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1810048 上传时间:2025-08-14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330.94KB 下载积分:1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页,提 纲,序言,一、疯牛病,二、口蹄疫,三、二噁英污染,四、大肠杆菌O,157,五、李斯特菌食物中毒,六、禽流感,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页,前 言,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重大问题。近年来,全球恶性食品污染事件不停发生。这些食品污染事件有引发大量消费者急性发病乃至死亡,如,大肠杆菌O,157,:H,7,先后引发数万人食物中毒。有虽引发病例不多,但病死率很高、社会影响极大,如疯牛病引发人,克-雅氏病,。也有化学污染物造成大范围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可产生严重潜在危害,如,二噁英,污染、,农药,和,兽药残留,等。,这些事件发生即使经常局限于某一国家或地域,但因为食品贸易全球性和广泛性,可快速涉及和影响其它国家和地域,造成全球性影响。,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页,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经济损失经常十分巨大,如美国每年约有,7200万人,(占总人口30%左右)发生食源性疾病,造成约,3500亿美元,损失。每年全球因食源性腹泻死亡者约,220万人,,发达国家约1,/,3人患食源性疾病。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后,1987年至1999年间证实疯牛病病牛达,17万头,之多,使其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等都受到严重打击。仅禁止进出口一项,英国每年就损失数十亿美元。比利时发生二噁英污染事件不但造成了该国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被大量销毁,而且造成许多国家禁止其动物性产品进口,据预计直接经济损失,20亿欧元,以上。,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页,一、疯牛病,(一)疯牛病介绍,疯牛病(mad-cow disease)是一个人畜共患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BSE,。该病以大脑灰质出现海绵状病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亚急性、渐进性和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当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死亡率近100。,该病于1985年4月首先发觉于英国,并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当前该病在欧洲呈蔓延趋势。当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面临“疯牛病”威胁。,该病属人畜共患病,可造成巨大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是各国口岸检疫部门重点防范疾病之一。,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页,(二)病原学,BSE病原是一个无核酸蛋白性侵染颗粒,常将其命名为朊病毒(prion)。它与普通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不一样,即不含核酸,系一个新型致病因子。在分类上将其归入亚病毒因子。,朊病毒除了能引发牛海绵状脑病以外,还能引发人库鲁病(kuru)、克雅氏病(CJD)、格-史氏综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病、以及动物中羊瘙痒症、貂传染性脑病等,统称为朊病毒病。,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6页,正常动物和人脑细胞及其它细胞中也存在朊粒蛋白(prion protein,PrP),称为正常PrP(,PrP,c,)。PrP,c,存在于细胞表面,无感染性,可被蛋白酶K消化降解。,患疯牛病牛脑细胞中PrP,c,结构发生改变,即部分由,螺旋变成,片层结构而成为致病性PrP(,PrP,sc,)。PrP,sc,不能被蛋白酶K分解,故可凝聚在一起,并沉积在大脑中,引发神经细胞退行性变。,PrP,sc,还可使PrP,c,结构发生相同改变,即可进行,复制,和,转染,。外源性PrP,sc,侵入可使体内PrP,c,发生结构改变而引发疾病。体内PrP,c,基因发生突变也可使PrP,c,发生结构改变而患病。,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7页,PrP,sc,可被25次氯酸钠或90石炭酸24h处理灭活,但对许多理化原因有较强抗性,如高温(134138)30min不能使其完全灭活;20%福尔马林处理18h或0.35%福尔马林处理3个月不能使其完全灭活,在10%福尔马林中可存活28个月。病原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动物组织中病原,经油脂提炼后仍有部分存活。,摄入1克BSE病牛脑组织即可致牛发病;,1克纯PrP,sc,抽提物可使1千万头牛感染发病。,PrP,sc,在感染动物,脑组织含量最高,脊髓次之,其它器官和肌肉含量很低。,PrP,sc,无免疫原性,感染后不发烧,不产生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8页,(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及发病情况:,BSE于1985年4月在英国首次发觉,1986年用病理学法诊疗为BSE。其后发觉BSE病例数不停增加。1986年仅为12例,1987年为461例,1988年达3000例,1992年达高峰为36000例,1993年开始逐年下降,至1997年8月21日,仅英国已累计确诊,168578头牛,患BSE。,当前除英国外,在北爱尔兰、爱尔兰、瑞士、法国、阿曼、福克兰群岛、丹麦、德国、葡萄牙、加拿大、苏丹等均发觉有BSE发生,但多为零星或散发,而英国则为大规模暴发。当前英国BSE逐步得到控制,但欧洲其它国家却不停发觉BSE并展现增加趋势。,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9页,英国流行病学调查发觉,出现最初几个BSE病例后很快,许多地方就有BSE病例发觉,12年内可快速涉及英国广大地域。说明BSE流行不是由一个疫点向外扩散,而是由广泛存在于英国各地一个共同传染源所引发。,在排除输入动物或畜产品、使用疫苗、药品和农药及与痒病羊直接接触等原因后,全部病例唯一可能共同传染源是被污染市售精饲料,肉骨粉(MBM),。MBM是用绵羊、牛、鸡下水经高温化制生产。英国绵羊喂养量大,且痒病患病率达0.2,致使大量痒病朊病毒进入化制厂。同时因为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MBM生产工艺逐步由溶剂提取批次法改为连续法,致使痒病朊病毒未被完全灭活,残余于MBM中。,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0页,另一主要原因是英国80年代动物性饲料中MBM含量由1猛增到12,以代替鱼粉和大豆含量。,另外,英国奶牛喂养方法也促使了BSE发生和流行。英国奶牛牛犊34日龄即开始用代乳品喂养,直到34周龄。代乳品蛋白含量约为l6,大部分为MBM,而美国、日本等国则主要使用植物蛋白。,当前普遍认为造成BSE大规模暴发主要原因是因为牛食用了含有羊痒病朊病毒MBM所致,但美国和冰岛科学家则认为BSE发生原因与生活在干草中螨虫相关,从螨虫上提取化学物质注射小鼠后,小鼠可发生痒病。,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1页,2.传输路径,(1)食物链传输:,疯牛病病原主要产生于病牛和病羊尸体,BSE流行主要是经过消化道和食物链传输。经饲料路径可使小鼠、山羊和绵羊人工感染BSE。据报道,在发觉疯牛病之前,每年英国出口到其它欧盟国家肉骨粉达10万吨以上,广泛用作饲料,这可能是疯牛病席卷欧洲各国主要原因。,(2)水平传输:,当前还未发觉疯牛病在牛群内个体之间相互传染,即未发觉水平传输。,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2页,(3)垂直传输:,指从父母传染给子代。最近研究发觉,BSE能经母源传输,但概率较低。只靠此方式似不足以使BSE连续流行。对健康公牛后代与患病公牛后代疯牛病发生率进行比较,未发觉二者之间有差异。还有研究已证实牛精液不会传染疯牛病。,(4)其它路径:,英国有研究表明,BSE病牛粪便也可能传输疯牛病。,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3页,3.潜伏期和发病年纪:,BSE,潜伏期为28年,,平均为45年。发病牛年纪多为46岁,2岁以下罕见。迄今发觉最小病牛为22月铃,最大15岁。调查表明,大多数病牛是出生后1年内被感染。小牛感染BSE危险性是成年牛30倍,这可能与牛肠道生理机能和非特异免疫随年纪增加而发生改变等原因相关。,4.易感动物:,牛科动物(包含家牛、大羚羊、野牛等)易感。易感性与品种、性别、遗传等原因无关。奶牛多发,因奶牛喂养时间比肉牛长,且肉骨粉用量大。猫科动物(包含家猫、虎、豹、貂、狮等)和其它食肉动物亦有一定易感性。,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4页,5.发生国家和地域分布情况:,当前汇报已经有BSE发生国家有:英国、爱尔兰、葡萄牙、瑞士、法国、比利时、丹麦、德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列支敦士登、意大利等13国。加拿大、阿曼、泰国、福克兰群岛等国家仅在进口牛中发觉过BSE。受威胁亚州国家或地域包含印尼、台湾、泰国、斯里兰卡、印度、韩国、日本等。我国至今还未发觉BSE,但传入我国危险原因依然存在,应保持高度警觉。,6.BSE流行三个要素:,存栏绵羊数额较大并有痒病流行或从国外进口了被痒病朊病毒污染动物及动物产品;肉骨粉加工方法未能灭活朊病毒;用反刍动物肉骨粉喂牛。,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5页,(四)临床症状,BSE可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全身症状,神经症状常较全身症状出现早。,常见神经症状是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和感觉过敏。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离群独处、焦虑不安、恐惧、狂暴或沉郁、神志恍惚、不自主运动(如磨牙、肌肉抽搐、震颤和痉挛等);不愿经过水泥地面、拐弯、进入畜栏、过门或挤奶等。病畜当有些人靠近或追逼时往往出现攻击行为,故俗称疯牛病。,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6页,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后肢运动失调,于急转弯时尤为显著。患牛快速行走时步态异常,同侧前后肢同时起步,而后发展为行走时后躯摇摆、步幅短缩、转弯困难、易摔倒,起立困难甚至不能站立而终日卧地。,感觉过敏常表现为对触摸、光和声音过分敏感,用手触摸或用钝器触压牛颈部、肋部时,病牛会异常担心、颤动;用扫帚轻碰后肢,也会出现担心踢腿反应;病牛听到敲击金属器械声音,会出现震惊和颤动反应;,病牛在黑暗环境中对突然打开灯光,会出现惊慌和颤动。这是BSE病牛很主要临床诊疗特征。,50病牛在挤乳时乱踢乱蹬。在平静环境中,病牛感觉过敏症状显著,减轻,,其它神经症状也可有所缓解。,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7页,病牛最常见全身症状是体重下降和产奶量降低,绝大多数病牛食欲良好。从最初出现症状到患牛死亡或急宰,病程可连续几周到12个月。,病理剖解肉眼改变不显著,肝脏等实质器官多无异常。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主要特征有:脑灰质呈空泡变性、神经元消失和原胶质细胞肥大。因为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并形成空泡状结构,使相关信号传导发生紊乱,使动物表现出自主运动失调、恐惧、生物钟紊乱等神经症状。,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8页,(五)诊疗,诊疗BSE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脑电图和免疫学检测等。病理组织学检验发觉特征性病变可确诊。,当前已建立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组织印迹和ELI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亦可使用特异血清,以Western印迹检测朊病毒蛋白,在24h内即可出结果。,我国研究人员利用PCR技术检测牛特异基因片断,并以此判定肉骨粉中是否含有疯牛病病原体。该方法特异性强,结果稳定,灵敏度到达0.1。,最近还发展了尿样检测、骨髓测试、酶检测法、同位素测定,、电镜检验等诊疗BSE新方法。,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19页,(六)对人类危害,疯牛病对人类危害,不但是可造成经济上巨大损失(宰杀焚烧感染牛羊、消毒环境、处理有可能污染饲料及动物源加工产品等)和影响外贸(许多国家禁止购置英国及欧共体牛和饲料等),更严重是食用BSE病牛肉可造成人发生新型变异型,克-雅氏病,(CJD),,此病当前是100死亡不治之症。,1999年英国政府宣告已证实朊病毒能够由牛传输给人,并引发人新型变异克-雅氏病,造成致命性神经变性。患CJD病人最初表现为冷漠、进行性共济失调、记忆受损、阵发性痉挛,多在一年内死于全身感染。,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0页,(七)预防与控制,机体对BSE感染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所以免疫接种不是预防BSE理想方法。,BSE不属于烈性传染病,其流行规律比较简单。BSE从一个国家或地域传入另一个国家或地域主要路径有二:进口有BSE病国家或地域活牛及其产品或被污染饲料;进口有痒病国家或地域活羊及其产品或被污染饲料。,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1页,1.欧盟和其它国家采取预防控制办法,(1)禁运疫区牛肉产品,:对来自BSE疫区国家和地域活牛、牛胚胎、精液、牛奶制品、副产品等实施全方面禁运,必要时禁令可延伸到全部哺乳动物、鸟类及宠物等。,(2)建立疫情汇报制度,:牧场主和兽医一旦发觉疑似BSE病必须及时向政府主管兽医部门汇报,方便采取检测诊疗等应急办法。,(3)屠宰与消毒防疫,:全部屠宰已感染BSE牛及其它动物并作安全销毁处理。,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2页,(4)禁止食用和利用,:为预防带BSE病动物组织进入动物或人食物链,禁止人或动物食用6月龄以上可能带有BSE病原体动物脑、脊髓、脾、肠、腰肌、胸腔、内脏等软组织。禁止采取牛胸腺、扁桃腺、淋巴腺等副产品作为生物制品原料。,(5)严格饲料加工工艺要求,:生产加工肉骨粉必须以彻底灭活BSE病原体温度作为加工工艺标准。,(6)预防循环污染,:禁止使用牛羊等动物肉和骨等副产品作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3页,2.我国对BSE病预防控制办法,为预防BSE病传入我国,农业部公布了疯牛病风险与评定汇报。要求严格执行禁止使用同种动物原性蛋白饲料喂养同种动物要求。私自经营和使用欧盟组员国家生产动物性饲料产品以及有BSE病国家反刍动物饲料或有痒病国家羊肉骨粉者,必须马上就地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另外,对禁止个人和非主管企业对BSE病进行研究(包含病原、用病原或病料做动物试验等)以及引进相关生物性研究材料等都作了明确要求。,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4页,(1)禁止从疫区进口动物饲料,:即禁止从欧盟国家进口动物性饲料产品。要求将肉骨粉等动物饲料作为法定检疫检验产品,并凭农业部颁发进口饲料登记许可证接收报检。对已办理相关进口检疫审批手续动物性饲料必须有出口国家官方出具符合进境检疫证书证实其起源动物品种。凡不符合要求或没有办理相关进口检疫审批手续动物性饲料产品一律作退回处理。,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5页,(2)加强对BSE监测,:指定农业部动物检疫所为全国BSE检测中心。要求全国各地必须对当地域全部进口牛(包含胚胎和后代)以及喂过进口饲料牛进行全方面追踪调查,并把调查结果报国家畜牧兽医局。发觉牛表现类似BSE症状且经判别排除其它疾病时,应马上上报监测部门给予确诊。,(3)建立完善健康统计档案,:相关单位对进口牛(包含胚胎和后代)应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以备查。,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6页,二、口蹄疫,(一)口蹄疫及其流行介绍,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个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OIE(国际兽疫局)和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其列为18种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传输速度快,传输路径广,易感畜几乎100发病,死亡率即使只有23,但除动物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外,患病期间和病后肉、奶产量下降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损失。,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7页,FMD于15首次在意大利发觉,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极少。最近几年,FMD在全球范围内传输甚广,欧、亚、非和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域成为FMD重灾区。1999年全世界有近40个国家和地域发生了FMD。年韩、俄、蒙、日、南非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均发生FMD。20,FMD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约90亿英镑经济损失。,我国是FMD老疫区,解放前FMD总流行情况是:农区少发,牧区多发,时有大流行。建国后FMD也曾发生四次大流行。近年来伴随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发展,FMD流行危险性也对应增加。,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8页,(二)病原和传输方式,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最早发觉人,/,动物病毒。分为七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产生相同症状,且仅在试验室能够将其区分。型间不能交互免疫,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病毒,其不一样分离株抗原性也存在不一样程度差异。各型内又可分为多个亚型,当前已判定亚型有65个。,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29页,病畜发烧期,其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均带有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病愈康复动物能长久带毒。,FMD病毒毒力很强,,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外界抵抗力也较强,,耐干燥、严寒;但怕酸、碱、热,加热85100min即可杀灭。,FMD病毒可经过接触、空气、食物等路径进入易感畜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致病。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人也可因接触FMD病畜及其污染毛皮或误食病畜奶、肉而感染,但极少见到经典病例。,当前从人体分离出病毒株多为O型,其次是C型。,另外,人可把病毒传染给畜类,而人与人之间极少相互传染。,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0页,(三)临床表现,1.动物:,猪、牛等感染FMD后,其经典症状是发烧和在口腔粘膜、乳房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疱。病程可呈良性、恶性或并发症性经过。新生幼畜则表现为急性和亚急性心肌炎经过,通常以死亡结局。,FMD急性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和临床期。潜伏期为几天至半个月不等,通常为27日。,潜伏期,是口蹄疫病毒在侵入部位及体内扩增阶段。,前驱期,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和奶产量降低。,临床期,出现经典水泡,并逐步融合破溃,呈鲜红色糜烂面。此时体温升高,步态紧凑或者跛行,脉搏和呼吸次数剧增,奶量下降、动物体质变差。,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1页,恶性口蹄疫最主要是心脏活动遭受破坏,往往最终因心肌衰竭而快速死亡。,口蹄疫主要并发症是在患部组织上出现细菌性化脓坏死过程。病期延长者可出现心脏病、内分泌病(胰腺、肾上腺等疾患)和不育症。,2.人:,人体感染FMD后,经过218天潜伏期后发病,早期症状类似流感。23天后,口、咽及指、趾部可出现水疱,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以及皮肤、肺部感染。普通病程不超出一周,预后良好。,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2页,(四)防治办法,FMD防治办法是国家行为,每个国家应依据本国实际情况制订出对应预防、控制和扑灭办法。,国外在FMD预防上主要是禁止从FMD疫区进口动物及其产品,并加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其次是定时、详细动物疫病汇报统计,建立疫情汇报制度。,第三是严格控制病原微生物保留和使用。,第四是在毁灭FMD后,不再进行免疫接种,以防因为疫苗原因引发FMD暴发和流行。,第五是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如搞好饮食卫生,畜肉煮熟煮透后食用等。,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3页,在控制扑灭方面主要办法是:,(1)封锁疫区,扑灭病畜和同群易感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2)禁止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向外流动,严格车辆、人员及货物出入消毒制度。,(3)烧毁或深埋疫点畜产品、饲草、垫料,用2苛性钠,12福尔马林对疫区畜舍及其附近进行彻底消毒。,(4)在疫点周围(10km)、控制动物移动区(20km)和监测区(50km)内,进行严格疫情普查和检疫,对于检出阳性者和污染动物产品全部扑杀销毁。,(5)对监测区以外与流行病学相关区域进行严格血清学和临床调查与监测,查清扑灭疫源。,(6)选取与当地流行病毒血清型相同疫苗对疫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易感动物接种。,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4页,FMD疫苗可有效预防其暴发流行。该疫苗在1925年即研制开发成功,但直到1940s在技术上突破后才得以投入批量生产。传统FMD疫苗包含,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当前正在探索新型疫苗有: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表示疫苗、活载体疫苗、DNA疫苗等,但至今还未投入应用。FMD疫苗免疫连续期都在6个月以内,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抗原性不一样,免疫连续期亦不一样,抗原差异越大免疫连续期越短。,我国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商业部联合颁发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中对FMD患畜肉尸处理有明确要求:“体温增高患畜肉尸,内脏及副产品高温处理后出场;体温正常患畜、其剔过骨肉尸和内脏经产酸无害化处理后出场”。,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5页,三、二噁英污染,(一)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介绍,1999年3月,比利时一些养鸡场蛋鸡产蛋率下降且蛋壳坚硬、肉鸡生长异常等现象。4月下旬,比利时农业部教授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觉,这是因为饲料中含有大量,二噁英,所致。此次比利时污染鸡中二噁英含量为700800pg/g脂肪,而国际上普通要求每克动物脂肪中不得超出5pg,每克鸡蛋脂肪中不得超出20pg。,比利时政府在5月29日宣告收回在全国出售全部蛋禽及其制品。随即二噁英也被发觉于该国生产肉、奶制品中。据调查,该国500多家养猪场、400多家养鸡场和70家养牛场也使用了含有二噁英饲料。6月3日,比利时政府再次宣告,全国屠宰场一律停顿屠宰,等候对其进行甄别,并决定销毁1999年1月15日至6月1日生产禽、蛋及其加工制品。,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6页,深入调查发觉,在该国福格拉企业废油样中发觉超量二噁英。该企业收购家畜肥油和植物油,并将其提供给油脂加工厂,再加工后卖给动物饲料生产商。调查发觉该企业在一些装废植物油油罐里注入了大量废机油,废机油与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加热后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二噁英,和,多氯联苯(PCB),。,不但比利时受到二噁英污染,德国、法国、荷兰也受到牵连,经比利时农业部调查,这批含有高浓度二噁英动物脂肪共有98吨,先后供给了这三国13家饲料厂,总共生产了1060吨污染了二噁英饲料,转卖给上述国家畜禽喂养场使用。,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7页,此次事件不但使比利时陷入了严重市场混乱,而且殃及欧洲其它国家,使成千上万吨比利时生产禽、蛋和猪、牛肉被收回或销毁。欧洲舆论界惊呼,这是继英国“疯牛病”之后,发生在欧洲又一起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恶性事件。,6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在欧盟15国停顿出售、并收回和销毁比利时生产肉鸡、鸡蛋和蛋禽制品以及比利时生产猪肉和牛肉。许多欧洲以外许多国家也停顿或限制从比利时和其它相关国家进口肉鸡和蛋禽制品。,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对应办法。,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8页,(二)二噁英起源与毒性,二噁英(,dioxins,)是一大类氯代含氧三环芳烃类化合物,又可分为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odibenzo-p-dioxins,PCDDs,)和氯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ro-dibenzofurans,PCDFs,)两大类,共有200余种同系物异构体。,其它一些卤代芳烃类化合物,如多氯联苯(poly chlorinated biphenyl,PCBs,)、氯代二苯醚等,因为其理化性质及毒性与二噁英相同,亦称为二噁英类似物。,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39页,1.理化性质,二噁英类化合物含有相同理化特征,对热稳定,,脂溶性强,,故可蓄积于动植物体内脂肪组织中,并可经食物链富集。其挥发性很低,在环境中半衰期较长,且对理化原因和生物降解有较强抵抗作用(在紫外线作用下可发生光降解),且故可长久存在于环境中,其平均半衰期约9年,。,2.环境和食品中二噁英起源,PCDD/Fs可由各种前体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和重排而形成,PCDD/Fs直接前体物有多氯联苯(PCBs)、2,4,5-三氯酚(TCP)、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五氯酚(PCP)及其钠盐等。,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0页,曾大量用作除草剂和落叶剂2,4,5-T和2,4-D(2,4-二氯酚)中可含有较大量PCDD/Fs,其它许多农药如氯酚、菌螨酚、六氯苯(六六六)和氯代联苯醚除草剂等也不一样程度地含有PCDD/Fs。,垃圾焚烧可产生一定量PCDD/Fs,尤其是在燃烧不完全时以及含大量聚氯乙烯塑料垃圾焚烧时可大量产生。,另外,医院废弃物和污水、木材燃烧、汽车尾气、含PCBs设备事故、以及环境中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等均可产生PCDD/Fs。,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1页,食品中PCDD/Fs主要来自于环境污染,尤其是经过生物链富集作用,可在动物性食品中到达较高浓度。,英国、德国、瑞士、瑞典、荷兰、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等对奶、肉、鱼、蛋等食品检测结果表明,多数样品中均可检出不一样量PCDD/Fs。,另外,食品包装材料中PCDD/Fs污染物迁移以及意外事故等,也可造成食品污染。,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2页,3.毒性和致癌性,(1)普通毒性,:PCDD/Fs大多含有较强急性毒性,如2,3,7,8-TCDD对豚鼠经口LD,50,仅为1,g/kg.bw,但不一样种属动物对其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如对仓鼠和豚鼠经口LD,50,可相差5000倍。,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体重降低,并伴有肌肉和脂肪组织急剧降低(故称为废物综合征),其机理可能是经过影响下丘脑和脑垂体而使进食量降低。,另外,皮肤接触或全身染毒大量二噁英类物质可致氯痤疮,表现为皮肤过分角化和色素从容。,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3页,二噁英毒性,皮肤损害,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4页,(2)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畸性,:二噁英类物质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含有显著抗雌激素作用,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抗雌激素经典代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这类物质诱导雌二醇代谢酶活性,从而可使其分解代谢增加而致血中雌二醇浓度降低,进而引发性周期改变和生殖功效异常。,研究表明,TCDD可降低大、小鼠子宫重量和雌激素受体水平,造成受孕率减低、每窝胎仔数降低,甚至不育。TCDD亦有显著抗雄激素作用,可致睾丸形态改变,精子数量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和雄性生殖功效降低。还有研究表明,人对TCDD抗雄激素作用可能比鼠类更为敏感。,TCDD对各种动物有致畸性,尤以小鼠最为敏感,可致胎鼠发生腭裂和肾盂积水等畸形。大鼠则对TCDD发育毒性较为敏感,可造成出生后雄性仔鼠性器官发育异常和性行为异常,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精子数降低等。,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5页,二噁英致畸性,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6页,(3)肝毒性:,二噁英对动物有不一样程度肝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胞浆内脂滴和滑面内质网增多,微粒体酶及转氨酶活性增强,单核细胞浸润等。不一样种属动物对其肝毒性敏感性亦有较大差异,大鼠和兔十分敏感,而仓鼠和豚鼠较不敏感。,(4)免疫毒性:,二噁英类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较强抑制作用,在非致死剂量时即可致试验动物胸腺严重萎缩,并可抑制抗体生成,降低机体抵抗力。,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7页,(5)致癌性:,TCDD对各种动物有极强致癌性,尤以啮齿类最为敏感,对大、小鼠最低致肝癌剂量低达10ng/kg.bw。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CDD/Fs接触与人类一些肿瘤发生相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97年已将2,3,7,8-TCDD确定为对人有致癌性I类致癌物。但当前还未发觉PCDD/Fs有显著致突变作用,故认为这类化合物可能是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其主要作用于肿瘤促进阶段,是一类作用较强促癌剂。,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8页,四、大肠杆菌O,157,(一)流行情况,1982年美国首次报道了大肠杆菌O,157,引发出血性肠炎。1996年58月,日本暴发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大肠杆菌O,157,感染,9000多人发病,10人死亡,随即英国等国家也先后发生大肠杆菌O,157,感染。,我国1987年在徐州首次报道发觉该菌株,以后陆续在山东、北京、新疆、浙江、福建、宁夏、广东、辽宁、四川等地分离到该菌株。1999年江苏、安徽两省暴发大肠杆菌O,157,感染性腹泻,患者超出两万例,死亡177例,流行时间长达7个月。,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49页,大肠杆菌O,157,主要引发散发感染,也可引发暴发流行。且有显著季节性,多发生在6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儿童和老年发病率较其它年纪组高,且轻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形成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病死率约为010。,牛、羊、狗和鸡等动物是大肠杆菌O,157,天然宿主,而奶牛可能是最主要宿主。病菌在牛粪中可存活90天以上,感染首先可经过进食已被污染牛奶和肉类制品传输,随即在暴发期间可由人与人之间接触而传输。,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0页,(二)病原学,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几年才逐步认识到一个新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中90%以上为O,157,。,O,157,又分为O,157,:H,7,和O,157,:Nm两种亚型,,O,157,:H,7,是与人出血性结肠炎相关主要血清型,能造成血性腹泻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属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株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外,常见生化特征与其它大肠杆菌相同,能在冰箱内长久生存,但不耐热,751分钟即被杀死。绝大多数O,157,:H,7,菌株都含一个约60MDa大质粒,带有该质粒菌株能粘附于小肠细胞,可能与其致病力相关。,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1页,(三)致病性,1.粘附:,O,157,侵入机体肠腔后,借助菌毛不足地粘附在盲肠和结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并损害微绒毛,同时紧密地结合在肠上皮细胞膜顶端。,2.产毒:,该菌株有一显著特点,即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此毒素对培养Vero细胞具毒性作用,故又称为Vero毒素。Vero毒素损害结肠上皮细胞而产生出血性结肠炎,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而造成HUS,可引发广泛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急性肾功效衰竭,还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VIII因子而出现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2页,(四)临床特征,O,157,能引发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一系列人类疾病。潜伏期普通34天,往往急性起病,通常为突然发生猛烈腹痛和非血性腹泻,数天后出现,血性腹泻,,不发烧或轻度发烧,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多,感染一周后,可发生HUS,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惊厥和血小板降低性紫癜等并发症。,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3页,(五)试验室检验,1.常规分离判定法,:将增菌培养后标本接种于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培养基(SMAC)或其它有选择性判别培养基,如先锋霉素、亚碲酸钾SMAC;先锋霉素、鼠李糖SMAC等,35,培养18二十四小时。可疑菌落接种双糖,生化判定,血清凝集。阳性菌落作Vero毒素测定。,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4页,2.免疫学方法,:Padhye等用单克隆抗体MAB4E8C12进行直接ELISA反应检测O,157,:H,7,。最近,Park等报道用包被有O,157,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大量粪便标本。ELISA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99.5,优于SMAC。,检测VERO毒素可用Neut R ELISA法。有汇报用该法检测经细胞毒素中和试验(CN)证实为抗Vero中和抗体阳性33份血清,结果均为阳性,且出结果只需6h,而CN需要三天。,另外,Thompson等建立荧光法可预测Vero细胞毒素阳性O,157,,操作简便、快速(仅需20min),大大提升了筛选O,157,敏感性和特异性。Karch等采取免疫磁性分离法分离粪便中O,157,菌株,灵敏度比直接培养法、菌落杂交法及PCR都高。,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5页,3.分子生物学方法,:当前主要有DNA探针法直接检测粪便中EC SLTI、EC SLTII和血液重EC SLTI、EC SLTII抗体;PCR以大质粒、EC SLTI、EC SLTII及eaeA制成单独引物或多重引物来分别测定粪便或其它标本中对应特异基因等,均较敏感。,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6页,(六)治疗和预防,1.治疗,:对O,157,:H,7,感染引发疾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给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及纠正脱水,并补充营养,对HUS患者应进行肾透析。5岁以下儿童和老人发生HUS几率较高,应加以重视。,2.预防,:主要是靠卫生、食品及农业等部门间相互沟通和协作,对传输媒介及时处理,及时上报。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饭后用肥皂彻底洗手,尤其是在与动物接触后。做好饮食及饮水卫生,蔬菜、水果等要洗净后食用,不生食。可选取适当消毒剂对环境和室内进行消毒。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水源及生物污染,建立监测点,对腹泻患者及带菌动物进行监测,加强进口食品检疫等。,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7页,五、李斯特菌食物中毒,(一)暴发流行情况,年1月7日,法国卫生部宣告,近期共发觉9名因食用熟肉制品而感染了李斯特杆菌患者,其中两人已死亡。经过调查,法国卫生部门发觉古德雷食品企业生产熟肉酱和冻猪舌是引发这次食品污染事件罪魁祸首。1月8日,法国卫生部门下令从商场货架上撤出古德雷食品企业生产全部熟肉制品。对该企业生产批发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卢森堡和瑞士等欧盟组员国食品采取紧急办法。这是继疯牛病、二噁英污染事件后,欧洲发生又一起影响较大食品污染事件。,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8页,历史上曾发生过屡次李斯特杆菌引发食物中毒。,1981年加拿大发生卷心菜沙拉中毒事件,可能是污染了患有李斯特杆菌病绵羊粪便;,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发生巴氏消毒奶中毒事件,49例病人,14例死亡;,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式干酪中毒事件,约有100例病人,39例死亡;,1995年瑞士暴发了一起因为食用被李斯特杆菌污染软质奶酪引发中毒事件,有57起病例,总死亡率为32%;,1996年,意大利发生一起由李斯特杆菌引发食物中毒事件,39人中18例病人出现肠道症状,从3种剩下食品以及厨房冰箱中都分离到该菌。,从1998年到1999年美国发生李斯特菌引发热狗中毒事件,101人发病,21人死亡。,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59页,(二)病原菌及其特征,李斯特菌属(Listeria)有8个菌种,其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以下简称LM)是唯一引发食物中毒病原菌。LM为革兰氏阳性类球形小杆菌,大小约(0.40.5)m(0.52.0)m,常呈V形成对或单个排列。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037,但含有,嗜冷,性,对热耐力亦较强,耐碱不耐酸。在体外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红霉素最为敏感,对链酶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敏感,对化学杀菌剂及紫外线照射均较敏感,75%酒精5分钟,1新洁尔灭30分钟,紫外线照射15分钟均可杀灭。,国内外近年若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及研究进展,第60页,LM在自然界分布较为广泛。在土壤、烂菜、江河水及青饲料中均可存在。当前已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