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1801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DB43∕T 2355-2022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湖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 -05发布- 0643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07.060D 10/19DB43/T 23552022 2022 - 08实施-06Code of practice for geological logging of tunnels in major project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DB43/T 23552022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3.1 重大隧道工程 1 3.2 编录层段 1 4 地质编录综合技术要求 2 4.1 目的任务 2 4.2 编录层段选择原则 2 4.3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2 4.4 量具、工具及设备要求 2 4.5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 5 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 5.1 地质编录用语 2 5.2 编号 3 6 隧道编录基本规定 3 6.1 帮壁 3 6.2 掌子面 3 6.3 基点及基线设置 4 6.4 测量方位角、坡度角及长度校准 4 6.5 地质分层及标记 4 6.6 地质描述内容 4 6.7 摄像和照相 6 7 绘图 6 7.1 基本要求 6 7.2 绘图方法 7 8 采样与分析测试 7 8.1 采样目的 7 8.2 采样方法与要求 8 8.3 分析与测试 10 8.4 送样要求及测试质量控制 11 9 原始地质记录和综合整理 12 9.1 原

3、始地质记录 12 DB43/T 23552022 II 9.2 记录综合整理 12 9.3 原始图件及综合图件 12 9.4 标本、样品整理及入库 13 10 质量检查 13 10.1 现场原始资料的抽样检查 13 11 成果报告 14 附录 A(资料性) 编号代号 15 A.1 隧道编录层段编号 15 A.2 标本代号 15 A.3 样品代号 15 A.4 基点编号 16 A.5 摄像和照相编号 16 附录 B(资料性) 隧道工程基点基线记录 18 B.1 隧道工程基点基线记录 18 附录 C(资料性) 影像记录 19 C.1 影像记录 19 附录 D(规范性) 不同情形下的绘图方法 20

4、D.1 全断面开挖隧道的编录绘图方法 20 D.2 单斜两台阶编录的绘图方法 23 D.3 褶皱两台阶编录的绘图方法 25 D.4 从两端相向编录的绘图方法 26 D.5 从中间相背编录的绘图方法 26 D.6 帮壁部分悬空的绘图方法 27 附录 E(资料性) 标本登记 28 E.1 标本登记 28 附录 F(资料性) 隧道工程采、送样单 29 F.1 隧道工程采、送样登记 29 F.2 内检样送样及分析 30 F.3 外检样送样及分析 31 附录 G(资料性) 原始地质编录 32 G.1 原始地质编录 32 附录 H(资料性) 隧道综合编录 33 H.1 隧道综合编录 33 附录 I(资料性

5、) 成果报告目录 34 图 1 地质要素素描投影示意图 6 图 A.1 隧道编录基点基线设置示意图 16 图 D.1 隧道编录素描图展开示意图 20 DB43/T 23552022 III 图 D.1 隧道编录素描图展开示意图(续) 21 图 D.2 隧道转弯素描投影示意图 22 图 D.3 隧道起伏素描投影示意图 23 图 D.4 隧道揭露单斜构造分两个台阶时素描示意图 24 图 D.5 隧道揭露向斜构造分两个台阶时素描示意图 25 图 D.6 隧道揭露背斜构造分两个台阶时素描示意图 25 图 D.7 隧道相向对接时素描示意图 26 图 D.8 隧道相背对接时素描示意图 26 图 D.9 隧

6、道帮壁悬空时素描示意图 27 表 1 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比例 13 表 A.1 标本类型对应代号 15 表 A.2 样品类型对应代号 15 表 A.2 样品类型对应代号(续) 16 表 B.1 隧道工程基点基线记录 18 表 C.1 影像记录 19 表 E.1 标本登记 28 表 F.1 隧道工程采、送样登记 29 表 F.2 内检样送样及分析 30 表 F.3 外检样送样及分析 31 表 G.1 原始地质编录 32 表 H.1 隧道综合编录 33 DB43/T 23552022 IV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7、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佳峰、郭经纬、陈睿卿、罗康、谢文波、赵训林、肖金成、刘铁标、王殿义、蔡宁波、董旭、李龙、李晓峰、张良平、肖海斌、刘志伟、郑振华、胡希颖。 DB43/T 23552022 1 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大隧道工程地质编录综合技术要求、 用语、 代号及编号、 隧道编录基本规定、 绘图、采样与分析测试、原始地质记录和综合整理、质量检查、成果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重大隧

8、道工程隧道地质编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T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 15218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T 1741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834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23249 地勘时期

9、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 GB 501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DZ/T 0064.2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第 2 部分: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130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TB 10027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大隧道工程 tunnels in major project 建设过程帮壁及掌子面具非即时封闭性, 工程整体呈线状连续展布, 揭露的岩土体具有地学意义的预算投资 3000 万元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3.2 编录层段 length logging of tunne

10、l 开展地质编录形成连续地质剖面的层段。 DB43/T 23552022 2 4 地质编录综合技术要求 4.1 目的任务 4.1.1 目的是获得当前常规地质技术手段难以获取或获取不经济的地质资料包含实物标本,为丰富区域地质成果、开展地质找矿与地学研究、分析不良地质体发育程度、编制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书等提供系列资料。 4.1.2 任务是通过收集重大隧道工程沿线已有地质、工程勘察与科研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层段,采用地质观测、记录、素描、摄像、照相、采样、测试等手段,开展地质编录。 4.2 编录层段选择原则 4.2.1 地学上具有研究意义或需要验证的层段。 4.2.2

11、穿过重要含矿层位、重要断裂带、水工环地质条件复杂的层段。 4.2.3 学术上有争议、物化探工作具多解性的层段。 4.2.4 地质工作程度低,影响基础研究与找矿的层段。 4.2.5 利用当前常规地质技术手段难以获取地质信息或获取地质信息成本过高的层段。 4.3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4.3.1 应在隧道开挖后,喷锚支护前立即进行。现场观察,现场编录。 4.3.2 地质现象的观察应认真、细致、全面,记录与素描应真实、客观。 4.3.3 地质编录应在同一帮壁上连续进行;遇到不能连续编录情况(如围岩垮塌、凹陷、溶洞、突水等) ,应沿地层走向对另一帮壁的对应位置进行编录,或沿地层倾向对同一帮壁的不同深

12、度掘进形成的台阶进行编录。 4.3.4 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规模,数据应准确可靠。 4.4 量具、工具及设备要求 4.4.1 摄像机、照相机成像分辨率应大于 1000 万 Dpi。在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隧道中所用设备应具备防爆功能。 4.4.2 光线不足时应使用三基色列阵式补光灯补光,照度大于 2500 Lux,色温为 4000 k5000 k。 4.4.3 编录长度小于 5 m 时,宜使用铝合金塔尺测量;编录长度大于 5 m 时,宜使用测绳测量。 4.4.4 隧道内宜使用矿用头灯,有爆炸危险时应采用防爆头灯。 4.4.5 地质描述与素描图应使用 2H 铅笔记录于野外记录本,或直接

13、录入地质行业认可的电子系统内。 4.5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隧道地质编录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值。在其精度范围内修约时,应符合 GB /T 8170 的规定。 5 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5.1 地质编录用语 常用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应符合 DZ/T 0078 的规定。 DB43/T 23552022 3 5.2 编号 5.2.1 隧道编录层段编号 由 3 个大写字母或 3 个4 个“大写字母+数字+大写字母+大写字母”组合而成,参照附录 A.1 技术要求执行。 5.2.2 标本编号 5.2.2.1 普通标本编号应符合下列

14、规则: 采用“编录层段的编号+标本序号+普通标本代号 B”组合而成,标本序号从 001 开始递增,不应重号; 示例 1: 古丈隧道进口段东帮壁上的第一块标本编号为 GJE001B。 采用“编录层段的编号+标本里程位置+普通标本代号 B” ,标本里程位置由采标本点的里程表示,不应重号。 示例 2: 古阳隧道进口段里程为 087+629 处东帮壁上采的标本,标本编号 YJE087629B。 5.2.2.2 其他特殊意义标本编号方法同普通标本编号, 用其他特殊意义标本代号代替普通标本代号 “B”组成。所用代号参照附录 A.2 技术要求执行。 5.2.3 样品编号 方法同普通标本编号,差别为样品代号代

15、替普通标本代号“B”组成。样品代号参照附录 A.3 技术要求执行。 6 隧道编录基本规定 6.1 帮壁 6.1.1 一条隧道应选择同一帮壁编录。 6.1.2 遇到重要地质现象或隧道走向与地层走向锐夹角小于等于 30时,素描两帮壁、掌子面或顶面等有利位置。 6.1.3 要求即时支护的开挖地段每次开挖应当次进行编录。 6.1.4 对于不要求即时支护的致密坚硬厚大岩层或火成岩,可将多次开挖地段合并编录 1 次,但合并后长度之和应在 10 m 之内。 6.1.5 素描图比例尺应为 11001200,对重要构造、矿层等重要地质现象可将比例尺放大至 150 或更大,以清晰表达地质现象。 6.2 掌子面 6

16、.2.1 洞口处应按掌子面的要求进行编录。 6.2.2 矿体或矿化带、蚀变带、构造带、古生物带等重要地质信息的地段应编录掌子面。 6.2.3 岩性为沉积岩、变质岩的地段每 50 m 至少编录一次掌子面。 6.2.4 厚大均一岩性或火成岩地段每 100 m 至少编录一次掌子面。 6.2.5 供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进行掌子面编录,应符合隧道施工的要求。 DB43/T 23552022 4 6.3 基点及基线设置 6.3.1 基点编号方法宜参照附录 A.4 技术要求执行。 6.3.2 隧道进、出洞口坐标点、及以该两点为起点分别向隧道内测量的第一个测量点为测量基点,应详细记录基点信息,记录样式参见附录

17、 B.1。 6.3.3 每次编录端点为编录基点,可与测量基点重合,也可另外设置。 6.3.4 两编录基点间的连线为编录基线,宜设置于帮壁底平面与帮壁交面线沿帮壁往上 1 m 处。 6.3.5 编录基线设置应随不同的非即时性开挖方法作相应调整,但应当确保编录层段的完整拼接。 6.3.6 宜用油漆及打入钢钉在现场作好基点标记。 6.3.7 坐标测量结果宜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精度符合 GB/T 18341 的规定。 6.3.8 掌子面基线起点应与当次帮壁基线终点重合。 6.4 测量方位角、坡度角及长度校准 6.4.1 隧道工程测量应采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精度的仪器进行,编录人员若

18、自行测量应符合 GB/T 18341 的规定。 6.4.2 若采用收集工程施工方的测量数据时,应做到: a) 编录层段的方位角、坡度角及长度每 25 m50 m 对测量结果校正一次; b) 方位角、坡度角校正宜采用矿用挂罗盘进行,校正时,两测量点间的测绳应固定、拉直,挂罗盘周边 2 m 范围内无磁性物质影响; c) 在前测手、后测手附近各测量 2 次,2 次结果相差在 2范围内,则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若超过 2则重测,直到符合规定要求; d) 或采用测量精度高于矿用挂罗盘的设备进行测量; e) 测量得出的结果与收集数据比较,两者差值方位角在 3范围内、坡度角在 1范围内则采用收集的数据,若超出

19、范围则查找原因,采用符合实际的数据; f) 长度测量校正宜采用钢卷尺; g) 或采用测量精度高于钢卷尺的设备进行测量; h) 测量得出的结果与收集数据比较,两者差值与收集长度的比值小于 1,则采用收集的数据,若超出范围则查找原因,采用符合实际的数据。 6.5 地质分层及标记 6.5.1 一般最小岩性分层厚度在素描图上宽度不小于 1mm。 6.5.2 标志层、矿层不论厚度大小均应独立分层,当分层厚度在素描图上宽度小于 1mm 宜放大表示。 6.5.3 在分层确认的基础上,对隧道两帮壁及掌子面揭露的各类界线进行标注。 6.6 地质描述内容 6.6.1 基础地质 6.6.1.1 岩石名称、颜色、揭露

20、位置、岩层厚度、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薄小夹层、结核与包裹体、化石、不同岩性的变化关系、上下岩层接触关系、各类岩矿石标本与样品采集情况、产状等内容,区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描述既全面准确,又突出重点。 6.6.1.2 褶皱的位置、类型、两翼地层或岩性的变化、枢纽及两翼产状变化、延伸变化。 6.6.1.3 断层的位置、断距、性质、产状、断层面特征、破碎带宽度、破碎岩组成及特征、旁侧构造、擦痕与阶步、赋矿情况、导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DB43/T 23552022 5 6.6.1.4 节理、劈理的位置、密度、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特征、劈理面特征、力学性质,组合特

21、征。 6.6.1.5 裂隙的位置、间距、密度、形态、与层面的关系、张开与闭合的变化特征、充填物、延伸长度、裂隙面特征。 6.6.1.6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应符合 GB/T 17412 的要求。 6.6.2 矿产地质 6.6.2.1 矿体或矿化体,包括名称、位置、颜色、厚度、结构、构造、形态、品位,物理性质、标志性矿物、化学组成,矿石类型、不同矿石的变化特征、围岩特征、产状、构造应力对矿体作用产生的影响,矿石标本、样品采集等。 6.6.2.2 蚀变岩,包括名称、位置、颜色、宽度、蚀变矿物及含量,蚀变类型、蚀变程度、蚀变分带、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矿石标本、样品采集等。 6.6.2.3 遇可能对隧道工

22、程施工产生危害的特殊矿层如煤层、沥青层、油气层、有害气体、放射性矿产、易自燃物等除符合 6.6.2.1 的要求编录外,还应描述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危害性。 6.6.3 水文地质 6.6.3.1 地下水分布,包括出露形态,如渗水、滴水、滴水成线、股水(涌水) 、暗河等,岩石的含水性或隔水性,含水层(带)的水量、水压、水温、PH 值、颜色、泥砂含量、嗅、味、透明度,天气温度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6.6.3.2 根据围岩的透水性,划分隧道洞身干燥区、潮湿区、滴水区、淋水区。 6.6.3.3 出水点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 6.6.3.4 对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评价地下水对

23、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性和可利用性。 6.6.3.5 地下水分类分级应符合 GB 15218 的规定。 6.6.4 工程地质 6.6.4.1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中风化带、微风化带。 6.6.4.2 统计不同岩性的线裂隙率或面积裂隙率。 6.6.4.3 天然洞穴的位置、类型、规模、形态,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情况,充填物成分、状态及与空洞的空间关系。 6.6.4.4 人为坑洞的位置、规模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6.6.4.5 地应力异常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存在岩爆、软弱夹层挤出、隧道超前预报探孔揭露饼状岩芯等现象。 6.6.4.6 塌方部位、方式、规模及其随

24、时变化性,横向、纵向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6.6.4.7 粘性土、膨胀土的位置,变形特征,滑面特征、级数、滑移方向,含水性,风化特征,与其他软弱夹层的关系。 6.6.4.8 突水、突砂、突泥的位置、类型、规模、形态、发育程度、变化特征,发生部位的岩性、产状,发生的地质原因。 6.6.4.9 围岩稳定性情况,如冒顶、片帮、掉块、底鼓、挤压、倾斜、变形、断裂等的部位、规模,断层破碎带、破(碎)裂岩带等的特征。 DB43/T 23552022 6 6.6.5 环境地质 当发现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砷、汞、铅、镉、铬等) 、有害气体(瓦斯等) 、地热、游离二氧化硅等

25、有明显异常时,应记录其位置、成份、含量,对空气、水、地表的污染现状,隧道开挖揭露时及支护后的情况,有害气体还应记录其涌出压力。 6.7 摄像和照相 6.7.1 地质观测编录应同时开展摄像和照相。编录层段全程摄像,对重要矿体、构造、矿化带、蚀变带、采样位置、特殊地质现象、出水点、典型水文地质、典型工程地质、典型环境地质现象等进行照相。 6.7.2 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方向宜与隧道帮壁延伸方向大致垂直,镜头大致保持水平。 6.7.3 摄像机与隧道帮壁的距离在拍摄过程中始终一致,至少距离为 2 m,摄像过程中保持缓慢匀速移动,要求被摄物显示清晰。特殊情况下采用照相机辅助照相。 6.7.4 摄像前在地层

26、分界、岩性分层、标志层界线、矿体边界、构造等地质现象变化位置放参照物和标识性牌板。 6.7.5 对影像与照片应加注地层代号,各类地质界线、断层性质、应力方向等。应及时编号,可参照附录 A.5 技术要求执行。 6.7.6 摄像、照相后参照附录 C.1 规定及时填写记录。 7 绘图 7.1 基本要求 7.1.1 帮壁素描图是将地质要素水平投影至通过基线的竖直立面而成的图。素描前,先按比例做出一假想竖直立面,标明基点和基线位置。然后选择能准确反映地质要素位置和形态变化的测点,再将测点水平投影于直立面,然后勾绘。 示例: 隧道帮壁 a、b、e 三点分别水平投影于过基线的竖直立面得到 a、b、e三点,见

27、图 1 a) 。 a)帮壁投影示意图 b)掌子面投影示意图 图 1 地质要素素描投影示意图 7.1.2 掌子面素描图编制方法是用通过基线的竖直立面作投影的方法。掌子面使用理想化规则梯形法作图,隧道帮壁与掌子面相交处为腰线,与底边夹角为 70。 示例: 掌子面上 a、e 两点分别水平投影于过基线的竖直立面得到 a、e三点,见图 1 b) 。 DB43/T 23552022 7 7.2 绘图方法 不同情形下的绘图方法按附录 D 规定执行。 8 采样与分析测试 8.1 采样目的 8.1.1 标本 为今后开展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系统的实物标本,应采集不同规格的标本。特大标本规格不小于 60 cm40 cm

28、20 cm。大标本规格为20 cm15 cm10 cm30 cm25 cm20 cm,小标本规格为 9 cm6 cm3 cm15 cm10 cm10 cm。特大标本供博物馆、科技馆陈列或为地学研究截取试验样品用,大标本供今后某些用量重的特定试验用,小标本供原始资料编录现场检查、特殊标本选择和测试用。 8.1.2 岩矿鉴定样 8.1.2.1 鉴定和测量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含量和粒度,测定矿物物理性质及光学参数,研究岩石和矿物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研究岩石、矿物的蚀变、变质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 8.1.2.2 配合物相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矿石风、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进行矿床蚀

29、变分带研究。 8.1.2.3 确定、研究地质体的变质程度,划分变质相带,配合鉴别有关的构造分带。 8.1.3 化学分析样 8.1.3.1 基本分析样 根据编录设计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测定矿(岩)石中的特定元素含量,为研究矿体或岩体中的特定元素的变化规律并确定矿体与围岩的界限、划分矿石的品级、评价矿石质量,为评价特定元素对环境影响程度提供资料。 8.1.3.2 组合分析样 测定矿(岩)石中各组分元素和有关微量元素的含量,为研究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的变化规律、确定有益元素的利用价值,为评估有害元素对矿石质量影响、水文质量影响、工程质量影响、环境质量影响提供资料。 8.1.3.3 岩石全分析样 全面了解

30、各种岩(矿)石类型中各种元素及组份的含量,确定岩(矿)石的类型。 8.1.4 物相分析样 研究某些矿床的自然分带、确定矿石自然类型以及确定有用组分赋存状态。 8.1.5 富碳岩(矿)石分析样 为了解富碳岩(矿)石(如煤层、炭质泥岩、石煤、炭质页岩、炭质板岩)的有益组份、有害组份含量,以及物理性能,为评估它们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影响提供资料。 8.1.6 含气性测试样 研究气体的主要成分、含量、赋存类型,为评估气体对环境质量影响提供资料。 DB43/T 23552022 8 8.1.7 光谱分析样 了解岩(矿)石中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及它们的大致含量。 8.1.8 水样 分析水质,为评

31、估水质对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影响提供资料。 8.2 采样方法与要求 8.2.1 标本 8.2.1.1 特大标本在编录层段内采用拣块法采集,每一岩性、矿石采取数量不少于 1 块。宜特征明显,代表性强,为新鲜坚硬的岩石。当为短期内易风化碎落的岩矿石时可不采取。 8.2.1.2 大标本在编录层段内采用拣块法采集。对岩性变化不大的沉积岩、变质岩每 20 m 应至少采 1块,火成岩每 50 m 应至少采 1 块。若遇易碎、易垮塌、易自燃、有害气体溢出、涌水、易污染、矿石、蚀变岩、构造岩、特殊地质现象地段采样间隔至少加密 1 倍。每一地质意义地段应至少采 1 块。 8.2.1.3 同一地质意义编录层段在基线

32、上长度不大于 3 m 时,采取小标本 1 块。同一地质意义编录层段在基线上长度大于 3 m 时,每 3 m 采 1 块。每一地质意义地段应至少采 1 块。界线不明处,应加密取样,以便确定界线。小标本采用敲块法在帮壁上采集。 8.2.1.4 每类标本的采取均宜照相,作好采样记录,参照附录 E.1 执行。 8.2.1.5 采取界线上的标本时,宜采取能同时代表界线两侧不同岩性的标本。界线处能在帮壁上敲块取样的,应采用敲块法取样,并注明产状和方位。 8.2.2 化石 8.2.2.1 脊椎动物化石(如已经变脆的)宜用能加固的物质涂抹,如石膏或夹有碎稻草的粘土,并对骨骼在岩石中的分布进行素描或照相。 8.

33、2.2.2 植物化石及植物印痕宜采集完整,包装时应填入松软物质,如棉花或软纸。 8.2.2.3 显微鉴定用的微体化石,应在未经风化的新鲜岩石中采取。 8.2.2.4 应详细记录化石形态 (整体、 内核保存情况, 碎片分布) 、 所在部位的地质简况和出现的密度、排列方向等。 8.2.3 孢粉鉴定样 8.2.3.1 一般在富含孢粉、未经变质的地层中逐层采取新鲜岩石,应避免在岩石的强烈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层序混乱、岩浆岩接触处及自燃烘烤变质带取样。在缺乏含孢粉化石地层的情况下也可在板岩、千枚岩及其它浅变质岩中采取。 8.2.3.2 采样方法为敲块法,规格为 9 cm6 cm3 cm15 cm10

34、cm10 cm。岩层厚度大、岩性与岩相变化小时,采样间距为 5 m10 m,岩层厚度薄、岩性与岩相变化大,采样间距为 2 m5 m。 8.2.3.3 样品重量一般为 200 g 左右。煤样不小于 100 g,页岩样 300 g400 g,砂岩、硅质岩样500 g600 g,碳酸岩类样不小于 1000 g。 8.2.3.4 采取孢粉样品时,应同时采集该层内的保存的植物化石。 8.2.3.5 各个孢粉样品保持纯洁,防止上下层位样品混杂,取样后立即用结实的纸袋包装,注明地层、岩性、测试内容。 8.2.4 构造定向标本样 在帮壁上用敲块法采取, 定向面应选择片理面、 断层面、 应力矿物定向排列直接有关

35、的构造结构面。DB43/T 23552022 9 采样前先标定方位,标本上画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要画上铅垂线,标注产状符号及数据,规格为 9 cm6 cm3 cm15 cm10 cm10 cm。 8.2.5 岩矿鉴定样 既可从小标本上截取,也可单独采取。单独采取方法是敲块法,在隧道帮壁上采样,规格小于 9 cm6 cm3 cm。需制定向光片、定向薄片岩(矿)样时,应在标本上作出明显标志,并在样品标签和送样单中加以说明。 8.2.6 基本分析样 8.2.6.1 应对不同矿种、矿(化)体不同空间部位、不同矿石类型(或品级)的矿石单独采取。除共生、伴生矿外,同一件样不应跨越不同矿种、不同矿层、不同矿

36、石自然类型。 8.2.6.2 取样长度应控制到矿体两侧围岩边界,矿化带、蚀变带两侧围岩采样控制在 1 m 范围内,两侧各采 1 个样。 8.2.6.3 当矿(化)体、蚀变带厚度较大且矿化较均匀时,分段取样,按每米不小于 1 个样取样,样长 1 m/个;当矿(化)体厚度小且矿化不均匀,分段取样长度可适当降低,但最低不小于 0.2 m,最后一个样品长度小于 0.2 m 时,可与前一个样品合并。 8.2.6.4 对于厚度小于 0.2 m 者,采用剥层取样法,顺矿化带或蚀变带倾向全部剥层取样或在中间部位剥取 1 m 长的样品,剥层深度 5 cm3 cm。 8.2.6.5 当为较松软矿(岩)石时,采用刻

37、槽法取样,断面规格宜为 10 cm3 cm;当为较坚硬矿(岩)石时,采用连续敲块法取样,各敲块大小大致相同,组合为一件样品。样品原始重量加工缩分后的最终重量不小于 500 g。 8.2.6.6 穿矿脉隧道宜在两帮壁上沿矿脉倾斜方向连续取样,两帮壁上的样槽大体在同一高度。 8.2.6.7 沿矿脉隧道宜在掌子面上取样,采样间距 1 个/5 m。依矿化程度,要求如下: 矿化大致均匀,厚度变化不大时,在掌子面腰线附近水平取样; 矿化极不均匀,厚度变化极大时,可在掌子面上布置 2 条3 条取样线分别取样。 8.2.7 组合分析样 采取组合分析样时, 采用不少于 5 个同一类型的基本分析样副样组合成一件样

38、, 也可按基本分析样采样方法单独采取,样重 100 g200 g。 8.2.8 岩(矿)石全分析样 采取岩(矿)石全分析样时,采用不少于 10 个基本分析副样组合成 1 件样,也可单独采取,每个隧道每一岩(矿)石类型采取 1 件2 件,样重 100 g500 g。 8.2.9 物相分析样 物相分析样既可采用基本分析样的副样, 也可专门采集, 专门采样方法同基本分析样, 样重 100 g200 g。 8.2.10 富碳岩(矿)石分析样 8.2.10.1 煤层、石煤、暗色泥(页)岩遇岩浆岩体侵入区、烧变带、风化带、冲蚀带、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区域等地段宜加密采样,至少在正常处、过渡处、分界处分别采集

39、 1 个代表性样品。 8.2.10.2 采样前应清理欲采样的隧道帮壁,使表面新鲜、平整。 DB43/T 23552022 10 8.2.10.3 煤层分析样按照 GB/T 482 规定的方法采集。 8.2.10.4 炭质泥岩、石煤、炭质页岩、炭质板岩参照煤层采集方法。 8.2.10.5 煤层、炭质泥岩、石煤、炭质页岩、炭质板岩之间逐渐过渡,界面不清的,根据肉眼鉴定,分层采取。 8.2.10.6 填写采、送样登记表,内容包括样品编号、隧道名称、采样日期、送样日期、试验项目。 8.2.10.7 将样品及采样卡片依次放入不易变形、不易破碎的箱体中,置于阴干处。箱外用防水墨笔写明送样单位、隧道名称、总

40、箱数、每箱箱号。 8.2.11 气体分析样 8.2.11.1 采用排水集气法取样,应以酸性饱和盐水为封液。 8.2.11.2 取样瓶应密封完好,不易磨损、变形,与待取气体不相溶,能使待取气体不易分解,容积不小于 1L,应先将瓶和塞洗净。 8.2.11.3 取样不小于 1 L,到瓶口处还余下 50 mL100 mL 封液时结束,瓶口始终不可向上,将瓶塞封好,在运输与保存期间,瓶身始终倒置,一直到送交试验室。 8.2.11.4 利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钻孔采集气体样,具体应按照 GB/T 23249 规定的方法采集。 8.2.11.5 每个气样瓶上填写两张标签,一张用绳子系在瓶口上,另一张贴在瓶壁上。

41、 8.2.12 光谱分析样 8.2.12.1 可单独采样,也可利用 5 个10 个(或更多)同一类型的基本分析样的副样组合成 1 件样,组合样中各基本分析样的组合比例按各基本分析样原始样品长度比例而定。 8.2.12.2 单独采样时,布样、取样要求同基本分析样,重量应根据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所需要重量而定,一般 100 g200 g。每一岩性、矿石类型宜测试 1 件2 件。 8.2.13 水样 8.2.13.1 水样距容器塞应留不少于 2 cm 的空隙,用纱布和矿蜡封口,并放在阴凉处待送。 8.2.13.2 采样时应根据欲测组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保存样品方法。 8.2.13.3 各水质水样的保存

42、方法、送样时间应符合 DZ/T 0064.2 的要求。 8.2.14 油分析样 8.2.14.1 应先将样品瓶和瓶塞洗净,将瓶塞好。 8.2.14.2 取样时先用欲取的原油清洗样品瓶 3 次, 然后再装油样, 油样不应装得过满, 每个油样 1 L5 L。 8.2.14.3 用作生油指标分析的油样瓶宜用磨口玻璃瓶。 8.2.14.4 每个油样填写两张标签,一张用绳系在瓶口上,另一张贴在瓶壁上。 8.3 分析与测试 8.3.1 岩矿鉴定样 8.3.1.1 薄片鉴定利用透射光显微镜鉴定矿物,内容应包括矿物组份、粒度、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及定名,主要为透明矿物。 8.3.1.2 光片鉴定利用反射光

43、显微镜鉴定矿物,内容应包括矿物组份、粒度、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及定名,主要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矿物。 DB43/T 23552022 11 8.3.2 光谱分析 定性分析元素含量,以发现地层的特征元素,并对特征元素应做半定量定量分析。 8.3.3 化学样分析 8.3.3.1 光谱分析明显高于元素区域背景值或达到矿体边界品位 0.5 倍以上的应做化学基本分析。 8.3.3.2 不同的矿石有不同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多元素分析项目,各矿石分析项目根据需要测试。 8.3.4 不良地质体样分析 8.3.4.1 有明确信息确定岩石存在放射性元素异常时,应取岩样、水样。测试应符合 GB 6566、DZ/T

44、 0064.2、TB 10027 的要求。 8.3.4.2 地热异常区样品应进行地热流体全分析、气体分析、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毒性成分的分析,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岩、土分析应符合 GB/T 11615 的要求。 8.3.4.3 膨胀岩土体样应作室内膨胀力测试,收缩和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50112的要求。 8.3.4.4 粘性土宜测试矿物成分、Al2O3质量分数、Fe2O3质量分数、耐火度。 8.3.5 富碳岩(矿)石样分析 8.3.5.1 暗色泥(页)岩宜测试有机碳含量、沥青反射率、干酪根类型、孔隙度、渗透率、自燃倾向性,其他项目根据需要测试。 8.3.5.2 煤

45、层、石煤宜测试工业分析指标(灰分、水分、挥发分、固定碳) 、发热量、煤自燃倾向性,其他项目根据需要测试。 8.3.6 气体测试样 测试气体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8.3.7 水样 8.3.7.1 水质分析分为简分析、全分析、专门分析,一般只作简分析。 8.3.7.2 水质简分析项目有 PH 值、游离二氧化碳、氯离子、硫酸根、重碳酸根、碳酸根、氢氧根、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及溶解性固体总量等。 8.3.7.3 当需要作水质全分析时,其分析项目除简分析项目外,另增加铵离子、全铁(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 、亚硝酸盐、硝酸盐、氟离子、磷酸根、硅酸及化学需氧量。 8.3.7.4 当需作专项

46、分析和现场分析时,应符合 DZ/T 0064.2 的规定。 8.4 送样要求及测试质量控制 8.4.1 固体样品应使用布袋包装,包装袋上填写样品编号。 8.4.2 液体样品应使用防酸防碱的深色样瓶承载, 并在样瓶外表面贴上标签, 标签上注明样品编号等。 8.4.3 气体样品使用密封罐存贮,并在罐体外表面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样品编号等。 8.4.4 样品采集、送样单,参见附录 F.1。 8.4.5 光谱分析等定性、半定量样品不作内、外检要求。 8.4.6 定量分析的同一测试项目样品个数超过 30 件时应送内、外检。 8.4.7 应送内、外检时,内检按不少于样品总数的 10,外检按不少于样品总数的

47、 5提取,外检样品由通过省级或国家计量认证的单位承担。 DB43/T 23552022 12 8.4.8 内检、外检样品应填写送样表,参照附录 F.2、F.3 规定执行。 8.4.9 测试质量应符合 DZ/T 0130 的要求。 9 原始地质记录和综合整理 9.1 原始地质记录 9.1.1 原始地质记录宜使用统一的野外记录本,将现场编录现场记录,现场地质素描图全部记载在记录本上。原始地质记录随隧道每天的开挖进尺逐日逐基线开展。记录内容要做到全面、准确、专业用语使用恰当,无错漏字,特征地质信息应重点记录。当天回到室内参照附录 G.1 的规定及时根据野外记录本的记载整理成原始地质编录表。 9.1.

48、2 文字记录应与素描图吻合。 9.1.3 原始地质记录有误时只可划改,记录中的数字应全部着墨。 9.1.4 记录内容包括: 编录人员、日期、天气、地点; 基线部分:基线号、基线长度、方位角、坡角; 地质描述部分: 岩性分层及地质要素在基线上的位置、假厚度、 真厚度, 基础地质、 矿产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环境地质描述; 采样部分:种类、规格、长度、数量、编号; 岩层产状部分:倾向、倾角、测点位置; 构造产状部分:倾向、倾角、测点位置; 影像资料部分:影像资料类型、编号、位置、距离、地质意义。 9.2 记录综合整理 根据原始地质编录表参照附录 H.1 的规定,逐层整理形成。 9.3 原始

49、图件及综合图件 9.3.1 根据现场的观测内容形成原始素描图,要求图元要素、地质界线齐全,无错、漏,绘制在坐标纸上的图件及时矢量化,图例应符合 GB/T 958 的规定。 9.3.2 纸质素描图上的各种数据(基线号及长度、基线方向及坡度、矿石厚度及品位、产状、标本号、样品号) 、分层界线、断层线以及其他内容,经核对后,及时着墨。 9.3.3 修正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剖面图、地质平面图,形成综合图件。 9.3.4 原始图件图面内容包括: 图名、比例尺、隧道名称、里程; 基线编号、长度、方位角、坡角; 岩层产状部分:倾向、倾角、测点位置; 图例; 掌子面位置,绘制间距; 采样部分:标本编号、标本位置、

50、样品编号、样品位置; 影像资料部分:影像资料类型、编号; 绘图人员、检查人员、日期。 DB43/T 23552022 13 9.4 标本、样品整理及入库 9.4.1 标本整理 9.4.1.1 每天应对当日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先使用湿毛巾和硬毛刷擦刷洗标本表面,将粉尘、松动的颗粒清洗干净,后用白色防水涂料涂抹成方形,小标本的的方形为 5 cm2 cm10 cm3 cm,其他类型标本的方形为 8 cm2 cm10 cm3 cm,涂块不要掩盖特征地质现象,待阴干后,用红色防水笔在涂块上填写标本编号,最后按附录 G 要求填写标本登记表。 9.4.1.2 标本在入库前应逐一拍照。拍照时,标本、样品应置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