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5年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
A.在射线照射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
C.在粗面内质网上大量合成蛋白质 D.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2.下列选项中对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人的肌肉细胞中,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③同种个体之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 ④转录时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 ⑤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A 对 a、B 对 b 为完全显性,其中 A 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 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 色。当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 和黄色亲本杂交,F1 为白色,F1 随机交配获得 F2,其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 3∶3∶10。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A 基因和 B 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
B.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C.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 5 种,黑色和黄色各有 2 种
D.将 F2 中的黑色个体与白色纯合子杂交,可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下列有关蓝藻和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噬菌体侵染细菌会破坏细菌的核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C.蓝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
D.蓝藻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5.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茎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常采用的方法分别是
A.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 B.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C.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 D.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
6.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B.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D.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7.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8.(10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 ,刺激了图一中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 ,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当足量饮水1 h后,通过图一中a所示的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 相互协调的结果。
(2)图二是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 (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VI)引起的,HVI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 。
10.(14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问题。
(1)泡菜的制作离不开_______菌,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因此制作过程中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有时还需要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目的是_______ 。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_______,种类将_______,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_______中,与亚硝酸盐发生________反应后,与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色染料。
(4)下图是制备的亚硝酸钠标准显色液,其中①号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_______对照。
(5)将制备的无色透明的泡菜样品处理液显色反应后,与上述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_______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可以_______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1.(14分)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底在中国诞生,意味着中国将率先建立起可有效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下图为科研人员培育克隆猴“中中”的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研究人员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了“中中”,该过程体现的原理是_____。
(2)为了获得较多的卵母细胞需要对供体注射__________,收集并选取处在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
(3)采集猕猴胚胎组织块,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核移植后,克隆猴“中中”的诞生还需利用_____、_____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5)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未受精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12.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__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抗体Y3与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病。其中,____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5)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除了胰岛素之外,最主要的激素是____,它与胰岛素之间表现为__作用。
(6)已知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来调节血糖的含量,则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如下表:
【详解】
A、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射线照射时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C、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内质网,BC错误;
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2、D
【解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真核和原核)以及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基因。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
①、在人体的体细胞中,每个有核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DNA分子,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的DNA都含有此人全部的遗传信息,①正确的;
②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②正确;
③同种个体之间的DNA分子不是相同的,因为同种个体之间也会有性状上的差异,这也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③错误;
④转录时,DNA以其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而另一条链并不参与转录,④正确;
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为有些生物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的,③⑤错误。
故选D。
3、D
【解析】
由图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白色的基因型为:A-B-、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P:AAbb×aaBB→F1:AaBb→F2:黑色:黄色∶白色=3:3:10。
【详解】
A、A基因、B 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故A 基因和B基因中有部分区段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对序列,A正确;
B、根据后代中黑色:黄色∶白色=3:3:10,为9:3:3:1的变式可知,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B-、aabb,共有 5 种,黑色的基因型为:A-bb,有2种,黄色的基因型为aaB-,有 2种,C正确;
D、F2 中的黑色个体可能为AAbb或Aabb,白色纯合子为:AABB或aabb,若白色纯合子为AABB,无论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后代全部为白色,D错误。
故选D。
本题的关键点,根据子二代中3:3:10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A
【解析】
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正确;
B.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膜,B错误;
C.蓝藻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D错误;
故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明确蓝藻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进而根据原核细胞的特点分析答题。
5、D
【解析】
本题考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解题关键是理解针对不同受体细胞采取的不同方法。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来说,常用的方法是基因枪法;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故选D。
6、D
【解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也会加快,A错误;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用碘液检测,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光变量, pH是自变量,C错误;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D正确。
7、C
【解析】
A、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故A错误。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因为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受精时的随机作用,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故B错误。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C正确。
D、我弟弟细胞内的常染色体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有所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8、D
【解析】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捕食关系,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A错误;
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B错误;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C错误;
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包括所有物质循环环节,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负反馈(反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吞噬细胞 ②⑥ 由于T淋巴细胞被破坏,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不能有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所以抗体大量减少
【解析】
(1)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导致人体内水分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液。另一方面通过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由图可知信息反馈到下丘脑属于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整个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所以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此图中通过①过程将抗原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通过②⑥(首次入侵)或②④⑥(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途径,甲是效应T细胞;通过③⑦(首次入侵)或③⑤⑦(再次入侵)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乙是浆细胞,因此可见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针对侵入胞内的抗原,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其首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主要是②⑥(首次入侵)。艾滋病病毒破坏T细胞后,绝大多数的抗原是通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加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这条体液免疫途径丧失,因此只保留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分化为浆细胞的,而抗体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因此体内抗体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乳酸 (异养)厌氧型 需要 提供乳酸菌菌种(接种) 减少 增加 先增加后减少 盐酸溶液 重氮化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玫瑰红 空白 相近 大致估算(计算)
【解析】
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制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详解】
(1)制作泡菜所用的菌体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因此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泡菜坛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乳酸菌的代谢。“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接种)。
(2)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的生命活动消耗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变成其他物质,因此有机物的干重减少,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增加。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一般是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的。
(3)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时,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4)①号管中不含亚硝酸盐,作为空白对照。
(5)根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可知,将制备的无色透明的泡菜样品处理液显色反应后,与上述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接近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钠含量,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促性腺激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 胰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的pH 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C
【解析】
由图可知,克隆猴“中中”的培育过程是:借助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将胎儿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卵母细胞重组形成重组细胞,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进程,形成胚胎;再借助胚胎移植技术将克隆胚胎移植到受体动物的子宫里继续发育,进而得到克隆猴“中中”。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详解】
(1)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2) 对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可以获得较多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才能用于核移植。
(3) 将采集的猕猴胚胎组织块分散为单个的成纤维细胞,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 核移植后得到的是重组细胞,将重组细胞培养成重组胚胎离不开早期胚胎培养技术;重组胚胎需借助胚胎移植技术移入到受体动物的子宫里继续发育,才能得到克隆后代(克隆猴“中中”)。
(5)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不是重组细胞能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因,A错误;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可为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但不是重组细胞能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因,B错误;
C、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合成与分裂、分化有关的物质能刺激融合后的重组细胞进行分裂分化,形成重组胚胎,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C正确;
D、并非只有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本题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于2017年底在中国诞生”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图示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2、(1)浆细胞 胰岛素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自身免疫病 ①
(5)胰高血糖素 拮抗
(6)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
(1)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由图可知,②过程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该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3)由图可知,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5)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6)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是神经调节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的含量属于体液调节,可见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