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高二下生物期末调研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中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其中G、75的含义分别是( )
A.G表示凝胶的使用量,75表示加75 g水
B.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75表示需加热至75 ℃
C.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每克凝胶及膨胀时吸水7.5 g
D.G表示凝胶的膨胀体积,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后体积可达75 cm3
2.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
3.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将下移
C.限制e~f和f~g段上升原因分别是酶的数量和麦芽糖量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4.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
C.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中心
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可使O2的消耗减少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可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可使丙酮酸增加
6.某种鱼的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所示,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F1的基因型最少有3种、最多有9种
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F1中可能出现圆尾:扇尾:三角尾=2:1:1
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F1中出现其他尾形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重组
7.探究某种酶特性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是探究蔗糖酶的特性
B.该酶在温度为20℃、pH为7时活性最高
C.图1和图2证明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
D.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8.(10分)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 B.作用条件较温和 C.高效性 D.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9.(10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来加工制作腐乳和泡菜的传统一直长盛不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豆腐块装瓶后需加盐和卤汤进行腌制,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___________。
(2)用于制作泡菜的材料装坛后需加入盐、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并将坛口加水密封。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加水密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美味却不宜多吃,这是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如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甚至还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致癌物___________。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0.(14分)科研人员提取了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母细胞,经过一系列技术的操作,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 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养提取细胞的过程中,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通常采取 的措施是_____。在核移植的过程中通常选用 10 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_____。
(2)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___________(时期);对卵母细胞摘除“细胞核”,目前普遍 采用的方法是_____。
(3)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后,经_________________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重组胚 胎通过胚胎移植在代孕母猴体内存活,其生理学基础是_____。
(4)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 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
11.(14分)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正常膳食
1.22
26
高脂膳食
2.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2.95
25
(1)实验中的对照组处理为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___________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_________,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并结合相关信息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12.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析】
“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g,故选C。
2、C
【解析】
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详解】
A、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
B、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会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B错误;
C、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且在特定的位点打开磷酸二酯键,C正确;
D、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能特异性地识别核苷酸序列,但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一定是6个,D错误。
故选C。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序列,产生的末端可能为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3、B
【解析】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项错误;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f点的催化速率都降低,下移,B项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麦芽糖量。而f~g段表示催化速率不再随麦芽糖量的变化而上升,说明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C项错误;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项错误。
本题考查酶的特点、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设计巧妙。解题的关键是从图解和题干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各选项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4、D
【解析】
对题图分析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
【详解】
A、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正确;
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B正确;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若该细胞核内的④被破坏,该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中心,D错误。
故选D。
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准确判断题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解析】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可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生成水,若b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可使O2的消耗减少,B正确;
C、ADP与磷酸在有能量提供、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可形成ATP,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可使ADP的消耗减少,C错误;
D、葡萄糖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转变为丙酮酸,若d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减少,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由图可知,扇尾的基因型为:A-B-dd,圆尾的基因型为:aa--dd,三角尾大致的基因型为:----D-或A-bb--。
【详解】
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如aabbDd×aabbDd、Aabbdd×Aabbdd等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有3种,AaBbDd×Aa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多为3×3×3=27种,B错误;
C、圆尾鱼aabbdd与扇尾鱼AaBbdd杂交的后代中,F1中可能出现圆尾(aaBbdd、aabbdd):扇尾AaBbdd:三角尾Aabbdd=2:1:1,C正确;
D、圆尾的基因型为:aa--d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正常情况下子代仍为圆尾,若F1中出现其他尾形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本实验是探究酶的特性,不是蔗糖酶,A错误;从图1中该酶在温度为30℃,从图2中pH为7时活性最高,B错误;图1和图2都证明酶需要适宜的条件,C错误;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答案是D。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C
【解析】
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唾液原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分析出酶具有高效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从题干中获取信息。
二、非选择题
9、毛霉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提供乳酸菌菌种 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亚硝胺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
【解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因此制作泡菜时,可以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盐,对亚硝酸盐的测定可以用比色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详解】
(1)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在腐乳制作时,要加盐腌制,其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变质。
(2)制作泡菜时,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提供乳酸菌菌种,增加乳酸菌数量,缩短制作时间,而加水密封主要是为了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3)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能会转变成亚硝胺,其具有致癌作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涉及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等相关的知识,需要学生识记的基本要点比较多,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在培养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 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II中期) 显微操作去核法 电刺激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小于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解析】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后代的过程。
【详解】
(1)在培养提取细胞的过程中,为保证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和定期更换培养液。在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2)采集的卵母细胞需培养至MⅡ中期;对卵母细胞摘除“细胞核”,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
(3)去核的卵母细胞与供体细胞通过电刺激后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构建成重组胚胎。将重组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最后形成克隆猕猴。移入的胚胎能够存活,是因为代孕子宫并不会对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同时能够在子宫内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
(4)一般情况下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及相关应用,掌握试管动物技术与克隆技术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正常膳食、高脂膳食 钠离子通道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血液 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解析】
由题意可知,高脂膳食会降低BDNFmRNA和BDNF,槲皮素可以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详解】
(1)该实验要验证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故其中正常膳食和高脂膳食组均为对照组。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高脂膳食会导致BDNFmRNA和BDNF降低,而添加槲皮素后可以提高由于高脂膳食引起的BDNFmRNA和BDNF的降低。根据BDNF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推测,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钠离子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3)由于激素存在于血液中,故可以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实验组T4和TSH减少,而T3上升,结合甲状腺激素和槲皮素均可以促进BDNF的合成可知,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本题要分析槲皮素的作用,需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即可推出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12、牛肉膏、蛋白胨 X 下降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稀释涂布平板法 能量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解析】
1、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微生物种类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必须是固体培养基,本题中选择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有机物X,这样能分解X的微生物能够从该有机物获得碳源,其他微生物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不能生存。
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微生物的计数通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氮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含氮化合物,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因此在1号培养基中,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碳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元素,而有机物均含碳元素,II、III号培养基均含有有机物X,因此,II、III号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均为有机物X。
(2)由于II号培养基含有的碳源只有有机物X,因此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II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无法增殖导致其比例减少。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经涂布培养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菌液中的一个活菌繁殖而来,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
(4)丙酮酸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被分解产生能量,且丙酮酸可作为许多物质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其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选择培养基能选择特定的微生物。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多种,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