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5届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755176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5届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华侨、新桥、罗圩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葡萄糖跨膜运输都需要能量 2.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生理过程是( ) A.性激素的分泌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肾上腺素的分泌 D.性腺的发育 3.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目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感染者的尸体。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②所有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一定是病毒 ③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⑤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 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受精的过程,正确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卵细胞膜反应 ③顶体反应④透明带反应⑤雌、雄原核的形成⑥雌、雄原核融合 A.③④①②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②⑤⑥① 5.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HIV(RNA病毒)、烟草、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 A.DNA B.RNA C.染色体 D.核酸 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1)核移植技术使“克隆人”成为可能,该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你想克隆自己吗?为什么?对于“克隆人”,谈谈你的观点。___________ (2)如图,最近校园内多功能厅前月季园内的一种植物龙葵遭受了严重的虫害。如果这是一种经济作物,将几乎颗粒无收。请你列举为减少环境污染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谈谈你对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看法(你是否支持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理由是什么?有风险吗?)_________ 8.(10分)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 ES 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 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Ⅰ、Ⅱ、Ⅲ、Ⅳ代表四种限制酶。箭头指向的位置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Ampr 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 是 G418 抗性基因。 (1)利用 PCR 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 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 DNA、dNTP(包含 dATP、dCTP、 dGTP、dTTP)、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 (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__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 而一定浓度的 G418 能有效杀死不具有 Neor 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①选用的 2 种限制酶是_____(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 (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_____处理。 9.(10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中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课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米曲霉生成的果胶酶。为研究海藻酸钠浓度对果胶酶固定化率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分别与果胶酶混合后,过滤得到的固定化酶和上清液,然后检测它们的酶活性,结果见下表。 海藻酸钠浓度/% 2.0 2.5 3.0 3.5 4.0 4.5 5.0 上清液酶活性/U 1271 1200 1138 1080 1019 966 938 固定化酶酶活性/U 871 943 1005 1062 1124 1176 1205 固定化率/% 40.7 44.0 46.9 49.6 52.5 54.9 56.2 请回答: (1)果胶酶可以通过米曲霉等微生物来生产,____________是筛选高表达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若需要对所得菌种进行分离计数,应采用____________法进行接种。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果胶水解的主要产物____________共热能够产生棕红色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果胶水解产物的量与呈色物溶液颜色成正比,在550nm处测定溶液____________可算出果胶水解的主要产物含量,从而计算果胶酶酶活。 (3)在合适条件下,将果胶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是对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上清液中果胶酶酶活性逐渐________。当海藻酸钠浓度≥4%时,溶液黏度高,固定化时几乎不成球,不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选取浓度为____________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可得到较好的固定化效果。 (二)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β细胞引起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时触发了 Ca2+大量内流,进而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该过程中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 (2)胰岛β细胞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胰岛素存在于由___________形成的小泡中,据图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机体胰岛素浓度升高会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其意义是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如果将正常胰岛β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n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二组由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为雌雄同株的二倍体,青蒿的白青秆(A)对紫红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低温处理青蒿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幼苗芽尖细胞,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青蒿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是从青蒿的叶片和茎秆中提取,从营养器官的角度分析,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相比的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杂交获得三倍体青蒿,该三倍体青蒿____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品系以后,b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白青秆分裂叶(Aabb)和紫红秆稀裂叶(aaBb)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白青秆稀裂叶杂交种(AaBb),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多数是主动运输的方式,但像K+从神经细胞出去,Na+从神经细胞外进入都是被动运输,A错误;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能量,但有的需要载体,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B错误、D错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由于涉及生物膜的变形运动,所以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点睛】列表比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物质出入细胞的 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举例 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各种离子、氨基酸等 2、C 【解析】 本题查激素分级调节的方式,结合具体的激素进行分析。 【详解】 A、性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于性腺,性腺分泌性激素,错误;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的调节:例如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错误; C、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人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就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应速度。肾上腺素也可以用于拯救心脏骤停和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正确; D、性腺的发育受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激素作用于性腺,错误。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部分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部分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性腺)激素可影响这三种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对于其中类似的调节要放到一起进行识记。 3、C 【解析】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①正确; ②动植物的致病因子不一定是病毒,有可能是细菌等,②错误; ③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只能用活细胞培养,③错误; ④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十分广泛,④正确; 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基本结构层次是细胞,⑤错误; ⑥病毒只含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正确。 故选C。 4、D 【解析】 受精阶段——四步曲: 第一步: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并溶解放射冠内的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步:精子进入卵细胞膜,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第三步:原核形成,雄原核形成和雌原核形成。 第四步:合子形成,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 【详解】 在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头部的顶体首先释放顶体酶,发生③顶体反应;然后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此时透明带发生④透明带反应,这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接着精子进入卵黄膜,此时会发生②卵细胞膜反应;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即⑤雌、雄原核的形成;最后核膜消失,发生⑥雌、雄原核融合,标志着受精作用的完成。受精作用完成后,一段时间后,受精卵即进入卵裂期,发生①第一次卵裂。因此,受精过程的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②⑤⑥①,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受精的详细过程,弄清楚各个过程的先后关系,进而将题干中的各个数字进行正确的排序。 5、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核酸的分类和分布、细胞生物与非细胞生物、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区别等知识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 DNA是噬菌体、酵母菌、烟草及蓝藻具有的核酸,烟草花叶病毒、HIV是RNA病毒,不具有DNA,A错误;噬菌体是DNA病毒,仅含一种核酸,不含RNA,B错误;染色体是酵母菌、烟草具有的物质,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HIV、蓝藻都不具有染色体,C错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HIV、烟草、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物质,D正确。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6、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越复杂,信息交流越频繁,生态系统就越稳定,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防治稻田害虫,可以改变能量的流动方向,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精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慢且始终为稻田;弃耕稻田受人为干预,演替速度较快,且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演替到森林阶段,C正确。卷叶螟的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摄食褐飞虱增多,褐飞虱的种群密度将下降,D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不想;克隆出的自己可能会对社会带来危害。由于生殖性克隆人严重违反人类伦理道德,且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因此要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观点:1.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2.文化层面,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崇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 3.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4.血缘生育构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几乎都反对克隆人,原因就是这是另一种生育模式,现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就是关注一个情感培育问题,人的成长是在两性繁殖、双亲抚育的状态下完成的,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克隆人的出现,社会该如何应对,克隆人与被克隆人的关系到底该是什么呢? 5.身份和社会权利难以分辨。假如有一天,突然有20个儿子来分你的财产,他们的指纹、基因都一样,该咋办?是不是要像汽车挂牌照一样在他们额头上刻上克隆人川A0001、克隆人川A0002之类的标记才能识别。 减少环境污染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引入害虫的寄生虫;引入和害虫生存环境有相似要求、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我支持培育转基因抗虫作物,认为它无风险,转基因抗虫作物中的抗虫基因表达后会产生对害虫有害的物质,使其食后死亡,降低害虫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能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目前大多数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通过基因的转变,增加食物的种类,从而提高食物的品质。 2、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最开始的初衷所在。 3、增加食物的营养,提升食物的品质,这也是转基因食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4、减少农药的使用。转基因食品吸取了多种食品的优势,减少病虫害的风险,一定程度减少环境污染。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 1、转基因食品因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因而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 2、转基因技术造成的生物污染。很多生物科技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对所销售的转基因种子做了“绝育”的处理,这将会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3、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比如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食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更多使用除草剂,这样会危害其他的非转基因作物,让非转基因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 【详解】 (1)克隆出的自己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违反人类伦理道德,所以我不同意克隆自己。 克隆人会带来各种问题,比如,生态问题,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文化问题,克隆人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起的祟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悖;哲学问题,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紊乱。人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个性规定因大量复制而丧失了唯一性,丧失了自我及其个性特征的自然基础和生物学前提。 (2)总的来说,偏向于支持转基因抗虫作物及食品。 ①转基因食物是其原料或部分原料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的,就是在一种生物中转入外源基因,以此来改善原材料的产量、性状、口感等。 ②比如抗虫棉,就是在棉花中转入了能抵抗棉铃虫的基因,棉铃虫吃了就会死,这样就免受了棉铃虫的危害,提高了棉花产量,在食物中也是如此,比如番木瓜普遍会遭到一种病害的侵染,严重影响番木瓜产量,经转基因之后才能大大减少病害发生率,产量得以提高。 ③转基因大豆的目的,不是为了抵抗虫害,提高大豆产量,减少农药使用量,而是为了提高大豆出油率,改善品质,所以转基因大豆一般是用作榨油的,而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因为出油率不高,反而不适合榨油,倒是很适合做豆腐等豆制品。 ④有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之后人体对转入基因进行吸收,其实想一想,我们所吃的动植物不都是基因构成的么,也没见人类因为摄入这些基因之后变成其他生物了,转基因技术确实是把双刃剑,只要合理使用,还是能造福人类的。 8、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A和D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Ⅰ和Ⅱ G418 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过程②表示利用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过程③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单倍体ES细胞后对该细胞进行培养、筛选,经过细胞核移植后对获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 【详解】 (1)PCR反应的条件: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要扩增目的基因,应选择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由图中延伸方向可知,应选择引物A和D; (2)过程①表示利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过程②表示利用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过程①②称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题意可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r的小鼠细胞,因此应选择Neor作为标记基因,即质粒上Neor不能用限制酶切割,则过程①应选用Ⅰ和Ⅱ2种限制酶,图中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G418; (3)将桑椹胚需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技术为胚胎移植技术;为保证移植的成活率,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图示和题干信息确定合适的限制酶,并根据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确定DNA连接酶的种类,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次生 土壤 )草丛 常绿阔叶林 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解析】 (1)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2)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不容易遭到破坏,一旦被破坏,不容易恢复,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反之,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的生态系统(草丛),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3)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给动物提供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 10、单菌落的分离 涂布分离 半乳糖醛酸 光密度值(0D值) 包埋 减小 3.5% 减小 促进 负电位→正电位(升高或增大) 高尔基体 葡萄糖 促进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胰岛β细胞能够感受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 (一)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固定化细胞,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条件,理解固定化技术的优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二)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和识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一)(1)果胶酶可以通过米曲霉等微生物来生产,单菌落的分离是筛选高表达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对菌种进行分离计数,应用涂布分离法进行接种。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果胶水解的主要产物半乳糖醛酸共热能够产生棕红色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在540nm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从而计算果胶酶酶活。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题干所述方法是将提纯的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属于包埋法。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升高,上清液中果胶酶酶活性逐渐减小。当海藻酸钠浓度≥4%时,溶液黏度高,固定化时几乎不成球,不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选取浓度为3.5%的海藻酸钠为载体,可得到较好的固定化效果。 (二)(1)当ATP升高引起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会阻止钾离子外流,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此时触发了 Ca2+大量内流,使胰岛细胞产生兴奋,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Ca2+大量内流导致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情况为负电位→正电位(升高或增大)。 (2)小泡是高尔基体出芽方式形成的,据图可知促进胰岛素分泌是由葡萄糖引发的系列反应的结果。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多,促进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胰岛β细胞分别接种于低糖组和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发现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说明胰岛β细胞能够感受血糖的变化,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分析电位变化的依据:动作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钠离子内流造成;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钾离子外流维持。 11、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回答“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给分) 茎秆粗壮,叶片较大 高度不育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 基因突变 先用Aabb和aaBb通过单倍体育种分别得到AAbb和aaBB,然后让它们杂交得杂种AaB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 (1)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抑制正在有丝分裂细胞的纺锤体形成,使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四倍体青蒿与二倍体青蒿相比的具有的优点是茎秆粗壮,叶片较大。 (2)三倍体青蒿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故三倍体青蒿高度不育。 (3)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品系以后,b基因内部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4)快速育种一般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白青秆稀裂叶杂交种(AaBb),可先用Aabb和aaBb通过单倍体育种分别得到AAbb和aaBB,然后让它们杂交得杂种AaBb。 解题关键:秋水仙素或低温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