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中,排气口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的主要目的是( )
A.让产生的气体缓慢排出
B.排出CO2并防止杂菌污染
C.防止散热过多
D.有利于通过排气口进行气体交换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正确的是:
A.检测还原糖用苹果或梨匀浆为材料是因为含还原糖量较高,所以也可用番茄匀浆
B.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用菠菜、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
C.用健那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都能( )
A.产生新的基因 B.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产生新的基因型 D.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4.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植物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成为某些人群新的过敏原
B.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C.如果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
5.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火灾后草原的演替
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2/3
B.血浆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K+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接近37℃,一日内变化一般不超过1℃
D.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现有一批基因型都相同的黄色豌豆种子(黄色、绿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子粒的颜色是子叶表现的性状)。某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以这些豌豆种子和另一些黄色、绿色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这些黄色豌豆种子具体的基因组成。
(1)课题名称:探究黄色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
(2)探究方法(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填“杂交法”“自交法”或“测交法”)
(3)实验步骤:
①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处于花期时,___________。
③收集每株植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4)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a.若___________,则黄色豌豆基因型为YY。
b.若收获的种子有黄色和绿色,比例接近于3:1,则___________。
8.(10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研发所做的重大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对热不稳定,60℃以上易分解。获取途径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根据生物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适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之一是因为青蒿素对热不稳定,原因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用萃取法提取青蒿素,现有石油醚(沸点100℃)和乙醚(沸点35℃)两种溶剂,应该选用何种萃取剂并解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萃取前,通常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以提高效率;萃取过程中应控制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青蒿素分解。萃取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
(4)最后用_________法对所提取物质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提取到青蒿素。
9.(10分)高等动物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多种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直接分泌的NA进入血液,它能使心率增加,该调节过程中NA作为_______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NA也可由某些(交感)神经细胞等合成或分泌,其作用过程如图,NA在该信号传递过程中作为 ____________(物质)起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临床上发现一些人因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将突触后受体当作_________进行攻击,这类疾病称为__________病。
(4)心率的变化受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影响,而神经系统也可直接调节心跳,同时参与调节心率的激素分泌接受有关神经的支配,如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等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请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酿酒主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生成的酒精,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________色。酿酒所忌讳的就是酒变酸,酒的酸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果酒生产果醋时,要提高果醋的产量,在酒精发酵的条件下关键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一共答出两点条件即可)。
(3)腐乳制作过程中,先要让豆腐长毛,豆腐作为毛霉的______,使毛霉大量繁殖。吃腐乳时,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_________。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块装瓶并加盐腌制,加盐的操作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经验的制作泡菜者发现,采摘的新鲜蔬菜经简单的去除泥土后,无需清水反复洗涤,制作泡菜更易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虽未清洗干净,菜料并未腐败变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传统发酵技术实际上是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相关酶。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对酶或产酶的细胞进行固定,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需要采用________(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技术,不采用另一种技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不同浓度的NaC1对某植物幼苗表观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2是光合产物在植物细胞中的利用示意图。请回答:
(1)光合色素所吸收的光为可见光,波长在____________nm范围内。当浓度大于50mmol/L时,随着浓度增加,NaCl对光合色素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对不同浓度下的幼苗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相比50mmol/L的处理组,250mmol/L组颜色为____________的条带明显变窄。
(2)光反应产生的NADPH可为卡尔文循环提供___________,每合成一个三碳糖需要进行________轮卡尔文循环;合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还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___________。
(3)当NaC1浓度高于200mmol/L,植物表观光合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影响了光反应;同时叶片___________,从而影响碳反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果酒发酵过程中,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方法: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③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④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详解】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使发酵瓶中气压增加,为防止发酵瓶炸裂,故需要在发酵过程中定时放气,同时还应该保证发酵液不被杂菌污染。所以排气口常与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既能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又能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避免发酵失败,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解析】
1、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现配)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2、叶绿体呈绿色,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3、甲基绿和吡啰红与两种核酸的亲和力不同,RNA结合吡啰红显红色,DNA结合甲基绿显绿色。
4、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详解】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且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例如苹果、梨等。番茄匀浆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是理想的实验材料,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不能用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B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错误;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可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正确。故选D。
识记常见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等便可解答此题。
3、B
【解析】
试题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故B正确;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出现新的基因型,ACD均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可遗传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C
【解析】
1、引发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体现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对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争论,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详解】
反对者认为某些转基因植物产生的蛋白质,也许大多数人食用后没事,但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A正确;克隆人可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B正确;转基因植物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如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错误;运用重组基因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杂交,从而重组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D正确。故选C。
识记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了解人们对其引起的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及环境安全的争议以及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解析】
据图分析,甲曲线图表示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详解】
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故乙可表示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丰富度相同,但两群落结构不同,D错误。故选C。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C
【解析】
体液的组成如下图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详解】
细胞内环境亦称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不构成内环境,A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始终接近37℃,一般不超过1℃,C正确;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自交法 让其在自然状态下自花授粉 收获的种子全为黄色 黄色豌豆基因型为Yy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豌豆( YY )和绿色豌豆( yy )的杂交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F1中取一粒黄色豌豆(甲)其基因型为Y ,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所以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的隐性个体yy与甲一起播种,根据后代表现型推测亲本基因型。而自交更加简便易行,即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通过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
【详解】
(1)结合实验目的拟定课题名称为:探究黄色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
(2)探究方法:自交法,即根据黄色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来推测亲本基因型。
(3)实验步骤:①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②植株开花时,让其在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③收集每株植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4)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①若收获的种子全为黄色,说明所播种的黄色豌豆种子的基因型组成为YY ; ②若收获的种子有黄色和绿色两种,比例接近3 :1 ,说明所播种的黄色豌豆种子的基因型组成为Yy。
本题是一个探究性实验,要确定黄色豌豆种子具体的基因组成,题目已排除了使用单倍体育种和测交的方法,按题目已知的条件也不适合用花粉鉴定的方法,故可采用自交的方法,根据后代性状分离的比例来判断含有几对等位基因,因是探究性实验,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时要考虑全面,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如不含等位基因、含一对等位基因(两种情况)和含2对等位基因等。
8、青蒿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应该使用乙醚,因为温度高于60℃,青蒿素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粉碎 干燥 温度和时间 过滤 纸层析法
【解析】
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过程:植物材料→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鉴定。
【详解】
(1)由于青蒿素对热不稳定,且青蒿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适宜用水蒸气蒸馏法。
(2)由于温度高于60℃时青蒿素易分解,所以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即应该选择乙醚。
(3)为了提高提取的效率,在进行萃取前,通常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萃取过程中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青蒿素分解;萃取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过滤。
(4)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以利用纸层析法对其进行鉴定。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利用青蒿素的性质判断其提取使用的方法和不能使用的方法,能够掌握好萃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确定鉴定青蒿素的原理。
9、激素 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受体 抗原 自身免疫 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以神经调节为主导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NA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据此答题。
【详解】
(1)激素调节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根据题意分析,肾上腺分泌的NA进入血液,它能使心率增加,说明该过程中NA是作为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的。
(2)据图分析可知,NA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受体,说明NA是神经递质。
(3)人类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若体内产生特定的抗体将突触后受体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则会引起自身免疫病。
(4)根据题意分析,心率的变化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影响,而神经系统也可直接调节心跳,同时参与调节心率的激素分泌接受有关神经的支配,说明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而以神经调节为主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突触的结构,分析题图确定NA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0、灰绿 酒精在醋酸菌作用下生成醋酸 有氧环境 适宜的温度和pH 培养基 毛霉菌丝 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铺厚一些 未经洗涤的菜料上乳酸菌更丰富 在无氧、一定浓度的盐水的发酵环境中,乳酸菌可以大量繁殖,而杂菌的繁殖受到抑制 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 固定化酶 大分子的反应物不易进入细胞,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会使反应效率降低
【解析】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如酿酒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酒精发酵,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乳酸发酵,果醋是利用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发酵。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当大豆制成豆腐之后,在成品豆腐上接种毛霉菌或者根霉菌的菌种进行发酵,而根据腐乳品种和口味的不同,最后则是放入酵母菌或者红曲霉或者米曲霉等等物质,在密封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分泌出的各种酶和蛋白质分解出的各种氨基酸以及一些独特风味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最终形成了腐乳独特的味道。
【详解】
(1)重铬酸钾被酒精还原成硫酸铬(灰绿色),因此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灰绿色。醋酸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把乙醇氧化成醋酸。
(2)醋酸发酵为有氧发酵之一,是乙醇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成醋酸的过程,也是酶促反应过程,因此利用果酒生产果醋时,在酒精发酵的条件下关键要提供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3)毛霉在豆腐上生长,豆腐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是毛霉的培养基。吃腐乳时,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它是毛霉菌丝。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块装瓶并加盐腌制,加盐能抑制杂菌生长,且越接近瓶口的位置越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因此加盐的操作要求是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铺厚一些。
(4)泡菜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菌种来自蔬菜上的乳酸菌,因此无需清水反复洗涤,制作泡菜更易成功。虽未清洗干净,但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酸,抑制其它杂菌生长,因此菜料并未腐败变质。
(5)酶固定化有利于酶的稳定性且利于与产物的分离,固定方法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由于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细胞,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会使反应效率降低,因此需要采用固定化酶技术。
归纳整理各种发酵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400-700 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不变 蓝绿色和黄绿色 氢和能量 3 淀粉、脂质、蛋白质 叶绿素含量下降(减少、降低) 气孔关闭,CO2固定减少(CO2吸收减少、胞间CO2浓度降低)
【解析】
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依赖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和传递光能,光合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
(1)光合色素所吸收的光波长在400—700nm范围内,主要为红光和蓝紫光。根据图1,当浓度大于50mmol/L时,随着NaCl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基本不变。相比50mmol/L组,250mmol/L组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表现在分离带上为蓝绿色和黄绿色,即这两条带明显变窄;
(2)光反应产生的NADPH为卡尔文循环提供氢和能量,每进行一个卡尔文循环固定一个碳,因此合成一个三碳糖需要进行3轮卡尔文循环;合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淀粉、脂质、蛋白质;
(3)当NaC1浓度高于200mmol/L时,植物叶绿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影响了光反应;同时由于无机盐浓度过高,植物叶片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从而影响暗反应,综合来看,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较低。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能够根据图表信息判断光合色素的含量变化,总结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