制作BTLD(Boot Time Linked Driver)用以驱动必要的SCSI设备,一般服务器都配有“导航盘”,可根据盘上的提示,做出在该种服务器上安装Sco Unix所需要的BTLD,网卡驱动盘,导航盘还能够告诉你在Boot提示符下需要输入什么内容。
有些机器安装时的引导字符串(Boot提示符下所输入的东西)还是很复杂的,例如:IBMX345服务器,Boot引导符号下输入内容:
Boot:defbootstr=lsil biosgeom=(c,h,s),其中c,h,s是在机器引导时所见到的硬盘cylinder, head, sector参数,对于X345机器,70G硬盘,这3个值为(1024,255,63)
建议在安装服务器时,直接到服务器厂商网站上寻求帮助,或者对于新购机器,一时搞不定直接要求供应商或者打800寻求技术支持,不要把时间耗费在安装机器上。
在服务器上安装Unix的时候,如果能够把硬盘做成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则可靠性应该要高一些。以IBM的Netfinity 5500为例,首先按照服务器的原配导航光盘的指示,把硬盘组配置成RAID,再下载RAID在Sco上的驱动程序,通常做好的驱动程序为一张软盘。然后用SCOUnix光盘启动系统,在Boot:提示符下输入link并回车,当提示需要Link什么BLTD的时候,输入ipsraid,再按照安装程序的继续做下去,安装还比较简单。
用IDE光驱安装时注意光驱跳线不要跳成CS,跳成Secondary Master比较可靠一些。
安装时注意到了选择硬盘分区方式和选择安装操作系统内容时,不要选择System Graphics 产品,把Internet Fast Start也去掉,对于字符界面的编程和应用,这两样东西一点用没有,还占据了操作系统%70的内容。注意对于新的机器,不要做坏道检测(Bad Tracking),在坏道检测选项时选择None,坏道检测会花很长的时间。
系统的启动、关闭
一般情况下,要进入Unix,系统启动后,在Boot: 提示符之下是输入回车的,但是:
ü Unix与Dos/Windows装在同一个硬盘上,Unix分区激活的情况之下,要进入Dos/Windows,如果Dos/Windows分区,如果Dos/Windows分区是Fat16,在Boot:下可输入dos,如果是Fat32则应输入bootos 4。
ü Sco对硬件还是比较挑剔的,当安装了不正确的硬件驱动时,可能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启动,这时,可在Boot提示符之下输入unix.old用旧的核心启动先,或unix.safe用安全模式启动,然后移掉不正确的驱动。
安全的关机方式是shutdown,最快的shutdown 是 shutdown –g0 –y,man shutdown 看更详细的解释。安装新硬件、软件,或进行系统维护任务时为了节约时间和更加安全的工作,可以进入单用户模式。系统运行的模式 1~6,man init看更init 命令详细的解释。独自一人使用计算机时,经常用haltsys,reboot之类的命令,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在客户生产机上使用这样的命令要谨慎。
/etc/default/boot里设置一些参数,可以自动开机到login。
文件名称
在SCO UNIX下,建立的文件档案名称,可以是包含最多十四个字母数字字符的任意组合,既可使用下横「_」,也可使用句号「.」。不过,文件名称却不能使用某些特定字符,因为它们对Shell来说有特定意义。这些不能用作文件名的字符,分别是「;」「|」、「〈」、「〉」、「’」「$」、「!」 、「%」、「(」和「)」,而文件名称中也不能含有空白空格等。
文件存取权
每个文件都可以拥有不同的存取权限,界定其它用户能否存取文件和目录。
每个文件分为三类所有权:文件的属性、属主所在小组的成员(即组员),可存取系统的其它用户。用「|」的指令,就可以查看文件的权限。
drwxrwx…
好像上列的文件存取权限,第一个符号指示文件类型,减号为普通文件,d则表示目录文件。接著的九个字符分成三组,分别表示属主、组员和其它用户的存取权;每组有三种存取权:「代表读(Read)、w代表写(Write)和x代表执行(Execute)。而没有存取权的相应位置则会出现减号(-)代替。
目录存取权
基本上,文件与目录之间的存取权的设置大致一样,但仍有些微分别。
首先,要查看目录的存取权限,就要在「|」之後,加一个空白处,再加上「-d」。如果要改变当前目录,则用「cd」。
改变存取权限
要加文件或目录的存取权限,可用「chmod」的指令,例子如下:
$chmod g+rw filename
g代表更改组员可以享有的存取权限,+rw就是让组员可以读与写该文件。而u则代表文件的属性,o代表其它用户;减号(-)则代表取消某类人的某些存取权限。另一种更改权限的方法,就是使用八进制的数值指定存取权。每个符号赋与一个数值,r是4,w是2和x是1。例如组合读与写,其存取权的数值就是6。又譬如欲使文件对文件属主、组员和其它用户均具读写权,指令如下:
$chmod 666 filename
常用的命令选项:
chmod –R
chgrp –R
chown –R
chown user:group
文件相关操作中常用的命令和技巧
仅列出目录:ls –l | grep ‘^d’
查找当前目录及所属子目录下所有包含”AAB#C”字符串的文件:
grep “AAB#C” `find . –print`
file确定文件类型命令。
type确定执行文件目录命令,Unix死认PATH环境变量搜索执行程序,比如当前目录里有名为test的执行程序,光敲入test,执行的就是系统目录里的test,而不是当前目录的,原因是系统的/bin,/usr/bin目录在PATH里的排位比当前路径靠前,而如果你的PATH环境变量里没有’.’,也就是当前目录,则光敲入程序名的话,当前目录里的程序根本无法获得执行。这一点与dos系统不同。
查看文件内容一般用vi,view是只读方式vi文件的命令,hd可以查看文件的二进制内容,当文本文件庞大到vi无法打开时,可以用more,hd等命令来查看文件内容。用tail –f filename可以随时看到文件的追加写入的情况,常用来看日志文件的变化情况。
文件系统的剩余空间情况可用df –vk来看,根文件系统至少应保持15%以上的剩余空间。查看内存大小则应用memsize命令来查看。
文件的远程拷贝传递的命令ftp,rcp,.rhosts文件的配置,man ftp, man rcp看一看,要熟练掌握。
更改用户属主
每当创建新档案与目录时,标记你是属主,你的同组人员为组员,如果要把文件的使用权交给别人,只有属主方可更改,指令如下:
$chown owner file
chown改变了文件的身分ID(UID)
改变属组要改变文件所属的组别--文件组ID(GID),指令变为:
$chgrp group file
浏览文件内容
需要求助,可按?键。至於,浏览文件内容有几种方法,可使用more,显示大文件,指令如下:
$more filename
按〈space bar〉,显示正文的下一全萤幕;按〈return〉,转往下一行;按q进出文件;键入模式前缀(/),就可键入需要查找的匹配模式,若模式找不到,则会显示「pattern not found」的信息。按pg则逐次翻一个萤幕,而每个全萤幕後,都随提示符(:),按〈return〉,看下一萤幕,键入+n,向前移动n个萤幕;-n,向後移动n个萤幕;打入$,则移到文件尾。
如果使用Cat看文件内容,就可以在全荧幕上滚动文件内容。在任何位置,按<ctrl>s,文件就会停止滚动;按<ctrl>q,则会继续滚动;按〈del〉则中断不看。
如果文件太大,需要查看并且需要编辑,可以用split命令将文件劈小。
处理文件
cp指令为复制文件,可以有多种用法:
1. $cp old.file new. file 备份一个文件
2. $cp file 1 file 2 Test 将file 1和file 2复制到Test目录下
至於,mv则为改名指令,譬如:
$mv fruit apples
就是fruit改名为apples
rm则是删除文件的指令。文件一经删除,就不能恢复它,故此,要加倍小心。
$rm- i filename
加上「-i」,删除前,系统需要确认。
第二讲shell环境
何谓shell shell是用户与作业系统之间的交互层,用户修改其环境,设置或取消shell的环境变量,迎合用户的需要和爱好。
shell本身就是一个电脑程序,用C语言编写,为协助用户与作业系统之间通讯而设计,管理用户与核心(Dernel)之间对话,并把作业系统指令换成机器代码,其实PC用户常用的DOS,本身就是一个shell。
shell的用途
shell的主要任务是:提示用户打入指令,读指令,转换指令为核心所能理解的语言。其实,shell可以看作为指令解释程序,提供一些工具,亦可以利用shell的编写工具,构造电脑程序。
System V shell类
SCO System V的shell可分为四大类:Bourne shell;C shell;Korn Shell;和菜单驱动shell。而菜单驱动shell可再细分为三类,分别是Open Desktop,Sysadmsh或scoadmin和客户应用程序。每个shell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文件,可以自行修改至合用,这些环境文件就仿如DOS的批次档案(Batch File)。
Bourne shell
对普遍用户来说,Bourne shell可以说是第一个UNIX shell ,它是由AT&T贝尔实验室Stephen Bourne所编写。默认提示(Prompt)是美元符($),其环境文件为profile文件,由於文件档案不大,可以马上启动执行。
profile是存放在主目录下的普通正文文件(Text File),通过设置环境变量(Variable)和终端模式,可以使环境个人化,每次注册进入系统时,shell会读入profile文件,并执行所列出的指令。每当系统管理员创建新用户的户口时,系统都会自动构造一个相应的.profile文件;而整个系统的环境文件就放置在/etc/.profile中。用户可以使用vi或其他正文编器修改。若要使用env命令显示,由於注册时已设置了这些变量,也不一定需要另行设置。
C shell
C shell是由Berkeley的Bill Joy编写,是标准BSD(Berkeley System Distributou)命令解释,其默认提示是份符(%),环境文件则是cshrc和.login。
C shell采用C语言,是UNIX和XENIX系统上公共软件的开发语言,提供了方便工具,快速打入,校正和再打入命令行。
.login是C shell的注册环境文件,负责启动shell,注册时执行一次,而.cshrc则存放常用指令如alias等指令。譬如我们要创建一个永久别名,把命令who|sort|more别名化为wh,在提示(%)後,只需要键入wh即可。用户可在.cshrc□键入下面一行:
alias wh 'who/sort/more'
Korn shell
Korn shell是AT&T贝尔实验室David Korn所开发,是Bourne shell的增强版本,综合了Bourne shell和C shell的特点和约定,而Korn shell则比Bourne和C shell执行得更快。
Korn shell的默认提示与环境文件,跟其前身--Bourne shell一样,同为美元符号($)和.profile文件。
进程控制
虽然同一时间,系统中运行许多进程,但是某一特定时刻,CPU只会让一个进程使用,而CPU则在行使中的进程之间快速轮换,每个进程所占用的时间,称为时间片。SCO System V为了保持、跟踪或调度每个进程,会给每个进程一个进程标识号ID或PID。
要确定哪些进程正在运行,用户可以使用ps显示阁下的进程;或加上-e选项,显示所有进程;加-f选项,则显示的进程还包括已启动指令的执行中进程;-u login显示某注册用户的进程。在SCO UNIX System V中,如果阁下拥有root指令的作用权,就更可以看到所有进程。
当一个指令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可以在指令行後尾加入&元字符,该指令就会在後台执行,但对交互工作方式的指令就不适用了。
菜单驱动shell
菜单驱动(Menu-Driven)shell可再细分为三项:
一、Open Desktop
Open Desktop采用XWindow图形用户介面,用户可用图符(Icon)窗口和菜单操作,如Open Desktop的作业系统就是SCO UNIX System V/386。
二、系统管理员Shell:Sysadmsh或scoadmin
Sysadmsh或scoadmin则是字符介面,用户可不用学习指令行语法和选项,就可以执行大批指令。大多数系统管理任务仅由系统管理处理,系统管理员则有特定的根口令(root password)。
三、客户应用程序
某些用户为了存取内部邮件、字处理或报表等应用程序时,方会使用SCO System V,系统管理员可以装上这些程序,令它们在注册时呈现。许多程序提供一个菜单选项,用简单打键选取一个选项,用户毋须记著指令和指令选项,亦能操控。
第三讲vi editor
任何用户最常做的事要数创建和编辑文件,包括文档、报告和文字,vi(Visual Editor)是一个有效而相对简单的全荧幕编辑,使用vi,只要记著少量基本指令,就可以开始起步,再学习其他更复杂的指令,而系统管理员则使用vi管理和维护系统。
vi是包含在SCO System V作业系统中的全荧幕编辑,其实,vi不独存在於SCO UNIX内,而是UNIX内相当普及的文件编辑。开启文件无论是开启新档或修改旧文件,都可以使用vi,所需指令为:
$ vi filemane
如果文件是新的,就会在荧幕底部看到一个信息,告诉用户正在创建新文件。如果文件早已存在,vi则会显示文件的首廿四行,用户可再用游标(cursor)移动文件。
This is what vi looks like.
~
~
上面是一个经vi开启的模拟文件,一行开始处的波折号(~)表示文件的结尾。指令态与插入态
vi使用了两种状态,一是指令态(Command Mode),另一是插入态(Insert Mode)。当vi处於指令态时,打入的内容会视作指令来解释;另一方面,当vi处於插入态时,就可以打入正文(text)给文件。
大多数vi指令是单字符,由插入态改变为指令态,指〈Esc〉键;而由命令态转为插入态,则可以使用下面的插入令,直接打入,无需再按〈Return〉键。
—指令i在游标处插入正文
—指令I在一行开始处插入正文
—指令a在游标後追加正文
—指令A在行尾追加正文
—指令o在游标下面新开一行
—指令O在游标上面新开一行
要记著一点,在插入态处,不能打入指令,必需先按〈Esc〉键,返回指令态。假若户不知身处何态,也可以按〈Esc〉键,不管处於何态,都会返回指令态。
存档及退出
在修改文件时,如何存档及退出指定文件都非常重要。在vi内,行使存档或退出的指令时,要先按冒号(:),改变为指令态,用户就可以看见在荧幕左下方,出现冒号(:),显示vi已经改为指令态,可以进行存档或退出等工作。下面就是一些这方面常用的指令。
:q!放弃任何改动而退出vi,也就是强行退出
:w存档
:wq存档并退出vi
:x与wq的工作一样
:zz与wq的工作一样
删除正文
删除或修改正文都是利用插入态,故此,下面所提及的指令只需在插入态内,直接选入指令即行。
—x删除游标处字符(Character)
—nx删除游标处後n个字符
—nX删除游标处前n个字符
—ndw删除游标处下n个单词(word)
—dd删除整行
—d$或D删除由游标至该行最末
—u恢复前一次所做的删除
修改正文
当使用vi修改正文,加减字符时,就会采用另一组在插入态操作
的指令。
— r char由char代替游标处的字符
—Rtext〈Esc〉由text代替游标处的字符
—cwtext〈Esc〉由text取代游标处的单词
—Ctext〈Esc〉由text取代游标处至该行结尾处
—cc使整行空白,但保留游标位置,让你开始打入
—如删除指令一样,在指令前打入的数,表示执行该指令多少次。
正文模式检索
要检索文件,必需在指令态下进行。所谓「模式」,就是一个特定字符串,其中可含空格符。
—/str〈Return〉向前搜寻str直至文件结尾处
—?str〈Return〉往後搜寻str直至文件开首处
—n同一方向上重复检索
—N相反方向上重复检索
—vi缠绕整个文件,不断检索,直至找到与模式相匹配的下一个
出现。
vi 中不是立刻就能学到但是比较有用的命令
L, H, M这三个命令分别把光标定位到屏幕最底端,最顶端和正中间,有助于在编辑程序时快速定位光标。
两个比较特殊的查找替换
:%s/^/abc/g 将文件中每一行前面加上abc三个字符。
:%s/$/abc/g 将文件中每一行末尾加上abc三个字符。
>> 整行向右移动一个tab,<< 整行向左移动一个tab, >100G,从本行开始,到第100行,每行都向右平移一个tab,>>100+ 从本行开始,往下100行每行都向右平移一个tab…
vi 多个文件,vi aaa bbb,打开了aaa文件,用:n可切换到下一个文件,rew可以回卷到第一个文件。用:e filename可以载入任何其他文件,用:e#可以再次载入刚刚载入过的文件。
"ayy 将当前行拷贝到标号为a的缓冲区中,"ap将a缓冲区的内容粘贴在当前位置,这种带缓冲区名称的拷贝粘贴非常有用,因为可以把多项零散的内容分别拷贝到不同名称的缓冲区中备用,随时可以粘贴出来。一般的yy,p命令不能跨越文件,即在当前文件用yy拷贝一行,用:e filename载入另外一个文件,后用p来粘贴刚刚拷贝的一行无效,而用这种命名缓冲区的内容则没有问题。
书签命令ma,将当前位置打上标记a,这时你上下翻屏编辑其他内容,当需要回到该书签位置时,输入'a,屏幕就回到标记为”a”的地方了。
大小写切换命令:~,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
]]命令和[[命令,在C语言程序当中经常用来定为到上/下一个函数头部。
vi中的命令学的时候要注意举一反三,它的命令格式常常是
重复次数+命令,或命令+光标动作。如你想要在abcd的ab和cd中间插入23个空格,应该怎么来?把光标停在b上,按a进入插入模式然后猛按23下空格?其实可以输入23a<空格>再按一下ESC就搞定了,这就是套用“重复次数+命令”这种命令方式。再比如想把如下的程序段if中的内容向内缩进,怎么来?
if ( a > b)
{
…
}
可以光标停在{上,按>>%就行了(%是匹配括号命令),这就是“命令+光标动作”这种模式。
其他
如果要在 vi执行期间,转到shell执行,使用惊叹号(!)执行系统指令,例如在vi期间,列出当前目录内容,可以打入
:!If
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在主目录中创建.exrc环境文件,用set打入选项,每次调用vi时,就会读入.exrc中的指令与设置。下面是.exrc环境文件的实例:
set wrapmarging=8
set showmode
set autoindent
set number
set ignore case
再说一点,用vi编辑器的时候,手就放在大键盘上,不要去动小键盘上的上下箭头、PgUp PgDw按键。
第四讲:系统管理
今次要谈的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SCO UNIX的系统,拥有独特的注册名--root,能够读取任何文件,写入和删除任何文件,执行任何实用程序和指令,亦可以执行和终止任何用户程序。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包括系统控制的任务,例如後援加锁和解锁终端和记帐号、增加、隐退和撤消用户。亦可以给用户一些特权,让他们实现特权系统任务。
基本指令
shell指令的基本数据结构是文件,因此,基本指令和操作包含以下功能:
-显示及管理文件中的指令
-管理目录的指令
-输入输出重新定向和管道,重定向标准I/O,并执行组合指令
$W|grep 'john'〉john,file
-输出重定向符(>)把标准输出重新定向输出到文件
--输入重定向符(<=把标准输入重定向从文件输入
-管道符(|)把标准输出重定向输出到别一指令
重定向还可用于重定向标准出错流,如程序刚刚编写完毕之后,make通常会报告出一大堆编译错误,如果要将这些出错信息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可以
make 2>qq,注意2>qq之间没有任何分隔符,错误信息就输出到名为qq的文件中去了。
寻找文件
find(c)指令可以在层次目录中查找文件,例如:
$find/-name filename -exec rm {};
-name filename指定filename
-exec rm表示在所找的文件中执行rm移动这个指令
另外,用户亦可以加入,-print表达式,显示找到文件的全路径名。除此之外,find(c)也可以用来找出特定用户或用户组所持有的文件,譬如:
$find/-user bin -print
$find/-group mmdf -print
又或者,用find(c)重新定向过滤程序,输出错误信息,例如:
$find/-name motd -print 2〉/dev/null
SCO shell
使用SCO shell,可以让用户从单个菜单中选出应用程序,管理文件和目录,运行系统实用程序,要调用SCO shell,可键入:
$scosh
可以利用空格条键〈Space Bar〉或箭头键〈Pointer〉移动光标,加亮所选的菜单项
-按〈Esc〉 回到上一级,或放弃当前操作
-按〈F3〉 显示所在字段中可用选项表
-按〈Ctrl〉v 在字段选项表中选出每一项
-按〈F1〉 显示求助信息
-按Quit或打入q 退出SCO shell
系统管理shell
需要调用系统管理员shell,应该打入:$sysadmsh或$scoadmin。虽然每个用户都可以调用sysadmsh,但是,只有实权的用户才可执行有关特权管理任务。基本上,使用方法与SCO shell差不了多少,只是多了几个功能键(Function Key),例如〈F5〉搜索,〈F6〉改变目绿和〈F7〉执行格式。而且,scoadmin更可以在XWindow的图形环境下执行,用户在图符(lcon)上找到不同的管理任务。
多重注册萤幕
控制台上,可以允许用户最多具有十二个不同注册期的萤幕。多重萤幕令系统管理员可以同时执行几个任务。系统启动时,控制台上的多重萤幕就会自动活动起来。同时按〈Alt〉键与〈F1〉至〈F12〉功能键,实现萤幕之间转换。至於,在终端上,启动多重注册萤幕,则可用mscreen实用程序,为正确工作,mscreen要求为tty。例如启动两个萤,应该打入
$mscreen-n2
然後按〈Shift〉键与〈F1〉或〈F2〉键,在两个萤幕之间转换,当注销时,确保所有萤幕注销。
外围设备的配置
Unix文件概念具有普遍性,Unix控制任何外设都是相当于对/dev目录下的相对应的特别文件进行读写。配置外设时注意不要带电拔插设备,否则易损坏接口电路卡。配置外设通常用mkdev来进行,如:
加硬盘mkdev hd, 加软盘设备mkdev floppy,加串口mkdev serial,一般两个串口的机器装完之后,系统只认一个串口,用mkdev serial 配置第二串口,通常: Com1 IRQ=4, IO=3F8; Com2 IRQ=3, IO=2F8;配置外设的时候注意不要使中断资源冲突,用hwconfig可以看当前硬件设备中断的使用状况。看系统启动时候的硬件列表可以查看/var/adm/messages文件。
增加新硬盘、挂接新的文件系统:
当需要为系统增加新的的文件系统时,如果尚未对硬盘分出Unix分区,则应用fdisk来分Unix分区。对主硬盘设备,直接运行fdisk,对另外挂接的硬盘,运行
fdisk –f /dev/rhd??
如:在 Primary Slave上挂了新硬盘: fdisk –f /dev/rhd01
在 Secondary Master 上挂了新硬盘: fdisk –f /dev/rhd10
划分Unix分区的过程与Dos环境运行fdisk并无太大差异,需要注意,这是底层操作,除非你有确定的把握,否则,不要对尚有内容的硬盘重新划分分区。
分区划好之后,应进行divvy 划分逻辑分区,运行实例 :
divvy /dev/hd0a 在根硬盘(引导盘)设备的当前激活分区上交互式的运行divvy。
divvy /dev/hd12在第二硬盘的第二个分区上交互式运行divvy.
divvy显示的画面:
+-------------------+------------+--------+---+-------------+------------+
| Name | Type | New FS | # | First Block | Last Block |
+-------------------+------------+--------+---+-------------+------------+
| boot | EAFS | no | 0 | 0| 19999|
| swap | NON FS | no | 1 | 20000| 117999|
| root | HTFS | no | 2 | 118000| 2030296|
| | NOT USED | no | 3 | -| -|
| | NOT USED | no | 4 | -| -|
| scratch | NON FS | no | 5 | 2030297| 2032211|
| recover | NON FS | no | 6 | 2032212| 2032221|
| hd0a | WHOLE DISK | no | 7 | 0| 2040254|
+-------------------+------------+--------+---+-------------+------------+
2032222 1K blocks for divisions, 8032 1K blocks reserved for the system
n[ame] Name or rename a division.
c[reate] Create a new file system on this division.
t[ype] Select or change filesystem type on new filesystems.
p[revent] Prevent a new file system from being created on this division.
s[tart] Start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e[nd] End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r[estore] Restore the original division table.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o quit:
看这里的第一列”Name”,这个Name就是逻辑分区的Block Special文件名,这些文件就存在于 /dev目录下,当你用n[ame]菜单为逻辑分区命名的时候,就为这个逻辑分区在/dev/目录下生成了相应的块特别文件,这样的文件可以删除,重建。s[tart],e[nd]命令用于为相应的逻辑分区划分适当的大小,划分时注意其单位是1K,不要弄错。t[ype]用来改变分区文件系统类型,一般存放用户文件的类型为HTFS;c[reate]用于在分区上创建新的文件系统。从divvy 的这一层菜单中退出之后,还有一个如下的菜单:
i[nstall] Install the division set-up shown
r[eturn] Return to the previous menu
e[xit] Exit without installing a division table
Please enter your choice:
在这个菜单中,选择i[nstall]相当于“确认”,选择r[etern]返回交互式的divvy,选择e[xit]退出,不做任何改变,相当于“取消“
在用divvy分区之后,应当进行mkdev fs将文件系统挂到系统的目录树上去。
mkdev fs输出:
Filesystem Initialization Program
This program performs maintenance tasks required to add or delete
an existing filesystem. Would you like to:
1. Add a new filesystem to system.
2. Remove a filesystem.
Select an option or enter q to quit:
选择1增加一个文件系统到系统的目录树上,程序首先要求你输入设备的Block Special文件名称,如:/dev/u,确认之后,再要求你输入一个安装点,及系统目录树上的一个空目录,这个目录应该事先由root用户建立好,如/u,程序接着提示是否启动时自动安装这个文件系统到系统目录树上,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配置远程拨号登录用的Modem:
uuinstall
UUCP Administration Utility
===========================
1. Display or update site name
2. Display or update list of remote sites (Systems)
3. Display or update direct- or dial-out lines (Devices)
4. Display or update direct- or dial-in lines (etc/inittab)
5. Check consistency of UUCP files
6. Test connection with remote site
7. Convert old UUCP files to new format
Choose an option (1-7), or q to quit : 3
Display or update direct- or dial-out lines (Devices)
=====================================================
1. Display the Devices file
2. Add a new device entry
3. Delete a device entry
4. Change a device entry
Choose an option (1-4), or q to quit :
选2增加一个远程拨号入口,按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