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实验班2025届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770230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6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实验班2025届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实验班2025届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实验班2025届高二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从班委会5名成员中选出3名,分别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与体育委员,其中甲、乙二人不能担任文娱委员,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 A.36 B.30 C.12 D.6 3.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则( ) A. B.2 C.2 D.4 4.把座位编号为1,2,3,4,5,6的六张电影票全部分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最多得两张,甲、乙各分得一张电影票,且甲所得电影票的编号总大于乙所得电影票的编号,则不同的分法共有( ) A.90种 B.120种 C.180种 D.240种 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的值为1,则输出的值为( ) A. B.2 C.0 D.无法判断 6.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刮风的概率为,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为,则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 ) A. B. C. D. 7.函数的大致图象为( ) A. B. C. D. 8.(2018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已知双曲线:的虚轴长为,右顶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B. C. D. 9.已知关于的方程,,若对任意的,该方程总存在唯一的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A.,xR B.,xR且x≠0 C.,xR D.,xR 1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版)规定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为了比较甲、乙两名高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现以六大素养为指标对二人进行了测验,根据测验结果绘制了雷达图(如图,每项指标值满分为分,分值高者为优),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注:雷达图(Radar Chart),又可称为戴布拉图、蜘蛛网图(Spider Chart),可用于对研究对象的多维分析) A.甲的数据分析素养高于乙 B.甲的数学建模素养优于数学抽象素养 C.乙的六大素养中逻辑推理最差 D.乙的六大素养整体水平优于甲 12.设,则 (  ) A. B.10 C. D.100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集合,若实数满足:对任意的,均有,则称是集合的“可行数对”.以下集合中,不存在“可行数对”的是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14.若,分别是椭圆:短轴上的两个顶点,点是椭圆上异于,的任意一点,若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为,则__________. 15.在中,,,,则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16.若向量与平行.则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若,求数列的前项和及的值; (2)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的值,根据计算结果猜测关于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3)对任意正整数,若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18.(12分)设实部为正数的复数z,满足|z|=,且复数(1+3i)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I)求复数z (II)若复数+ m2(1 +i)-2i十2m -5为纯虚数,求实数m的值. 19.(12分)已知函数为奇函数,其中 求的值; 求使不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 20.(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为曲线上的动点,点在射线上,且满足. (Ⅰ)求点的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与轴交于点,过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相交于两点,求的值. 21.(12分)已知直三棱柱中,,.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2.(10分)已知在等比数列{an}中,=2,,=128,数列{bn}满足b1=1,b2=2,且{}为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通过参数分离得到,换元法设,画出函数和的图像,根据图像有三个交点得到范围. 【详解】 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 有三个解. 设 当时单调递减,当单调递增. 画出图像: 是奇函数且是单调递增 有两个解,设为 有一个解,图象有三个交点 必须是两个解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问题,参数分离换元法是解题的关键. 2、A 【解析】 从班委会5名成员中选出3名,分别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与体育委员, 其中甲、乙二人不能担任文娱委员,因为先从其余3人中选出1人担任文艺委员, 再从4人中选2人担任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种. 本题选择A选项. 3、C 【解析】 利用即可解决. 【详解】 由题意得,因为向量与的夹角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选择C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模的计算,在解决向量模的问题时通常先计算出平方的值,再开根号即可,属于基础题. 4、A 【解析】 从6张电影票中任选2张给甲、乙两人,共种方法;再将剩余4张票平均分给丙丁2人,共有种方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分两步:先从6张电影票中任选2张给甲,乙两人,有种分法; 再分配剩余的4张,而每人最多两张,所以每人各得两张,有种分法, 由分步原理得,共有种分法.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组合的综合问题. 5、B 【解析】 由条件结构,输入的x值小于0,执行y=﹣x,输出y,等于0,执行y=0,输出y,大于0,执行y=1x,输出y,由x=1>0,执行y=1x得解. 【详解】 因为输入的x值为1大于0,所以执行y=1x=1,输出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条件结构的特点是,算法的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算法不循环执行. 6、D 【解析】 分析:根据条件概率求结果. 详解:因为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除以下雨的概率,所以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 选D. 点睛:本题考查条件概率,考查基本求解能力. 7、B 【解析】 分析:利用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大于时函数值的符号,以及小于时函数值的符号,对比选项排除即可. 详解:当时,函数, 排除选项; 当时,函数, 排除选项,故选B. 点睛:本题通过对多个图象的选择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这类题型也是近年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向,该题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但是并不是无路可循.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以及时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利用排除法,将不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 8、A 【解析】 分析:由虚轴长为可得,由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可解得,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由虚轴长为可得, 右顶点到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距离为, ,解得,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故选A. 点睛: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①作判断:根据条件判断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还是在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都有可能;②设方程:根据上述判断设方程或;③找关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的方程组;④得方程:解方程组,将解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9、B 【解析】 由成立,得, 设,,则 则时,,函数单调递减;时,,函数单调递增; 且, 使得对于任意,对任意的,方程存在唯一的解, 则,即,即, 所以,所以实数得取值范围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在函数中的综合应用问题,其中解得中涉及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和函数与方程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难题,解答中把方程存在唯一的解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10、B 【解析】 首先判断奇偶性:A,B为偶函数,C为奇函数,D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所以排除C、D, 对于先减后增,排除A,故选B.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 11、D 【解析】 根据雷达图,依次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得到答案. 【详解】 根据雷达图得甲的数据分析素养低于乙,所以A错误 根据雷达图得甲的数学建模素养等于数学抽象素养,所以B错误 根据雷达图得乙的六大素养中数学建模和数学抽象最差,所以C错误 根据雷达图得乙整体为27分,甲整体为22分,乙的六大素养整体水平优于甲,所以D正确 故答案选D 本题考查了雷达图,意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B 【解析】 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为的形式,然后求得的表达式,进而求得. 【详解】 ,,.故选B. 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复数的平方和模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②③ 【解析】 由题意,,问题转化为与选项有交点,代入验证,可得结论. 【详解】 由题意对任意的,均有,则,即与选项有交点,对①,与有交点,满足; 对②,的图形在的内部,无交点,不满足; 对③,的图形在的外部,无交点,不满足; 对④,与有交点,满足; 故答案为②③. 本题考查曲线与方程的定义的应用,考查了理解与转化能力,将问题转化为与选项有交点是关键. 14、2 【解析】 设点坐标为,则. 由题意得,解得. 答案:2 点睛:求椭圆离心率或其范围的方法 (1)根据题意求出的值,再由离心率的定义直接求解. (2)由题意列出含有的方程(或不等式),借助于消去b,然后转化成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求解.解题时要注意椭圆本身所含的一些范围的应用,如椭圆上的点的横坐标等. 15、 【解析】 通过余弦定理求出AB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设A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知AC2=AB2+BC2﹣2AB•BCcosB, 即7=c2+4﹣2×2×c×cos60°,c2﹣2c﹣1=0,又c>0, ∴c=1. S△ABC=AB•BCsinB=BC•h, 可知S△ABC=×1×2×=.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求法,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6、 【解析】 由题意利用两个向量共线的性质,两个向量坐标形式的运算法则,求得的值. 【详解】 由题意,向量与平行,所以,解得.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向量共线的性质,两个向量坐标形式的运算,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证明见解析(3). 【解析】 (1)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极限的定义即可求解。 (2)求出,可求,,的值,猜想的表达式,再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进行证明。 (3)问题转化为,对于任意正整数恒成立,设,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出的范围。 【详解】 ,, , = (2), ,,, 猜想, 理由如下, :当时,成立; :假设时成立,则, 那么当时, 即 时,猜想也成立, 故由和,可知猜想成立; (3),若 恒成立, 则 ,即 ,对于任意正整数恒成立, 设 ,, 令,解得 , 当 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时,,函数单调递减, , , , ,, ,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取极限、数学归纳法、导数求函数的最值,综合性比较强;在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可采用“分离参数法”,构造新函数,研究函数的最值。 18、 (1) .(2) 【解析】 分析:(1)设,先根据复数乘法得,再根据复数的模得解方程组可得,(2)先化成复数代数形式,再根据纯虚数概念列方程组,解得实数m的值. 详解: (1)设,由,得 又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即 又,所以,则 (2)=为纯虚数, 所以 可得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和复数的概念,属于基本题.首先对于复数的四则运算,要切实掌握其运算技巧和常规思路,如. 其次要熟悉复数相关基本概念,如复数的实部为、虚部为、模为、对应点为、共轭为 19、(1),.(2) 【解析】 (1)根据 ,可化简为,已知,解出的值;(2)根据(1)的结果,解不等式,求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因为为奇函数,所以对定义域内任意的恒成立 即 化简得 故,,解得,. 由知 由,得 解得 综上,满足题意的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考查了对数型函数是奇函数求参数取值的问题,属于基础题型,当对数型函数是奇函数时,经常利用,计算求解. 20、(Ⅰ);(Ⅱ). 【解析】 (Ⅰ)首先依据动点的极坐标的关系找到点的极坐标方程,再化为直角坐标方程;(Ⅱ)首先根据条件确定直线的参数方程,依据参数的几何意义,结合解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得到解. 【详解】 (Ⅰ)设的极坐标为,的极坐标为, 由题设知.所以, 即的极坐标方程,所以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Ⅱ)交点,所以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代入得:,, 设方程两根为,则分别是对应的参数, 所以.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突显了直观想象的考查. 21、(1);(2). 【解析】 (1)根据直三棱柱的性质,可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即为,根据即可得解. (2)根据结合三棱锥体积求法即可得点到平面的距离. 【详解】 (1)画出空间几何体如下图所示: 因为三棱柱为直三棱柱,所以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因为, 所以 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2)因为直三棱柱中,,. 所以 则,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则 所以 即,解得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及等体积法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2、(2);(2). 【解析】 (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2,=2,进而求出公比,得到数列{an}的通项,再由等差数列的公式得到结果;(2)根据第一问得到通项,分组求和即可. 【详解】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a4a5==228,又=2,所以=2. 所以公比.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2qn-2=2×2n-2=2n-2.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公差, 所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所以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n=2,2,…). (2)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 由(2)知,(n=2,2,…). 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A,数列{2n-2}的前n项和为B,则 ,. 所以数列{bn}的前n项和为. 这个题目考查了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以及数列求和的应用,常见的数列求和的方法有: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倒序相加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